<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引 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读史以明智,知古以鉴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要读懂《四书五经》,首先要了解当时孔子所处的时代以及之前的历史发生了什么事。你了解了那些历史后,再来读《四书五经》就容易多了,还知道书中历史人物的出处。为什么孔子这样推崇周朝的文王、武王?还有上古时代尧、舜圣人呢?因为,这些帝王在他们执政的时候,勤政爱民,社会风气良好,深受子民的尊重和爱戴。所以,孔子在世时,提出的儒家学术思想,其实也在规劝诸侯国的国君和王储们,要向上古时代的圣人和前辈们学习。诚意心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在孔子之前,到底发生了些什么?</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 《史记全本》作者介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史记全本》(司马迁)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三千多年的历史。</p><p class="ql-block"> 司马迁出生于公元前145年,卒于公元前90年。西汉中期夏阳(今陕西韩城市南)人。司马迁出生在一个世代史官家庭,他担任太史令时,游遍西汉全境,收集资料,考察古代遗迹。从而掌握了相当多的历史知识和文学素材。</p><p class="ql-block"> 在他47岁时,因受李陵事件而招致宫刑(古代有五刑:面部刺青、劓刑、膑刑、宫刑、死刑)。司马迁以他惊人的毅力、不负重望,终于写出了宏篇巨著《史记全本》。全书五十二万多字,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文学、美学、天文、地理、医术、占卜等内容。</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二 五帝本纪第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史记·五帝本纪》体系,司马迁采用的说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五帝”是中国上古传说的五位贤明君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黄帝:华夏始祖,统一部落、发明舟车、文字等。</p><p class="ql-block">· 颛顼(zhuān xū):黄帝之孙,制定历法、整顿宗教秩序。</p><p class="ql-block">· 帝喾(kù):黄帝曾孙,仁德治国、观测天象。</p><p class="ql-block">· 尧:帝喾之子,禅让制开创者,命羲和测天象、制定历法。</p><p class="ql-block">· 舜:受尧禅让,孝道典范,治理洪水,选拔禹继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 史记全本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黄帝:</p><p class="ql-block"> 是少典氏的子孙,姓公孙,名叫轩辕。</p><p class="ql-block"> 他征服了炎帝,打败蚩尤。诸侯们都尊奉轩辕为天子。</p><p class="ql-block"> 他管理地盘:东到东海和泰山;西到崆峒,登过鸡头山;南到过长江,登过湘山;北驱逐了獯鬻(Xu n yu 需玉 )部族,到过涿鹿山。</p><p class="ql-block"> 当时,万国安定,天下和乐。他制定历法和律法;修生养息,天下归服。</p><p class="ql-block"> 黄帝有25个儿子,取西陵国的女儿为妻,叫嫘(音:雷)祖。黄帝死后,葬在桥山。</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二)尧帝:</p><p class="ql-block"> 尧也是黄帝的子孙,叫放勋。他仁德智慧,富有尊贵。他尊敬有善德的人,使百姓九族相亲相爱。他考察百官,政绩昭著,各方诸侯(王孙贵族封地后成为诸侯)邦国都能和睦相处。</p><p class="ql-block"> 他制定历法,按照(二十四)节令(春、夏、秋、冬),指教民众劳作和休息。一年有三百六十六天。</p><p class="ql-block"> 尧选接班人,刹尽苦心。放齐推荐他的儿子丹朱。尧说:不行。这个人太凶恶,愚顽,不能用。大家都说鲧可以,当时发大水,尧派鲧(大禹的父亲)去治理洪水,去了九年,不见成果。</p><p class="ql-block"> 尧很着急,他想选用一位德才兼备的人来接班,他巳经在位七十年了。最后,经人推荐,在民间选了一位单身汉,叫虞舜来试用接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三)舜帝:</p><p class="ql-block"> 虞舜的父亲比较愚昧,母亲也很顽固,弟弟傲慢,而舜仍恪尽孝悌之道,与他们和睦相处,以善感化他们,使他们不至于走向邪恶。</p><p class="ql-block"> 尧将两个女儿嫁给了舜,以考察舜的真实为人。又将舜委仼为五种伦理道德(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的司徒。尧又叫舜管理百官,百官因此变得有条不紊。经过各方考核,三年来,深得尧的信任,正月初一,舜在文祖庙接受了尧的禅位。</p><p class="ql-block"> 舜继位后,首先修定四时节令和历法,巡视东西南北(每五年一次)。他把天下划分为十二个州。用流放减轻五刑的处罚。用鞭挞施刑官府犯罪的惩罚,用戒尺惩罚学府中的违纪者,可以用黄金来赎罪。</p><p class="ql-block"> 尧在让出帝位二十八年后逝世。</p><p class="ql-block"> 舜登基(那时有61岁)三十九年后,巡视南方时,在苍梧的郊野逝世。舜的儿子商均不成才,舜把帝位禅让给了禹。 </p><p class="ql-block"> 大禹治水:东面治理了长江;在北方治理好了济河;在西面治理了黄河;在南方又治理淮河。</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三 夏本纪第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夏朝 :约前2070年 - 前1600年 ,约470年 ,存在争议。史学界公认其为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王朝,但缺乏同时期的文字证据(如甲骨文),因此国际上部分学者认为其属于传说时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史记》:夏后帝禹,名文命。他的父亲是鲧,祖父是颛顼,曾祖父是昌意,高祖父是黄帝。</p><p class="ql-block"> 尧帝过世后,舜帝就询问四方诸侯说:“有谁能继承尧帝的事业,让他来担任官职呢?”大家都说:“让禹当司空,可以继承尧帝的事业。”舜令禹:“你去治理水土,要努力办好这件事啊!”</p><p class="ql-block"> 禹接受舜帝任命,他一路翻山越岭,树立木桩作为标志,测定高山大川的面貌。他几次从家门前路过都未曾跨进家门。他开发九州土地,疏通九条河道,治理九个大湖,测量九座大山。他教老百姓种稻谷。他一边考察各地的物产,以便确定应该向天子交纳多少贡赋为宜。</p><p class="ql-block"> 禹开通了九条山脉的道路,史书记录得很详细。</p><p class="ql-block"> 疏导了九条河流,史书上也是说的清清楚楚。</p><p class="ql-block"> 特别是大禹把京城按远近距离,分为几等来进贡赋税的做法,不得不让各地的诸侯,心服口服。</p><p class="ql-block"> 还有大禹治水,沿途做的笔记,资料丰富,记录详实。就像教员《湖南农村考察报告》一样,使人信服。</p><p class="ql-block"> 舜帝把禹推荐给上天,让他作为帝位的继承人。十七年之后,舜帝逝世。三年服丧完毕,禹在阳城推荐帝位让给舜的儿子商均。但是天下诸侯都不去朝拜商均而来朝拜禹。禹这才继承天子位,国号为夏后,改姓为姒氏。</p><p class="ql-block"> 过了十年,禹帝到东方视察,到达会稽,在那里逝世。把埋葬禹的苗山改为会稽山。会稽就是会计(会合考核)的意思。</p><p class="ql-block"> 大禹逝世后,他的儿子启继位,经过N代帝位的传递,到了夏桀,暴虐无道,荒淫残暴,诸侯昆吾氏起来造反。成汤举兵,率领诸侯,先讨伐昆吾氏,接着又去讨伐暴桀,夺取了帝位。取名殷商(商朝),取代了夏朝,领有天下。成汤把夏朝的后代封为诸侯,到了周朝,把他们封在杞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四 殷本纪第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商 朝: 约前1600年 - 前1046年 ,约554年 。信史时代。因殷墟甲骨文的发现而被国际公认。盘庚帝迁殷(前1300年)后称为“殷商”。共经历了17世,31位君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史记》:殷的始祖是契,母亲叫简狄,是帝喾的次妃。契在唐尧、虞舜、夏禹时代就兴起了,并且百姓做了许多事情,功业昭著。是一方的大诸侯。从契到成汤,曾经迁都八次,到了成汤时建都于亳也是为了追随先王帝喾。成汤在夏朝为方伯(一方诸侯之长)。成汤重用伊尹辅佐大臣。</p><p class="ql-block"> 夏桀在有娀氏的故地被打败,奔逃到呜条,夏军就土崩瓦解了。成汤战胜了夏后,想迁移的神社,没有迁成。伊尹向诸侯公布了这次大战的战绩,从此以后,诸侯全都听命归服。至此成汤登上天子之位,平定了天下。</p><p class="ql-block"> 成汤临政之后,实行了新的历法,把夏历以寅月为首改成以丑月为首,又改变了器物服饰的色彩,崇尚白色。规定君臣在白天商议国事。</p><p class="ql-block"> 成汤逝世后,经过N代帝位传承,时兴时衰,到了帝辛,天下都称他为:“纣”。</p><p class="ql-block"> 纣天资聪明,有口才,行动敏捷,接受能力强,而且力气过人,能空手与猛兽格斗。他的才智足以回绝臣下的谏劝,他的能言善辩足可以文过饰非。他认为天下的所有的人都比不上他。他嗜酒悖乱,放荡作乐,宠爱女人。他特别宠爱妲己,一切都听从妲己的。于是他让乐师涓创作了新的淫荡乐曲,鄙俗的舞蹈,靡靡之音。</p><p class="ql-block"> 纣加重赋税来增加国库,扩建沙丘的楼台园林,用酒当作池水,悬肉成林,叫男女赤身裸体,追逐戏闹,通宵达旦地寻欢饮酒,</p><p class="ql-block"> 纣如此荒淫暴虐,百姓咒恨他,一些诸侯背叛他,他就加重刑罚,设置炮烙酷刑,让人在涂滿油的铜柱上行走,下面是点燃的炭火,爬不动了就掉在炭火里。一个诸侯叫九侯有一个美丽的女儿,献给了纣。九侯的女儿不喜欢淫荡,纣恼怒,杀死了她,并把九侯剁成肉酱。鄂侯极力强谏,也遭脯刑,被制成肉干。</p><p class="ql-block"> 西伯回国,暗地里修养德行,推行善政,诸侯大多背叛纣而归附西伯。西的势力更加强大,纣因此渐渐失去势力。王子比干多次规劝纣,纣拒绝劝告。纣的次子箕子多次劝纣不听,计划同太师、少师逃离商朝。比干却说:“做人家臣子的,不能不以死来谏诤。”于是比干极力劝谏,纣王大怒,说:“我听说圣人有七窍。”于是剖开比干的胸膛,挖出心来观看。箕子装疯,被纣王囚禁起来。周武王见时机已到,就率领八百个诸侯国征讨殷纣王。纣王派出军队在牧野进行抵抗,周历二月初五甲子这一天,纣的军队溃败,纣王逃进了内城,登上鹿台,他穿上宝玉衣,跳进火里自焚而死。(像不像上个世纪二战末期,希特勒自杀焚尸情节极为相相似。败者为寇狼狈景象。)</p><p class="ql-block"> 周武王领兵进城,砍下纣王的头颅,挂在太白旗竿上示众。同时还处决妲己。同时释放了箕子,修缮了比干的坟墓。册封了纣的儿子武庚禄父,让他承续殷的祭祀,并责令他施行盘庚帝的德政,殷的民众非常的高兴。于是,周武王做了天子。因为后世的人贬低帝这个称号。所以,周朝则称王。封殷的后代为诸侯,隶属于周。</p><p class="ql-block"> 孔子曾经说过,殷朝的车驾是很不错的,那个时代崇尚白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现代古装模特儿。摄影:杰强哥</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五 周本纪第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周朝 (公元前1046年 - 公元前256年),790年。共经历了37代君王。</p><p class="ql-block"> 周朝分为两个阶段:</p><p class="ql-block"> 西周 (公元前1046年 - 公元前771年)</p><p class="ql-block"> 建立:周武王伐纣,建立周朝,定都镐京(今陕西西安西南)。</p><p class="ql-block"> 制度:实行“封邦建国”的分封制和以宗法制为基础的礼乐制度。</p><p class="ql-block"> 灭亡: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申侯和犬戎所杀,镐京被破,西周结束。</p><p class="ql-block"> 东周 (公元前770年 - 公元前256年)</p><p class="ql-block"> 建立:周平王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史称东周。东周时期周天子权威衰落,诸侯争霸。</p><p class="ql-block"> 分期:东周又分为两个时期:</p><p class="ql-block"> 春秋时期 (公元前770年 - 公元前476年):得名于孔子编修的史书《春秋》。诸侯国林立,“春秋五霸”相继兴起。</p><p class="ql-block"> 战国时期 (公元前475年 - 公元前221年):得名于西汉刘向编著的《战国策》。主要诸侯国互相兼并,剩下“战国七雄”,战争规模更大、更激烈。</p><p class="ql-block"> 结束:公元前256年,秦昭襄王灭西周国(末代周天子周赧王所在地),东周正式结束。但通常以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作为战国时代的终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夏(470年)、商(554年)、周(790年)三朝,总共生存了1814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史记》: 周的始祖后稷,名叫弃。他的母亲名叫姜原,是帝喾的正妃。姜原出野外时,踩了一个巨人脚印,怀孕了,生了一个小孩。她觉得这个孩子不吉利,扔到一个窄巷里,路过的牛马绕道走,不踩他。后又扔到一个渠沟的冰上,飞来的鸟用翅膀盖住他,又垫住他。姜原觉得太神奇了,又把他抱回来养大成长,给他取了一个名字叫:弃。(编者:这个故事太神话了吧。从取名来看,这个小孩曾经被抛弃过。)</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弃小时候,就很出众,有高远的伟人志向。喜欢种植农作物(麻、豆之类的)。舜叫他担仼农师、指导民众种植庄稼。把弃封在邰,以官为号,称后稷,另外以姫为姓。那时夏后末期了。</p><p class="ql-block"> 后稷去世后,经过N代诸侯周国的王位传递,到了殷商的未期纣王时代,周国的国君是西伯,他继承后稷、公刘的事业,效法古公、公季的风范,一心一意施行仁义,尊老爱幼。他礼贤下士,很多士人都归附他。</p><p class="ql-block"> 西伯受谗言,被纣王囚禁过,后被追逐他的人,用重金重礼从纣王那里救了出来。纣王命他去攻打犬戌。</p><p class="ql-block"> 西伯在位五十年,十年后西伯逝世,谥号文王。太子发继位,这就是周武王。</p><p class="ql-block"> 武王灭商后,怀念古代圣王,赐封神农氏的后代于焦国,黄帝的后代于祝国,尧帝的后代于蓟,舜帝的后代于陈,大禹的后代于杞。</p><p class="ql-block"> 分封功臣谋士,封太公望于营丘,国号为齐;封其弟周公旦于曲阜,国号为鲁;封弟弟叔鲜于管、叔度于蔡。其他人分别依次受封。</p><p class="ql-block"> 周武王总结了商朝灭亡的原因,把周都建在洛邑,遣散军队,放马南山。向天下表示不再用兵。</p><p class="ql-block"> 武王逝世,太子诵继承王位,这就是成王。</p><p class="ql-block"> 成王遵循武王的遗旨,周都洛邑营建成功。把殷商镇国之器九鼎安放在那里。写下《周官》,说明周朝设官分职用人之法,重新规定了礼仪,谱制了音乐,改变了制度。</p><p class="ql-block"> 成王逝世,太子钊继位,这就是康王。他向天下昭告,写下了《康诏》。成、康两王时期,天下安宁,刑罚弃置不用达四十多年。</p><p class="ql-block"> 先王(文、武王)的礼法规定:国都近郊五百里以内地区是甸服,甸服以外五百里地区是侯服,候服至卫服共二千五百里地区总称为宾服,蛮夷地区为要服,戎狄地区为荒服。根据不同地区,规定了进贡和朝拜数量和时间。若有不遵守规矩者,派兵讨伐。各诸侯国都一致通过,不论是近是远就没有不服,没有不归顺的了。</p><p class="ql-block"> 对五种刑法(刺面、割鼻、膑刑、宫刑、大辟)都有明细的规定。一共三千条。其中:墨刑类有一千条;劓刑类有一千条;膑刑类五百条;宫刑类有三百条;大辟(死刑)类有二百条。这套刑法是甫侯提出来的,所以将此命名为《甫刑》。</p><p class="ql-block"> 又经过N代王的传承到幽王宫湦继位。</p><p class="ql-block"> 周幽王三年,宠爱次妃褒姒,废掉申后和太子宜白。立褒姒为王后,立伯服为太子。</p><p class="ql-block"> 褒姒不爱笑,幽王为了博得她一笑,用了各种方法,褒姒仍然不笑。周幽王设置烽火狼烟和大鼓,有敌人来侵犯就点燃烽火,周幽王为了让褒姒一笑,点燃了烽火,全都赶来了。赶到了,却不见乱冦,褒姒看了果然哈哈大笑。幽王很高兴,为她多次点燃烽火。后来这烽火便失去了信用,诸侯们来的也越来越少了。</p><p class="ql-block"> 幽王废掉的申后和太子,申侯很生气,联合缯国、犬戎一起攻打幽王,幽王就点燃烽火召集诸侯救兵,诸侯们再也没有人派救兵来了,幽王就被申侯杀死在骊山脚下,申侯俘虏了褒姒,把周的财宝都拿走了。诸侯和申侯一起拥立幽王从前的太子宜白为王,也就是周平王。</p><p class="ql-block"> 周平王即位后,把国都迁到东都洛邑,以躲避犬戎。周平王在位时,周王朝衰落,各诸侯弱肉强食。齐国、楚国、秦国、晋国势力开始强大、一切政事都要由各方诸侯的首领来裁决。</p><p class="ql-block"> 又经过N年,N个周朝王艰难继承王位,到了周敬王,四十一年,楚灭掉了陈国,孔子在这一年去世。</p><p class="ql-block"> 周朝的末代王叫做赧(nan 音:懒)王,赧王在位时,东西周各自为政,赧王迁都于西周。当时,秦国逐步强大起来了。赧王说话,都没得多少诸侯听他的了。</p><p class="ql-block"> 赧王五十九年,西周率领东方诸侯国攻打秦国。秦昭王很恼火,派将军摎攻打西周。西周君跑到秦国认罪,把全部三十六邑三万人口都献给了秦王。秦接受了西周君献的人口、土地,让他又回到西周去了。</p><p class="ql-block"> 周赧王驾崩后,西周的老百姓便逃到东周。秦夺取了周的九鼎和其他珍宝器物,又把西周公迁到了单 心狐。以后七年,秦庄襄王消灭了东周。从此东西周就全部归入秦国了,周朝的祭祀从此断决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从上面的历史考证得出:孔子生于春秋时代,死于西周末期(公元前476年)。</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现代古装模特儿。摄影:杰强哥</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读后感:</p><p class="ql-block"> 悠悠岁月,历史长河;中华文明,智慧超群;镇国之宝,殷商九鼎;周文武王,仁贤礼义;黄帝尧舜,以德为先;禅让帝位,开创先河。允执厥中,以民为先。纵观历史,群星灿烂。 吁唏!壮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编录:杨安福</p><p class="ql-block">摄影:杨安福 杰强哥</p><p class="ql-block">背景音乐:《 香妃泪 》</p><p class="ql-block">时间:2025年8月28日</p><p class="ql-block">地点:重庆.万盛.黑山天籁谷</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