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霞日记】第1487篇 别误读了“快乐教育”

仝洪霞

<p class="ql-block">  最近有一场讲座想邀请家长们去听听,老师反馈,我们现在的家长很潮,他们信奉快乐教育,只要孩子快乐就好了。听到如此反馈,不免“唉!”了一声,这所谓的“快乐教育”真是误导了很多家长,不是“快乐教育”本身有什么问题?问题是偏听偏信,只听进了“快乐”二字,却忽略了“教育”,想让孩子“快乐”,却忘记給孩子获取“快乐”的能力。更准确地来讲“快乐教育”是被大家误读和受误导而己,下面我就来介绍一下“快乐教育”!</p> ↓ <p class="ql-block">  快乐教育最初是由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提出来的,快乐教育的核心是“通过理解儿童心理,将学习与兴趣结合,在快乐中主动探索知识”。</p> ↓ <p class="ql-block">他在其著作《斯宾塞的快乐教育》中提出:“我倡导快乐的教育,教育也应该能让孩子得到身体上的快乐。因为对孩子来说,成长的过程本身更需要身体的运动、快乐的心智并且得到能量的补充。快乐——孩子学习的最佳状态。当然了,孩子的快乐大多是形式各样的,没有社会目的的,教育则是要引导孩子得到‘有目标的快乐’。斯宾塞本人强调“快乐需要跟适当的惩罚、吃苦训练相结合”,比如让孩子洗冷水浴锻炼意志之类。。</p> ↓ <p class="ql-block">快乐教育是通 创造一个快乐、轻松、有趣的学习环境,使孩子在快乐的状态下学习。教育者首先需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创造一个快乐、鼓励的学习氛围,以孩子的快乐作为教育的最终目标。他在实践教育中设计了12 张卡片游戏,通过掷骰子玩游戏的方式,让孩子了解自己的内心秘密,并进行相应的教育。词语风铃,通过玩耍的过程中学习法语和拉丁语。小地图,用以训练孩子的记忆力、描述能力、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结合的能力。数字跳房则可以训练孩子学习数学,如数字概念、数的差、和、积、商的关系,以及九九乘法表等。植物种子可以帮助孩子了解植物生长的过程。</p> ↓ <p class="ql-block">他也提出过度教育对孩子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孩子身心的负面影响。当孩子面临过度的学习和压力时,他们很容易产生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这种情绪一旦形成,就可能对学习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可能会导致他们对书本和知识产生抵触情绪,形成恶性循环。</p><p class="ql-block">在教育领域中,有一种观念认为"教育应该在厌倦之前结束",这其实是主张快乐的教育,让孩子在学习中得到身体上的快乐,同时也得到心灵的满足。例如,在小斯宾塞的成长过程中,他常常通过游戏和活动放松身心,这使他对学习的兴趣不但不会减少,反而会大大提高。</p> ↓ <p class="ql-block">快乐教育并不是放任自流,无所界限,不学习,不受约束,单纯的要“快乐”,这显然是一种误读。他更多提倡的是创造氛围,环境,以及学习的方式与手段,激发内驱力,因为学习本身就不可能是快乐的事情,但内驱力的强弱可以改变自我的感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日期:20250828 星期四 多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