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读路遥在“文革”时期的经历,总觉得有些复杂——他本已考上中专,眼看能“跳农门”吃“国库粮”,却被突然爆发的“文革”打碎了梦想。可他没消沉,反而一头扎进革命浪潮,从红卫兵代表到“红四野”军长,再到县革委会副主任,十七八岁的他在这场狂欢里,好像找到了另一种“出路”。</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最让我印象深的,是他骨子里的那股劲。不管是之前为上学抗争,还是这时搞革命,他都透着股不服输的劲儿——写《宣言》喊出“大旗挥舞冲天笑”,组织战斗队护着好干部张史杰,哪怕后来“流亡”西安,还写檄文为自己的派别发声。可这场狂欢也藏着荒唐,抢武器、搞武斗,甚至有人在冲突中死去,年轻的他被裹在里面,或许也分不清到底在“造”什么“反”。</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后来他当上县革委会副主任,看似风光,可想想他最初的梦想只是安稳上学、摆脱贫困,倒觉得有些唏嘘。这场革命像一阵大风,把他吹到了从未想过的位置,却也让他见识了人性的复杂和时代的混乱。或许正是这段又热血又荒唐的经历,让他后来写《平凡的世界》时,总能把普通人在时代浪潮里的挣扎写得那么真实——因为他自己,就曾在那样的浪潮里,拼尽全力地活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