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对三亚的向往,宛如一颗种子,在心底悄然埋藏多年。2015年盛夏酷暑难耐,听从朋友建议,7月28日,我和老伴邀请一对朋友老夫妇,踏上了奔赴三亚的旅程,满心盼着在那片土地上寻得一份夏日的清凉。或许有人不解,笑称“三亚避暑,岂不是痴人说梦?”然而,当你真正置身于绿荫如盖的热带雨林,漫步在海风轻拂的街头,甚至在夜里安然入睡都无需空调时,便会懂得这份“另类避暑”的惬意,恰似陶渊明笔下“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畅快。</b></p><p class="ql-block"><b>原计划7月28日18时30分从石家庄起飞,21时40分抵达三亚的航班,却因当地军演晚点4小时。直至29日凌晨1点40分,飞机才缓缓降落在三亚凤凰机场。事出有因,这份耽搁,大家皆能理解。</b></p><p class="ql-block"><b>夜色如一层轻柔的薄纱,将三亚轻轻笼罩,看不清它的真实模样,心中唯有急切的期盼,盼着天快亮,好一睹它的真容。在“三亚京韵海景酒店”办完入住手续,已是凌晨3点半。</b></p><p class="ql-block"><b>清晨7点,我和老伴迫不及待地站在酒店阳台。极目远眺,浩瀚的大海在眼前铺展开来,波光粼粼;路边的椰子树挺拔而立,宛如忠诚的卫士;环山裹着轻雾,似梦似幻;千姿百态的热带植物浸在微醺的晨光里,交织成一幅浓墨重彩的山水画。此时才恍然明白,“东方夏威夷”的美称,果真是名不虚传。</b></p><p class="ql-block"><b>我们既非背包客的自由洒脱,也未跟随大团的热闹喧嚣,而是落地后由当地旅行社拼团,将我们四人与15位北京游客编在一起,开启了这场为期6天5晚的三亚之旅。</b></p> <p class="ql-block"><b>三亚的旅游线路丰富多样,我们先后踏足南湾猴岛、呀诺达雨林、亚龙湾沙滩、蜈支洲岛、大小洞天和椰林古寨。虽只是走马观花、来去匆匆,但这些景点的模样,即便十年过去,想起来依旧回味无穷,仿佛那些美好的瞬间就发生在昨日。</b></p><p class="ql-block"><b>29日上午,南湾猴岛是我们三亚之行的第一站。这座岛上居住着2500多只猕猴,是我国乃至世界唯一的岛屿型猕猴保护区。这里的猴子与峨眉山的猴子一样散养,却多了几分驯化后的温顺,无需担心它们会“胡闹”。游客们既能观赏逗得人捧腹大笑的猴艺小品,还能与猕猴亲密合影,近距离感受它们的灵动。</b></p><p class="ql-block"><b>上岛需乘坐跨海观光索道,2138米的索道宛如一条凌空彩链。坐在缆车里,迎着清爽的海风远眺,青山、碧水、沙滩以及脚下的海港风情尽收眼底。同行的老兄是头回坐高空缆车,吓得双眼紧闭、连连惊呼,他老伴则紧搂着他,轻声安慰“别怕,别怕”,那模样,仿佛在哄一个年幼的孩子。见此情景,我忍不住笑出声来,心中也为这份老夫老妻的温情深深动容。</b></p> <p class="ql-block"><b>第二站,我们来到了呀诺达雨林文化旅游区。一进景区,便被满目的热带雨林风光所包裹。千年古榕树盘根错节,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椰子树、槟榔树、芭蕉树随处可见,摇曳着身姿;不知名的花草散发着浓淡交织的香气,让人沉醉其中。我们还幸运地见到了许多稀罕植物:恐龙时代的活化石黑桫椤,宛如从远古走来的使者;比黄金还珍贵的花梨木,散发着独特的魅力;红豆相思树,承载着无尽的相思;还有名贵的中药材鸡血藤,每一株都仿佛是大自然赋予的珍宝。这些都是我们头回见到,心中满是新奇与惊喜。</b></p><p class="ql-block"><b>景区里有处站点,几位工作人员的胳膊上落着红白两色的金刚鹦鹉,它们憨态可掬,既不飞走也不啄人。游客若想与它们合影,每次只需10元,我们自然不愿错过这个机会。红鹦鹉站在我右肩,白鹦鹉立在我左手掌,旁人打趣说这是“白手起家,鸿运当头”。花钱图个好彩头,值!</b></p><p class="ql-block"><b>顺着山谷密林前行,生态栈道巧妙地嵌在林间。巨石旁的石级陡峭险峻,仿佛在考验着我们的勇气;悬空的过山吊桥轻轻摇晃,让人心跳加速;峡谷飞瀑边的铁索可供人攀爬,增添了几分刺激。这些设计顺着山势铺展,让人一进呀诺达就仿佛置身于一个神秘而神奇的世界。常年待在有雾霾的城市里,我们贪婪地吸着湿润的雨林空气,像是泡在巨大的氧吧里,浑身都爽透了。导游告知,“呀诺达”在海南方言中,既指“一、二、三”,也是“你好”的意思。景区工作人员见了游客热情地说“呀诺达”,自然又亲切,让人心里暖暖的。</b></p> <p class="ql-block"><b>蜈支洲岛藏在海棠湾里,距离三亚市区35公里。导游介绍说,这里曾是军事基地,后来驻军移防,被个人收购开发,如今成了国家4A景区,也是三亚的热门打卡地。</b></p><p class="ql-block"><b>30日那天,我们冒着细雨乘船上岛。岛上的风光果然名不虚传:绿树环绕着岛屿,仿佛给它披上了一层绿色的外衣;鲜花遍地盛开,五彩斑斓;怪石嶙峋、崖壁如削,仿佛是大自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巨浪拍击岸边巨石,震耳欲聋的声响仿佛是大海在热情地呼喊“欢迎!”站在岸边望南海,一片无边无际的蓝铺展开来,那一刻,才真切地感觉到自己如此渺小,而心中的格局仿佛跟着打开了。难怪有人说“三亚归来不看海,除却亚龙不是湾”,这份赞美,亚龙湾当之无愧。</b></p><p class="ql-block"><b>绕岛观光分为步行和车行,我们选择了160元的电瓶车,沿着岛南边较险峻的路爬坡看景。虽花了些钱,但却见到了岛上最原始的海景与雨林,这钱花得物有所值。步行路线在岛北边,多是人造景。岛上有不少娱乐项目,老伴最惦记潜水,登岛就兴冲冲地去买潜水票,可工作人员一句“60岁以上老人为安全起见不能潜水”,像盆冷水浇灭了她的兴致。“不让潜水,我去游泳!”她倒没气馁,转身奔去海滨浴场,迎着浪头和大海“亲密接触”,过了把玩水瘾。我是“旱鸭子”,只能站在岸边远远望着,看着她被海浪托起又放下,心中默默祈祷她平安。</b></p><p class="ql-block"><b>游完泳,我们赤脚走在细如面粉的沙滩上,捡起一些被浪冲上岸的、形状各异的珊瑚,仿佛在收集大海的馈赠;走过“情人桥”时,我们聊起了年轻时的往事,那些美好似乎又回放在眼前;登上“观海长廊”,看微蓝泛绿的海水和飘着浮云的天空缠在一起,美得让人挪不开眼,仿佛置身于一幅绝美的画卷之中;还去了“妈祖庙”,拜了拜渔民的保护神,为我国473万平方公里的海域祈福,心中满是虔诚与敬意。直到夕阳西下,我们才恋恋不舍地跟蜈支洲岛道别。</b></p> <p class="ql-block"><b>31日,我们游览了两个景点:大东海风景区和大小洞天。</b></p><p class="ql-block"><b>大东海离住的酒店不远,就在市区里。月牙形的海湾、辽阔的海面、洁白细腻的沙滩,再配上翠绿挺拔的椰林,拼成一幅精致又浪漫的画,也难怪它能入选“中国四十佳景”。漫步在沙滩上,感受着海风的轻抚,仿佛所有的烦恼都被抛到了九霄云外。</b></p><p class="ql-block"><b>大小洞天在市区以西40公里,凭着秀丽的海景、山景、石景,有“琼崖第一山水名胜”的美誉。景区里还留着“小洞天”“钓台”“海山奇观”“仙人足”“试剑峰”等历代诗文和摩崖石刻。云深林翠、岩奇洞幽,海岸礁石拼成99处风貌各异的景致,山海之间像展开一幅古朴的长卷。热带常绿植物随处可见,岩石缝里、路边长着不少仙人掌,硕大的黄花在阳光下金灿灿的,晃得人眼晕。我犹豫了半天,摘了三片仙人掌当“纪念”,回家栽在花盆里,连着几年都开花,可惜新冠疫情时许是受了病毒影响,最终没能活下来,心中不免有些遗憾。</b></p> <p class="ql-block"><b>8月1日建军节那天,我们来到了椰林古寨,这是三亚之行的最后一站。</b></p> <p class="ql-block"><b>古寨是了解海南黎、苗民俗文化的好地方。进景区前,导游反复叮嘱:要尊重当地风俗,别惹麻烦,还开玩笑说“小心被苗家姑娘留着当女婿”。他教了我们几句常用的黎苗话:“摩登”是“您好”,“拜拜黑”是“再见”,“背帮”是“谢谢”,“翁登伟”指“美女”,“帕曼”是“小伙子”。</b></p><p class="ql-block"><b>一进景区,就见两位80多岁的黎族阿婆坐在草席上,给游客演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黎锦织造。我们都感叹“这么大年纪还劳作”,导游说:“黎苗族人长寿的多,性子开朗、爱劳动,身体自然康健。”寨门两侧站着两位穿苗族盛装的姑娘,每位游客进门时,她们会轻轻捏一下客人的耳朵,这是当地的欢迎礼,旁边的摄像机会拍下瞬间,若满意,花30元就把照片带走。三亚不少景点都有这种有偿照相服务,却从不强买强卖。老伴买了张“美女捏耳”的照片,说“姑娘们挺辛苦,30元当劳务费了”。我逗她:“哪是姑娘辛苦,是你耳朵金贵!我捏一下,你也给我30元呗?”周围游客听了,都跟着笑起来,欢声笑语回荡在古寨中。</b></p><p class="ql-block"><b>在古寨里,我们还观看了古法制酒、苗族银器制作这些代代相传的手艺。这里的银器纯度高、工艺精,1997年香港回归文艺晚会上,宋祖英戴的凤冠,就出自这里的苗族工匠。后来我们在一家苗族吊脚楼歇脚,喝着凉茶听导游讲银手镯的养生作用,老伴主动让导游用银手镯试刮痧。导游在她肩上轻轻刮着,皮肤慢慢变红、变紫,还出现了小米粒大的痧粒。见这银器实在好,我干脆在展示厅给老伴买了个银手镯当纪念,她当场戴在手上,笑得合不拢嘴,那幸福的模样至今仍历历在目。</b></p> <p class="ql-block"><b>6天5晚的三亚行,算下来真正游览的日子不过4天,有收获,也有遗憾。收获的是看到了南国旖旎风光,了解了当地的风土人情;遗憾的是时间太赶,像“走马观花”,南山文化旅游区、天涯海角这些三亚标志性景点没在行程里,想自己去又没时间。可仔细想想,收获与遗憾交织,大抵就是旅游最真实的模样。</b></p><p class="ql-block"><b>时光一晃十年,三亚之行的那些细节——海风的味道、猕猴的憨态、老伴在海里的泳姿、仙人掌的黄花……却依旧清晰如昨,藏在记忆里,总也忘不了。这份美好的回忆,如同陈酿的美酒,越品越香,将永远陪伴着我,成为生命中一段珍贵的宝藏。</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