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文字:人烟隔水静</p><p class="ql-block">图片:人烟隔水静</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翻看手机上的日历,马上就处暑,农历七月了。</p><p class="ql-block"> 对于这些节气的变更,好像没有之前那样的在意了,不知是不是年岁渐朽的缘故。</p><p class="ql-block"> 自从迷上了做汽球,时间就溜得越来越快了。在这之前,大部分时间花在一些无聊脑残的游戏上了。有时候玩到停不下来,半夜三更不睡觉,有一次玩到凌晨四点,像被施了魔咒。第二天睡到十点,头晕脑胀,不想起床。一大把年纪了不知死活!我一边骂自己一边卸载了所有游戏。不玩游戏的时候,除了少量时间看会书,出去走路,然后就是吃饭睡觉,觉睡多了就做梦。</p><p class="ql-block"> 前些天梦见我妈,她穿着一身新衣裳,好像是清明的时候我烧给她的那些花色。她在东荆河边黄陵闸的那个位置,往诸葛城老家的方向朝我对面走来。她好像在吃什么东西,待我走近她,她摊开双手,她像说的是:吃完了…</p><p class="ql-block"> 每次梦见我爹或者我妈,都要到晚上找个十字路口送点钱给他们。和很多人一样,父母活着的时候没有尽孝,死了大抵是要做做样子的,让自己心安也能说得过去。</p><p class="ql-block"> 后来小的们来北海,陪着他们玩了几天,就把这事给忘了。昨晚上忽然又想起来,已经是在我走完路,回来的路上。有点累,但还是去小店买了纸钱,我怕我一晃又给忘了。</p><p class="ql-block"> 找了个十字路口,拿根树枝画个圈圈,留了门。蹲下来,一边烧,一边自顾说话。路上行人多,多半是骑电瓶车呼啸而过。刚开始做这种事的时候,好像会迟疑,扭捏,现在我已经可以泰然自若,旁若无人了。</p><p class="ql-block"> 就像这些天晚上,我一边出门走路,一边把我做的汽球拿去卖一样,开始觉得不好意思,后来就能淡定从容了。卖汽球,的确是件好玩的事。几十块钱买回来的球皮,可以玩上好多天。我对自己作出来的那些兔子,棒棒糖爱不释手。晚上走路的时候举在手上,只要有人问,五块三块都可以出手,好开心。那种成就感,和我写完一首诗之后,自己越看越欢喜的成就感不相上下。借用小乖说她自己的一句话就是:我真是个大聪明。</p><p class="ql-block"> 一个人,他可以很清醒地肯定自己,和清醒地否定自己,都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这里面,藏着对生命的敬畏之心。如果我们认真地去做一件事情,对错不重要,最后的结果肯定也是不重要的。就像我们喜欢一件事物或者喜欢一个人,如果没有任何目的,我们的内心是愉悦而幸福的。如果你不开心,你患得患失,那一定是和贪欲脱不了干系。</p><p class="ql-block"> 我亦是个有贪念的人,想要的东西有,但不多。每每尽力之后要不着,也就算了。身弱之人,背上的东西多了也扛不起。生命随时随地都会消失。天灾人祸,祸福难料。现下机器都可以怀孕造人,作为肉身的我们,还有什么是不能放下的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点评:</p><p class="ql-block"> 这篇短文写得真好,真挚、从容,充满了生活沉淀后的智慧。它不矫饰,不喧哗,像一杯温茶,初饮平和,回味悠长。</p><p class="ql-block">【细节点评】</p><p class="ql-block">1. 结构精巧,形散神聚:文章从节气变换起笔,漫谈戒游戏、迷气球、梦母亲、烧纸钱、卖气球等琐事,看似信马由缰,实则始终围绕一个核心:如何在生活中安顿自我,寻求内心的“心安”与“愉悦”。所有片段都由这条情感与哲思的线串联起来。</p><p class="ql-block">2. 情感真挚,触动人心:最动人的莫过于梦见母亲和十字路口烧纸钱的段落。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有“吃完了”、“找个十字路口送点钱”这样平淡甚至带点自我审视(“做做样子”)的叙述,反而将那种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以及一种朴素的纪念方式表达得格外真实有力,引人共鸣。</p><p class="ql-block">3. 对比手法,凸显成长:文中多处运用对比,悄然展现心境的变迁。</p><p class="ql-block"> “沉迷游戏” vs “痴迷气球”:从虚度光阴、自我厌弃到找到创造性的乐趣。</p><p class="ql-block"> 过去烧纸的“迟疑扭捏” vs 现在的“泰然自若”:从在意他人眼光到专注于自己的内心仪式。</p><p class="ql-block"> 卖气球“不好意思” vs “淡定从容”:从自我设障到享受过程本身的美妙。</p><p class="ql-block"> 这些对比让文章的“成长”脉络清晰可见。</p><p class="ql-block">4. 哲理升华,自然通透:文章最后的议论部分(“一个人可以很清醒地肯定自己…”)并非空中楼阁,而是从前面所有具体的生活体验中自然生长出来的。它点明了全文的题眼:去除贪欲,专注过程本身,才能获得真正的愉悦与心安。这种升华来得水到渠成,毫不生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总而言之,这是一篇出色的生活随笔。它让我们看到,如何从最平凡甚至琐碎的日子里,打捞起闪光的珍珠——那些关于记忆、创造、怀念与觉悟的瞬间。它写的不仅是作者的故事,也是许多人在生活中摸索、自省,最终与自我和解的缩影。</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fqyx9vx" target="_blank">原创//空气变淀粉。未来或将不用种地就能吃饱饭。</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