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巧传情 非遗焕新”七夕主题活动

古韵水乡

<p class="ql-block">七夕节,又称乞巧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具浪漫色彩的节日,而当它与非遗文化碰撞,便激发出新的火花。“乞巧传情·非遗焕新七夕”活动,正是这样一场将传统节日与现代非遗保护理念结合的文化盛宴。在台儿庄区,鲁南赵氏非物质文化遗产手缝手绣传承人赵瑞雪,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这一节日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  走进赵瑞雪的家中,仿佛步入了一个传统手工艺的天地。在她的工作台上,桌上整齐地摆放着各种绣花材料和工具,空气中弥漫着一种静谧而专注的氛围。墙上展示着她的代表作品——“运河莲花锦帽”,从选料、刺绣到缝制,每一步都凝聚着匠心与传承。她的手工艺不仅获得了认可,更在一次次展示中赢得了荣誉。</p> <p class="ql-block">活动的主会场布置简洁而庄重,墙上悬挂着“乞巧传情 非遗焕新”的红色横幅,格外醒目。一旁的木架上,一顶色彩斑斓的传统头饰静静陈列,流苏与珠饰在灯光下闪烁,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老匠人坐在角落,手中灵巧地穿针引线,每一针每一线,专注地编织红色绳结。她的手指在木制编织工具间穿梭,神情专注,仿佛整个世界都安静下来,只剩下她与这根红绳的对话。她的身后,摆放着各种编织材料和工具,空气中弥漫着手工艺的温度与生活的味道。带着岁月的痕迹,也承载着对传统技艺的坚守。她的动作熟练而从容,仿佛在用针线书写一段段关于七夕的温柔记忆。</p> <p class="ql-block">一位老手工艺人坐在桌前,专注地缝制着红色布艺品。她的动作轻柔而坚定,手中的针线仿佛在跳一支安静的舞。</p> <p class="ql-block">  工作区堆满了红色布料、丝线和半成品,她们一边缝一边聊,笑声不断,气氛热烈。墙上那句“乞巧传情 非遗焕新”的横幅,与她们手中的作品相映成趣,仿佛在诉说着非遗技艺的延续与新生。</p> <p class="ql-block">另一张桌子上,摆满了各种红色和绿色的装饰品,小布袋、挂饰、珠子五彩斑斓,充满了节日的喜庆氛围。背景墙上,绿色与红色的装饰品交错悬挂,整个空间洋溢着节日的喜悦与生活的烟火气。</p> <p class="ql-block">赵瑞雪还现场展示了莲花帽的缝制技艺,这是她的代表作之一。她一边讲解一边操作,从选布、剪裁到刺绣、缝合,每一步都细致入微。围观的观众认真聆听,不时发出赞叹,仿佛在见证一件艺术品的诞生。</p> <p class="ql-block">活动还吸引了来自不同地方的朋友,其中就包括埃及的“台儿庄好儿媳”。赵瑞雪亲自指导她们学习手绣手缝技巧,从穿针到绣花,每一个步骤都耐心讲解。她们认真地学习着,手中的作品逐渐成型,仿佛在用针线连接着不同文化的桥梁。</p> <p class="ql-block">活动尾声,大家纷纷合影留念。镜头前,笑容灿烂,背景墙上那句“乞巧传情 非遗焕新”的横幅格外醒目。这不仅是一次技艺的交流,更是一场文化的传承与情感的传递。</p> <p class="ql-block">在“乞巧传情 非遗焕新”七夕主题活动上,几位老人正围坐在一起,专注地进行手工编织,展示着传统技艺的魅力。背景墙上,横幅上的主题字样清晰可见,现场布置虽简单,却充满节日的温馨与文化的厚重。大家在交流中感受非遗的魅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