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英伦的诗行走成风景,英爱之旅(三)

上海新哥

继续伦敦City Walk 时至傍晚,漫步牛津街,摄政街 暮色像一层薄纱正缓缓漫过伦敦的天际线,牛津街与摄政街的交汇处,斜阳斜斜地切过维多利亚时代的红砖墙。那些哥特式尖顶与新古典主义的柱廊被镀上金边,雕花窗棂的阴影在鹅卵石路面上拉成长长的流苏,仿佛时光在此刻也放慢了脚步。 摄政街成了人的海洋。穿着各式服装的人们像沙丁鱼一样挤在街道上,每一步挪动都得小心翼翼。<br><br> 摩肩接踵,熙熙攘攘的行人 中国大妈有没有啊! 满载而归,算一下花了多少钱 专业的业余摄影爱好者 非专业的专业手机摄影爱好者 男朋友搞砸了! 绿色系美女 流浪者 商店助销员,这妆容,这身材,绝了! 四模特 高级感美女 推着婴儿车的母亲不忘看手机,婴儿车里的宝宝被这热闹的氛围吸引,睁着圆溜溜的大眼睛东张西望。 保安看到美女,赶紧闭上眼 很传统的大叔,摒弃手机浅阅读,坚持纸质阅读。 暮色为摄政街与牛津街镀上一层朦胧的金纱,而涌动的人潮则为这两条街道注入了滚烫的活力。 夕阳的余晖穿过人群的缝隙,在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随着人们的移动,这些光影也仿佛活了过来,跳跃着、闪烁着。摩肩接踵的人群中,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方向和目的地,却又在这一时刻共同构成了摄政街与牛津街傍晚独有的热闹画卷,熙熙攘攘的声响与流动的人影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曲充满生活气息的黄昏乐章。 ———————————————— 后几天傍晚时分,再次到伦敦市中心的威斯敏斯特区逛逛。先乘地铁,体验一把发达国家的市政设施。 伦敦地铁(London Underground)—<div>是英国伦敦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也是世界上第一条地铁,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显著的特点。1863 年 1 月 10 日,伦敦地铁正式投入运营,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地下铁道。</div> 很多地铁站都体现了不同年代的建筑风格,从早期的砖石拱形结构,到后期的纯钢铁架构,再到现代的钢化玻璃站台。 在伦敦乘地铁,除了买票和各种各样的地铁卡,还能直接刷信用卡,不可谓不方便。可是,也有不方便之处,就是信用卡每次只能刷一次,不能刷两次,如果两个人同时进站,只能人各一张信用卡,这与我们的交通卡相类似,是为避免重复刷卡多付钱。 比较人性化的是,站厅有服务人员,看我们老外人生地不熟的,帮忙买票,这位着橙色马甲的黑人大哥很热心,帮我们完成了买票。<div><br></div> 让我们比较不愉快的是,刷信用卡有优惠,而且优惠力度较大,我们中有几个使用信用卡刷卡,好像是65折左右,而站台买票木有优惠。我乘了7站路,要7英镑,来回票是14英镑,差不多135元人民币左右,这地铁乘得不便宜。 回来后经查询,伦敦市中心,使用非接触式信用卡乘坐地铁,非高峰时段单程票价为 2.8 英镑,高峰时段为 2.9 英镑。每日消费达到 8.9 英镑后,当天无论再乘坐多少次地铁都不再扣费。每周消费达到 44.7 英镑后,当周内后续乘车也不再收费。不知道前面那位黑人大哥是怎么算的。 说到刷卡,这不得不提我们国内,我们的移动支付实在太方便了,一部手机几乎能完成所有事情。这都要归功于我们国家很早就布局了网联结算系统,就是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清算平台。 地铁有不少站台没有设置安全门 好像车厢比我们国内的要小,不宽敞,地铁人多了还是有点挤。 体验伦敦地铁小视频 ———————————————— 漫步在泰晤士河边,从威斯敏斯特桥一路走来,整条步道在傍晚被柔和光线笼罩,微风从河面吹来,天空色彩渐变,月亮慢慢爬上天空。大本钟、伦敦眼、威斯敏斯特宮(议会大厦)等建筑在夕阳下形成别样的光影效果。 天空不时有飞机掠过,产生了与月亮同框的迷人画面。 威斯敏斯特教堂钟塔在夕阳下,与我的前作《英爱之旅二》的画面,产生不同的光影效果。 这张照片同样,在我前作《英爱之旅二》里面,画面的视角更广,容纳的元素更多。而此次在光影下再拍摄,视角缩窄,画面更精炼,大本钟在夕阳下显示出橙黄色的暖色调,在蓝色天幕下,我把丘吉尔雕像处理为剪影,更彰显出老首相的风采。<div>在我前作《英爱之旅二》里面已有对二者同框的解读,这里我从另一个维度再次解读。</div><div>丘吉尔与大本钟二者的结合,本质上是 “精神符号” 与 “空间符号” 的叠加 —— 丘吉尔的 “不屈” 赋予大本钟以 “生命力”,让这座雕塑不再是冰冷的石头,而是承载着民族精神的 “活物”;大本钟的 “永恒” 则让丘吉尔的精神超越时代,成为英国文化中可被代代传承的 “精神遗产”。这种组合,能唤醒英国人对 “民族精神” 的共鸣,也让外来者直观理解英国身份的核心内涵。二者同框,也传递出 “英国现代性始终扎根于传统” 的文化逻辑。</div><div><br></div> 伦敦眼与飞机、飞鸟同框 蓝色天幕下的大本钟 ———————————————— 当天不知怎么回事,大街上POLICE特别多,可能国会有重要会议或是领导人来访。 以下是一些宽幅照片,请横屏看 站在威斯敏斯特桥上看泰晤士河 不列颠之战纪念墙—<div>不列颠之战(Battle of Britain),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0年至1941年纳粹德国对英国发动的大规模空战,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空战。</div> 这场空战以德国的失败告终,由于损失过多的战机和飞行员,又无法取得英吉利海峡的制空权优势,更无法借由空袭瓦解英国的地面和海军战力,德国不得不放弃入侵英国的计划。 威斯敏斯特宮与大本钟同框全景照 威斯敏斯特宮、大本钟、伦敦眼同框全景照 ———————————————— <div><br></div>出地铁站,暮色已至,深蓝色的天空,伴随着天际线的一抹红。威斯敏斯特站的出口藏在一栋浅灰色建筑里,出门便是扑面而来的城市气息,不远处的大本钟正披着夕阳的金边,指针在暮色中泛着暖光,每一次钟鸣都像在叩击历史的门扉;泰晤士河的晚风带着水汽吹来,混着街边咖啡店飘出的肉桂香,让人忍不住放慢脚步。沿着地铁站外的石板路往前走,议会大厦的哥特式尖顶在暮色中勾勒出锋利又优雅的轮廓,玻璃窗反射着最后一抹霞光,仿佛将百年的风云都收进了这流光里。<div>回程中,地铁列车再次启动,窗外的灯光渐渐模糊。回想这场傍晚的地铁漫游,没有刻意追逐的景点,却在站台的微风、街头的香气与陌生人的对话里,触碰到了威斯敏斯特最真实的脉搏 —它是历史的殿堂,也是生活的街区;是庄重的议会大厦,也是地铁里一杯热咖啡的温度。或许,这就是伦敦最动人的地方,让厚重的历史,始终浸润在人间的烟火里。</div> 《英爱之旅》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