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前几天,陪朋友去全国有名的某省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看医生。</p><p class="ql-block"> 朋友的腿部皮肤下面比以前多了一些红色紫色的血管。一年以前已经发现,而且去县地两级医院看过,医生都说没问题,是正常现象。可是同龄其他人却没有这种正常现象。由于当时不痛不痒,加上两级医院医生都说正常,所以只好不理它了。</p><p class="ql-block"> 可是近一个多月来,这些红色紫色血管部位时不时有胀痛感,于是来到这所省级医科大学附属医院。</p> <p class="ql-block"> 当天挂上的教授号,医生是博士毕业,硕士生导师。教授医生看了足部、小腿部和大腿部,确定是静脉曲张,不是脉管炎。接下来,奇怪现象来了。教授医生不是直接开药,而是望着朋友问开不开药?虽社会上传说,医生问患者开不开药时就是暗示患者可以不吃药,但朋友考虑到有胀痛感而不舒服,就回答医生说,医生您是专业人员,听您的。医生就说先开两星期药吃吃,好了就不再来医院,没好再来看。……。</p><p class="ql-block"> 后来回到家里,朋友计算所拿的药,才发觉开了一个月的药。</p><p class="ql-block"> 第一个疑惑来了。不是说吃两星期药,没好转还要再去医院复诊嘛,怎么多开一倍的药呢?既然需要吃这么久的药,为啥还问不懂医学的患者开不开药呢?</p> <p class="ql-block"> 朋友感觉睡眠不好,头部偶尔不舒服。所以当时又挂了第二天的号,医生也是教授,也是硕士生导师。面诊时,面临教授医生询问,朋友说了睡眠特征、头部感受状态、原来检测动脉血管有硬化、确定有静脉曲张等症状。教授医生虽无不耐烦的表现,但依然打断朋友的诉说,明确地问“你说这么多症状,到底你是看什么?”这一问,问得朋友一愣。</p> <p class="ql-block"> 第二个疑惑来了。</p><p class="ql-block"> 中年人和来自农村的人都知道,一个好一点的中医医生看病,一定是先不问患者,而是直接一边观察患者面相一边号患者左右两手之脉相,然后看舌相,问饮食起居情况、大小便情况,以及具体不舒服的部位和症状,最后才给结论开药。这体现了中医综合辩证分析看病的特点。</p><p class="ql-block"> 事实是,人体内部环境如同大自然生态环境,本是许众多因素综合作用、相互影响的,更何况血管这个运输系统连接全身各处,影响方方面面。那么,头部不适是否是与睡眠不好有关呢?头部不适是否与动脉血管硬化有关呢?又是否与头部深浅静脉曲张有关呢?</p><p class="ql-block"> 无论是中医的阴阳论、五行说还是水火论,实际就是现代人体内环境的“生态平衡与维持人体内部生态稳态”的理念。所以中医诊断疾病是从多方面现象分析,再找到问题的节点,然后才开方给药。显然与西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局部“治理”是不同的。</p><p class="ql-block"> 中医药也有不足,但西医是不是也要学习中医的全局观念?看病开药是不是也要考虑人体内部各脏器之间的联系呢?是不是也要考虑人体内部的“生态平衡”原理呢?</p><p class="ql-block"> 重要的是,前面遇到的这两位医生都是教授,而且是硕士生导师。他们看病给药是这种状况,那他们带出来的医生又会是怎么看病给药呢?</p> <p class="ql-block"> 朋友有疑惑有忧虑,我也有疑惑有忧虑。不知各位有无类似经历,有无相同忧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