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山西古建(三)——洪福寺、广济寺、尊胜寺

曲径通幽

<p class="ql-block">第一站:洪福寺</p><p class="ql-block">洪福寺是座历史悠久的寺院,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定襄县宏道镇北社东村。创建年代不详,据寺内碑记至迟建于北宋,元、明、清历代均有修葺,但保存的宋代木构建筑基本不变,为国内宋代殿宇建筑重要遗存。</p><p class="ql-block">洪福寺坐北朝南,总面积约3200平方米,四周环绕高大厚实的堡墙,砖碟维护,底部有七米高的土夯垒台,形似古堡,这种布局在古代寺院建筑中十分罕见。</p> <p class="ql-block">2001年6月25日,洪福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2025年8月12日,我来到了洪福寺。</p> <p class="ql-block">走上石梯,可以看到堡墙门额上方刻有“洪福寺”,笔迹劲道。据记载为道光年间修葺山门时嵌入,清代李达人手书。</p> <p class="ql-block">进入山门,寺内只有一进院落,正中为大雄宝殿,东西配殿置于左右。</p><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又叫三圣殿,为金代遗构,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悬山顶。基座东西宽23米、南北长18米,总建筑面积414平方米。斗拱采用六铺作单杪双下昂,斜拱设计兼具宋代柔美与辽代豪放风格。</p> <p class="ql-block">正殿悬清代“毗庐真境”匾,寺内保存金代经幢及元明清重修碑刻,记载寺院历史。</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内供奉9尊宋代泥塑佛像,主尊为释迦牟尼,两侧为迦叶、阿难及文殊、普贤菩萨,胁侍菩萨与金刚像造型生动,尤以迦叶尊者独特的“扳手指”姿态和胁侍菩萨的温婉仪态著称,是宋代彩塑艺术中的精品。</p> <p class="ql-block">塑像前四根木柱为珍贵的金丝楠木柱。</p> <p class="ql-block">梁间悬塑18乐伎(明代),分布于东西两侧。塑像身高约35厘米,衣袂华丽、飘逸,手执乐器、姿态生动;佛像背光浮雕天宫楼阁、花卉祥龙,工艺精湛。</p> <p class="ql-block">全国唯一一尊宋金时期的红脸文殊菩萨,面部丰腴,体态轻盈,神情自然。</p> <p class="ql-block">左侧的胁侍菩萨面带羞涩,拈指胸前,表现出女性的妩媚。</p><p class="ql-block">左侧金刚双目圆睁,右侧金刚竖眉立眼,尽显英武威猛的武士气质。</p> <p class="ql-block">碑最下方雕有呆萌可爱的小动物,这种形式碑刻中少有。</p> <p class="ql-block">东配殿为地藏殿,建于明嘉靖三十五年,清道光七年重建,面阔五间,悬山顶建筑。</p><p class="ql-block">西配殿原为龙王殿,形制与东配殿相同已毁,现存建筑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新建,寺院的师父就住在里面。</p> <p class="ql-block">东配殿(地藏殿)现存17尊明代塑像,包括地藏王菩萨、十殿阎王及判官等,<span style="font-size:18px;">塑像栩栩如生,保</span>存完好。</p><p class="ql-block">地藏王菩萨多为男像,而这尊却是女像,极为少见。</p> <p class="ql-block">第二站:广济寺</p><p class="ql-block">广济寺俗称西寺,位于山西省五台县城内西门旁,始建于元代至正年间,现存主体建筑为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重修遗构。2001年被列为全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寺院坐北朝南,原为三进院落,现仅存大雄宝殿及部分遗存。</p><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面宽5间,进深3间,单檐悬山顶,殿前有月台,面积290平方米,该殿虽几经局部重修,但梁架结构和用柱方法仍保存了原状。</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前檐铺作简洁古拙,所有铺作均无令拱。檐下悬“大雄宝殿”竖匾,为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重修广济寺时悬挂的。</p> <p class="ql-block">殿前柱头塑有龙头和独角兽,此种建筑装饰在其它地方极少见到,是清代五台山一带特色。</p> <p class="ql-block">两侧角柱的檐墙上各有一个形象生动的男童塑像,男童裸身带肚兜,模样可爱。左面的童子做托举状,右面的童子为站姿,极具趣味性。</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内保存元代泥塑30尊,主像为华严三圣(毗卢遮那佛与文殊、普贤菩萨),辅以十八罗汉及胁侍菩萨,整堂塑像造形精美、神态各异,是元代彩塑中的佳品。</p><p class="ql-block">殿内悬挂清代知县王秉韬题写“天人利益”木匾。</p> <p class="ql-block">外侧有护法金刚两尊。</p> <p class="ql-block">佛台背面正中塑文殊菩萨骑狮子,左边塑观音菩萨骑朝天吼,右边塑普贤菩萨骑白象,合称“三大士”。</p> <p class="ql-block">佛坛两边的山墙壁下塑十八罗汉。</p> <p class="ql-block">罗汉表情生动、有趣,形态各异。</p> <p class="ql-block">殿前存唐代八角石经幢,座上镂以石狮,幢身雕有佛像,顶部覆以宝盖,雕刻古朴简约。</p> <p class="ql-block">第三站:尊胜寺</p><p class="ql-block">尊胜寺据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地处五台山古代朝山必经之地,故称五峰咽喉胜寺。相传唐代印度僧人佛陀波利朝台,至此亲见文殊菩萨现圣,奉旨敕建寺院于此。</p><p class="ql-block">寺院创建于唐代,当时称善住阁院,北宋天圣四年重修,名为真容禅院,明万历十九年复修后改称为尊胜寺,清同治七年作了部分补修。寺内清康熙二十四年碑记载有该寺的历史。现存寺庙是民国年间再修后的形式。</p><p class="ql-block">2019年10月7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尊胜寺占地面积32300平方米,为五台山面积第二大的佛教丛林。 共有350间殿堂。</p><p class="ql-block">寺院座北朝南,依山而建,七进院落,逐级向上,层迭有致,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着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殿等七重殿宇,布局严谨。</p> <p class="ql-block">尊胜寺现存宋代天圣四年(1026年)石经幢,距今一千多年,该幢高约8米,为八角三层结构,造型融合唐代风格与宋代工艺,兼具历史与艺术价值。 ‌</p> <p class="ql-block">尊胜寺最高建筑砖塔(万藏塔),建于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该塔为十二角九层密檐式结构,高39米,是五台山现存唯一的此类砖塔,现为尊胜寺的标志性建筑。它与宋经幢遥相呼应,象征着古与今的对话。</p> <p class="ql-block">藏经殿为重檐歇山顶建筑,与其他殿宇风格迥异。 ‌</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面宽15米,进深11米,单檐硬山顶,前设走廊,殿内正面供缅甸玉佛释迦牟尼像,高2.18米。两边是用缅甸玉雕刻的佛弟子阿南、迦叶。东西墙壁上绘释迦牟尼生平图。</p> <p class="ql-block">每座殿木雕精美、细腻。</p> <p class="ql-block">三佛殿,殿内正中供释迦牟尼佛,左阿弥陀佛,右药师佛,称“横三世佛”。三世佛用纯樟木雕刻而成,连须弥座高5.2米,佛像面部丰满慈祥,衣饰线条简洁流畅。</p> <p class="ql-block">从山西最北端的大同开始,寻访古建一路走来,感触颇深,<span style="font-size:18px;">一座座精美的建筑在山西的山川之间遗存了数百年甚至上千年,这里没有现代都市的喧嚣,只有民族建筑艺术静静的展现在眼前,这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值得我们尊敬、爱护并传承下去。</span></p> <p class="ql-block">洪福寺大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