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返回伦敦的途中停留牛津大学。</p> <p class="ql-block">殉道纪念塔 位于英国牛津圣吉尔斯街、抹大拉街与博蒙街交汇处的维多利亚哥特式纪念建筑,邻近牛津大学贝利奥尔学院,1843年竣工,为纪念1555-1556年玛丽一世(信奉天主教的“血腥玛丽”)统治期间因宗教改革殉道的克兰麦、拉蒂默和里德利三位主教而建,浓缩了天主教与新教的殊死搏杀以及皇室的腥风血雨。</p> <p class="ql-block">关于宗教冲突,我是不敢妄议的。只是之后在英国国家美术馆看到的一幅油画,给我很大的心理冲击。这幅H·保罗·德拉罗什的油画《简·格雷女士的处刑》,就描述了这段天主教和新教冲突的重大事件。一身纯白长裙的简•格雷,被蒙住双眼,摸索着走向她的断头台~~</p><p class="ql-block">1553年8月3号,笃信天主教的新女王玛丽一世(“血腥玛丽”)进入伦敦,都铎王朝第一个女王、刚上台九日(或说十三日)、但已失去支持的简•格雷(才16岁)被拘于伦敦塔。她拒绝放弃新教信仰,不久在塔里被秘密处决。简·格雷平静地走向死亡,遗言是耶稣在十字架上的话:“主啊,我将我的灵魂交在你手里。”……</p><p class="ql-block">而玛丽一世之后,同父异母的妹妹伊丽莎白一世即位,一切又翻覆为新教………</p> <p class="ql-block">牛津大学,英语世界中最古老的大学,建校距今千余年,有档案明确记载的最早的授课时间为1096年。牛津地处泰晤士河谷,因古代是牛群涉水而过的渡口而名。当年英法关系恶化,去在巴黎的英国学者被迫返回,他们聚于牛津,在困境中却从此打开了科研教育新的出口,不仅是英国最古老的大学,更是全球科研与教育的巅峰象征。</p> <p class="ql-block">牛津叹息桥,正式名称为赫特福德桥,由托马斯杰克逊爵士设计,始建于1913年(1914年完工),她跨过新学院路连接了赫特福德学院的新旧两个部分,因形似意大利威尼斯叹息桥而得名。</p><p class="ql-block">(威尼斯叹息桥是一座密封式拱桥,两端连接法院与监狱两处,死囚在行刑前通过此桥,在此感叹即将结束密封式拱桥建筑,由内向外望只能通过桥上的小窗子。桥的两端,一边是威尼斯法院和总督府,一边是重犯监狱,一个不见天日的封闭石牢,入狱者往往有去无回。死囚在行刑前通过此桥,在此感叹人生即将结束。</p><p class="ql-block">现在的叹息桥,因电影《情定日落桥》而一扫其阴霾不祥的气息,你也可以管它叫“日落桥”。它就是影片中那座让亡命天涯的男女主人公于日落时分互许终身的桥。</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座哥特风格的石造人行桥,但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桥”,因为桥下没有河,而是一条街道。实际上这座桥并非像叹息桥,反而像著名的威尼斯运河上的里亚托桥。相传牛津大学毕业考试很严格,平时不努力的学生考试通不过,拿不到文凭,往往来到这里叹息流泪,后悔莫及。因此校方把它定名为叹息桥,以此来警示学生要勤奋学习,不可懈怠。也有人说,校方总是让犯错学生来到这里兀立反省,作为一种惩罚,学生反省后往往叹息追悔,所以得名。</p> <p class="ql-block">博德莱安图书馆是牛津大学的核心学术场所,起源于14世纪,1602年经托马斯·博德利爵士重建后正式成为牛津大学的核心图书馆。截至2025年5月,藏书量达1100万册,管理严格仅限阅览不可外借。</p> <p class="ql-block">图书馆建筑群包含15世纪起使用的教室、巴洛克风格的拉德克利夫圆楼,其中一间1488年启用的教室为牛津仍在使用的最古老教室。该馆曾作为《哈利·波特》系列电影的取景地 ,现为牛津地标性旅游景点。</p> <p class="ql-block">拉德克利夫图书馆,是牛津大学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属于博德利图书馆的一部分,建于18世纪,其圆形穹顶设计十分经典,是牛津大学重要的藏书和学术场所 。</p> <p class="ql-block">牛津大学圣母玛丽亚教堂位于始建于11世纪,是牛津大学的主教堂与牛津市最大教区教堂。1637年建造的巴洛克风格门廊,采用英国首创的螺旋形立柱结构。现存最古老塔楼建于1280年,尖顶被教会历史学家评为“英格兰最美丽尖顶之一”。</p> <p class="ql-block">作为牛津最早的建筑之一,圣玛丽教堂已有近千年历史。12-15世纪期间承担牛津大学各学院公用职能,主持学位授予仪式与重要考试。13世纪大学与市民冲突后,形成修士节市民代表向校方交付象征性赔偿金的年度传统,该仪式持续至今(自13世纪确立的修士节传统,每年市民代表在教堂内向牛津大学交付象征性赔偿款,纪念历史上市民与学者的冲突和解。该仪式包含三个核心环节:市长宣读历史赔偿协议,牛津大学校长接收装有硬币的布袋,双方签署年度和解文件)。</p><p class="ql-block">(13世纪市校冲突互有伤亡,而1355年圣思嘉日的暴乱造成了将近一百人死亡,其中大约六十人都是学院人士,可谓牛津校史上最血腥、惨痛的一页。)</p> <p class="ql-block">络石花开,形成拱门~~</p> <p class="ql-block">我们也走一下,如同寻觅一道津梁~~</p> <p class="ql-block">牛津大学基督教会学院是牛津大学下辖的最大二级学院,其土地及建筑归学院自主管理。教堂保存有贡献者姓名铭刻的地板。学院拥有牛津最大图书馆之一及历史文献档案馆。</p> <p class="ql-block">学院是《哈利·波特》系列电影的霍格沃兹学校和饭堂的拍摄地,餐厅内悬挂四、五百年历史的名画。餐厅中挂满了画,有的甚至是名画且有四、五百年的历史了。而这些画都是每届毕业生送给学校的,所赠送的画能被挂在墙上,已经算是相当大的荣誉了。它是世界上唯一一所教堂式学院,这间教堂的建造花了800多年。而这间学院最引以为傲的是在200年内产生了13位首相。</p><p class="ql-block">对参观者的管理非常严格。所有去的参观者必须小心翼翼的参观,按照规定路线行走,而且大部分地方不向游人开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一张是网图。小说里,礼堂位于霍格沃茨城堡的门厅边,是霍格沃茨学校主要集会场地。霍格沃茨学生在这里用餐、接收猫头鹰送来的邮件和包裹、并参加学校举办的特殊活动。一些重大事件曾在霍格沃茨礼堂中发生。每学年的分院仪式都在这里举行,而伏地魔也在这里被打败,结束了霍格沃茨大战和第二次巫师战争。……</p> <p class="ql-block">(旁白)哈利从未想到过竟会有如此神奇美妙、富丽堂皇的地方。其他学生都已分别围坐在四张长桌旁,桌子上方成千上万只飘荡在半空的蜡烛照亮礼堂。四张桌上摆着熠熠闪光的金盘和高脚酒杯。礼堂上首的台子上另摆着一张长桌,那是教师们的席位。……烛光摇曳,几百张注视着他们的面孔像一盏盏苍白的灯笼。…… 哈利为避开他们的目光,抬头朝上看,只见天鹅绒般漆黑的顶棚上点点星光闪烁。……</p> <p class="ql-block">牛津(Oxford)的名称源于古英语“Oxenaford”,意为“牛涉水而过的浅滩”,因泰晤士河与柴威尔河交汇处水浅,古代牛群常在此渡河而得名。现在牛津大学城仍有牛渡水的标志。</p> <p class="ql-block">金牛觅渡~~</p> <p class="ql-block">卡尔法克斯塔是英国牛津市中心四岔路口处的历史建筑遗迹,位于牛津的商业区和学院区之间一条不明显的分界线上,这里也是玉米市场街、女王街与高街交汇处——14世纪大学师生和市民的混战就发生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圣马丁教堂始建于11世纪,曾作为牛津宗教活动中心,伊丽莎白一世曾在此举行宗教仪式。19世纪城市道路扩建过程中,教堂主体和喷泉等都被拆除,仅保留钟塔至今。</p><p class="ql-block">塔内设有99级台阶,登顶可俯瞰牛津大学各学院建筑和园林美景及市景。见塔就想登,可惜我们进不去了,只能看看这两个敲钟小人~~</p> <p class="ql-block">夜宿牛津近郊。酒店环境幽静,但白天的信息量太大,波谲云诡,惊风骇浪,总难平息。历史沿革,宗教冲突,国际争端,魔幻与现实交织~~~~</p> <p class="ql-block">人生在途,我们终其一生都在“觅渡”。涛走云飞,花开花谢,时代变迁带来渡河方式的日趋多样化。读书不是唯一方式,却是渡河的一种重要方式。好友希望以后能有机会来牛津留学或游学,谁说没有可能呢?愿我们都依旧保持学习力,教书一辈子,也始终伴随着学生的身份去寻觅,前方或许是广阔大海~~</p> <p class="ql-block">明天,又是新的一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