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昨日还沉浸在敦煌丝路的历史余韵里,今日便踏上了向哈密的征程。390公里的路途,约需六小时车程,像一封藏着未知的信,等着我们在车轮滚动间拆开。</p> <p class="ql-block"> 敦煌的清晨总带着点慵懒,阳光慢悠悠地洒下来,空气里飘着沙漠独有的、混着细沙与干爽的味道。可当汽车驶出敦煌不久,“西域”的气息便扑面而来——那是种荒凉又辽阔的感觉,坦荡得让人心里一震。</p> <p class="ql-block"> 我们沿着S240与S245省道前行,这是甘新两省自驾穿越的要道,指向哈密的方向。进入无人区后,车速被限在80迈,更显眼的是周遭的“空”:手机信号彻底断了线,看不到加油站的影子,连同行的车队也没了踪迹。</p> <p class="ql-block"> 天地间仿佛只剩漫无边际的空间,和车里的自己。沙漠那种让人一时语塞的孤独感,就顺着无垠的沙海,悄悄漫到了心上。六小时的车程,沿途风景明明美得挪不开眼,可握着方向盘久了,竟会有种开到崩溃、甚至偷偷怀疑人生的恍惚。</p> <p class="ql-block"> 可就是这片土地,沙漠、戈壁、盐碱地铺就几乎没有尽头的荒凉,反倒让人忽然懂了:为何总有人执着地来这里“挑战自我”——在极致的空旷里,人总能更清楚地摸到自己的心跳。</p> <p class="ql-block"> 当然,荒凉里从不是全然的死寂。沿途的绿洲与戈壁是鲜明的对照,比如快到哈密时遇见的村落,像不小心落在荒原上的绿翡翠。</p> <p class="ql-block"> 骆驼刺倔强地从沙缝里钻出来,胡杨林把枝干伸向天空,干旱里的生命力总显得格外热烈;偶尔还能撞见雪山融水汇成的溪流,潺潺地淌着,给沉沉的荒原注了灵动的气。</p> <p class="ql-block"> 这一路的风景,简直是场穿越时空的视觉盛宴。无垠的戈壁荒原是最厚重的底色,柏油路两旁,雅丹地貌的褶皱、戈壁的坦荡、盐湖的泛着光的白、远处雪山的冷冽,还有沙漠的柔、黑色岩山的硬,轮番在眼前铺展开。甚至会路过些废弃的村落,断壁残垣旁长满了骆驼刺,荒凉与生机就这么挨着,生出种特别的韵味。</p> <p class="ql-block"> 出敦煌约30公里时,瞥见“哈拉诺尔湖大桥”的牌子,往左边望过去,远处就是哈拉诺尔湖。这个敦煌历史上最大的湖泊,干涸了60多年后,竟在2017年重新漾起了水面,远远看过去,像戈壁上的海市蜃楼,神奇得让人想揉眼睛。</p> <p class="ql-block"> 过了醒目的“新疆界”牌子没多久,是东南河服务区——别盼着加油,这里没有。再往前100公里的小白地服务区还在建设中,同样空空的。过了服务区就是检查站,得提前把身份证攥在手里才稳妥。</p> <p class="ql-block"> 一进新疆境内,景色更显单一,无边无际的戈壁铺开来,黑土山像孤独的巨人立在那里,真实又粗犷,反倒成了公路上一道别样的景致。</p> <p class="ql-block"> 终于抵了哈密。这城市有点意思,像夹在新疆与内地之间的温柔过渡,没有太多浮华,也不见明显的消沉。没有意料中的热闹,也没人群的喧嚣,安静得能听见自己的呼吸声。</p> <p class="ql-block"> 拐进周边的市场时,大部分摊位还没支起来,可浓浓的生活气已漫了出来。摊贩们围坐在炭火旁,手里捏着刚烤好的馕和包子,笑着递来递去。这里没有大城市的拥挤繁华,没有聚光灯追着的焦点,人和人之间就隔着三两步的距离,自在又松弛。</p> <p class="ql-block"> 这轻松的氛围像阵软风,一下子吹得人心里舒畅起来——六小时车程的疲惫,好像都在这炭火的暖、摊贩的笑里,悄悄化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