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目 录<div><br> 韩国之行记--首尔:街头竞选.清溪川.东大门.世宗大路.青瓦台;</div><div> 韩国之行记--景福宫:景福宫.北村韩屋村.韩国战争纪念馆.三八线临津阁。</div><div> 历史钩沉:浅析仁川登陆</div> 走出青瓦台,正对着的就是景福宫。这是朝鲜半岛历史上最后的统一王朝,朝鲜王朝的正宫。始建于1395年,其名取自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君子万年,介尔景福”,寓意吉祥与福祉。<div> 面积与规制遵循与宗主国中国的宗藩关系,为亲王规制的郡王府,依明代王府之制营建,所有建筑均以丹青色区别于中国皇宫的黄色。面积近60万平米,小于北京故宫的72万平米。</div> 2025年5月21日,我们由青瓦台来到景福宫正门光化门。 光化门,是韩国的国门,喻“光照四方,教化四方”之意。原是石筑基坛上的木结构建筑,因其精巧的工艺、巧妙的结构及壮丽的外观,被认为是韩国历史上最伟大的门楼建筑之一,其历史变迁见证了韩国的屈辱与复兴之路。光化门历经战乱,一次迁移、两度被毁、三度重建,最后一次毁于1950年代的朝鲜战争之中。 1968年,韩国朴正熙政府重建光化门,由朴正熙书写的匾额,“光化门”三字系韩文。2006年,为恢复光化门的历史原貌,韩国政府启动了光化门重建工程。2010年8月15日,日本投降65周年纪念日,韩国光复65周年之际,光化门落成揭牌。这次重建后的光化门,牌匾用的是经数字技术还原后的1865年景福宫重建时的汉字字体,恢复了其历史原貌。 位于景福宮乾清宮西侧的集玉斋,曾是高宗的书房,存放了來自清朝的4万多本与西方文物相关的书籍,此外还用作接待外国使臣和安置祖宗画像的场所。 景福宫内的香远池,池中小岛上的二层楼阁为“香远亭”,倒映在碧波之中,不管从哪个角度看去都非常美。 身着韩服的年轻人。 自拍的小情侣。 四位着韩服的欧洲青年游兴正浓。 高宗与明成皇后的居所乾清宫。 王妃的寝殿交泰殿。 位于坤宁阁区域内的玉壶楼,1895年这里发生了“乙未事变”,日本暴徒在此杀害了高宗李熙的王妃闵氏明成皇后。这一事件导致了朝鲜王室权威的崩塌,加速了日本殖民统治的进程。玉壶楼日据时期遭到破坏,1909年被拆除。2006年,韩国政府依据历史档案启动复原工程,重现了玉壶楼传统木结构建筑的原貌。 思政殿,国王办公理政的地方。“思政”意味着深思国事,细心虚理。 勤政殿是景福宫的正殿,始建于朝鲜太祖3年(1394年)。目前的勤政殿为高宗4年(1867年)重建,为现存朝鲜半岛规模最大的古代木构建筑。殿内有宝座和藻井,殿身四周绕以回廊,殿前铺平石板,配色华丽的丹青,造型秀丽的藻井,使建筑庄严肃穆,雄伟壮丽。是日据时期景福宫被毁之后,得以仅存下来的古建筑之一。 景福宫北门神武门,原名玄武门,后避康熙玄烨讳而改为神武门,与青瓦台入口处遥遥相对。 韩国的韩屋村是体现传统建筑文化的代表性景点,主要分布在韩国的首尔和全州地区。 我们由景福宫出来,就来到东边不远的北村韩屋村,这里是传统韩屋密集的地方,也是首尔最具代表性的传统居住地。 “北村”是指景福宫和昌德宫之间的区域,这里因位于青溪川和钟路上边的村落而得名"北村"。北村韩屋村不仅保存有朝鲜王朝时期遗留下来的传统房屋,且有很多史迹、文化遗产和民俗资料,故被称为城市中心的街道博物馆。 青瓦屋顶与远处的摩天楼群形成的视觉对比,成为传统与现代共生的经典意象。 现在的北村韩屋村,并非是仅用于供游客观赏的民俗村,而是人们实际居住生活的村庄,包括11个洞900多座韩屋。随着韩屋画廊、传统作坊、韩屋餐厅等的入驻,这里更成为一个倍受瞩目的新文化艺术区。 由北村韩屋村来到位于首尔世宗大道南端的韩国战争纪念馆,亦称首尔朝鲜战争纪念馆、首尔战争纪念馆。这里是位于首尔中心城区的国家级博物馆,也是世界规模最大的战争主题纪念馆。 走进纪念馆,两侧走廊有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中阵亡的韩国军人名录。馆内设有护国追悼室、战争历史室、朝鲜战争室、海外派兵室、国军发展室、大型装备室、发散设备室。<div> 护国追悼室,是以纪念为国牺牲的忠贞烈士为题。战争历史室和朝鲜战争室,主要着重韩国的战争史。至于大型装备室、放散装备室和国军发展室所陈列的实物和模型,则主要展示了各种防卫装置、武器和韩国生产的战争装备。海外派兵室重点介绍韩国曾以联合国维和部队的身份所派兵的战地背景、活动情况和成果。馆内的收藏库,所藏存放与战争相关的资料和遗物达17,800件之多。</div> 纪念馆室外露天展区陈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朝鲜战争及越南战争等冲突中敌我双方使用的大型实物装备,涵盖战机、坦克、军舰、车辆、战车、野战炮、飞机、装甲车、舰炮、潜水艇及雷达等。 巨无霸,美国B-52战略轰炸机。1948年设计,1952年首飞,1965年初次登场越南战争。1962年停产,总共生产744架。现役的76架,至今仍是美国空军战略轰炸主力的八发动机远程战略轰炸机。<br> 该款机型现已服役73年,当下美国早就有了更为先进的B-2“幽灵”战略轰炸机,也是世界唯一大型隐身飞机。但由于高昂的造价和维护成本,精打细算的美国空军还是决定让B-52通过心脏移植、雷达更新等手术,继续服役至2050年。届时该机型将成为首款服役超百年的喷气式飞机,无疑将创造世界航空界奇迹。 2025年5月23日,我们由下榻的仁川永宗岛天天(英宗)酒店,来到京畿道坡州市临津阁。这里位于首尔西北56公里,三八线以南7公里,临津江西侧。 登上临津阁展望台向前望去,临津江上右侧是朝鲜战争初期被炸毁的京义线临津江铁路桥残留的遗址。“京义线”始建于1905年,南起韩国首尔、北至朝鲜新义州、全长499公里。<div> 残桥遗址的左侧,是2007年5月朝韩双方为实现民族统一开展交流合作后建起的临津江铁路桥。遗憾的是2008年韩朝关系恶化,江北朝鲜方面切断了这条铁路线。目前韩国这段铁路只通到临津江北的都罗山站,那里距离朝韩军事分界线仅数百米,为韩国铁路网最北端点。<br></div><div> 这里散落着各种战争遗迹、纪念馆,保留着停战后双方交换战俘的木桥。还有1972年为民众祭拜离散亲人修建的望拜坛,现在这里已成为祈愿半岛统一的和平游览胜地。</div> 展望台下边广场左侧望拜坛,是抚慰望乡思绪的地方。每逢中秋、春节等传统节日,为韩国民众向北叩拜、祈愿与北方亲人团聚的象征性场所。 望拜坛右侧的南北亲人牵手纪念雕塑,浓缩了1945年后因三八线分割导致的500万离散家庭的痛苦。石碑中间镌刻着名为《丢掉的30年》的歌曲,据说朝韩停战30周年之际,韩国电视台发起“南北寻亲”活动,并请名家谱写了此曲。<div> 大意为:“下雨也是,下雪也是,刮风也是,很想见面的30年岁月。我这个人没有依靠,该怎么活?我们现在也见个面、探下亲吧!爸爸妈妈你在哪?我真想见你们”。韩国著名歌唱家石末俊浑厚忧伤的嗓音,时而高亢、时而低缓,如泣如诉催人泪下。</div> 广场右侧铁路边两尊慰安妇的雕像,应是出于对女性的尊重,旁边的碑文上写的是: <div> 走向统一的少女像。两座和平少女像,象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日本帝国主义强征为性奴隶的全国无数的受害者,一名在临津阁,另一名因祖国的分裂无法返乡,盼望统一后乘车返乡,在坡州市民和京畿和平碑连带的共同努力下,承载着回乡的愿望,于板门店宣言一周年纪念日,2019年4月27日,树立于此。</div> 临津江残桥遗址南端的铁路线上,停放着一台残破蒸汽机车。朝鲜战争期间这台机车运送军需物资时,在都罗山站与板门站之间的长湍站被炸。当时美军和志愿军隔着被炸的机车展开激烈战斗,机车上的弹痕和扭曲的车轮记录了那场战斗的残酷。 2004年,这台机车被指定为文化遗产并修复后,从非军事区移至这里陈列。 望拜坛背边,就是停战后为交换战俘架设的木桥。当年战俘乘车到临津江铁桥后,步行通过此桥。因具有回归自由之义,故命名为自由桥,是朝鲜战争的代表性遗产。 广场右侧竖立的和平碑。 相邻的和平钟阁,亭子里的和平钟从未响过。据说南北方统一之日,才是和平之钟敲响之时,期望和平之钟早日响起。 临津阁展望台后边的美军参战纪念碑。 美军哈拉卡桑斯第187空降师韩国战争参战纪念碑,碑文:<br> 美国陆军第187空降战斗团韩国战争参战纪念(1950.9.22-1953.10.3);战斗 顺天石津 (1950.10.20?);空降 文山里 (1951.3.23)。<br> 部分战史记载,该团曾于1952年11月2日参与上甘岭战役,作为美军最后的精锐投入作战,权威战史如《抗美援朝战争史》提及该团“一部”参战。但此记述近年受到质疑,有民间研究指出其时间线显示该团于10月16日已返回日本,未参与上甘岭战役。据美军档案记载,第187空降团在1952年10月17日返回日本,直至1953年6月才重返朝鲜战场,主要参与后期防御作战。其参与上甘岭战役的记述,可能源于战史记录中的混淆或误传。<br> 历史评价与争议:虽被美军视为“王牌”,但其表现受制于志愿军的灵活战术与朝鲜战场的特殊环境,除原州战役外未达预期。部分战役中甚至采用类似日军“万岁冲锋”式的密集战术,导致重大伤亡。 临津阁美军参战纪念碑这一片陈列的雕像、浮雕、碑文、展板等,其内容反映了美韩对半个多世纪前的那场朝鲜战争的认知和立场。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杜鲁门总统雕像下的这段碑文,从译文内容看,其大意为:<div>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韩国遭到了朝鲜共产主义势力的暴力镇压。杜鲁门总统为此做出外交努力,导致盟军被派到朝鲜半岛,特以此向已故美国第33任总统杜鲁门致敬。</div><div><br></div><div> 此铭文为韩国第3任总统朴正熙(任期1963年12月至1979年10月)撰写。</div><div><br> 1950年7月7日,美国操纵联合国安全理事会通过非法决议,公然违反联合国宪章关于不干涉任何国家内政的原则,借联合国名义纠集英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其他15个国家,出兵朝鲜干涉朝鲜内战,其目的是为了维护和巩固西方阵营在东亚的影响力。1949年美军撤出朝鲜半岛后,亚洲局势出现重大变化。蒋介石战败逃往台湾,议员及媒体纷纷指责政府失策,导致失去“中国”,杜鲁门政府的民调下滑近一半。如南朝鲜再“陷落”,民主党执政地位将难保。为转移国内政治压力便悍然介入朝鲜战争,将朝鲜内部冲突升级成为一场国际战争。朝鲜战争停战后,美韩通过缔结《共同防御条约》,驻韩美军获得长期驻留和使用韩国军事基地的合法权利。韩国在美国亚洲战略中的地位得到提升,并被纳入到美国在东亚的条约体系之中。<br> 2025年8月25日,新当选韩国总统李在明来到美国。接待规格远低于接待元首标准,在白宫见到特朗普,刚落座特朗普就提出让他转让美军驻韩基地所有权。按照美韩关于驻韩美军协定,韩国已经做出了重大牺牲。不仅免费向美军基地提供土地,承担大部分建设费用,还要分担维持驻军的费用。本想能换来美国在安全方面的保障,维护自身在东北亚地区复杂局势中的稳定地位。如今提出要基地土地所有权,这性质就变了。美国一旦拥有土地所有权,驻韩美军基地将彻底成为美国在韩国领土上的 “国中之国”。美军在基地内的行动将更加不受限制,他们可随意扩建基地、部署战略武器,甚至无需韩国政府同意。韩国民众一直对驻韩美军的一些行为不满,美军士兵在韩国多次出现违法犯罪行为,却因《驻韩美军地位协定》的庇护而逃脱严惩,早已引起韩国民众的公愤。此前因美军基地搬迁等问题,就已引发过大规模民众抗议活动。<br> 韩国在经济上严重依赖美国,尤其是军工业关键零部件靠美国供应。美国说不满足他们关于美军基地所有权的要求,就要调整对韩贸易政策加关税。韩国答应这个要求,将丧失主权尊严,国内民众不答应。如拒绝,美国的经济制裁和军事压力又难以承受,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都将面临巨大危机。韩国该怎么在这个夹缝里寻找平衡,全世界都在看。<br><br> 历史钩沉:<br><br> 浅析仁川登陆</div> 此次韩国行,对我们最有吸引力的地方,就是我们下榻的仁川永宗岛,这里就是可载入史册的仁川登陆战役发生地。我们入住的仁川永宗岛天天(英宗)酒店大厅的墙壁上,悬挂的就是仁川登陆战役旧址图片。这场战役一举扭转了朝鲜战争走势,创造了现代两栖作战范例,重塑了东北亚地缘政治格局,也直接导致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br> 朝鲜半岛自古就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只是近代资本主义列强入侵和大国势力博弈才导致南北分离。1950年6月25日,朝方在苏联的默许下,发起了统一朝鲜半岛的朝鲜战争。战争初期,朝方凭借高昂斗志、精良装备及出色战术,迅速突破韩方防线。仅三天就攻占了韩方首都汉城,全世界为之震惊。随后乘胜追击,很快就占领了朝鲜半岛90% 的地区和 92% 的人口,实现半岛统一胜利在即。<br> 但其大好形势背后却隐藏着众多危机,主力减员过多,战线拉的过长,加上美军空中封锁,后勤供应只能靠20万民工背驮肩扛勉强维持。另一个隐患就是朝鲜半岛三面临海南北狭长,海岸线总长8700千米。这样的地理特点,便于实施侧后两栖登陆。在朝鲜人民军主力集中在韩方釜山一线,一旦美军在其侧后登陆成功,则完全可能发生战局逆转。<br> 这一点中方看到了,朝鲜战争爆发后,中方始终高度关注半岛局势。通过对各种情报的搜集研判,对美军作战特点和半岛地形气象条件的综合分析,精准预测了美军可能登陆的地点是仁川,时间是1950年9月15日。并迅即通报朝方,提醒其加强后方防御,警惕美军双栖登陆。<br> 这一点朝方看到了,但其认为美韩军队在釜山防线已陷入困境,不可能再有力量发动其它大规模军事行动。并认为仁川地区潮汐落差大,航道狭窄,不适合大规模登陆作战。唯独没有认清美军的战略意图和作战能力,低估了美军进行大规模两栖登陆作战的决心和实力。这一误判导致了仁川地区防御力量薄弱,给了美军可乘之机。<br> 这一点美方看到了,当时美韩军队已被挤压在釜山防御圈,美军只是凭借绝对的制空权、制海权及地面火力优势稳住阵脚,然后筹划反攻。可釜山没有战略纵深,一不小心就会被赶下海。这时麦克阿瑟敏锐地捕捉到战机,提出以侧后登陆配合正面进攻,围歼朝鲜人民军主力的战略构想。仁川位于朝鲜西海岸中部,距离汉城仅32千米,附近又有金浦机场。汉城是半岛南北铁路、公路枢纽,在仁川登陆,仁川港可以便捷卸载物资,并进而迅速占领汉城和金浦机场。这点对于强调制空权的美军尤为重要,而且可以切断从朝鲜北部到洛东江前线的补给线,这对于朝鲜人民军是致命的。<br> 仁川登陆的战略价值无与伦比,但地理条件又异常苛刻。潮汐落差、泥潭、狭窄航道以及四五米高的防波堤,都构成了登陆的重重阻碍。以美国海军陆战队的登陆作战教范来看,登陆地点必备的十大条件,仁川没有一条符合,这也是朝方认为美军不会在仁川登陆的原因。而麦克阿瑟也正是从这一点得出判断,朝鲜人民军在这一地区的防御是薄弱的,因而选择从这里登陆是可行的。<div> 最终美军仁川登陆成功,切断了朝鲜人民军的补给线和退路,陷入腹背受敌困境,不得不仓促撤退。撤退过程中又遭到美军围追堵截,损失惨重。最精锐的朝鲜人民军几乎全军覆没,战争的战线也从最南部的釜山等地,直接被美军一路推到了中朝边境的鸭绿江畔。不久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只不过到那个时候,麦克阿瑟再没有这样的好运了。他成功登陆仁川后的猖狂,被装备落后但意志如钢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彻底碾碎。</div><div> <br></div> 月尾岛北部的仁川登陆标志碑 历史没有假设,以仁川苛刻的登陆条件看,如果朝方当时重视中方提醒,加强仁川反登陆力量,只要9月15日这一天严防死守,美军的仁川登陆计划就无法实现,朝鲜战争的走势就会被改写。历史不能假设,但有人想让历史重演,此人就是1953年1月成为美国第34任总统的艾森豪威尔。<br> 不同于毁誉参半、嘴上功夫强于指挥能力、不断被质疑的前任联合国军总司令的麦克阿瑟,艾森豪威尔的战略眼光和战略能力几乎举世公认。他指挥的诺曼底登陆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登陆战役,为盟军在西欧展开大规模进攻,加速纳粹德国的崩溃以及决定欧洲的战后形势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艾森豪威尔接任总统后,对于朝鲜战争的形势洞若观火。他已清楚地看到美国在朝鲜战争中不甘失败,想要取胜的手段只有两个,一个是不顾一切的使用原子弹,而另一个就是在朝鲜半岛北中部或北部海岸实施大规模登陆。<br> 对于使用原子弹,似乎是代价最小收益最高的一种方式。美国为什么没用?原因不是出于人道主义,利益至上的美国从来就没有什么偶像包袱和道德包袱,麦克阿瑟早就屡屡叫嚣要对中国使用原子弹。真正原因是美国人经研究发现,对志愿军分散驻扎各地,以坑道为骨干建立的坚固防御基地,使用原子弹并不能取得预想结果。何况苏联此时也拥有了原子弹,如果此时美国投掷原子弹,苏联势必会用同样的方式报复回去。如果不想两败俱伤,美国就无法在朝鲜战场使用原子弹。这样就只剩下一个可能,就是在朝鲜半岛北中部或北部海岸实施大规模登陆。<br> 当美方企图复制仁川登陆时,中方早已做好了充分的应对准备。1951年4月,志愿军之所以不顾疲惫展开第5次战役,最为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粉碎联合国军在志愿军侧后方登陆,在朝鲜蜂腰部建立防线的企图。其后的作战中志愿军对于后方的东西海岸防御一直极为重视,1951年夏天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之后,志愿军和人民军还专门成立了东海岸联防联合司令部和西海岸联合司令部,而这两个司令部的主要作用,就是部署专门军队担任海岸防御。<div> 如同麦克阿瑟实施仁川登陆之前,毛泽东就已经预判到的一样,对美军随时可能在侧后方大规模两栖登陆的情况也作出了精准的判断。1952年12月,毛泽东以中共中央的名义给志愿军党委发电,电文明确指出,敌人有从我侧后海岸线,特别是西海岸汉川江、清川江、鸭绿江一线,以7个师左右兵力举行冒险登陆进攻的充分可能。要准备一切必要条件,坚决粉碎敌人冒险登陆。强调构建永久性防御工事,不仅是为了应对即时的战役威胁,更是长期的战略准备。无论战争是停是拖,都必须完成,这种战略视角体现了对战争态势的深刻理解和前瞻性的战略规划。</div><div> 同时还要迅速加修新铁路线,改善旧铁路线,拓宽公路线,增加大量仓库和战略物资储存,从而保证在敌人登陆切断支援运输线之后,作战部队依然能够供应不缺。为加强对于海岸线的重视,直接任命志愿军代理司令员和政治委员邓华兼任西海岸指挥部司令员和政治委员,38军军长梁兴初担任副司令员。</div><div> 不仅对于已经进入朝鲜的志愿军进行部署,就连新生的中国人民海军都已经做好了入朝参战的准备。1953年1月,人民海军司令员萧劲光向毛泽东提出了入朝参战的计划,并得到了批准。随后海军部队决定派出鱼雷艇部队、布设水雷部队、岸炮部队等入朝参战,从而加强了西海岸的防守。<br> 有着优势空中侦察能力的美军,对于志愿军的严阵以待心知肚明,他们清楚地知道在志愿军侧后方发起登陆作战已经彻底失去了突然性。如果美军不顾一切继续实施登陆计划,美军势必在登陆作战时遭遇惨重伤亡,失败的可能性更是直线飙升。对于这样的代价,美国政府无法承受。艾森豪威尔唯一一个在朝鲜战争获胜的手段被彻底封死,不得不回到了谈判桌上签下了停战协定,朝鲜战争至此结束。</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