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辰生唯一自画像〈画到老〉:尘封故事今重现》

董辰生艺术画廊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57, 181, 74);">这幅《画到老》是迄今所见董辰生先生唯一的自画像,首刊于1996年6月7日《南方周末》【世纪之光】专栏,后转载于董辰生画廊微信公众号2023年4月6日编发,由刘小东撰写的《怀念我的公公董辰生》一文中。</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57, 181, 74);">2025年8月27日,张向春先生在微信公众号《怀念我的公公董辰生》文末留言,分享了这幅画背后的故事。今特转载其留言与报刊图文,呈与读者共赏:</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 《画到老》 董辰生 1996年作</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看到这画,想起我当年采访董老的情景。记得当时我挺胆怯的,觉得一个我小时候的偶像,一个无人不知的大画家,一定很傲。没想到见到面时却像一个久违未见的老朋友,我的心一下放松了,把我从小以来积累下的问题,全部一股脑儿地倒出,董老一一给予作答。让我收获颇丰,回到广州我把董老推荐给《南方周末》一个讲名人的栏目,请董老画了幅自画像登在介绍的文章上。后来还和董老有几次书信往来,我一直珍藏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小时候曾经临摹过董老一两百张作品,自诩为“小董辰生”。虽然长大后已不画画了,转搞技术方面的工作,但近来我重新拾起画笔,仍然能画几笔董辰生风格的画,董老的风格已经像烙印一样印在我的脑海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董老是中国人物画的一座高峰,他是极少数开创一种个人风格、个人体系的画家,现在对他的评价远远达不到他在中国画坛中所应有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 图/董辰生 文/张向春 《南方周末》1996.6.7</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六、七十年代过来的人,对董辰生这个名字大概不会陌生,当时报纸、杂志上英雄的插图、宣传画、连环画多出自他的手笔。虽然绘画界对他在那一时期的作品评价不一,但他近十几年来创作的一批戏曲人物和道释画,却不得不让人折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和董辰生接触,让人觉得与其说他是画家,倒不如说他是一位学者和长者,他并非科班出身,却常有旁逸斜出的深厚哲理和语惊四座的理论出手,他以“达摩面壁九载”的精神研读禅宗,成为当今为数不多的佛学权威。他笔下的佛既依禅宗本意,又融进当代人的审美意识,是走下神殿的活生生的“人化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年过六十的董辰生,没有一点功成名就感,他为人豪爽、厚道,在他身上体现更多的是他们那代人所特有的品格:忍辱负重、孜孜以求。</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相关阅读:</b></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4p7648x8" target="_blank">怀念我的公公董辰生</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