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记忆:骁勇善战的空军高炮部队

龙井品茗

<p class="ql-block">作者/龙井品茗</p> <p class="ql-block">空军高射炮兵,是以高射炮武器系统为核心装备的防空作战力量,具备全天候复杂气象条件下持续作战能力,可独立或协同其他防空部队执行要地防空任务,在我国防空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p><p class="ql-block">回溯建制沿革,空军高炮部队的前身曾隶属于防空军。上世纪50年代,我国军队设有陆军、海军、空军、防空军和公安军5个军种,其中防空军兵力达15万之众,于1955年正式成立,1957年建制撤销后,所属高炮部队整体并入空军,自此开启了空军高射炮兵的独立发展历程。在数十年的战斗历程中,空军高炮部队(含前身志愿军防空高炮部队)在国内外战场屡建奇功,战绩彪炳:</p><p class="ql-block">抗美援朝作战:志愿军防空部队高射炮兵顽强抗击美机,取得了击落美机409架、击伤1559架的战绩。例如,1952年6月23日,高炮第504团在水丰发电站抗击美空军的战斗中,击落美空军战斗轰炸机8架、击伤10架;1953年1月9日至15日,志愿军防空部队在安州地区与美机苦战6昼夜,取得击落击伤美机55架的战果。</p><p class="ql-block">国土防空作战:在那段特殊的历史时期,面对美国及台湾当局空军对大陆的侦察与袭扰,空军高炮部队精准拦截,共击落敌机14架、击伤24架,筑牢了国土防空的“蓝天屏障”。</p><p class="ql-block">援越抗美作战: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空军高炮部队赴越(南)、老(挝)参战,与美机展开558次战斗,击落美机597架、击伤479架。1965年8月至1969年3月,先后有8批空军高炮部队(含配属力量)赴越轮战,涵盖7个师、26个团零8个独立营,以及9个探照灯营、14个雷达连,与其他援越防空作战部队共同构成了坚固的防空火力网。</p><p class="ql-block">1985年百万大裁军前,解放军陆、海、空三军均编有高炮部队,其中空军高炮部队规模最大、力量最强。鼎盛时期,空军高炮师编号从第一师延续至第十九师;1976年整编后,仍保留10余个高炮师,建制体系更为精干高效。</p><p class="ql-block">从编制与装备来看,空军高炮部队以师为核心作战单位,直接受军区空军指挥。每个师下辖3个团,另设直属雷达站、气象站(执行独立作战任务的团亦配备)及指挥连各1个。各团编制为1个57毫米高炮营(简称“五七炮营”)、2个100毫米高炮营(简称“一百炮营”),两类火炮分工明确:</p><p class="ql-block">• 57毫米高炮:有效射程7000米、有效射高5000米,依靠弹头撞击目标后爆炸毁伤敌机。每个五七毫米高炮连装备8门火炮。</p><p class="ql-block">• 100毫米高炮:有效射程10000米、有效射高8000米,需预先设定弹头爆炸距离,炮弹抵达设定位置后引信自动触发爆炸,以弹片杀伤敌机。每个100毫米高炮连配备8门火炮,一次齐射可发射8发炮弹,在炸点形成半径约100米的球状弹幕,主要用于对大批量机群实施前方拦阻射击。</p><p class="ql-block">实战中,两类高炮除人工操控射击外,主要采用雷达联动、指挥仪联动齐射两种方式,每个连队配备1部炮瞄雷达和1部指挥仪,通过操作系统将火炮与雷达、指挥仪连接,由计算机系统控制射击,具体分为雷达诸元、指挥仪诸元、综合诸元三种射击模式。此时,火炮阵地上仅需填弹手、运弹手操作,其余4名炮手无需直接操控火炮,连长在阵地中央通过语音指令或旗语,指挥雷达、指挥仪操作手触发电控装置,实现8门火炮同步齐射。作者曾于1983年赴上海高炮靶场参加实弹训练,当时代理连长,首次也是最后一次指挥连队8门炮齐射——右手大拇指轻按击发按钮,瞬间炮火连天,那份震撼与自豪至今难忘。</p><p class="ql-block">在机动部署方面,空军高炮部队行军时,凡有铁路的区域,均采用火车平板车皮运输装备与人员:一列火车可运载2个连的兵力及装备,每个连需13节车皮,其中10节平板车用于装载10余台武器装备(含牵引车),3节铁皮闷罐车厢供人员居住,每节车厢挤住30余人,大家打地铺分两排休息。作者回忆,当年赴广西轮战期间,每个专列额外配备1节绿皮车厢供人员居住,条件略有改善。</p><p class="ql-block">随着国防现代化进程推进,空军高炮部队也历经多次转型:1985年整编后,高炮部队与地空导弹部队整合为防空混成旅,防空作战体系更趋立体;后续高炮逐步升级为自行式火炮,摆脱了汽车牵引的限制,机动能力大幅提升。2017年军队改革后,空军高炮部队正式退出历史舞台,为我国防空事业画上了圆满且光辉的句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