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江观潮•诗画江南之旅(1)

清风絮语

<p class="ql-block">2024.9.18,我们跟团,开启了“钱塘江观潮•诗画江南之旅”。</p> <p class="ql-block">坐动车五个多小时后,车到达杭州西站,到酒店放好行李,我们马不停蹄打的来到良渚古城遗址时,已近四点(五点闭园),坐观光车游览只能在南城墙发掘地和莫角山两处下车作短暂停留。</p> <p class="ql-block">在网上了解到:良渚古城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年代距今5300至4300年,持续发展约1000年,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重要依据,被誉为“中华第一城”。</p> <p class="ql-block">2019年7月6日,良渚古城遗址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遗址保存有古城墙、宫殿、祭祀区等遗迹。</p> <p class="ql-block">原以为来到遗址公园,只能看到遗迹,只能拍出单调的色彩,没想到,坐在观光车上游览,大片的稻田、清亮的河水、青色的低矮山坡交替亮相,不用滤镜,就能拍出美片。</p> <p class="ql-block">在南城墙、莫角山两处停靠点,我们边走边看,在这广袤的旷野,文物古迹自然和谐地存在于天地间,无声地向看到它们的来者诉说:我们来过,是华夏民族的一支,曾辉煌也曾落寞,永恒的天地为我们作证,起伏的山脉把我们守护,我们一起见证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发展。</p> <p class="ql-block">良渚古城遗迹与遗址公园坡上大片观赏草、水边高高芦苇、田里未成熟的水稻、旷野里盛开的花儿、山上密密的草繁茂的树一起,像一部厚重绚丽的画卷,旖旎于青山绿水间,生命如星辰般恒久绽放。</p> <p class="ql-block">“西溪湿地公园”这个名字我们太熟悉了,八月去贵阳时,就住在西溪湿地公园旁边,在杭州,我们跟团游的第一站就是西溪湿地公园。此西溪非彼西溪也,它历史久远:在宋元时期,宋太宗端拱元年(988年),朝廷正式在此建置西溪镇。西溪湿地起始于汉晋,发展于唐宋,兴盛于明清,衰落于民国,再兴于当代。</p> <p class="ql-block">刚过中秋节,我们来此,正是淡季,人很少,我们乘电瓶船在湖上赏两岸风光。岸边,是绿的,翡翠般的绿,浓烈如墨的绿,柔软如丝的绿,光滑油亮的绿……水,也是绿的,碧玉般的绿,深邃而宁静的绿——整个公园好像是绿色颜料瓶打翻了的世界。</p> <p class="ql-block">绿配上雨,更显美丽和诗意。尽管已是秋天,暑热未褪尽,在杭州空气中湿气的加持下,让来自火炉之城的我们觉得湿热难耐。好在,雨时而洒下来,时而落下来,时而淋下来,伴随阵阵秋风,带给我几分凉意,也带来烟雨江南好风光,朦胧中的湖光山色让我想起“江南好,风景旧曾谙”、“山色空蒙雨亦奇”这样的诗句。</p> <p class="ql-block">船从周家村启航,分别停靠在 烟水鱼庄、深潭口、 茭茏田庄,写在一面墙上的五个字"西溪且留下"在深潭口。传说宋高宗经过杭州西溪 ,说"西溪且留下",于是那里的一个小镇便叫"留下"。因为近年“留下”之北搞了个" 西溪湿地 "公园,又有人去拍了电影,因此"西溪且留下"就小有名气了。</p> <p class="ql-block">在雨中,我们吃了西溪文创冰淇淋,喝了西湖藕粉,登上揽胜亭,与“西溪且留下”合影,效仿东坡——一蓑烟雨任平生。</p> <p class="ql-block">在茭茏田庄码头下船,我们参观了高庄。高庄,又名西溪山庄,始建于清顺治十四年(公元1657年)至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之间,是祖居浙江余姚的帝师高士奇的庄园,学贯东西的康熙帝,曾评价说:“得士奇,始知学问门径”。</p> <p class="ql-block">高庄门前有池,池边有亭。门里是院,院两边又是池,池上有桥。院后是园,园里环境清幽,绿树成荫。整个园林里的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展现了江南园林的神采和风韵。</p> <p class="ql-block">在雨中,我们离开高庄,想到莲花台观鸟区碰碰运气看鸟,因为雨越下越大,因为同行游人还在高庄,我们匆匆在路上观光拍照,回程。</p> <p class="ql-block">下午,我们来到西湖,只游了苏堤。这是我第三次来西湖,沿苏堤走,看荷塘垂柳,赏江南园林,去“花港观鱼”,因为时间宽裕,身心放松,觉得水光山色与人亲,所以,这次,才算真正到了西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