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田埂上的歌声…记恒湖农场文工团</p> <p class="ql-block">1961年9月,江西省委,省人委在瓜州农场尚未来得及开垦的湖地上,创建了江西省国营恒湖综合垦殖场。从省级机关干部和转业干部中抽调了好几百人,组成恒湖农场的管理队伍。以锦江钢铁厂、新余钢铁厂、柘林水库的近3000名下放干部、职工,以及来自江西、上海、江苏、浙江、湖南等全国各地的知识青年和农村青年成为了恒湖农场的职工主体。</p> <p class="ql-block">当年的恒湖农场在鄱阳湖的一片滩涂地上筑堤造田,围垦建场,艰难困苦的岁月是一代垦荒人的亲身经历。就是在这样的艰苦环境里还活跃着一支文艺宣传的轻骑兵…恒湖农场文工团。</p><p class="ql-block">文工团是由各地前来恒湖农场的文艺青年组成的,大约在20人左右,他们热情奔放,意气风发,自编、自导、自演了许多歌颂党,歌颂社会主义,艰苦奋斗,扎根农场的文艺节目。</p> <p class="ql-block">农场文工团的生活是异常艰苦的,农忙时下田劳作,农闲时及晚上空闲时间才能排练节目,冬天寒风刺骨,夏天蛟虫叮咬,但他们肩扛手提节目道具,或乘坐牛车,拖拉机或徒步行走,把精彩的节目送到了各个大队,并到周边的农村为老俵们演出。</p> <p class="ql-block">那时候的文工团没有像样的舞台,打谷场的稻草堆就是后台,月光当追光灯,拖拉机头的柴油机声是天然的混响。台下黑压压的农垦职工却拼命鼓掌,有人举着煤油灯摇晃,像一片跳动的星海。</p><p class="ql-block"> 在那个汗水浸润田畴的年代,农场文工团像一束流动的光,照亮了知青和职工们的日子。</p> <p class="ql-block">农场文工团的日子是艰苦和快乐的,那些带着泥土芬芳与热血激情的画面,就会如潮水般涌上心头。那是一段充满理想与浪漫的岁月,恒湖农场文工团就像荒原上的一团火,点亮了无数人的精神世界。</p> <p class="ql-block">后来文工团随着时代变迁渐渐散了,团员们回到各自的岗位,有的继续种地,有的进了农场机关,学校,但那些田埂上的歌声从未真正消失——逢年过节老伙计们聚在一起,有人拿起生锈的快板,有人哼起熟悉的旋律,时光仿佛瞬间倒流,他们又变回了那个在晒谷场唱歌的年轻人,眼里闪着比煤油灯更亮的光。那些在泥土里扎根、在歌声里绽放的岁月,成了他们一生都唱不完的青春恋歌。</p> <p class="ql-block">恒湖农场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岁月,农场由一片荒凉的滨湖湿地变成了今天的幸福小镇,一代垦荒的文工团员们老了,也在安享幸福的晚年,但人们在回顾恒湖农场文化生活的时候总会想起那时的文工团,宣传队。</p> <p class="ql-block">虽然农场文工团已经成为历史,但它留下的精神财富却永远不会消逝。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那些为艺术梦想拼搏的日子,将永远激励着后人,在这片曾经洒满热血的土地上,继续追逐梦想,书写新的传奇 。</p> <p class="ql-block">2019年10月江西生产建设兵团十团宣传队五十周年大庆时邀请了部分老文工团员们参加活动,并留下珍贵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原江西生产建设兵团十团三营十七连战友迪哥 邓宗琪撰写,编辑制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