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探寻江津德感 石佛寺和文峰塔遗址

赤脚红哥

<p class="ql-block">这是我轮休回家几天的收获,石佛寺和文峰塔遗址我都去亲自看了,江津去来回12公里左右,期待修复后再去(石佛寺遗址暂时不对外开放,文峰塔遗址要爬山去,路难走建议结伴而行)!</p> <p class="ql-block">江津石佛寺的由来,是古人巧妙利用自然地貌进行艺术创造和宗教表达的杰出范例。它起源于明代(或更早),工匠们在长江边的天然石龛上雕凿巨佛,先成“石佛”,后围之建“寺”,故名“石佛寺”。它集自然奇观、宗教信仰、石刻艺术于一身,是重庆一处非常重要的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这是一处非常独特且重要的文化遗产。它并非传统意义上香火鼎盛的寺庙,而是一处集石窟寺、地面寺庙建筑、防御性寨堡于一体的罕见历史遗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德感街道塔坪村石佛寺遗址</span>2019年列入第八批国保名单)</p><p class="ql-block">· 时代:始凿于五代十国时期,历经宋、明、清多次扩建和修缮,形成了现今的格局。</p><p class="ql-block">· 特点:罕见的“寺”、“窟”、“寨”合一的历史遗存。既有精美的摩崖造像,又有宏大的地面建筑基址,还兼具军事防御功能。</p><p class="ql-block">历史与价值</p><p class="ql-block">1. 始凿于五代:据考证,遗址内的佛教摩崖造像最早开凿于五代十国时期(约公元10世纪),这为研究四川盆地晚期佛教石窟艺术提供了宝贵的早期实例。</p><p class="ql-block">2. 兴盛于宋:南宋时期是石佛寺发展的重要阶段。不仅开凿了更多精美的石窟,还修建了大规模的地面寺庙建筑。现存最重要、最精美的“水月观音”等造像就完成于此时。</p><p class="ql-block">3. 明清的演变:明清时期,可能由于战乱和社会动荡,人们在寺庙的基础上加固围墙,增设垛口、炮台等设施,将其改造为一个兼具礼佛和防御功能的寨堡,即“石佛寨”。这使得该遗址的功能变得非常复杂和独特。</p><p class="ql-block">4. 考古发掘:2016年至2018年,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对其进行了系统的考古调查和发掘,清理出大量建筑遗迹,确认了其不同时期的布局,使其价值得到全面认识。</p><p class="ql-block">主要看点</p><p class="ql-block">遗址主要分为两大部分:摩崖造像区和寺庙建筑基址区。</p><p class="ql-block">1. 摩崖造像(石窟):</p><p class="ql-block"> · 水月观音窟:这是石佛寺最精华的部分。窟内主尊为水月观音像,雕刻技艺精湛,体态优雅自在,是宋代佛教造像艺术的典范之作。窟内还有丰富的浮雕图案和供养人像。</p><p class="ql-block"> · 三世佛窟:供奉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佛,是佛教石窟常见的题材,体现了当时的信仰核心。</p><p class="ql-block"> · 其他龛窟:散布于崖壁上的其他大小龛窟,内有罗汉、天王、飞天等造像,虽然部分有风化损毁,但仍能窥见当年的风采。</p><p class="ql-block">2. 地面建筑遗址:</p><p class="ql-block"> · 考古发掘揭露出宋代和明代的大型殿堂建筑基址、院墙、道路、排水沟等,格局清晰可见。可以看到柱础、台阶等构件,清晰地展示了历史上寺庙的宏大规模和轴线布局。</p><p class="ql-block">3. 寨堡设施:</p><p class="ql-block"> · 环绕遗址的石砌围墙、寨门、防御性垛口和炮台遗迹。这些是明清时期为应对“白莲教”起义等社会动荡而增建的,见证了历史变迁和民间自卫的历史。</p><p class="ql-block">参观信息</p><p class="ql-block">· 地址:重庆市江津区德感街道塔坪村(位于长江北岸的山峦中)</p> <p class="ql-block">文峰塔位于城区文庙东北方位,即艮方,谓之催官方,在江津古代天文分野里,代表荐元星方位。荐元星简称廌,廌音志,是古代传说中的异兽,能辩是非曲直,古代法庭上用它来辨别罪犯,它会攻击无理者使其离去。廌明白人间大义,教育的本质也在于明德益智,所以在荐元星所在的艮方修建文峰塔以培育健朗文风。</p><p class="ql-block">文峰塔影映入江津东门外古莲池碧水之中,乃古城江津一处空灵而浸润文化色彩的妙景,名曰“菱塘塔影”。</p><p class="ql-block">吴芳吉《几水歌》:“几水真真好,津城处处娇。云山四面起,井屋一湾遥。顶塔端于弦上箭,风帆密似鸟归巢。清趣无尘嚣,来往杂渔樵。”诗中胜景,是几江与城市的写照,艮方大塔,与无数船只桅杆构成一种空间一致的美学意境,文峰塔昂扬挺拔内涵被表现得淋漓。</p><p class="ql-block">江津人忍痛拆塔</p><p class="ql-block">马骁山文峰塔即艮塔一直存在到抗日战争时期。重庆作为“陪都”后,日机对重庆进行轰炸。1939年以后,轰炸尤烈。当时轰炸重庆的日机,起飞于湖南芷江机场的多经綦江进入江津空域,转而轰炸重庆。民国政府防空司令部发现,江津城北艮塔巍然高峻,其塔顶在雾天也能刺破江雾顶层露出一截,成为日机俯瞰的导航地标,日机进入江津空域,见此航标即转向东去,数分钟内飞临重庆城区空域开始投弹轰炸。1941年2月,重庆卫戍司令部命令江津方面拆除此塔,江津县政府发布训令拆毁。这是抗战时期江津文物首次损失的记载。</p><p class="ql-block">拆塔之时,民众万分不舍,保留了此塔第一层,拆下的砖石保存下来,以图抗战胜利后重建此塔。在残存的第一层上搭建一木亭,作防空观测哨之用,有“愈炸愈勇”的气概。津沙学界公议,将观察哨木亭命名为“江津旷怡亭”,并由欧阳竟无题名,以此嘉扬江津抗战精神和对江津文峰塔的纪念。1949年以后,保留的第一层塔也被拆除,塔址遗迹尚存。2024年以来,江津区已启动江津文峰塔重现前期工作,文峰塔盛景即将重现。</p> <p class="ql-block">以下是我手机拍摄的,不分先后次序分享,还有部分来自网络剪辑。</p> <p class="ql-block">在建的江跳过江大桥</p> <p class="ql-block">桥上偶遇</p> <p class="ql-block">当地村民告诉我文峰塔和石佛寺遗址位置</p> <p class="ql-block">去了石佛寺回家收到快递的小金鱼</p> <p class="ql-block">下一站计划去石门大佛寺,我还没有去过 据说要20元门票。</p> <p class="ql-block">几江长江大桥跑步过去</p> <p class="ql-block">铁路上走</p> <p class="ql-block">收获满满的</p> <p class="ql-block">这个路线一路枣子树特多,下次再去7月去</p> <p class="ql-block">这是修复的江津文峰塔,来自江津融媒截图。</p> <p class="ql-block">江津文峰塔的故事,有老照片的谢谢分享一下!</p> <p class="ql-block">其他地方的文峰塔</p> <p class="ql-block">跑走现场视频分享</p> <p class="ql-block">十二时辰诗词分享!</p> <p class="ql-block">回单位上班途中随拍!</p> <p class="ql-block">最后分享重庆的徒步路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