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境心语 ‍一一画家张庆海关于中国画的创作心语

国健康

张庆海 画家、山东鲁风书画院院长:张庆海 <p class="ql-block">  我,一个出生在齐鲁大地的普普通通的北方汉子,粗犷、率真、不修边幅、是一个粗线条的人。在齐鲁大地深厚的文化底蕴滋养和孕育下,一不留神走进了这神秘苍茫、博大幽远的中国山水画艺术之门。拿起了看似轻盈,其实沉重的可以压弯脊背的画笔。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北方的山山水水,粗犷辽阔、浑厚苍茫的自然气质,对于我来说是近乎于先天的行为,实则也是得天独厚之选择。</p> <p class="ql-block">  推开沉重的艺术之门,艺术的真谛究竟在哪里?望着众多艺术道路上的前行者们,有功成名就,有平平庸庸者,更有甚者,磕绊的衣冠不整而中途退却。我呢?依然没有望而却步,仍旧在这条道路上行走着,在这充满神奇、思考、艰辛的艺术道路上摸索着进行。</p> <p class="ql-block"> 中国画艺术离不开传统的笔墨语言。师古人、博众长。在艺术创造过程中与古人对话,潜心的研究和探索传统语言,在探求中打开思路,才能更好地秉承传统,师古人而不拘泥与古人,用传统技法堆砌现代艺术大厦,根基多深,大厦就有多高。对最初的芥子园到龚贤、范宽、清四王,石涛作品的大量临摹,纵古论今,令人叹为观止。世人皆言,弘扬民族文化,追求国画的形式美。形式乃中国画语言表达的重要手段,形式不断的千变万化,使中国画表现语言的时代气息越来越强烈。我们致力于传承民族文化,追求形式之美,也不能忽略笔墨语言,画岂能无笔墨,石涛语:“笔墨当随时代”正是这个道理。画无笔墨皆无根基,徒有章法形式,又有何益?历史告诉我们守成与创新是中国画的生命,正是千百年来流淌在国人血液中不变的民族文化精神,不断的填充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使中华民族特有的博大、包容的民族之精神,不断推动中国画艺术的发展,使中国画艺术屹立在世界艺术之</p> <p class="ql-block"> 中国画的笔墨,形式是手段,传神是精髓,墨、形、神从何而来?古今习画者需日日修行,潜心磨练,用心感悟,方能够驾驭笔墨,匠心独运。其画作必能个性鲜明,独树一帜。俗话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习画者受益于前人,也将有传承中国文化之责任。国学大师文怀沙说过,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就是“精神的氧气”,毕竟“树的影子拉的再长,也离不开树根;我走得再远,也走不出妈妈的心。”继往开来,不断创新,才能使中国画艺术不断向前发展。</p> <p class="ql-block"> 观画家张庆海作品有感</p><p class="ql-block"> 张轶</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中国的山水画是中国文化里最为厚重的沉淀,再没有哪一个画科能够像山水画那样给人以更多的情感。以山为德,以水为性的内在修为意识,咫尺天涯的错觉意识,一直是中国山水画演绎的中轴线。中国山水画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人与自然的交融,天人合一,亲密无间。历代的山水画家都在探求寻找着这种自然山水与艺术家之间的关系。品读过张庆海先生的画作,让人不禁感慨,“胸中有丘壑,无私天地宽”正是对先生山水画作的绝佳评价,先生的画里,拙与灵、轻与重、虚与实、动与静有一种很完满的统一。</p> <p class="ql-block">  “外师造化,中的心源”,这是先辈们总结出来的被后辈们共知共认的创作规律,张庆海先生也是一路秉承着“敢言天地是吾师”的理念,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游历写生上,直接与山水对话。先生钟爱画山,喜爱三山的险峰绝壁,几度攀山写生。更爱画五岳,留恋五岳的钟灵毓秀,多次探访留墨于五岳。执着的身影印刻在三山五岳的那每一矗峰峦、每一片山石、每一汪水流、每一抹霞云。正是这笔耕不辍的经年时光让张庆海先生的山水画,从那些顿挫流走、时粗时细、时重时轻的千变万化的笔墨中,让我们感受着大地的起伏、层叠的山峦和神秀的风光。其画作从近处看细节,能够感受到山水的意境,所画山石,结构真实,无雕琢痕迹。从远处看能够感受到山水的气势恢宏。笔墨苍劲有力,构图精美,精彩纷呈,其墨色由深而淡,由浓而枯,虚实转折,略无疑迟,浓淡枯润,活脱不死,一任自然。山势有姿,山纹有理,险夷迭出,</p> <p class="ql-block"> 山水,最是重视立意构局。小幅山水取势精紧,大幅山水取势宏峨;谋篇布格,往往能出人意想,不落巢窠。作画一定要有境界。境界之产生,依赖于气韵。气韵之产生,依赖于立意构局,依赖于笔墨功夫。笔墨功夫之高下,依赖于实践修炼。实践包含继承与创造两点。继承是指学习别人的方法经验。创造是指总结发展别人的方法经验,破旧立新,自出机杼,开创自己的方法经验。所以张庆海先生能不困于师,不囿于陈法,而是诸家为我所有、诸法为我所用,并能于上下古今,不断熔冶锻化,并能进而取灵山水,道法自然,最终能于山水画营垒中树立起自己的一帜。</p> 画家张庆海作品欣赏 <p class="ql-block">  这幅《崖上人家》是颇具韵味的中国山水画。从构图来看,画家巧妙布局,以巍峨险峻的山崖为主体,层次分明,近景、中景、远景相互呼应。山间云雾缭绕,增添了画面的空灵之感,仿佛让观者置身于仙境。</p><p class="ql-block"> 在笔墨运用上,笔墨老道,功底深厚。皴法使用或苍劲,或温润,富有变化。树木的描绘也很见功力,枝干挺拔,树叶繁茂。整幅画营造出了静谧悠远的意境,传递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情愫,和独特的艺术魅力与文化内涵。</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该作品以自然山水为主要描绘对象,特别注重意境营造与笔墨韵味。画面中,山峦巍峨,树木葱郁,云雾缭绕,展现出大自然的雄浑与静谧,体现了中国传统山水画追求“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并通过笔墨的干湿浓淡等变化,传递出独特的艺术魅力与文化内涵。</p> <p class="ql-block">  该作品画面以黑白水墨呈现,展现出连绵的山峰、茂密的林木与山间的云雾等景致,笔墨运用富有韵味,营造出清幽深远的意境,体现了中国传统山水画的艺术风格。</p> <p class="ql-block">  该作品画面以黑白水墨描绘出巍峨的山峰,山间有林木生长,还有溪流蜿蜒,整体营造出雄浑壮阔又富有自然意趣的意境。画作题款“造化天成”,展现出来的是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赞叹,诠释出中国传统山水画的艺术特色与审美追求。</p> 画家张庆海写生拾拍 张庆海艺术简介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张庆海,山东省济南人,自幼绘画,执笔五十载,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2009年进入中国国家画院龙瑞工作室高研班,2011年考入国家画院龙瑞工作室精英班。现为中国国家画院龙瑞工作室画家,中国画创作研究院副院长,副研究馆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山东分会会员,山东鲁风书画院院长。多次参加国家级省市展览并荣获多次奖项,诸多作品被国内外收藏家收藏。张庆海先生的山水画有明确的艺术个性和丰富的人文感受,画作体现了他对山水精神的深刻思考和理性认识。他的山水画最大的特点便是抒情写意,气韵生动,他笔下的山川雄伟瑰丽,豪迈刚健,气势夺人,那坚韧峭拔的丘壑,蜿蜒出没的流泉,变幻明灭的云烟,姿态各异的树木使他的画面即凝重大气,又空灵秀雅,即冷逸幽寂,又朴厚澄静,动中有静,小中见大,平中见奇。</p> 编辑、制作:国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