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初秋时节的衡阳,午后的燥热尚未完全褪去,我们驾着车,沿着蜿蜒的公路向城郊行进。车载时钟的指针刚过下午五点四十分,与导航预估的抵达时间分毫不差——1944年出厂的老式钟表,竟还能将时间掐得这般精准,倒成了旅途中意外的小惊喜。</p><p class="ql-block"> “吱呀”一声,车子稳稳停在马路边,轮胎与路面摩擦的轻响被晚风揉散。导航提示音适时响起:“您已到达目的地‘南岳里’附近。”推开车门,最先扑入鼻腔的是草木与泥土混合的清新气息,不同于城市中心的喧嚣,这里的风都带着几分松弛。</p> <p class="ql-block"> 顺着步行导航的指引往深处走,脚步刚转过一个拐角,视线便被猛地拽住——夕阳正缓缓西沉,将半个天空染成暖融融的橘红色,而它的落脚点,恰是远处连绵起伏的南岳山。山尖被余晖镀上一层金边,像是大自然亲手为山峦镶了一道华丽的边框,连山间浮动的云絮,都成了这画卷里温柔的留白。</p> <p class="ql-block"> 更妙的是山脚下的景致。一汪碧水横亘在眼前,一座石拱桥静静卧在水面上,桥身的青石板被岁月磨得光滑,却在夕阳下泛着温润的光。余晖落在水面,碎成满湖的金箔,微风拂过,金箔便跟着轻轻晃动,连带着桥的倒影也变得柔软起来。我攥着手机的手瞬间紧了紧,连忙回头朝同伴的方向喊:“快过来!这里的景色太好看了,得拍下来!”</p> <p class="ql-block"> 同伴小跑着过来,看到眼前的画面也忍不住惊叹。我们举着手机,调整着角度,想把夕阳、远山、拱桥与碧水都装进镜头里。快门声此起彼伏,可无论怎么拍,都觉得镜头装不下眼前的鲜活——风里的草木香、水面的波光粼粼、远处偶尔传来的鸟鸣,这些都是照片无法传递的意趣。</p> <p class="ql-block"> 等我们收起手机,才发觉天色又暗了几分,远处民居的灯已经零星亮了起来。想起导航里提到南岳里藏着一条小吃街,我们便加快脚步,往人声渐浓的方向走去。刚拐进巷口,热闹的气息便扑面而来——挂在屋檐下的红灯笼亮了,暖黄的光映着“南岳里风味小吃街”的招牌,各家摊位前都围满了人,吆喝声、谈笑声、食物的香气交织在一起,格外有烟火气。</p> <p class="ql-block"> 个抬眼看看手表,正好六点整。小吃街不算长,却挤得满满当当。左手边的摊位前,师傅正握着长勺,在热油锅里翻动着臭豆腐,白色的热气裹着浓郁的香味往上冒,刚炸好的臭豆腐外酥里嫩,淋上一勺秘制辣酱,引得排队的人频频探头;右手边的糖画摊前围了一群孩子,老师傅握着勺子,以糖为墨、以石板为纸,手腕轻轻转动,一只栩栩如生的小兔子便成型了,孩子接过糖画,笑得眼睛都眯成了缝;再往前,还有卖衡阳鱼粉的、唆螺的、糖油粑粑的,每一个摊位前都飘着独属于自己的香气,勾得人胃里的馋虫直打转。</p> <p class="ql-block"> 我跟着人流慢慢走,眼睛看着热闹,心里却忍不住想起了家乡的窑湾。窑湾也是老街区,也曾有过不少小吃摊,可后来渐渐冷清了。看着眼前南岳里的热闹——大人带着孩子挑选小吃,朋友三五成群围在摊位前分享美食,老人坐在巷口的石凳上,摇着蒲扇聊天——我忍不住在心里叹:要是窑湾也能像这样,重新热闹起来,该多好啊。</p> <p class="ql-block"> 正看得入神,肚子突然“咕咕”叫了起来。可目光扫过摊位上的食物,又有些犹豫:炸串、糖油粑粑、甜酒冲蛋……大多是油炸的、甜口的。我有血糖高的毛病,这些食物只能看不能吃,心里难免有些遗憾。同伴看出了我的心思,拍了拍我的肩膀:“没关系,咱们之前查好了,附近有一家做衡阳特色菜的馆子,去那里吃正餐也一样。”</p> <p class="ql-block"> 听同伴这么说,我心里的遗憾才淡了些。虽然没能尝尝小吃街的美食,也没能等到晚上看南岳里的夜景——听说夜里的拱桥会亮灯,水面映着灯光,又是另一番好看的模样——但能看到这样热闹的烟火气,已经很满足了。</p> <p class="ql-block"> 我们挤出人群,往小吃街外走。回头看时,小吃街的红灯笼更亮了,人影在暖光里晃动,像一幅流动的画。晚风又吹了过来,带着食物的香气和热闹的人声,我忍不住深吸一口气,把这份鲜活的记忆装进心里。</p> <p class="ql-block"> 车子再次启动,往餐馆的方向开去。路上,同伴翻着刚才拍的照片,一边看一边说:“下次要是有机会,咱们白天来,好好逛逛南岳山,晚上再来看夜景,顺便找家能吃的清淡小吃尝尝。”我笑着点头,心里已经开始期待下一次的南岳里之行了。</p><p class="ql-block"> 衡阳的夜,才刚刚开始。而南岳里的暮色与烟火,已经成了这次旅途里,最温暖的注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