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兵无孙法战难胜;</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人有英才事易成。</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孙 英/联 豆万龙/书</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兵无孙法战难胜,人有英才事易成”是孙英先生自撰的嵌名联,巧妙地将“孙英”二字嵌入其中,既彰显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又传递出独特的人生智慧与价值追求。</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上联“兵无孙法战难胜”,“孙法”即《孙子兵法》,这部中国古代军事学的经典著作,蕴含着博大精深的战略思想与战术智慧,强调知己知彼、因势利导、灵活应变等原则,对战争胜负起着决定性作用。孙英先生以此为喻,指出无论是军事战争,还是人生中的种种挑战,若缺乏科学的方法与策略,便难以取得成功。在生活与事业的“战场”上,人们同样需要运筹帷幄,制定合理的计划,审时度势地应对复杂局面。例如在工作中,面对激烈的竞争和棘手的问题,只有借鉴类似《孙子兵法》中所倡导的智慧,分析形势、把握关键,才能在困境中突围,实现目标。这体现出孙英先生对方法论和谋略思维的重视,也暗含着他对严谨治学、理性思考的推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下联“人有英才事易成”,一个“英”字既巧妙嵌入名字,又点明核心——人才与能力的重要性。“英才”代表着杰出的才能、卓越的智慧和高尚的品德。孙英先生认为,具备优秀素质和能力的人,在做事时往往更具优势,能够更顺利地达成目标。这里的“英才”并非仅仅指天赋异禀,还包含后天通过学习与实践积累的知识和经验。一个人若能不断提升自我,锤炼本领,成为领域内的“英才”,便能在人生道路上乘风破浪。</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社会层面看,这也强调了人才对于国家、社会发展的关键作用。无论是科技进步、文化繁荣还是经济建设,都离不开各类英才的贡献。孙英先生此联,既鼓励个人追求卓越,也体现出对人才价值的高度认可,传递出积极向上、追求进步的信念。将上下联结合,整副对联形成了严密的逻辑关联与思想呼应。“孙法”代表着科学的方法和策略,是外在的指引;“英才”则象征着内在的能力与素质。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就如同行军作战,不仅需要精妙的兵法,也需要骁勇善战、足智多谋的将领与士兵。在人生中,只有将正确的方法和自身的才能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应对挑战,走向成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孙英先生这副嵌名联,通过巧妙的构思和深刻的内涵,展现出其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以及对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它不仅是孙英先生自我期许与价值观的体现,也为世人提供了启示: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既要善于借鉴前人的智慧,掌握科学的方法,又要注重自身能力的培养,努力成为对社会有用的“英才”,如此方能在人生的舞台上书写精彩篇章。</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b>对联:</b>孙英,字无为,又名:袁小可,笔(网)名炉火、无为小子、何诚、白城子小可,男,1962年11月生于辽宁锦西,祖籍铁岭。曾在军旅,现为中国楹联学会会长助理、诗钟分会会长、九届诗赋委员会副主任、八届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七届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楹联书法艺术委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吉林省楹联家协会副主席(发起人),吉林省诗词学会副会长,白城师范学院特聘教授,白城市文联副主席兼诗联家协会主席,《中国民间文学大系·谜语·执行主编。全国首位政府命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楹联文化代表性传承人,全国楹联界最高奖(19人“中国楹联文化贡献奖”获得者。与人合作主编高校教材《楹联文化概论》1部,纳入高校学分教育,被教育部评为精品课。制定《诗钟通则》的主要起草人,出任“央视春联大赛”、“中国百诗百联大赛”“白城市楹联文化街”“白城市楹联文化公园”等50余次全国性诗联大赛评委,主持建设白城市为“中国楹联文化城市”。其楹联(书法)在国内各风景名胜悬挂和被国内外收藏家收藏。</p><p class="ql-block"><b>书法:</b>豆万龙,陕西彬州人,中国书法家协会新文艺群体书法家。著名书法家、中国书协首届顾问权希军先生入室弟子。现任北京华夏诗联书画院副院长、北京楹联学会秘书长、《华夏诗联书画》副总编、《北京楹联》副主编。著有《豆万龙楹联书法选集》、主编“经典古碑名帖集字原创书斋雅联100副”系列字帖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