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简 叙</p><p class="ql-block"> 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左宗棠不仅在政治和军事领域有着卓越的成就,他的故居也成为了后人缅怀和瞻仰的重要场所。左宗棠故居之一位于湖南省湘阴县,这里不仅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还融合了浓厚的文化气息。</p><p class="ql-block"> 左家塅的左太傅祠百年老屋规制犹存,见证了左宗棠的世代家风。</p><p class="ql-block"> 左宗棠故居——柳庄,位于湘阴县樟树镇巡山村的柳家冲,为左宗棠中年归乡所修。柳庄背靠绵延的丘陵,前方以及两侧都有开阔的稻田。</p><p class="ql-block"> 门前小池塘称为“天砚”,亩半见方,绿柳成荫,塘岸各有一株四人合抱的枫树和柞树,冠盖招摇,远近可见。因他挚爱柳树生命力旺盛、性格百折不挠,起名“柳庄”.门楣“柳庄”二字为左宗棠亲笔所书。 </p><p class="ql-block"> 左宗棠故居的文化价值不仅在于其历史背景,更在于其对当地文化、历史和思想的影响和贡献。这个故居见证了清朝中期的建筑风格和传统文化,同时也承载了左宗棠一生的历程和成就。在故居内,游客可以欣赏到左宗棠的书法、诗歌作品以及他在军事、政治方面的文献资料等,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对于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p><p class="ql-block"> 总的来说,左宗棠故居是一个融合了历史、文化和艺术的重要场所。这个地方不仅见证了中国历史的变迁和发展,也承载了左宗棠一生的传奇故事和卓越成就。通过游览左宗棠故居,人们可以更深刻地认识到这位历史名人的伟大形象和卓越贡献,同时也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对于游客来说,这里不仅是一个观光胜地,更是一个领略历史与文化交汇之美的绝佳去处。</p> <p class="ql-block"> 入赘十三年· 故居桂在堂 </p><p class="ql-block"> 左宗棠故居之二即桂在堂,俗称贵子堂,位于湖南省湘潭市湘潭县排头乡紫山居村,距隐山东麓3公里。是方上望族周系舆与夫人王慈云(1789-1862年)的故居。也是清永绥厅训导周系蔚、户部左待郎周系英(1765-1824年)的故居。</p><p class="ql-block"> 桂在堂,满门文采,男女同辉,仅女诗人就有13位之多,形成湘潭历史上的第二个女诗人群。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八月,左宗棠(1812-1885年)入赘周系舆家,娶周诒端(1812-1870年)为妻。至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才举家迁回原籍—湘阴东乡柳家冲柳庄,左宗棠在桂在堂生活达13年之久。</p> <p class="ql-block"> 卓尔不群·独步天下</p><p class="ql-block"> 桂在堂西屋其辟一书斋,积跬步于千里,乃至天下也。道光十七年(1837年),左宗棠亲为书斋撰联曰:“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左宗棠在桂在堂得湖湘文化的影响,与夫人周诒端的襄助、配合,他一边读书,一边研究地理学、农学,旁及水利、田赋、荒政、盐政等,为后来抗击英、俄,收复新疆和战后治理西北地区打好了坚实的基础。</p><p class="ql-block"> 道光十六年(1836年),左宗棠在夫人协助下,花3年多时间,在此绘出了全国各省地图,有人评价说:他“一生在军事上的成功,全靠他对于地理的精熟”。在桂在堂读书期间,左宗棠曾于道光十七年(1837年)去醴陵渌江书院讲学,并在书院会见路过的两江总督兼两淮盐政陶澍。陶澍称左宗棠为“奇才”,并和他订了忘年之交。后来左宗棠之所以能带兵征战,就全凭陶澍女婿林翼与曾国藩的大力推荐。道光十八年(1838年),左宗棠在桂在堂著《广区田制图说》,抄录《畿辅通志》、《西域图志》以及各直省通志,达数十巨册。</p><p class="ql-block">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清军在鸦片战争前线屡败,左宗棠写感事诗4首,抒发内心的愤懑。左宗棠在此,为王慈云之《慈云阁诗抄》刊印并作序题签。精心地将4个女儿哺育成人。所以说,隐山桂在堂是左宗棠的第二故居。更可以说,左宗棠卓尔不群,业绩辉煌,就起步于隐山桂在堂。2000年8月15日,湘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以“左宗棠故居”为名,将桂在堂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晚清老将·民族英雄</p><p class="ql-block"> 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汉族,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湖南湘阴人。晚清政治家、军事家、民族英雄,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与曾国藩等人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p><p class="ql-block"> 左宗棠曾就读于长沙城南书院,二十岁乡试中举,虽此后在会试中屡试不第,但留意农事,遍读群书,钻研舆地、兵法。后由幕友而起,参与平定太平天国运动、兴办洋运动、镇压捻军,又主持平定陕甘同治回乱、收复新疆并推动新疆置省。</p><p class="ql-block"> 其间他历任闽浙总督、陕甘总督、两江总督,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封二等恪靖侯。中法战争时,自请赴福建督师,1885年(光绪十一年)在福州病逝,享年七十四岁。清廷追赠太傅,谥号“文襄”,并入祀昭忠祠、贤良祠。</p><p class="ql-block"> 左宗棠著有《楚军营制》、《朴存阁农书》等,其奏稿、文牍等在晚清辑为《左文襄公全集》,建国后又辑有《左宗棠全集》。</p> <p class="ql-block">附注:部分图片拍摄游历当下及积年积攒,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综合,添页观世察史究性,纯粹学习交流,虔诚开心度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