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大约十多年前,去过一次毛里求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下飞机,就被岛上那绮丽多彩的自然风光所吸引。蔚蓝色的海水、乳糖色的海岸线、翠绿色的甘蔗地拼在一起,构成一幅令人陶醉的油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毛里求斯,其实是印度洋上的一座火山岛,四周被珊瑚礁环绕,海水清澈、透明,珊瑚礁形态各异;星星点点的袖珍岛形若蘑菇,置身在海面上,仿佛进入到一个童话世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许多人的眼里,毛里求斯,是上帝镶嵌在印度洋上的一颗珍珠,是大自然的调色盘,绚丽、灿烂,她的历史、文化同样丰富、多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早在1598年,荷兰人便来到这里,并以莫里斯王子的名字命名为“毛里求斯”;1715年,被法国占领,改名为“法国岛”;1810年,被英军占领,1814年成为英国殖民地,复名“毛里求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西方列强的殖民,促进了多重文明的液态交融,荷兰的红瓦房,法国总督府,印度神庙,中国的青花瓷,其中,最重要的是英国的政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英国殖民后,从印度引来大批移民从事甘蔗垦殖,印巴人后裔成为这个岛上最大的族群,与土著人、欧洲人、非洲人等共居共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毛里求斯的文化也因此而多元,如同火山喷发形成的七色岩土;文化嫁接的根系,早已突破血缘、族群的土壤,中华文化自然也不会缺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1830年首批契约华工登陆,到如今,华裔人口超过3万,中华文化的传播、传承源源不断、生生不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首屈一指的当属客家人,据了解,当地华裔主要来自广东梅州。其中,客家商人朱梅麟的头像更是被印在毛里求斯25卢比的纸币上,足以证明华裔的影响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期间,应邀到一户祖籍梅州的当地富商家作客,体验客家美食;参观首都路易港的唐人街,见证华人社区遗迹;正值端午,又巧遇了当地华人举办的龙舟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遥远的印度洋岛国,除了领略美轮美奂的自然景观外,还能感受到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让我对毛里求斯的印象加分不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和太平洋、印度洋上的诸多岛国一样,毛里求斯的魔力在于对多元文化、多重文明的解构、溶解与重生,而这一切皆源于大航海时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