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一出隧道口就是金沙江大桥的牌子,这时是下午五点多,对岸的红色大字"西藏欢迎你'非常醒目,跨过桥就是西藏了,地理环境两岸区别不大。路上的藏猴成群,调皮的猴子趴在前车的后视镜上,有经验地讨吃。走了六七十公里就到了江达县。江达县是藏东门户,海拔3600米,我们已经适应这种海拔高度了。第二天早上十点半开始前往贡觉县,国道317走了六七十公里,又选择国道557,整个路段车少,路途整体平缓,翻了二个四千三百米的山头,中午二点到了贡觉县,看着街头转悠的牦牛休整了二小时。在进察雅县城前二十公里左右的路段峭壁悬崖,路上时有落石,有点危险,下午七点到了察雅县。</p><p class="ql-block"> 次日出察雅县一路都是红色国道349的牌子,前30公里基本与澜沧江伴行,经过吉塘镇后便是八宿县境内了,翻过的浪拉山和业拉山都在4600米左右。业拉山也叫怒江山,是横断山脉最大的天堑,最高处的观景台一过,就开始72拐了。很多拐都是在坡度近乎六七十度的山体上,一个拐下来高度只能下降几米,有的拐在同一高度还要反复拐,这座山拐到那座山,据说拐远远超过72这个数,近50分钟的拐程,让人提心吊胆,手都不敢伸出车窗,余光稍稍往下一撇就心惊胆战。四十多年前的十八军筑路英雄。不仅值得西藏人民铭记,更需要共和国世世代代歌颂。</p><p class="ql-block"> 下午四点半就到八宿县了,比预计的时间早了二小时。酒店老板提醒我们明日必须七点前出门,否则可能被修路卡很久,当天19点前进不了墨脱县。墨脱是全国最晚通公路的县城,采取双进单出的通行方式。</p><p class="ql-block"> 早上不到七点出门,顺利通过几个修路卡点,九点就到然乌湖了。这是国道318线上不可或缺的美景,雪山倒映,青山相伴,蓝天白云,加上为数不多的游人, 一切都很美。湖面像个安静的少女,只有山峰森林白云的影子,不见一丝波纹,人们近乎疯狂地拍照,既想留住眼前美景,又想把自己留在美景里。不知不觉间二小时过去了。然乌湖是帕隆藏布江的上游河段,在林芝市的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汇入雅鲁藏布江。</p><p class="ql-block"> 中午在波密县休整后,前往墨脱县。墨脱地处雅鲁藏布江的下游,是流经中国进入印度前的最后一个县。地势复杂,高低起伏落差大,经过嘎隆拉隧道时海拔还3700米,到了县城住的地方海拔只有</p><p class="ql-block">700多米,气候温暖湿润,由于印度洋的暖湿季风沿雅鲁藏布大峡谷北上,降水丰沛,气候温润,当晚我们就感受到了,全身润润的,尤其是脸上柔软之极,抵达住处后就开始下雨,连续下到第二天上午十一点多才停住。这里植被极其茂盛,乔木类高大挺拔又秀丽,很多树种好似被修剪了一般,看树顶得极力扬头,藤蔓缠绕依附在树上,树挂从枝叉丝丝垂下,毛绒绒的,地上的草本植物盖满了山体,几乎看不到裸露的土地,其实盘山的路也很陡峭,只是层层茂密的森林挡住了视野,我们一路只顾欣赏和赞叹。峡谷两侧的瀑布极其的多,有的大,有的小,有的上半部是多条,到了中下部又汇成一条,有的相反,上部是一条,中下部又成多条,都很高大,从山顶倾泻而下,真不明白这些瀑布除了雪水雨水补充外,日夜不息流淌,水都是从哪里来的?条条瀑布全部流入雅鲁藏布江,在我们路经的果果塘来了180度大拐弯,然后流入印度,路边的村落和居民主要是门巴族和珞巴族,是我国五十六个民族之一,宗教主要信仰自然神灵和藏传佛教。</p><p class="ql-block">早上细雨依旧不断,站在县城不远处的墨脱村,欣赏云缠雾绕仙界般的县城,久久不愿离开。还很幸运的进入到国家气候气象观测墨脱站,这里几乎是就近俯瞰县城的绝佳处,下午七点左右返回波密县。</p><p class="ql-block"> 早餐后由波密去往林芝,帕隆藏布江一直伴行,在通麦镇被小堵了一会,这处川藏318线上的第一鬼门关,如今已天堑变通途,经过通麦大桥后,在鲁朗小镇舒舒服服睡了午觉,下午早早到了林芝市。</p><p class="ql-block"> 次日的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天气阴有多云,南迦巴瓦峰半遮半掩,到游客中心时下小雨了,天气灰蒙蒙的,两岸的景色也不太清晰 ,江水的气势不如墨脱果果塘大拐弯汹涌,就没有进景区。返回途中偶然在曲觉拉康停留。这座建于13世纪末的寺院,是林芝市的文物保护单位,平常大门紧闭,只有重要节日才开门。据说鼎鼎大名的帕巴拉格列郎杰和阿沛阿旺晋美都曾翻墙进出过。寺内有自然形成的名为“觉沃佛”的四臂观音石像,我们幸运的从大门进入。与其他寺院不同的是转经墙刻满经文,经筒底座布满画像。我们偶然进入不知觉沃佛石像一事,略感遗憾。下午七点半到达工布江达县的巴松措。</p><p class="ql-block"> 巴松措是国家5A级景区,湖面第一层被青山包裹,高大的雪山又从第二层四面环绕,景色无比优美,几天的疲倦顿觉消除。先沿着湖边从结巴村一直走到错高古村,看着身旁薄薄的云雾轻轻缠绕在山腰,湍急清冽的河水从山谷一冲而下汇入上水口,转金筒被水流带着不停旋转,好像一切都该是现在的样子。结巴村有传统的藏式民居,多为木石结构,上下多层,多数村民正在大兴土木,村子没有十年前安静,所谓的一妻多夫和一夫多妻家庭几乎很少了。错高村比较古朴静谧,木质结构的房屋完整保留了工布藏族村落布局,游人很少,现代的风只吹进了一点点。湖对岸的布热村似乎被遗忘了,山路崎岖,十公里的路程差不多要走半小时,房舍陈旧简陋,像样的建筑不多,错久村要好一点。</p><p class="ql-block"> 我们住在结巴村白玛家,去年才新盖的房子,典型的藏式建筑,墙体用石头,地面和屋顶是木头,内装饰也是藏式风格,墙面的画都是手工绘制,客房里还配置了藏式茶台,盘腿喝茶可惬意了,木头门使用木栓也让人亲切。既有置身其外之意,又有身处其中之感。两口子纯朴简单,把车位安排好赶紧在客厅里沏酥油茶,给炉子添柴,端出自家的奶疙瘩,我们一边欣赏家里的家具柜子和摆设,一边和他们聊天,就像到了亲戚家。</p> <p class="ql-block">察雅县境内大渡河</p> <p class="ql-block">七十二拐</p> <p class="ql-block">八宿县境内怒江</p> <p class="ql-block">墨脱县</p> <p class="ql-block">巴松措一</p> <p class="ql-block">巴松措二</p> <p class="ql-block">白玛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