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题 记:</b></p><p class="ql-block"><b> 一年一度的中元节又快到了,此时,情不自禁想到我的奶奶。奶奶用双手织出温暖,用笑容点亮田野,用坚韧书写人生。留存的黑白影像中,蕴藏着无尽的故事与爱。奶奶是我心中的永远不灭的火把。</b></p> <p class="ql-block"><b> 奶奶出生于清朝末年江南农村一个贫苦家庭。从小时的“秀儿”,到年轻时的“秀姑”,再到年长时的“秀婆”,奶奶用她平凡的一生,生动地演绎了一个普通女性关于爱、关于担当、关于坚韧的传奇!</b></p><p class="ql-block"><b> 奶奶从小饱受封建礼教的桎梏,一双三寸金莲(小脚),是她童年岁月中留下的痛苦烙印。虽从未进过学堂,但奶奶知情达礼,一手女红与茶饭远近闻名,那是她用勤劳与智慧,在苦难中绽放出的光芒。</b></p><p class="ql-block"><b> 少女时代,经由媒妁之言,奶奶嫁入我们夏家,一个世代务农,家境贫寒的佃农家庭。由于婆家家大口阔,丈夫身体单薄,奶奶嫁给我爷爷后除了经常拖看一双小脚帮助爷爷下地打理庄稼,还经常到附近集市卖菜贴补家用。</b></p> <p class="ql-block"><b> 我的家乡地处湖南湖北两省和公安松滋澧县三县交界之处。这里湖泊众多,河汊纵横,土地肥沃,属于典型的江南鱼米之乡,自古以来就是官兵土匪横行肆虐之地。</b></p><p class="ql-block"><b> 日本侵华之后,这里一度成为日军的重要据点。常年的兵荒马乱让当地百姓一年四季东躲西藏,爷爷奶奶在携儿带女逃难途中就差一点被日本鬼子的乱枪打死。奶奶的多个儿女也因生活动荡不安,再加上贪穷,好几个孩子不幸在幼年夭折,最后只剩下两个儿子(我父亲与叔叔)长大成人。</b></p> <p class="ql-block"><b> 新中国成立后,本可以过上安定平静的日子,可命运总是为难这个苦命的女人。奶奶40岁刚过我爷爷便因病去逝,奶奶不得不独自挑起家庭的重担。好不容易将两个儿子拉扯成人,为他们娶亲成家,生活有了一线曙光,可玲珑乖巧的大孙女(我的姐姐)不到三岁因病夭折、接着大儿媳(我母亲)与丈夫(我父亲)离婚改嫁。没过多久,奶奶引以为傲的大儿子(我父亲)刚满36岁突发急病英年早逝。一次接一次的生离死别,使奶奶的身心遭受沉重打击,不到50岁便满头银丝。</b></p> <p class="ql-block"><b> 虽然命运如此多舛,但奶奶从未向苦难屈服低头。我失去父母后,年过半百的奶奶毅然承担起“父亲与母亲”的重担,用她孱弱的肩膀为我遮风挡雨,抚育我成长。</b></p><p class="ql-block"><b> 我年幼时体弱多病,再加上当时天灾人祸导致全国饥荒,奶奶不得不东奔西走为我到处求医问药、求神拜佛;为了让我多读点书,日渐衰老的奶奶常年不辞辛劳纺棉种菜,尽一切努力创收。</b></p><p class="ql-block"><b> 夏天在屋外纳凉或冬天围炉烤火时,奶奶一边纺棉线,一边给我讲古人行善积德、惩恶济贫的故事,在我幼小的心灵中播下善良与正义的种子。</b></p><p class="ql-block"><b> 正是奶奶的慈爱与付出,使我的童年与少年孤儿不孤,学业未断,身心茁壮的成长起来。</b></p><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 </b></p> <p class="ql-block"><b> 奶奶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但特别能干有担当。她不知什么时侯掌握了婴儿接生的本领。在当时农村普遍缺医少药的情况下,我们村的妇女怀孕分娩很少去医院,总是请奶奶去接生。碰到有人家里女人难产,无论深更半夜还是刮风下雨,奶奶总是义不容辞前去指导帮助。在我的记忆中,我们村很少有孕妇分娩出生命危险的。不少村民感慨:生孩子只要“秀婆”在场,我们心里就有了底气 。</b></p> <p class="ql-block"><b> 奶奶一生清贫,但总是乐善好施,凡有人上门乞讨求助,无论老幼,她都会慷慨相助。她从不允许我欺侮虐待小猫小狗,过年时总叮嘱我给家里的果树喂肉汤、烧纸钱。她说树木也是有生命的,你善待它,它才会回报你。</b></p><p class="ql-block"><b> 我们家周边都是生产队的庄稼地,每年夏天她总是每天烧一大钵凉茶备着,有时还备一小盆独蒜糖水,供在周围劳动或中暑的人饮用。奶奶在咱村里威望很高,村里人有事无事都愿与“秀婆”拉家常、讨主意。</b></p> <p class="ql-block"><b> 奶奶的机智与幽默,至今让我记忆犹新。那时我们老家还没有通电,很多乡亲不知道电长什么样子。</b></p><p class="ql-block"><b> 奶奶笫一次来我这里小住回去后,给乡亲介绍来我这里(火力发电厂)的感受时说:这福都让狗娃(我的乳名)他们享了,他们那里夜晚比白天还要亮爽,做饭烧水都不需要柴火。有一位老爷爷说,您回来怎不带点电回来?奶奶说,那不行,别人不让带电搭车。后来奶奶告诉我这次对话,我差点眼泪都笑出来了。</b></p> <p class="ql-block"><b> 奶奶为人处世总是替别人着想,我参加工作结婚后,单位与新家离老家有近百里路程。每次接奶奶来我这里,她都因晕车厉害十分遭罪。我和爱人总希望她来了后能多住一些日子,但奶奶很少在我这里长住。我不解地问她,我是你最喜欢最疼爱的孙子,你孙媳妇对你也十分亲近孝顺,你为什么每次来了就要匆匆忙忙回去?奶奶说“你们两人工作都很忙,我来了看到你们生活幸福我就很满足了,我不想你们因为我而影响工作。”</b></p><p class="ql-block"><b> </b></p> <p class="ql-block"><b> 奶奶八十四岁那年因跌倒不幸辞世,虽然她一辈子不曾走出过那片稻田与炊烟交织的土地,但却用最朴素的言行,教给我何为生存的勇气、何为无私的爱、何为沉默的担当。</b></p><p class="ql-block"><b> 在饥寒交迫的岁月里,她把最后一口米留给我;在风雨飘摇的日子里,她用单薄的身子为我挡住冷风。她从不曾说过“我爱你”,可她的每一针一线、每一顿粗茶淡饭,都写满了爱的注脚。</b></p><p class="ql-block"><b> 奶奶的一生平凡如尘土,却在我心中燃起了一束永不熄灭的火把——那火光,照亮我前行的路,也温暖我生命的每一个寒夜。奶奶没有留下金银,却留下了无价的精神和操守:在苦难中不屈,在贫瘠中坚守,在平凡中伟大。</b></p><p class="ql-block"><b> 如今,奶奶虽已离去近四十年,可她的音容,仍在我梦中轻语,她的温暖,仍在我心底流淌,那束她亲手点燃的火把,仍然在我生命的长夜中,静静燃烧!</b></p> <p class="ql-block"><b>撰 稿:行者老夏</b></p><p class="ql-block"><b>时 间:乙巳年七月初六</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