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确幸)惊鸿一瞥长白山天池

安新丽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山中多雾,九阴一晴,登山者每有百不一见之憾。”都说长白山天池是“仙界明眸”,可这双“眼睛”,却不是谁想见就能见的。说的是长白山天气多变,据传一年只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可以看到天池。2024年6月我退休前最后一次休年假,和家人报团参加了“纵横大东北20日游”。临走前就有朋友对家人说不一定能看到天池景色,途中导游收取景区门票和交通费用时,再次强调如果因为天气原因不能上天池的会予以退款。一路上,我们早出晚归,奔波在景点之间,也习惯了随遇而安,无论什么样的天气,都是一种别样的经历和体验。</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那天我们到达长白山景区大门口时,雨下得正酣。早上出发时,导游就给我们打了预防针:“长白山有‘五不上’,满足一条,咱立马退票!”这话一出,像一块沉甸甸的石头,压在了我的心头,这一趟能看到吗?检票口的电子屏幕上显示山上也在下雨,但景区并没有取消上山的通知,景交车也在正常运行。一直忐忑的心顿时升起一丝希望,默默祈祷着不要退<span>票</span>,让千里迢迢赶来的我们,能有幸一睹天池的芳容,哪怕雨中一见也会心满意足。</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进入景区的长廊里有天池的巨幅风景照,等待集合的间隙,我和家人抢拍了几张照片。走廊里光线有些暗,家人个子高,选的角度给我拍得还不错。我给他拍照时,总是不得其法,正着急呢,导游走过来,主动帮我们拍出了理想的合影。即使最终看不到天池全貌,我们也算有个纪念了。</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经过两次换乘,拐了无数道弯,我们终于到达山顶。雨倒是停了,云依然很厚,风很大,天很冷,还需要爬步行的栈道上到天池。我们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厚衣服全部穿上身,里三层外三层包裹得严严实实,还是觉得冷。沿着陡峭的山坡向上望去,一侧是缓缓挪动的“人龙”奋力攀登,另一侧则是看完下山的队伍蜿蜒而下。我和家人汇入向上的洪流,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走了不一会就被一块刻有邓小平同志题字“天池”的大石碑所吸引,我顶着寒风留下一张珍贵的打卡照。</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我们拾级而上,不时看见有未融化的积雪,一片片分布在山坡的背阴处。天池上空的云雾也在风中散开,游客无不欢呼雀跃,脸上洋溢着幸运的笑容。山脊上的风更加狂野,靠天池一边,不仅设有护栏,还有穿着厚重棉服的工作人员站在边上守着,确保游客安全。大家顶着大风,争先恐后地背靠着天池拍照。由于池水太低,要与天池完美合影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我和家人当机立断,与其这样浪费时间拍一堆不满意的图片,不如到景区圈起来的最佳拍摄点,排队花时间花钱拍一张中意的合影。</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我们排队期间,天气一直反复无常,一会儿愁眉苦脸,一会儿喜笑颜开,我的心情也随着阴晴多变。在风中等了半个多小时,终于轮到我们了,刚好太阳露出了笑脸。透过不规则的火山石豁口俯瞰整个天池,深邃的蓝色湖水平静得连一点波澜都没有,与山顶呼啸的风形成鲜明对比。无论长白山是晴是阴、是雾是风、是雨是雪,天池永远宠辱不惊,静静地就在那里。惊鸿一瞥,天池的魅力和氛围感在视觉上的冲击力非常强。想起天山天池可以泛舟湖上,甚至走到水边,而长白山天池这深达200多米的火山之心,只能像现在这样,在风中于山巅遥遥俯视,倒是更添了一份神奇、神秘和神圣,一眼万年。</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拍完照集合时间快到了,我们迅速撤离。一路上天公作美,老天为我们开了3个多小时的大门,天空和云朵出落得如诗如画,给了我们一次完整完美的旅行。直到回到景区门口时,天才又阴了下来,真是可遇不可求!这一趟长白之旅,顶风冒雨,千辛万苦,只为那惊鸿一瞥,值了!毕竟有多少人来了,都只能与云雾相对,能亲眼得见天池真容,是长白山赐予我们最大的幸运!当地人说,第一次来长白山就能看到天池的人,会幸运一整年,果真耶!</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