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秋风秋雨,这是不寻常的一天,2O25年8月23号个旧地区知青约400多人在阳山生态公园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而举行了一场精彩的文艺演出,10多个演出团队,精神饱满,引亢高歌: “义勇军进行曲、太行山上、黄河颂、到敌人后方去、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等歌曲,舞蹈,展现了知青的精神风貌和对祖国的无限热爱!</p><p class="ql-block"> 个旧一中六八届初一(l)班的27位老知青参加了这一盛会的文艺演出及活动。</p> <p class="ql-block"> 继昨天的阳山公园纪念活动后,今天早上初一(1)班的27个老同学再次聚会,纪念在个旧一中读书已有60周年,分乘两辆中巴车前往红河书院参观,得到罗惠书等同学的热情邀请,本人李锡炎(初一3班同学)有幸参与他们一起聚会,同车前往。</p><p class="ql-block"> 昨天的秋风秋雨持续到今天上午,车穿过个屯隧道,远方大屯坝,蒙自还沉浸在雨雾之中,想不到抵达红河书院时,雨过天晴,红河书院以蓝天白云为背景迎接我们的到来。</p> <p class="ql-block"> 红河书院是红河州的标志性建筑,气派恢弘,古典园林,展现滇南文化特色,浓郁的民族色彩,在云南省可数一数二的。</p><p class="ql-block"> 赵馆长热情欢迎我们的到来,带领着参欢,耐心,详细地介绍书院的文物,藏书,藏品,以及红河书院的建筑艺术风格。</p> <p class="ql-block"> 参观红河书院后,中餐在蒙自品尝了特色小吃,乘车经红河大道至鸡街到乍甸水头村上方,稍休息停留,观看了中学时代来此地挖坑栽石榴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继续乘车经个旧城区往南要去今天的目的地,一个叫火把冲的村子,火把冲距市区30公里,在卡房镇的西北面,约有8公里,村名源于明清时期山冲里森林茂盛,走路需火把照明而得名。下午3点钟,我们到达火把冲,村里的杨书记已经在村委会路边等候,在村的会议室,书记,村长,村干部5人与我们开了个简单的座谈会。</p> <p class="ql-block"> 杨书记介绍了火把冲的状况,有农户292户,村民1200多人,海拔1850米,生态植被良好,主要种植玉米,洋芋,副业目前就是养蜂,酿蜜,上山拾野生菌䓁。附近的村寨有大黑山,维西湾,扯土白,保和乡。</p> <p class="ql-block"> 罗惠书,谭华林两位老同学着重讲了今天我们来火把冲的愿望和目的,那是1965年秋季我们刚进中学,第二年春耕时节我们班来到火把冲支农,支农是那个年代党的政策和号召,要消灭三大差别,培养革命事业接班人,教育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当年我们一群13至14岁的少年劳动热情很高,在生产队的安排下,地改梯田,在近一个月的劳动中,力所能及,磨练自己。</p><p class="ql-block"> 眷念着这方土地,相隔多年未能淡化,对火把冲有着至深的一份感情,今天得以实现。</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在村主任的带领下,我们走到村边,走到当年取水的地点,村子四周满山遍野的玉米长势良好,一片丰收景象,走进农家的庭院,家家户户的新房早也取代了茅草房屋,基本实现电气化,唯一没有改变的是每家却码着一大垛整齐的柴火,许是柴多财多,日子要过得红红火火!</p> <p class="ql-block"> 村委会为我们准备了农家乐式的晚餐,可口实惠,村民唱起祝酒歌,频频举杯,大家相互祝福,一群年过七旬的老人从家乡,从祖国各地汇集来到火把冲,六十年啦!物似人非,今天不应该是简单的追忆,可以说是寻根,是感恩,也感动自已,不必要过多的言语和词汇,一切尽在酒中,在各自的眼神中,这就是幸运和幸福!</p><p class="ql-block"> 村委会的几位成员与我们合影留念,老同学们把书写装框好的字画送给火把冲,略表一番心意!挥手告别,告别火把冲的绿水青山,告别我们曾经劳动过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2025年8月28日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