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疗随笔(42) ——记一次消夏夜话

黄干(诗疗)

<p class="ql-block">  (本文作者 黄干)</p> <p class="ql-block">  应朋友小Z邀请,那天傍晚去他家串门拜访。尽管重庆主城区气温较高,但在山区却是凉风阵阵,大家坐在高处凉台喝茶聊天,十分惬意。</p><p class="ql-block"> 小Z是一位结肠癌患者,大家话题自然因疾而起。他说,自己是一位生活与工作的奋斗者,从未想过会与癌症相遇。事实上,他已完成手术,很顺利,目前各项指标还算不错,目前仍在按照医嘱服药,身体健康情况平稳。按理说应该乐观面对生活与现实,可是他的主观情绪体验透出的却是隐隐约约的焦虑和悲观。</p> <p class="ql-block">  我认真地倾听他的述说。他妻子介绍说,他是一位在生活中比较大条的人,不太注意生活细节,也不太注意家人提醒。在这次患病以前,已患上冠心病和糖尿病等,对于患癌这件事,他始料不及。</p><p class="ql-block"> 作为一位有医学背景的朋友,我一直比较关注患者心理问题(包括推广诗疗),自然认真倾听也很能理解对方的倾诉。过去人们谈癌色变,认为是绝症,而且来得很急。我说,当今社会许多疾病属于心身疾病,即由心理性格因素引发的疾病(大学里有心身医学这门课)。癌症其实是慢性病,并不是一般民众以为的那样急;在当今医疗技术进步背景下,有相当一部分癌症已不是绝症;在癌症家族中,结肠癌是比较“温和友好“的,治疗成功的案例不少,另外我们身边还有许多人做到了与癌“和平共处“。我说有一些患者想不通“为什么是我?”,有“病耻感“,不愿意与人交流沟通,这是患者正常心理反应,但应该注意调整。</p> <p class="ql-block">  小Z做过管理工作,有相当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和较多人脉关系,自我认同度较高。可是患病以后,自我感觉一切都变了,尤其感觉人活着的价值变了,价值在递减,感觉十分沮丧。我认为,这才是他面对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也是需要改变的一个重要主观体验,这会影响到患者能否顺利康复。康复不仅仅是在生理层面意义上,更重要的是在心理层面上的康复、甚至是重建。按照心身医学原理,“心“这个环节实在太重要,在有医疗措施支持条件下,它可能是有决定意义的一个环节。我说,其实人的客观价值其实并未改变,改变的是头脑里的主观“价值感”,改变的是一种自我主观认知。小Z领悟力相当强,他不住点头,非常认同我的看法。我充分肯定他能够敞开心扉,说出自己以前没有对人(包括家人)说出的心底话,建议要多与家人与朋友交流自己的想法,不要把自己“闷”起来,而是和大家携手一起来面对。我表示愿意把他作为我的关注对象,他欣然接受。</p> <p class="ql-block">  除了要继续依医嘱行事外,我还建议: 要有良好而有规律的生活习惯;肌肉组织是人类最大内分泌器官,有强大抗癌潜力,可以加强抗阻训练;注意心理健康建设,发挥自己擅长写作优势,尝试写写“抗癌日记”(依据诗疗理论,表达式写作包括日记),定期复查等等。我还提及近些年来出现的氢医学,在抗癌和限癌方面也有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可以关注。</p><p class="ql-block"> 不知不觉,时间已晚。小Z感觉收获很大,面部表情也轻松了许多,他和妻子坚持要驾车送我们返回驻地(其实不太远,车程几分钟)。此时,天上繁星点点,许多窗户已熄灯,除了松叶随风而动的呼呼声,四周一片凉意和寂静。</p> <p class="ql-block">  与癌相遇,通常会让人们感觉沮丧甚至恐惧。“既来之,则安之”,这话说起来容易,落在谁的头上就不轻松。能与小Z推心置腹交心谈心(或相当于心理咨询),并得到对方认同,看见对方在改变,我们存在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看见是疗愈,述说是疗愈,互动是疗愈。所谓疗愈,就是在医学治疗与个人养生之间寻找到一个平衡点,它既是生理性质的处理与改变,更是心理意义上的修复与重建。</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收到一条短信,是小Z发来的,大意是受益颇大,感激不尽。</p><p class="ql-block"> 20250827 黄干 重庆黑山谷</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ew4mwn3" target="_blank">诗疗随笔(41)——从校园诗疗团辅体验中察觉”心流”</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