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五幸:一次愉快的甘南行(10)旅途疲倦里的安康温暖遇见

高五幸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高五幸:一次愉快的甘南行(10)旅途疲倦里的安康温暖遇见</span></p><p class="ql-block">从四川一路风尘仆仆地赶往安康,这一路上,疲惫如同藤蔓一般,紧紧缠绕着我们。不仅身体累得仿佛散了架,心里还“心疼”那一笔笔不菲的开销。单单过路费就交了 448 块,仔细一算,一公里竟合 6 毛钱。车轮滚滚向前,每转一圈,都仿佛在消耗着我们的精力和金钱。漫长的旅途让我们困意连连,眼皮直打架,恨不得立刻找个地方倒头大睡。</p><p class="ql-block">当终于抵达安康市区时,夜色已深,时钟指向了夜里 11 点。我们匆匆吃了口饭,此时,满脑子就只剩下“想睡觉”这三个字,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在渴望着休息。</p><p class="ql-block">然而,我们带的小狗“十一”却不懂得这份疲惫。它有个习惯,晚上必须出门放放风,此刻正闹腾得不行。无奈之下,我们只好强打精神,拖着疲惫的身躯,牵着“十一”往街上走去。</p><p class="ql-block">这随意的一走,竟走出了一个意外的发现。路边静静地立着一个阅报栏,在夜色中散发着独特的魅力。栏里贴着当天的《安康日报》《陕西日报》,油墨的香气顺着轻柔的夜风悠悠飘来,瞬间就勾住了我的脚步和目光。我从前也搞过新闻报道,对报纸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见到这久违的报栏,自然忍不住多留意几分。在西安的大街小巷,这样的报栏早已难寻踪迹,可在安康的夜里,它就那样静静地立在那儿,仿佛一位沉默的守护者。路过的人,无论是出来锻炼的,还是悠闲散步的,都能停下来,驻足阅读,了解国家大事、知晓地方政策。这一幕,让人觉得既亲切又感动。我赶忙掏出手机,迅速拍了照片,还录了视频,发在了抖音上。没想到,这条视频的点赞量还挺高,评论里有人说当地社区、街道都有这样的报栏。看来,安康在这件事上,一直坚持着,做得扎实又用心。</p><p class="ql-block">继续逛着,我又发现了安康的“不一样”。街头巷尾,到处都满是“忠孝节义”方面的宣传,孝文化的氛围格外浓厚。那些宣传标语、文化展示,透着一股认真劲儿,仿佛有一种无形的力量,从心底里感染着每一个人。走在这样的街道上,仿佛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厚重与温暖。</p><p class="ql-block">第二天晚上,我们再次细细逛了逛安康。靠汉江的那片区域,简直就是一座“不夜城”。免费放映的《哪吒闹海》前围满了人,大人小孩都看得津津有味,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笑容。江边岸上建了水池,娃娃们在里头追逐嬉戏,溅起一片片欢乐的水花。年轻夫妇则赤脚泡在水里,享受着清凉与惬意。旁边的儿童游乐设施上也满是欢声笑语,大家都在这里慢悠悠地消遣着时光,呈现出一派热闹祥和的景象。汉江两岸五彩斑斓的灯光闪烁着,与波光粼粼的江水相互映衬,仿佛一幅美丽的画卷。市民们生活在这如诗如画的氛围里,幸福的气息扑面而来。</p><p class="ql-block">更有意思的是安康人的模样。不管是男女老少,他们的肤色都透着一种白净。想来是这里山清水秀,滋润着一方水土,养出了这样白净的人儿。不像在甘南地方见到的人,大多是黝黑的肤色。安康人倒和咱西安人有几分相近。怪不得我在康复路上班时,安康市汉滨区驻康复路流动党支部书记魏泽生,总是夸他家乡这儿美那儿美,还曾热情地邀我来看看。今日亲眼所见,终于如愿以偿了。</p><p class="ql-block">赶一天路的疲惫,早已被这些新鲜的遇见冲得一干二净。安康这个地方,用报栏的温度、孝文化的厚重、汉江夜的热闹,给了我旅途里最踏实的温暖。这一趟临时改道来到这里,真是太值了。它就像旅途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让我在疲惫中收获了满满的惊喜与感动。</p> <p class="ql-block">作者介绍:</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高五幸,笔名:高五星,1954年7月22日出生,初中文化,西安市灞桥区新筑街道新寺村人。陕西省农民诗歌学会理事、头条达人、荣耀西安网“宰相”、《美篇》文学领域优质作者、话题管理员,灞桥区作协小说委员会委员,灞桥区诗词楹联学会常务理事。出版有《灞上烟火》《灞上人家》《灞上放歌》散文小说诗歌文集三部。《我的祖母高王氏》一稿荣获陕西农村网征文三等奖;《港兴路惊闻喜鹊声》在首届“才子杯”文学作品大赛中荣获一等奖;2019年荣获《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文学杰出贡献奖》,获《东方散文》“海洋杯”华语散文大赛优秀奖等多项奖励。</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