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6.28.天一方,地一隅,皆可清净快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商务出行,走走停停不浪费路费,八天前的20号刚刚由此商丘站下车从北广场去了单县,这次从南广场去7会商丘古城。商丘市是“商祖、商人、商业、商品、商文化”的发源地,中华始祖的三皇之首燧人氏在这里发明了钻木取火开创了人类文明历史新纪元;是孔子的祖籍地,涌现出商汤、庄子等名人;是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和建设中的区域性中心城市。</span></p> <p class="ql-block">公交车至商丘古城北门,漫步古城逢睢阳区天主教堂,一座红顶的欧式教堂。据说这座天主教堂由西班牙人创建于一九二四年,自此其悠扬的钟声与中国庙宇里的暮鼓晨钟一起回荡在商丘古城的天空。大门口有一副对联“到此休为门外客,劝君须作个中人”很是耐人寻味。</p> <p class="ql-block">归德府城墙,位于河南省商丘县城关镇,始建于明正德六年(1511年),周长3500米。</p> <p class="ql-block">归德府城墙的规模和三位一体的独特形式,反映了明代城池建筑的特点。具有典型的军事、防御作用。归德府城城郭(土城墙)为圆形,内城砖城墙平面布局呈长方形,四角设有四个凸出墙外的角楼,四门外各建有一座瓮城。</p> <p class="ql-block">城墙外3.5米为护城河,宽处500米,窄处25米,水深1~5米,绕城一周。护城河外550米处的护城土堤,周长9公里,基宽20米,顶宽7米,高5米,明嘉靖十九年(1540)筑成。</p> <p class="ql-block">城外有城湖,原有水域面积近4平方千米。</p> <p class="ql-block">过湖上亭桥,步行导航至应天府书院,又称应天书院、睢阳书院、南京书院、南都书院、南京国子监,位于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商丘古城南湖畔,三面临湖,环境幽静,是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商丘古城最重要的景点,是众多游客瞻仰中国传统文化,学习传统国学的重要场,史载“州郡置学始于此”。</p> <p class="ql-block">应天府书院前身为睢阳书院,是五代后晋时的商丘人杨悫所创办。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宋真宗改升应天书院为府学,称为“应天府书院”,并正式赐额“应天府书院”。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升格为南京,成为宋朝的陪都之一,应天书院又称为“南京书院”。庆历三年(1043年),应天府书院改升为“南京国子监”,成为北宋最高学府之一,同时也成为中国古代书院中唯一一座升级为国子监的书院。</p> <p class="ql-block">现应天府书院占地面积达52亩,整个书院布局由南向北依次为影壁、牌楼、大门及东西侧门,前讲堂及东西侧门、明伦堂及东西配房、藏书楼及东西侧门,教官宅、崇圣殿、东西偏房、魁星楼及东西廊房。</p> <p class="ql-block">崇圣殿坐北朝南,殿内供奉孔子及弟子像,五开间建筑,颇为壮观。</p> <p class="ql-block">应天书院大讲堂</p> <p class="ql-block">2025年王立群教授在此讲授宋代历史,延续书院千年讲学传统。</p> <p class="ql-block">葵花向阳</p> <p class="ql-block">范仲淹的一生中,有两段经历与应天书院有关,第一次是作为学生,在应天书院学习了四五年;第二次是作为书院的管理者,在应天书院度过了三年的服丧期。</p> <p class="ql-block">宋国故城,位于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古宋乡,是姬发讨伐帝辛又镇压武庚叛乱之后封微子于宋国的都城遗址,占地面积10.2平方千米。</p> <p class="ql-block">宋国故城地处古睢水北岸,内城设六门;宋国曾是春秋五霸之一,后被齐国所灭;汉文帝前元十二年(公元前168年)封少子刘武为梁孝王,又在宋城建都筑梁苑,城周达35千米。</p> <p class="ql-block">第三站燧皇陵,即燧人氏陵,是中国较早的皇陵之一。</p> <p class="ql-block">燧皇陵位于商丘市睢阳区商丘古城西南1.5公里处的商丘火文化景区内,总占地面积约440亩,墓冢占地面积约4万平方米,进入燧皇陵,首先看到的是一条神道,神道两边,有排列整齐的石雕,庄严肃穆,燧人氏墓冢和雕像矗立于陵区的中心,四周翠柏环抱,绿草如茵。</p> <p class="ql-block">传说燧人氏是旧石器时代中期的氏族首领,他“钻木取火,以化腥臊”,从而开创了人类走向文明的新纪元,在《尚书大传》、《三字经》等著作增补的“三皇五帝”中被列为三皇之首,奉为“天皇”,历代敬仰。</p> <p class="ql-block">皇陵墓冢呈方锥型,长、宽各82米,高13.9米,前面延伸有神道,两侧有龙凤麒麟等石像生,周围有松柏葱郁环绕。陵前高台面积约1400平方米,高3.6米,可容纳1500人同时祭拜。</p> <p class="ql-block">燧人氏陵高大,经历代重修,燧皇陵已形成一个占地面积约4万多平方米的陵园,长达5000米的围墙和墙瓦古色古香,陵门三楹,十分壮观。</p> <p class="ql-block">第四站阏伯台,古称商丘,民间称火星台、火神台,位于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商丘古城西南3里处,是距今4500多年的一处观星台遗址,是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观星台,对研究中国天文发展史是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p> <p class="ql-block">华商始祖王亥</p> <p class="ql-block">商丘作为中国商业文明发源地,现存以纪念王亥为核心的商祖祠景区,承载着三商文化传承功能。</p> <p class="ql-block">王亥车队出行图</p> <p class="ql-block">商祖殿</p> <p class="ql-block">阏伯台是帝喾之子阏伯所建造的观星台阏伯一生不辞劳苦造福于百姓,人们非常敬仰他,把他喻为“火神”,所以此台又叫“火神台”。 </p> <p class="ql-block">阏伯死后,人们就按他的遗愿,将他葬于台下,因其封号为“商”,此台又被称为“商丘”。</p> <p class="ql-block">火神台</p> <p class="ql-block">阏伯台戏楼</p> <p class="ql-block">福寿禄雕刻</p> <p class="ql-block">晚餐猪耳朵+猪肝20块,两瓶雪花啤酒。</p> <p class="ql-block">白菜心+黄瓜+肉冻+豆腐四个凉菜拼盘5快。</p> <p class="ql-block">亳州,古称亳,别称谯城,亳字拆分,由高字头和宅字底组成,所以又称“高宅之地。安徽省辖地级市,位于安徽省西北部,地处华北平原南端。区域面积837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为486.1万人。商成汤灭夏,建立商朝,都于亳190年,在亳境内建嵇方国。魏文帝黄初二年(221年),谯被封为“陪都”。唐开元年间,亳州为天下十望州府之一。2000年5月,设立地级亳州市。亳州市是中原地区连接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桥头堡、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球最大的中药材集散中心和价格形成中心。亳州素有“南北通衢,中州锁钥”之称,明清时期因航运盛极一时,有“小南京”之称。</p> <p class="ql-block">乱世奸雄曹孟德</p> <p class="ql-block">6.29.一早至姜桂题公馆,姜桂题(1843年—1922年1月16日2),字翰卿(又作汉清),安徽亳州人,北洋政府高级将领、陆军上将。他出身捻军,后叛离捻军,投靠僧格林沁,因为作战勇猛,被毅军首领宋庆招致麾下,后在军中成为统帅。甲午战争期间,他曾在辽河一带袭击过日本军队。1895年参加海城争夺战,2月参加争夺大平山之战,3月参加田庄台战役。甲午战争后,应袁世凯之邀加入北洋集团,任右翼翼长兼步兵第一营统带。1899年,任武卫左军统领,1900年参与镇压义和团。辛亥革命后参与通电迫使清帝退位,后出任热河都统。1920年直皖战争时曾受徐世昌之命出面调停,数次无果。后多次称病请辞,1922年1月病逝于北京。</p> <p class="ql-block">又徒步至华祖庵,又名华祖庙,位于安徽省亳州市永安街。始建于唐天佑元年(904年),是为祭祀中国东汉时期的医药学家华佗建立的庙祠。因庙的历代住持皆为女僧,因此成为庵。华祖庵是传统的“三厢两厅正堂屋"结构,以挑檐式建筑为主;华祖庵总占地1.3万平方米,有山门、耳房、大殿、东西殿、禅房、元化草堂、存珍斋、益寿轩、课徒馆、自怡亭、五禽戏台、药圃、洗芝池、碑廊等建筑。</p> <p class="ql-block">庙祠是祭拜华佗的地方。正上方悬挂的“燮理通微”,是清嘉庆二年安徽省巡抚朱珪亲笔题写,檐柱上悬挂的楹联是:“橐玥无传一卷伤心狱吏火,户枢不朽片言终古活人方。”感叹华佗遇害前将终生所学编著的《青囊经》托付给狱吏,狱吏不敢接受,华佗把《青囊经》付之于火烧掉了,而焚烧之余留下的少数药方,得以流传并成为救死扶伤的妙方。</p> <p class="ql-block">“永志哲人”是华祖庵东配殿的匾额,由郭沫若题写,意为“永远铭记智慧卓越的贤者”。该殿内陈列有华佗行医路线图、《三国志·魏书方技传》相关记载等,反映了华佗作为“哲人”在中医药领域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左右两个院落,图为西配殿。</p> <p class="ql-block">存珍斋是华佗存放、炮制、研制中药的地方。檐柱楹联:“囊括岐黄流韻,病祛药石贻馨。”现存放有切药刀、药捻子等制药器具。</p> <p class="ql-block">益寿轩原是华佗为病人诊治的场所。檐柱楹联:“杏林垂阴春秋不老,寿域宏开日月常新。”现为景区香包制作及祈福店。</p> <p class="ql-block">后花园</p> <p class="ql-block">烟雨蒙蒙</p> <p class="ql-block">19年&25年两次玩转亳州:藏珍阁~花戏楼~曹操运兵道~姜公馆~华祖庵…</p> <p class="ql-block">阜阳市,安徽省辖地级市,简称阜,古称汝阴、顺昌、颍州,地处黄淮海平原南端,淮北平原西部,安徽省西北部,总面积10118.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04.1万人。全境属平原地形,地势平坦。“阜阳”之名来自于东汉时期境内的阜阳侯国,已有1900多年历史。阜阳的代表文化是淮河文化,是甘罗、管仲、鲍叔牙、吕蒙、刘福通的故里,晏殊、欧阳修、苏轼曾在此为官。颍上八里河风景区为国家5A级风景区,阜阳剪纸、颍上花鼓灯、界首彩陶、阜南柳编等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阜南县出土的商代青铜器龙虎尊被列为中国十大国宝青铜器之一。</p> <p class="ql-block">商龙虎纹青铜尊,1957年6月在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月牙河出土,国家一级文物,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基本陈列展厅内。商龙虎纹青铜尊,酒器,青铜质。高50.5厘米,口径44.9厘米,腹深41.5厘米,足径24厘米, 重26.2千克。器口侈大,直径过肩,颈部较高,下部收缩,呈大喇叭状。肩部微鼓,下折为腹,呈弧形收敛作圜底,圈足,上饰十字镂空。器肩部饰三条曲身龙纹,圆雕龙首,探出肩外;腹部以云雷纹为地,装饰三组虎食人纹;圈足饰饕餮纹。商龙虎纹青铜尊工艺精湛,花纹线条洗练,是商代青铜器中的精品。</p> <p class="ql-block">颍上北站</p> <p class="ql-block">阜阳市八里河风景区位于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境内,景区占地3600亩。</p> <p class="ql-block">八里河实际上是颍上县南部沿淮东接颍河、西连第三湖等水系的一个湖泊,东西长15公里,南北宽超过1公里。《颍上县志》记载:“众水所潴,故汪洋浩瀚,其势特大,南北相距八华里许,故曰八里河。”</p> <p class="ql-block">八里河风景区,曾称南湖公园,风景区由鸟语林、西区、东区、十二花岛四大景点组成的。</p> <p class="ql-block">好个大晴天!景区内有近百种国家一级鸟类孔雀、白鹤、丹顶鹤、虎头海雕等,二级鸟类天鹅、鸳鸯、白枕鹤、鸿雁、秃鹫等。</p> <p class="ql-block">万国建筑克隆博览会</p> <p class="ql-block">世界各国旗帜飘扬</p> <p class="ql-block">渐入佳境</p> <p class="ql-block">凯旋门是为了纪念拿破仑一世大败奥俄联军的胜利而建的。八里河风景区的雄狮凯旋门是原建筑的三分之一大小。</p> <p class="ql-block">宙斯神庙原型位于希腊奥林匹亚村奥林匹亚山上,是为了祭祀宙斯而建,它是古希腊最大的神庙之一。八里河风景区的宙斯神庙是依照复原的模型建造的,整座建筑鸟瞰成U型,上面覆盖着错层框架式屋顶。</p> <p class="ql-block">巴黎圣心教堂是典型的折衷主义风格的建筑,八里河风景区的圣心教堂是由阜阳建筑设计院依据图片,按比例建造的。</p> <p class="ql-block">天桥</p> <p class="ql-block">廊桥白塔</p> <p class="ql-block">“锦绣中华园”集东方建筑艺术之特色,融中国传统文化之精华,苏式园林,小巧奇绝,古色古香,白雀寺庙殿宇轩昂,古朴厚重,九天瀑布飞帘溅玉,气势磅礴,百龙亭下,绿柳掩映,清莲濯水,人民丰碑,高耸入云,气势雄伟,张公山上,长城逶迤,曲径通幽,登顶望远,景区全貌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牌坊入口</p> <p class="ql-block">江南园林</p> <p class="ql-block">白雀寺</p> <p class="ql-block">八里河景区依托了一个平原上周边没有山丘与山峦的湖泊,建设了一些人造景观圈地而成。粗糙无华,没啥特点,也就算个普通的园林公园,与5A层次相差甚远,景区内稀稀落落的游人足以证明群众的眼光。</p> <p class="ql-block">2013年10月11日,阜阳市八里河风景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授予“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称号。</p> <p class="ql-block">西边彩霞东边雨</p> <p class="ql-block">多年未见的哥们突然打来电话,让我到临泉玩,是在最后一趟阜阳车上,查下一站正好临泉!网上买票都买不上了,问题是我上一趟车没赶上才改签的这一趟,如果上一趟坐上了就提前一个小时到,我也就在阜阳市区了,来不及坐上这趟车去临泉,缘分就这么奇妙!误打误撞访临泉,他乡老友把酒欢。临泉站去哥们酒店的网约车上,认识了回家省亲的老弟,是上市公司上海江丰电子的技术研究人员,打工人优秀的留在了外面,平庸的回到了家乡。</p> <p class="ql-block">6.30.临泉县,安徽省阜阳市辖县,是安徽省的西北门户,位于黄淮平原的西南端,安徽省的西北部,与皖豫两省9个县市区接壤,总面积1839平方千米,人口229.4万。临泉,古称沈地。公元前1042年,周文王第十子聃季载被封于此,建沈(子)国。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置寝县,西部置平舆县。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1月正式成立临泉县,驻地沈丘集,属安徽省第七专员公署。1996年起属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先后获得“中国杂技之乡”、“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体育先进县"。</p> <p class="ql-block">中国人口第二县级行政区——临泉县(隶属安徽省阜阳市),人口约230万,为中国人口最多的县(非县级市)!农业大县,劳动力资源丰富,县域经济增速较快,皖西北区域性中心,以农业和外出务工经济为主。</p><p class="ql-block">图:沈国故城</p> <p class="ql-block">聃国是周文王最小的儿子季载(武王最小的同母弟)的封国。季载贵为周成王王朝司空,位列三公。聃国是侯爵大国,国域在今安徽、河南一带,北至黄河、东至杞县(杞国)、西至荥阳(东虢)、南至淮阳(陈国)。平王东迁后,季载后裔另封沈国之地于上蔡平舆沈丘一带。公元前506年,沈国被晋国支持下的蔡国灭掉。</p> <p class="ql-block">230万人总要有个寄托,这白果树就是他们的托付与信仰,被当地人奉为了神树。</p> <p class="ql-block">中国人口最多的县域分布:</p><p class="ql-block">普宁市(广东省揭阳市),人口约248万,为中国人口第一大县级市(非县),以服装、医药、食品加工为主导产业,商贸物流发达;</p><p class="ql-block">临泉县(安徽省阜阳市),人口约230万,为中国人口最多的县(非县级市),农业大县,劳动力资源丰富,近年县域经济增速较快。皖西北区域性中心,以农业和外出务工经济为主;</p><p class="ql-block">沭阳县(江苏省宿迁市),人口约198万,江苏人口第一大县,以花木种植和纺织、机械制造为支柱产业,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强。</p> <p class="ql-block">老丘堆位于安徽省临泉县城西1流鞍河南岸。又叫沈子墓,长50余米,宽20余米,高10余米。相传聃(丹)季载受封于沈,死后埋葬于此。</p> <p class="ql-block">这个也是寄托心灵之地</p> <p class="ql-block">据考古学家认定,这里是新时代的文化遗址,因为此处遍地是陶制器皿碎片和残断的石器,生产工具。出土有石斧、石锛、石箭头、石刀、陶方鼎、陶纺轮等,还有骨刀、骨针、骨箭头、骨鱼叉等。老丘堆原来很大,因处于流鞍河岸边,长期受到暴雨冲刷和农民深翻耕作,现在相当小了。这里地势较高,地面干燥,前有大平原,后临流鞍河,是原始社会的一个村落。已被国务院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临泉白云寺始建于唐贞观二十三年(649年),是临泉县历史上最古老的著名寺院。</p> <p class="ql-block">近代以来,由于战乱和自然灾害,白云寺屡遭破坏,最终荡然无存。2017年,白云寺获批重建,选址于流鞍河湿地公园内的泉鞍洲上。</p> <p class="ql-block">这边的居民年轻时大都有外出务工的经历</p> <p class="ql-block">周口东站</p> <p class="ql-block">周口关帝庙,位于河南省周口市川汇区中州路沙颍河北岸,创建于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占地21600多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系山西、陕西两省商贾集资兴建,为同乡集会场所,又称“山陕会馆”。庙门是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的建筑,面阔5间,进深3间,单檐歇山式,屋面覆绿色琉璃脊饰瓦件,五彩斗拱,青阶朱户,朱漆大门镶嵌着金色乳钉,檐下悬“关帝庙”金字匾额,一对石狮雄踞山门前左右,造型生动,雕琢精细。</p> <p class="ql-block">铁旗杆,清嘉庆二年(1797年)陕西同州府大荔、朝邑、澄城天平会众商敬献。旗杆有22米高,重3万余斤,六角青石浮雕底座,青石座上为六角须弥式铸铁座。铸铁座上每面铸有铭文图案、山水花卉、龙凤鸟兽,造型别致,工艺精湛。杆身饰有莲花、蜡龙、飞凤、日徽月徽、寿字如意方斗,顶端铸有“大义”、“参天”四字,象征关羽一生忠义,与日月同辉。</p> <p class="ql-block">整座建筑群占地20余亩,沿南北中轴线,分三进院落纵深布局,结构严谨。</p> <p class="ql-block">建筑装饰的题材中大量采用了“二龙戏珠”、“凤凰牡丹”、“五福捧寿”、“加官进爵”、“金玉满堂”等各种吉祥如意图案纹饰,是封建社会中传统伦理道德的形象反映。</p> <p class="ql-block">其木雕、石雕、砖雕数量多,内容丰富,工艺精湛,突出反映了清代中晚期那种追求精雕细琢、装饰华丽的社会风尚。<span style="font-size:18px;">1996年11月20日,周口关帝庙被国务院批准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span></p> <p class="ql-block">“仰望并比肩泰山”,比喻对崇高品德或伟大成就的敬仰与追求,或表达自身志向高远、欲与泰山比肩的抱负。</p> <p class="ql-block">关张赵塑像</p> <p class="ql-block">天下千万关帝庙,宏大精美数周口。</p> <p class="ql-block">周口关帝庙整个庙宇为三进院落,占地21000多平方米,现存楼廊殿阁140余间。整个建筑群宛若宫殿,布局严谨,巍峨壮观,装饰富丽,工艺精湛。照壁、山门、钟楼、鼓楼、铁旗杆、石牌坊、碑亭、飧殿、大殿、河伯殿、炎帝殿、戏楼、拜殿等由南向北,依次建于中轴线上;药王殿、灶君殿并列东廊房;财神殿、酒仙殿并列西廊房;东西看楼、东西庑殿建于中院两侧;老君殿、马王殿、瘟神殿居于东院,客舍、工作房则位于西院。</p> <p class="ql-block">义薄云天无人能及</p> <p class="ql-block">关公像</p> <p class="ql-block">日丽天中</p> <p class="ql-block">纯古迹</p> <p class="ql-block">网约车至驻马店,许慎文化园广场的金丝楠木许慎雕像。</p> <p class="ql-block">许慎 (约58年-约147年),字叔重,东汉豫州汝南郡召陵(今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人,中国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被誉为“字学宗师”、“字圣”。家族为地方乡绅,自幼受父亲教导,研习儒家经典,以编纂中国首部系统性字典《说文解字》名垂青史。永平 九年(公元66年),许慎开始学六书。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学习经籍,师从古文经学大师贾逵,深研《五经》。建初三年(公元78年),步入仕途,担任郡功曹。建初八年(公元83年)任太尉南阁祭酒。许慎耗时16年,于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完成《说文解字》初稿。《说文解字》写成后,赶上儒学低潮期,不适合公之于世。许慎开始了漫长的修改,20余年后,在汉安帝建光元年(公元121年),书定稿。同年九月二十日,在家乡养老的许慎,派儿子许冲将书稿献给皇帝。同年十月十九日,皇帝“赐布四十匹”。</p> <p class="ql-block">许慎文化园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许慎墓为核心,2008年9月开工。</p> <p class="ql-block">园区建筑按传统规制对称布局,三区一轴,十二个节点。由南向北分布在三级台地之上。广场服务区3.2万平方米,有六书石柱、文字大门、翰林阁、景区管理中心、许慎文化研究中心、游客服务中心、旅游纪念品商店等建筑。中心展示区3.3万平方米,有汉字大道、字圣殿、叔重堂、说文馆、文化长廊、魁星亭、字形牌坊等主要建筑。</p> <p class="ql-block">字圣许慎</p> <p class="ql-block">中华汉字源远流长,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指出,古人“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观察自身和万物之象初造“文”,并在此基础上滋生大量的"字"。"文”正是汉字构造的原始密码,汉字密码通过8个窗口80幅版面,以《说文解字》小篆字形为桥梁,揭示汉字里的人、身体里的汉字、汉字中的日用物品、汉字中的天地人居、汉字中的兵器戒具、长在植物中的汉字和活在汉字中的动物共7大类1000余字的起源轨迹,旨在让人们认知汉字字形、字义演变过程和构造规律,掌握打开汉字神秘之门的钥匙,领略《说文解字》的博大精深和许慎文化的无穷魅力。</p> <p class="ql-block">“汉孝廉许公之墓”墓碑,该碑是康熙四十六年(公元1708年)郾城知县温德裕所立。墓冢保护区4.3万平方米,主要为文物本体以及部首方阵、字形解义、字源石、蟾桂山等景观小品。</p> <p class="ql-block">景区保安1460元/月,一天12个小时,没有休班。文化园二十多位正式工作人员,入不敷出。</p> <p class="ql-block">漯河站</p> <p class="ql-block">晓看天色暮看云</p> <p class="ql-block">广州站普速列车将搬迁至广州白云站,但增开68列广深城际列车,提升通达性,优化运输布局,提供更便捷出行,选择。可惜的是,全国各地的绿皮车不再到达广州站。</p> <p class="ql-block">西平县,隶属河南省驻马店市,地处河南省中南部。总面积1089.7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为647311人。西平历史悠久,风景秀丽。上古时期是柏皇氏、西陵氏居住地;西周时为柏皇氏后裔封地。春秋前期为柏子国,后归楚国,战国属韩。秦为颖川郡,汉高祖四年置县,至今已2200多年。西平是黄帝之妻、中华之母—蚕神嫘祖的故里,是冶铁铸剑文化的发祥地,是古代法家思想集大成者韩非子的出生地,荣获“中国嫘祖文化之乡”“中国冶铁铸剑文化之乡”“中国大铜器文化之乡”“河南省书法之乡”等称号。境内有孔子讲学处、韩非孤愤台、管鲍分金处等文化遗迹和龙山文化遗址、宋代宝岩寺塔等名胜古迹,其中国家二级保护文物冶铁炉为全国唯一保存的战国时期冶铁遗址。</p> <p class="ql-block">顺风车驾驶员,“很累,四个孩子,白天物流送货,晚上跑网约车…”,“生老大自己20岁,罚了2000、老二抢生罚了1000、老三就放开了、老四就不管了…”。天气炎热,车也不舍得开空调。</p> <p class="ql-block">遂平县,隶属河南省驻马店市,总面积1080平方千米,人口441370人。遂平县,古称房,为房姓发源地,西周为房子国,春秋后期称吴房,汉,置吴房县、灈阳县。唐元和十二年(817年),改县名为遂平,取事事顺遂,天下太平之意。遂平站一天一趟车,还不是对开,只能北上首都,不能南下广州,没有说了算的只能没落至此。徘徊期间,四趟火车通过,却挥手而过。</p> <p class="ql-block">驻马店皇家驿站景区是位于河南省驻马店市驿城区南部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以明代驿站文化为核心,融合历史、民俗、美食和现代科技体验于一体。皇家驿站景区于2024年12月晋升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占地3359亩,采用明代建筑风格复原驿站建筑群,包含驿丞署、驿站老街、北辰门等标志性场馆。景区以"皇家、驿站、古镇"为主题,整合非遗表演、国潮演艺等多元业态。</p> <p class="ql-block">D3:临泉沈子国遗址~周口关帝庙~漯河许慎文化园~西平站~上蔡伊香圆~遂平站~驻马店皇家驿站…</p> <p class="ql-block">7.1.驻马店站</p> <p class="ql-block">信阳站广场</p> <p class="ql-block">信阳灵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河南省罗山县西南部境内,含六大景区:灵山寺景区、逍遥洞景区、金顶景区、龙凤祥林景区、龙牙寺景区、九里落雁湖景区,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示范区、鸟类保护区于一体。</p> <p class="ql-block">景区总面积61.5平方公里。灵山,最早叫八山,源于八座主要山峰。其最高峰叫霸山,海拔827.7米,古人误以为此峰为县境最高峰之故。因“八”、“霸”音近,后八山被混称为霸山。此山“每有云气覆顶必雨,验之信然”,其中一次高峰叫小灵山,自然与山名吻合,“灵”“霸”二字又同一“雨”头,故霸山之名渐被灵山取代。远近风传灵山有求必应,非常灵验,虽无科学道理,但信者甚众,有求必应的传闻颇多,有的求财求运者竟不惜跋涉数千里之遥。</p> <p class="ql-block">“八宝天缘”高30米。名为“天缘”,意指缘自天上来,玉净瓶上“缘”字倒写,寓意“缘”到了。30米高的玉净瓶里倒出圣水,更添神灵之气。莲花座共有八瓣莲花,上面刻有佛家八吉祥。登上莲花座周围的莲花墩,可抚摸吉祥印,亦可手捧圣水,净心洗面,沾一些灵气,从此吉祥如意,天遂人愿。</p> <p class="ql-block">莲花斗艳</p> <p class="ql-block">灵山寺景区位于九龙溪中上部,为风景区中心景区,其面积约2.8平方公里,景点丰富、密集,内容齐全,特点是寺古、林奇、湖秀、峰翠,以朝圣为主要内容。</p> <p class="ql-block">天王殿</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p> <p class="ql-block">藏经楼</p> <p class="ql-block">观音殿</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霸山桥</span></p> <p class="ql-block">元璋湖</p> <p class="ql-block">朱元璋原名朱重八,1328年生于安徽凤阳贫农家庭,17岁时父母双亡,出家皇觉寺为僧,25岁投奔红巾军开启传奇人生。1368年建立明朝定都南京,推行屯田制、改革官制、编制《大明律》,在位期间普查户口、兴修水利,恢复战后经济。晚年严惩贪腐但手段酷烈,史载"胡惟庸案""蓝玉案"诛杀功臣四万余人,形成特务统治体系。</p> <p class="ql-block">信阳东站</p> <p class="ql-block">汉口站</p> <p class="ql-block">大武汉</p> <p class="ql-block">开怀痛饮</p> <p class="ql-block">7.2.古琴台又名伯牙台,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龟山西脚下的月湖之滨,东对龟山、北临月湖,是中国音乐文化古迹。</p> <p class="ql-block">始建于北宋,为纪念楚国钟子期、俞伯牙而建,后屡毁屡建,清嘉庆初年湖广总督毕沅主持重建后,“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流传下来。它与黄鹤楼、晴川阁并称武汉三大名胜,有“天下知音第一台”之称。</p> <p class="ql-block">陶澍(1779-1839),字子霖,一字子云,谥号文毅,湖南安化人,清朝官员、学者,曾官至两江总督,经世派主要代表人物。他从政四十余年,为官清廉,功绩显著。道光十五年(1835年),陶澍入觐道光皇帝,获赐御书“印心石屋”匾额,该匾额后被摹刻制成石碑,即为“印心石屋”碑。所谓印心,即佛语印证于心之意。以印心冠其石屋,表明石屋主人淡泊名利,超然于红尘之外,或许还有与清风明月相伴,与伯牙子期为邻之意。</p> <p class="ql-block">据《吕氏春秋》、《列子》等记载,春秋战国时期俞伯牙于该处偶遇钟子期,弹奏一曲《高山流水》,伯牙视子期为知音,并相约一年后重临此地。不料,一年后伯牙依约回来,却得知子期已经病故,伯牙悲痛之余,从此不复鼓琴,史称伯牙绝弦。</p> <p class="ql-block">高山流水遇知音</p> <p class="ql-block">蕉叶式古琴</p> <p class="ql-block">落霞式古琴</p> <p class="ql-block">仲尼式古琴</p> <p class="ql-block">古琴台建筑群除殿堂主建筑外,还有庭院、林园、花坛、茶室等,布局精巧、层次分明。殿堂前有琴台,为汉白玉筑成的方形石台,约20平方米,相传为伯牙抚琴之处。</p> <p class="ql-block">器以藏象</p> <p class="ql-block">琴以载道</p> <p class="ql-block">整个建筑群占地15亩,规模不大,但布局十分精巧雅致,保留了当年古建筑的风貌。主要建筑协以庭院、林园、花坛、茶室,层次分明。院内回廊依势而折,虚实开闭,移步换景,互相映衬。修建者充分利用地势地形,和中国园林设计中巧于借景的手法,把龟山月湖山水巧妙借了过来,构成一个广阔深远的艺术境界。</p> <p class="ql-block">江汉关大楼(Hankow Customs House),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汉口沿江大道与江汉路交会处,由英资思九生洋行设计,上海魏清记营造厂承建,民国十一年(1922年)动工,民国十三年(1924年)落成,占地面积1499平方米,建筑面积4009平方米,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三座海关大楼之一。</p> <p class="ql-block">江汉关大楼坐南朝北,呈对称布局,通高41米,采用钢筋混凝土梁板柱结构,筏形基础,由主楼及其顶部的钟楼组成,建筑四周由数量不等、风格独特的廊柱环绕装饰。</p> <p class="ql-block">主楼4层,底层为半地下室。钟楼高约23.1米,钟面嵌于四壁,直径4米,每日按时敲钟,按刻奏乐,报时曲为《威斯敏斯特钟声》。钟楼顶置风向标,设瞭望台。江汉关大楼融合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风格和英国钟楼建筑形式,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建筑艺术价值,一度成为汉口城市的标志。</p> <p class="ql-block">花旗银行</p> <p class="ql-block">汉口汇丰银行大楼</p> <p class="ql-block">汉口横滨正金银行大楼</p> <p class="ql-block">武汉市人民政府</p> <p class="ql-block">帝国主义的遗产人民政府拿来使用,即原德国领事馆。</p> <p class="ql-block">武汉防汛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大冶市,湖北省辖县级市,由黄石市代管,位于中国华中地区、湖北省东南部,长江中游南岸,总面积1566平方千米。宋乾德五年(967年),南唐国主李煜升青山场院,并析武昌三乡与之合并,新置一县,按《庄子·大宗师》“天地为大炉,造化为大冶”一语取“大兴炉冶”之意,定名大冶;1995年1月1日,大冶市挂牌成立。</p> <p class="ql-block">大冶市历史文化悠久,境内的铜绿山古铜矿遗址距今4200年,素有“天地一烘炉,举世无双冶”、“百里黄金地,江南聚宝盆”之美誉,是华夏青铜文化发祥地、近代民族钢铁工业摇篮、中国保健酒之乡、中国古建之乡、中国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县。大冶市是以“武鄂黄黄”为核心的武汉都市圈核心城市。</p> <p class="ql-block">鄂州市,旧称吴都、古武昌,湖北省辖地级市,总面积159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为107.22万人,境内以江淮官话和赣语为主要交际用语。鄂州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中间低平,公元前3000年前后,鄂州境内已有人类繁衍生息,殷商时(公元前1600—公元前1046年),为鄂国,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置鄂县,属南郡,隋开皇九年(589年),废鄂、西陵二县归武昌县,置武昌郡,改郢州为鄂州,武昌县隶属鄂州。元大德五年(1301年),废散府,武昌县属武昌路。民国二年(1913年),武昌县改名寿昌县,属武汉黄德道。1949年5月14日,鄂城解放;6月,鄂城县人民政府、中共鄂城县委员会成立,鄂城为大冶专区治所。1983年,撤销鄂城市、鄂城县,将黄冈县黄州镇并入,合并成立省辖鄂州市。鄂州地处全国经济地理中心,是长江中游城市群重要节点城市,是国家中部地区崛起和长江经济带两大战略的聚焦点。全市特色产业以精品水产、精细果蔬、精致花卉为主导,形成“一区一品、一业一品”的格局。</p> <p class="ql-block">黄冈东坡赤壁</p> <p class="ql-block">D4:武汉琴台~江汉关大楼~汇丰银行~横滨正金银行~武汉市政府~德国领事馆旧址~大冶北站~鄂州站~东坡赤壁~黄冈市区…</p> <p class="ql-block">7.3.东坡赤壁,又名黄州赤壁,文赤壁,俗称赤壁公园,位于古城黄州的西北边,湖北省黄冈市公园路。</p> <p class="ql-block">两个赤壁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及文化意义三个方面,具体如下:</p><p class="ql-block">一、地理位置</p><p class="ql-block">武赤壁(周郎赤壁) 位于湖北省赤壁市西北36公里处,长江南岸,是三国赤壁之战的古战场4。因孙刘联军火攻曹操战船后,南岸崖壁被映红得名。</p><p class="ql-block">文赤壁(东坡赤壁) 位于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赤壁古城西门外,因苏轼《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文学作品闻名,实际为赤鼻矶。</p><p class="ql-block">二、历史背景</p><p class="ql-block">武赤壁发生于东汉末年(208年),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击败曹操,奠定三国鼎立格局,是真实的历史战役遗址。</p><p class="ql-block">文赤壁苏轼被贬黄州期间创作了《赤壁赋》等作品,虽被误认为赤壁之战地,但实际为文学意象的寄托。</p><p class="ql-block">三、文化意义</p><p class="ql-block">武赤壁象征英雄气概与战争智慧,是三国历史的重要象征,吸引大量游客凭吊。</p><p class="ql-block">文赤壁蕴含文人情怀与历史哲思,成为苏轼等文人的精神寄托地,以诗词歌赋展现赤壁文化。</p><p class="ql-block">总结 :武赤壁是三国赤壁之战的实物遗址,文赤壁是苏轼文学创作的灵感源泉,两者虽同名但分属湖北不同城市,相距约200公里。</p> <p class="ql-block">有岩石突出像城壁一般,颜色呈赭红色,所以称之为赤壁。</p> <p class="ql-block">因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后赤壁赋》闻名。</p> <p class="ql-block">赤壁素有“风景如画”之美誉。东坡赤壁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集文物保护、山水观光、人文体验、休闲等娱乐功能于一体的风景区。</p> <p class="ql-block">东坡赤壁也一直作为黄冈的标志,黄冈市旅游宣传的logo也采于东坡赤壁。</p> <p class="ql-block"> 自题金山画像</p><p class="ql-block"> 宋·苏轼</p><p class="ql-block">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p><p class="ql-block">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p><p class="ql-block">注:黄州今黄冈</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天一方,地一隅,皆可清净快活。</span></p> <p class="ql-block">安国寺又称护国寺,坐落于黄州城南的青云塔下,滨临扬子江畔的宝塔。建于唐显庆三年(658年)。安国寺坐北朝南,头山门是一古式三梁砖石牌楼,上嵌书有“勅赐安国禅林”六个一尺见方大字的巨幅匾额,大门两傍各立石狮镇守。进门有约10米深的小院落。进小院落便是前殿,系韦陀殿。过前殿又有约130平方米的方形院坪,穿过院坪则为天王殿。</p> <p class="ql-block">黄州安国寺,占地方圆二里,正门和后门分别在四里凉亭和五里凉亭处,需要“骑马关山门,鸣锣开斋饭”。解放后仍拥有寺堂50祭余间,今存建筑面积约1400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其建筑规模相当庞大,据传 原有一藏寺院,有房屋5048间,并有禅堂街、睢阳院、春草亭、竹啸轩、遗爱亭等建筑。寺内“茂林修竹、陂池亭榭”,环境幽美。</p> <p class="ql-block">佛祖保佑</p> <p class="ql-block">青云塔位于黄冈市黄州区宝塔公园内,始建于明万历二年(1574年),为七层八角楼阁式石塔。</p> <p class="ql-block">塔体全部采用青灰色块石砌筑,西北门悬“全楚文峰”石匾,东南门题“青云直上”石刻,现存高度约42-43米。清光绪三年(1877年)塔顶遭雷击损毁,两年后由知府英启主持修复。</p> <p class="ql-block">该塔融合儒释道文化元素,塔顶生长有树龄约130年的朴树,形成"塔顶生树"奇观。1992年被列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现与安国寺共同构成黄州历史文化地标。</p> <p class="ql-block">顺风车偶遇滕州老乡,湖北理工大学毕业留在了鄂州,做监理软件的。一听老乡,免费绕路10几公里去鄂州观音阁,让我观瞻。</p> <p class="ql-block">鄂州观音阁,又称“龙蟠矶寺”,位于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区小东门外的长江龙蟠矶之上,始建于元至正五年(1345年)。鄂州观音阁坐东朝西,逆水而立,阁长24米,宽10米,高14米,基座以条石垒成,阁身以青砖砌就,是典型的木框架结构亭阁式建筑,阁内有一亭三殿二楼,总面积300多平方米。鄂州观音阁布局得体,构筑精巧,朱槛回廊,重檐飞楹,显示出典型的江南民间建筑艺术特色,又集儒、释、道三教文化于一体,在万里长江之中仅此一处,故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阁”。</p> <p class="ql-block">老乡13公里免费带我看观音阁</p> <p class="ql-block">孙权像</p> <p class="ql-block">鄂州体艺高中</p> <p class="ql-block">再次绕路,山下打卡葛山。</p> <p class="ql-block">葛山位于湖北省鄂州市境内,海拨162米,在30余群峰护持下,“突起一峰插南斗”,俯视众山,一枝独秀。葛山则因东晋道教著名炼丹家与医学家葛洪炼丹传道后,成为鄂东南道教圣地之一。清道光十三年(公元1833年),知县李锦源在山上修建葛山宫以纪念葛洪。</p> <p class="ql-block">黄石国家矿山公园位于湖北省黄石市铁山区境内,占地面积为23.2平方公里;是中国首座国家矿山公园,拥有亚洲最大的硬岩复垦基地,并成为湖北省继三峡大坝之后第二家“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p> <p class="ql-block">大冶铁矿坐落于湖北省黄石市铁山区,东邻三楚第一山——东方山,西界大冶古八景之一“雉山烟雨”——白雉山。东距黄石市中心区25公里,东南距大冶市15公里,为黄石、大冶、鄂州三市的结合部。106国道、武九铁路横贯矿区,交通便利。现隶属于武钢集团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现有职工3042人。</p> <p class="ql-block">大冶铁矿石刻</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塑像</p> <p class="ql-block">“矿冶大峡谷”为黄石国家矿山公园核心景观,形如一只硕大的倒葫芦,东西长2200米、南北宽550米、最大落差444米、坑口面积达108万平方米,被誉为“亚洲第一天坑”。</p> <p class="ql-block">人工大峡谷</p> <p class="ql-block">矿山运输车</p> <p class="ql-block">历史见证者</p> <p class="ql-block">黄石市,湖北省辖地级市,位于湖北省东南部,长江中游南岸,总面积458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43.95万人。黄石市为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长江自北向东流过市境。西周时,称鄂;春秋战国,属楚、秦。宋乾德五年(967年),南唐始建大冶县。自宋至民国,隶属兴国路、兴国州、武昌府、大冶县。1949年,设立中国第一个工矿特区——“湖北省大冶工矿特区”。1950年,成立省辖黄石市。</p><p class="ql-block">黄石市是鄂东南地区水陆交通枢纽,湖北省有重要影响的区域性经济中心,长江中游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鄂东地区中心城市。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张之洞开办“汉冶萍公司”,黄石成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摇篮。黄石市是中华青铜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在矿冶文化发展史中形成了以矿冶业为主体的工业文明。</p> <p class="ql-block">湖口县,隶属江西省九江市,位于江西省北部。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属北亚热带湿润性气候区,总面积673平方千米,常住人口218332人。湖口,因地处鄱阳湖水系出口而得名。南唐保大八年(950年),析彭泽县置湖口县。1983年8月,九江地、市合并为九江市,湖口县隶属九江市。湖口县历史上有苏东坡、陶渊明、李白、陆游、黄庭坚等100多位名人在湖口吟诗作赋600多首,魏征、郑板桥、米芾、曾国藩、彭玉麟等历代名人留下摩崖石刻碑刻100多件,苏东坡的《石钟山记》更是千古名篇。湖口扼江控湖,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最著名的战役有“朱元璋和陈友谅大战鄱湖十八年”“太平军与湘军之战”“李烈钧讨袁起义(二次革命)”等,百万雄师过大江第一渡就在湖口。素有“江湖锁钥、水陆通津”之美誉。境内石钟山、鞋山作为庐山旅游区的组成部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 《石钟山记》·苏轼</p><p class="ql-block">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p><p class="ql-block">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暮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澹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p><p class="ql-block">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p> <p class="ql-block">苏轼像</p> <p class="ql-block">山上眺望</p> <p class="ql-block">石钟山,也称下钟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双钟镇,长江与鄱阳湖的交汇处,南望匡庐,北镇长江,三面环水、一面连陆地,湖口县城半围着石钟山呈扇形展开,面积约9万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石钟山是由中石灰系石灰岩构成、喀斯特地貌出露地表的独峰,有上、下两座之分,两山相距1200米,海拔57米。</p> <p class="ql-block">石钟山地处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区,年平均气温16~17°C,年降雨量1300~1600毫米,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p> <p class="ql-block">石钟山是世界文化遗产庐山的组成部分,建有石钟山国家级旅游风景区,山上园林建筑自汉唐以来历经战火兵燹,屡废屡兴,现存建筑多为清咸丰年后重建讨论,有怀苏亭、绀园、紫云廊、船厅等20多处古建筑,天河、桃花洞、观鱼池、石林等自然景观,唐至清石刻170多处。</p> <p class="ql-block">旖旎园林景观</p> <p class="ql-block">忠烈祠原名昭忠祠,清咸丰八年(1858),由曾国藩、彭玉麟等奏请咸丰皇帝旨谕而建的,祀阵亡的水师官兵,抗战胜利后改为忠烈祠。</p> <p class="ql-block">祠分前庑后庑,前庑祀殉战官弁,后庑祀楚军水师阵亡士卒,祠前置有两尊雄威石狮。曾国藩、彭玉麟均有记。</p> <p class="ql-block">浣香别墅于清咸丰八年 (1858)建,为彭玉麟驻防时的住处。</p> <p class="ql-block">一进两幢,前幢名听涛眺雨轩,后幢名芸芍斋。左右两厢,中设雅座。前后幢之间有天井庭院,院廊墙壁镶嵌有历代名家书画碑刻。</p> <p class="ql-block">报慈禅林位于忠烈祠西面,由僧房、戏台、大雄宝殿、海岛、前院、后院组成。</p> <p class="ql-block">始建于清咸丰八年(1858年),是彭玉麟为报答慈恩请僧侣诵经敬佛之所。</p> <p class="ql-block">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重修。</p> <p class="ql-block">石钟山吸引历代名人学者登临访胜,留下大量诗词歌赋、石刻碑碣。南朝诗人谢灵运《入彭蠡湖口》诗云“攀崖照石镜,牵叶入松门”,描写了石钟山上的奇石。陶渊明、谢灵运、张九龄、颜真卿、孟浩然、李白、白居易、李渤、苏轼、黄庭坚、陆游、朱熹、王守仁、曾国藩等儒学名流,都登临揽胜,留下名篇,记胜抒怀。苏轼曾在石钟山的游历中留下名篇《石钟山记》。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曾亲笔书写《登湖口石钟山》诗文石刻。</p> <p class="ql-block">石钟山号称“江湖锁钥”,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三国周瑜在鄱阳湖操练水军,自石钟山发兵进击赤壁,大破敌军80万;元未朱元璋、陈友谅大战鄱阳湖,出没于此山之间;清代曾国藩湘军水师与太平军在湖口麈战十载,先后都以石钟山为营垒,进取攻守;民国初李烈钧湖口起义讨伐袁世凯,其司令部就设在石钟山上。</p> <p class="ql-block">据史书记载,清咸丰七年(1857年)九月,杨载福、彭玉麟、李续宾等率领湘军水师水陆夹攻太平军,血战两昼夜后,从石钟山两侧的陡峭山崖攻上石钟山。2009年,考古专家在石钟山东北角悬崖峭壁间发现清代石刻“没镞饮羽,诚心石穿”,石刻为彭玉麟亲题,是湘军攻下石钟山之后,彭玉麟为纪念这场鏖战而刻下。</p> <p class="ql-block"> 石钟山/章迅</p><p class="ql-block">石钟虽丘小,鹊起东坡名。</p><p class="ql-block">泛舟查物理,解读钟鸣声。</p><p class="ql-block">吾今登顶探,细品寻芳踪。</p><p class="ql-block">苏子行栖地,诗词古文盛。</p> <p class="ql-block">婺源站</p> <p class="ql-block">6·28日照~商丘古城·应天府书院·燧皇陵·阏伯台~6·29亳州姜桂题公馆·华祖庵~阜阳上颖八里河~6·30临泉沈国故城·老丘堆·白云寺~周口关帝庙~漯河许慎文化园~西平站~上蔡伊香圆~遂平~驻马店皇家驿站~7·1信阳灵山~7·2武汉古琴台·江汉街·江汉关大楼~大冶站~鄂州站~7·3<span style="font-size:18px;">黄冈东坡赤壁·安国禅寺·青云塔~鄂州观音阁·葛山~黄石矿山公园·黄石北站·九江湖口石钟山~婺源站…上半程结束,下半程继续开拔,明日婺源篁岭、黟县宏村,夜访杭州…</span></p><p class="ql-block">图:詹天佑婺源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