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4.3,湖南省湖南省,简称“湘”,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位于中国中部、长江中游,总面积21.18万平方千米,东临江西,西连贵州,南邻广东、广西,北接壤湖北、重庆。地势起伏大,地形崎岖,境内南岭山脉呈东西走向,水网密布,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热充足,降水丰沛,雨热同期。截至2025年,湖南省辖13个地级市、1个自治州,省会位于长沙市,省政府驻长沙市天心区。</p><p class="ql-block">湖南省,最早出现于夏、商和西周时期。随着历史的变迁,经历了春秋战国、秦朝等多个朝代的更迭。直到唐朝时期,湖南开始有了相对稳定的行政设置,成为湖南观察使辖区,清朝将湖广省分为湖南省,完成了湖南作为独立省份的设立。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人民政权,设立了10个专员公署,到现今仍沿用着清朝时期的省名</p><p class="ql-block">。湖南省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是全国传统聚落相对集中和保存较为完好的省区之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湖湘文化,红色资源丰富。特色产主要是矿业和农业,经济总量庞大,发展势头强劲。处于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过渡带、长江开放经济带和沿海开放经济带的结合部,具有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枢纽地位。有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区、邵阳崀山丹霞地貌2处世界自然遗产。</p> <p class="ql-block">4.3.1,湖南省历史名人涵盖古代、近现代及现代各领域。 1,屈原(约前340年—前278年),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省宜昌市),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屈原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识,志向远大。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诽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前278年,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楚国。</p><p class="ql-block">屈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楚辞之祖”,讨论楚国有名的辞赋家宋玉、唐勒、景差都受到屈原的影响。屈原作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大雅歌唱到浪漫独创的新时代,其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以屈原作品为主体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之一,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璀璨明珠,“逸响伟辞,卓绝一世”。“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的“求索”精神,成为后世仁人志士所信奉和追求的一种高尚精神。1953年,在屈原逝世2230周年之际,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汨罗江”因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怀沙投江、以身殉国而闻名于世。(世界四大文化名人,是指中国屈原、波兰哥白尼、法国拉伯雷、古巴何塞·马蒂成为世界和平理事会所决定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1953年,在屈原逝世2230周年之际,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湖南省汨罗市在汨罗江汇入湘江的入口处,因汨罗江而得名。 </p> <p class="ql-block">汨罗江边东洞庭入口1.5公里处的一个深沄-河泊沄边(屈原投江处)的屈原像</p> <p class="ql-block">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屈子祠。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1953年,在屈原逝世2230周年之际,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p> <p class="ql-block">屈原归居</p> <p class="ql-block">独醒亭-中国古代十大历史文化名亭</p> <p class="ql-block">歌独亭</p> <p class="ql-block">德范千秋殿</p> <p class="ql-block">殿内供奉屈原牌位</p> <p class="ql-block">光争日月厅。厅内壁上有《史记屈原列传》。</p> <p class="ql-block">离骚阁</p> <p class="ql-block">屈子书院</p> <p class="ql-block">思贤楼</p> <p class="ql-block">招瑰堂</p> <p class="ql-block">屈原像</p> <p class="ql-block">天问壇</p> <p class="ql-block">屈原立像</p> <p class="ql-block">伟词逸响</p> <p class="ql-block">节範阁</p> <p class="ql-block">我在“九歌台”前留影。 相传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投汨罗江后,后世百姓为防止鱼虾损害其遗体,用竹叶包裹糯米投入江中。后来发展为端午节食用粽子,象征对屈原爱国精神的缅怀。</p> <p class="ql-block">2,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人(今双峰县荷叶镇),是“晚清第一名臣”、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曾国藩原名子城。道光十八年(1838年)中进士,入翰林院;后升迁内阁学士,兵部侍郎和礼部侍郎。咸丰二年(1852年)奉命前往南下主持乡试,途中其母去世,获准还乡,丁忧守制。咸丰三年(1853年)又奉谕组建湖南乡勇,即“湘军”。次年于田家镇大胜北伐的太平军。讨论同治三年(1864年)攻陷天京。次年奉命赴北方镇压捻军起义。同治五年(1866年)被清廷赐予一等“毅勇”侯封号,是文官中获此封爵的第一人。同年在安庆大营建立起官办学局,重印经史典籍。同治六年(1867年),拜大学士。次年出任直隶总督。同治九年(1870年),奉命调查并处理“天津教案”。因对西方列强采取谋求和解的策略,次年又被调回南京原任。同治十一年(1872年)病逝。曾国藩善于讲“道德”说“仁义”,对程朱理学推崇备至。促使清地方官员中满汉比例变化。“内轻外重”的局面开始出现。曾国藩工诗与古文。其诗宗苏轼、黄庭坚,雄峻排奡;其文宗法桐城而能扩大,变雅洁为雄肆。曾国藩还创立晚清古文的“湘乡派”。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p> <p class="ql-block">2023-8-11,周五。从长沙市八方C区负二层车库出发,往湘乡曾国藩故居方向开去,约二个小时就到达“曾国藩故居牌楼”。</p> <p class="ql-block">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毛泽东。毛主席说过:“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p><p class="ql-block">这句话听起来是很有说服力的,毛主席本身就是一位经天纬地的伟人,在近代史上更是英雄辈出,曾国藩能成为毛主席“唯一佩服”的人,当然是极大的荣耀。</p><p class="ql-block">但实际上,这句话其实是有时代背景的,毛主席对曾国藩虽然很敬重,但也达不到这句话的高度。</p><p class="ql-block">首先,要知道毛主席说这句话的时间,是在他的青少年时期,还处在知识的积累阶段,对历史人物认识得也没有那么全面。</p><p class="ql-block">毛主席出生于湖南湘潭一个农民家庭,父亲是一个传统的农民,想让儿子跟着他一起干活儿,向来很反对儿子上学读书,因此,毛主席小时候断断续续地上过几年私塾,学到的知识很有限,能看的书也很少,几本《三国演义》《水浒传》几乎就是他的精神食粮了。</p><p class="ql-block">直到17岁时,毛主席才争取到了父亲的同意,去了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第一次走出了家乡,见识到了外面的世界。其次,曾国藩是湖南湘乡县人,离毛主席的家不远,而且,毛主席的母亲文七妹就是湘乡人,毛主席小时候就经常在外婆家住,因此,他从小就是听着曾国藩的故事长大的。曾国藩在当地人心中的地位,简直就跟“神”一样,每个有志青年都向往能成为曾国藩那样的人物,因此,年轻时的毛主席对他非常崇拜,也是很正常的。毛主席在上学期间,曾对曾国藩有过这样的评价:</p><p class="ql-block">“有办事之人,有传教之人,前如诸葛武侯范希文,后如孔孟朱陆王阳明等是也。宋韩范并称,清曾左并称。然韩左办事之人也,范曾办事而兼传教之人也。”在此时的毛主席心里,曾国藩是既能办事、又能传教的人,比左宗棠更厉害。</p><p class="ql-block">这就是毛主席说“独服曾文正”的背景,一是年轻,还没有认识那么多大人物,二是曾国藩是他的童年偶像,受他的影响很深。而且,毛主席说的原话是这样的:</p><p class="ql-block">“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满无缺。使以今人易其位,其能有如彼之完满乎?”</p><p class="ql-block">所以,毛主席说“独服曾文正”,其实是有明确的指向的,就是指曾国藩与太平天国的斗争,而并非指曾国藩的全部。</p><p class="ql-block">实际上,毛主席在后来见识到了大千世界之后,就对曾国藩没有那么推崇了,他的偶像也换成了康有为、梁启超、胡适、陈独秀等人,再后来接触到共产主义思想后,更是把马克思、列宁当成了自己的导师,找到了真正值得奋斗终生的事业。</p> <p class="ql-block">曾国藩的故居及屋前的大水池。</p> <p class="ql-block">富厚堂</p> <p class="ql-block">白玉堂</p> <p class="ql-block">毅勇侯第</p> <p class="ql-block">但曾国藩的墓並不在湘乡,而在长沙坪圹(原因是在他的故居巳找不到一块合适的墓地)。这是墓道上的“勋高柱石”牌坊。</p> <p class="ql-block">这是曾国藩的墓</p> <p class="ql-block">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曾国藩墓的标志石。</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评曾国藩</p> <p class="ql-block">3,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湖南湘阴人。2中国近代民族英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左宗棠在道光十二年(1832年)中举人,后来屡试不第,但留意农事,遍读群书,钻研舆地、兵法讨论,任湖南巡抚骆秉章幕僚,参赞戎机,抵抗太平军。后由曾国藩保举,特旨为四品京堂,率兵号“楚军”,与太平军作战,为扭转战局之关键人物,历官浙江巡抚、闽浙总督、陕甘总督、协办大学士、东阁大学士,封二等恪靖侯。光绪元年(1875年)任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讨伐阿古柏,收复失地。中、俄伊犁交涉中,主张“先之以谈判,继之以战阵”。光绪七年(1881年),任军机大臣,调两江总督,后病殁福州。</p><p class="ql-block">左宗棠是清末湘军首领之一,一生经历了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和收复新疆维护中国统一等重要历史事件,其还造就了一批优秀的中国近代工业技术人才和杰出的海军将士,在中国近代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为中国近代化的先驱者、近代中国国家主权完整的捍卫者、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者、传承者。与曾国藩、张之洞、李鸿章并称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左宗棠著有《楚军营制》《朴存阁农书》等。</p> <p class="ql-block">光绪元年(1875年)任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左宗棠以抬棺出征新疆的决绝姿去,粉碎了浩罕汗国军官阿古柏趁机入侵、俄英列强侵占新疆的企图,成功收回伊犁,使166万平方公里领土免于沦丧。这一行动直接促成1884年新疆建省,奠定了现代中国西北版图的基础。没有左宗棠,后世人们去新疆旅游就得办护照啦!</p> <p class="ql-block">左宗棠收复新疆驱逐“阿古柏”入侵头目进军路线图</p> <p class="ql-block">这是侵占新疆的分裂政权头子“阿古柏”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民族英雄左宗棠</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评左宗棠</p> <p class="ql-block">湘阴县的左宗棠文化园里的左宗棠像</p> <p class="ql-block">左公文化苑</p> <p class="ql-block">浩气长存</p> <p class="ql-block">左宗棠故居在湘阴柳庄</p> <p class="ql-block">柳庄古戲台</p> <p class="ql-block">左公亭</p> <p class="ql-block">耕读传家</p> <p class="ql-block">4,黄兴。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点燃辛亥革命的先驱者。同盟会二号人物。孙中山的第一知交,长沙最火爆步行街以他名字命名!</p><p class="ql-block">黄兴(1874年10月25日—1916年10月31日),汉族,原名轸,后改名兴,字克强,一字廑午,号庆午、竞武,曾用名李有庆、张守正、冈本、今村长藏。湖南省长沙府善化县高塘乡(今长沙县黄兴镇凉塘)人。北宋大文豪黄庭坚的后裔。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中华民国的创建者之一,孙中山先生的第一知交。</p><p class="ql-block">黄兴是辛亥革命时期的先驱和领袖,以字克强闻名当时,与孙中山常被时人以“孙黄”并称。1916年10月31日,黄兴病故于上海。1917年移柩长沙,同年4月15日,受民国元老尊以国葬于湖南长沙岳麓山。</p> <p class="ql-block">黄兴故居具体地址为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黄兴镇黄兴新村凉塘组。</p><p class="ql-block">其故居始建于清同治元年(1862年),为二进五开间四合院式青瓦平房,现存48间房屋。占地面积约4300平方米,主体为土坯墙结构,保留黄兴生前居室原貌及部分文物。</p> <p class="ql-block">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黄兴故居</p> <p class="ql-block">黄兴墓(Tomb of Huang Xing),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登高路58号岳麓山景区云麓峰北侧小月亮坪上方,是中国民主革命家黄兴安葬之地。黄兴墓筑成于民国六年(1917年),墓园占地 1186平方米。</p><p class="ql-block">民国五年(1916年)10月31日,黄兴在上海去世,民国六年(1917年)移柩长沙,同年4月15日,国葬于此。</p><p class="ql-block">黄兴墓坐西向东,墓矗立塔形碑柱,为一整块四棱形乳白色岩石琢成,高11米,气势雄伟,正面嵌铜制墓碑,上镌“黄公克强之墓”,塔形碑柱下方四面以紫铜嵌刻墓志铭和挽词四块。墓表四周绕以石基柱围护栏杆,正面有两扇铁门和门额,前有拜台、石凳,地面铺以花岗石,苍松翠柏,掩映其间。墓园四周立有石碑十多块,镌刻各省督军、省长所撰纪念塔铭。</p><p class="ql-block">1988年1月13日,包含黄兴墓在内的黄兴故居、墓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墓誌铭</p> <p class="ql-block">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黄兴墓</p> <p class="ql-block">长沙市最繁华的街道-黄兴南路步行街北口的黄兴立像。</p> <p class="ql-block">2022年6月,我受张文胜一家的邀请,到张家界、桑植贺龙故居参访。这是我和他、他的母亲胡大静,妻子玲辉在他家门口的合影。因篇幅有限,只选用了如下几张照片。</p> <p class="ql-block">贺龙27岁时就在北伐軍中担任师长</p> <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期间,国共合作,贺龙头戴有“青天白日”的中国国军军幅。</p> <p class="ql-block">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國后的贺龙。</p> <p class="ql-block">5,刘少奇。 1898年11月24日生于湖南省宁乡县炭子冲。少年时期上过私塾(中国旧式初级学校),1919年中学毕业。1920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到苏联莫斯科东方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2年从莫斯科回国,在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工作。不久到江西省西北部的安源煤矿同李立三等领导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随后任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代主任,主任。1925年在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上当选为全国总工会副委员长。此后在上海、广州、武汉参加五卅运动、省港大罢工和武汉工人群众收回汉口英租界的斗争。1927年在中共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大革命失败后,他先后在河北、上海、东北从事党的秘密工作。</p><p class="ql-block">1930年夏出席在莫斯科召开的赤色职工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当选为执行局委员,留在赤色职工国际工作。1931年1月在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当选为政治局候补委员。同年秋回国,任中共中央职工部部长、全国总工会党团书记。 他在长期工作中逐渐认识到党在国民党统治区的工作应该实行深入群众、长期隐藏、积蓄力量的方针,并曾对当时中共党内关门主义和冒险主义的“左”倾错误进行过某些抵制。</p><p class="ql-block">1932年冬进入位于江西省南部和福建省西部的中央革命根据地,领导职工运动,后任中共福建省委书记。</p><p class="ql-block">1934年10月参加长征。</p><p class="ql-block">1935年1月在贵州省遵义县城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他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1936年春赴华北,先后任中共中央代表、北方局书记、坚定地执行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并对过去党的秘密工作中的错误——关门主义和冒险主义进行了系统的批评。</p><p class="ql-block">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坚持中共中央的深入敌后、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的方针,领导了开创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工作。1938年11月任中共中原局书记,随后组织力量深入华中敌后, 开展游击战争。1941年国民党阴谋制造的皖南事变,使新四军蒙受惨重损失。他在这时被任命为新四军政治委员和华中局书记,同陈毅等一起扭转了新四军的困难处境,恢复和发展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抗日武装力量,扩建了华中抗日根据地。</p><p class="ql-block">1939年至1941年作了《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等著名演讲,丰富了党的建设的理论。1943年回到延安,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和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p><p class="ql-block">1945年在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修改党章的报告,对毛泽东思想作了完整概括和系统的论述。同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毛泽东赴重庆同蒋介石谈判。在此期间,他代理中共中央主席职务。</p><p class="ql-block">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攻占延安,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留在陕北指挥全国解放战争,刘少奇任中共中央委员会书记,转移到华北,和朱德一起负责中共中央委托的工作。同年7月至9月,在河北省平山县主持召开全国土地工作会议,这次会议确定的方针,进一步推动了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的发展。</p><p class="ql-block">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刘少奇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他在制定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外交等方针政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950年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作了《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p><p class="ql-block">1954年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作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报告》,并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1956年9月,在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代表中共中央作政治报告,为新时期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规定了方向。在八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副主席。1959年4月,在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国防委员会主席。六十年代初期,中国的经济发生了严重的困难,刘少奇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参与制定了一系列重要的政策措施,使国民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从1963年到1966年,他先后到印度尼西亚、缅甸、柬埔寨、越南、朝鲜、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国进行了友好访问。刘少奇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p><p class="ql-block">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他受到错误的批判,并遭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政治陷害和人身摧残,于1969年11月12日病逝。</p><p class="ql-block">1980年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为恢复他的名誉作了专门的决定。他的主要著作收入了《刘少奇选集》。</p> <p class="ql-block">访花明楼景区。 这是花明楼游客中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花明楼景区导览图。 景区简介:刘少奇同志纪念馆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市花明楼镇炭子冲村,馆区面积包括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刘少奇同志故居,刘少奇故里门楼广场、刘少奇同志铜像广 纪念馆、刘少奇工运历程专题馆、刘少奇文物保护中心、特展厅、刘少奇母校炭子冲学校旧址为主要 容的纪念场馆;以花明楼、修养亭、万德鼎、刘少奇同志坐过的飞机、一叶湖、柳叶湖、安湖塘山水太极图、炭子冲民俗 化村为主要内容的旅游景观;形成了人文荟萃、山水和谐、风光秀美的刘少奇故 花 距省会长沙30公里,西至韶山毛泽东故里30公里,南至湘潭乌石彭德怀故里60公里,已成为湖南省重点推出的"长沙﹣花明楼﹣韶山﹣张家界"名城名人故里游的重要中枢连接点。</p> <p class="ql-block">国家5A级景区和广场上高耸飘扬的国旗</p> <p class="ql-block">台阶中间的刘少奇铜像广场说明碑</p> <p class="ql-block">刘少奇故里牌坊</p> <p class="ql-block">万德鼎,位于湖南省宁乡市花明楼镇刘少奇故里景区花明园内,是该景区标志性景观。主体由16块方形花岗岩构成,以宁乡出土的商代“人面纹鼎”为原型,鼎身镌刻毛泽东、刘少奇、邓小平、江泽民题写的凹形“德”字,并集历代名家书法呈现9996个凸形“德”字,合计万个“德”字,总重18.98吨,尺寸参数与刘少奇出生年份相契合。德育文化广场占地4000平方米,鼎座刻《万德鼎铭》,四周环绕九龙柱群与一叶湖,形成“九龙归一”与“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景观意象。</p> <p class="ql-block">国家一级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刘少奇同志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刘少奇坐像</p> <p class="ql-block">刘少奇和毛泽东的第一次见面</p> <p class="ql-block">工人运动的著名领袖。</p> <p class="ql-block">延安时期的刘少奇</p> <p class="ql-block">延安时期的刘少奇和周恩来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刘少奇作为新四军政委时向全国通电的电文。</p> <p class="ql-block">作为中共的第二把手,刘少奇在党中央领导岗地上。</p> <p class="ql-block">作为国家主席的刘少奇发给膝代远为国防委员会委员的任命书。</p> <p class="ql-block">刘少奇和妇产科专家林巧稚亲切交谈。</p> <p class="ql-block">刘少奇率团访越,和胡志明主席亲切拥抱。</p> <p class="ql-block">刘少奇和王光美出访印尼。</p> <p class="ql-block">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刘少奇故居。</p> <p class="ql-block">刘少奇故居广场上的万德鼎和九龙柱。</p> <p class="ql-block">九龙柱</p> <p class="ql-block">刘少奇故居</p> <p class="ql-block">由邓小平题写进门牌篇的“刘少奇故居”。</p> <p class="ql-block">刘少奇的卧室</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迎接刘少奇访苏归来。</p> <p class="ql-block">花明楼</p> <p class="ql-block">花明楼正面</p> <p class="ql-block">花明楼近景</p> <p class="ql-block">1967年七八月间,在中央文革小组的怂恿和支持下,北京和外地的数千个造反派组织成立了所谓“揪刘火线”,数十万人在中南海周围安营扎寨,上百只高音喇叭日夜高喊着打倒刘少奇的口号,扬言要“揪出刘少奇”。而中央文革小组却派谢富治、戚本禹前去“揪刘火线”表示支持,陈伯达、康生、江青还公然在中南海组织批斗刘少奇、肆意侮辱。刘少奇被迫害致死后,他的遗体以“刘卫黄”的假名火化。</p> <p class="ql-block">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他受到错误的批判,并遭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政治陷害和人身摧残,于1969年11月12日病逝。这是中共中央为刘少奇平反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1980年第25号文,</span>下达平反的通知。</p> <p class="ql-block">1980年党中央为刘少奇平反,刘少奇的妻子领回刘的骨灰盒。</p> <p class="ql-block">刘少奇之子刘源抱着骨灰盒,其他亲属抬着遗像、花圈,王光美等人在青岛机场依次走下飞机。后在海軍军艦的护卫下,將刘少奇的骨灰撒入东海。</p> <p class="ql-block">4.33, 湖南省抗日战争遗存。</p><p class="ql-block">中央电视台及凤凰电视台报道了抗日老兵、国民党一级上将郝伯村在2020年3月30日以101岁高龄在台北逝世的消息。凤凰电视台在2020年4月6日至10日的晚上黄金时段连续播放郝伯村在96岁时回大陆重走抗日路的《重返战场~郝伯村的抗战之旅》视频。我仔细看了听了。视频中他在长沙时说,中国八年抗日战争,在湖南,打了七年,是中国抗日战争的主战场。当年,日军在东南亚取得节节胜利、势如破竹,气势极盛: 新加坡的英军投降,菲律宾的美军战败,麦克阿瑟逃跑去了澳大利亚。而独自坚持抗日已有4年的中国,竟然在长沙三次会战、常德、衡阳和湘西会战大败日军,中方出动140多万、日方80多万军队,中国军队毙伤日军29.3万,打了一个大胜仗,令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侵华日军头目冈村宁次在长沙会战后感叹: 憾泰山易憾薛将军难!(薛岳是长沙会战的中国军队的指挥官)。抗日先辈们不怕牺牲英勇血战的伟大精神使我深受感动。我不是湖南人,但我在湖南长沙已生活了六十多年,感到有必要将历年看到的拍到留在电脑里面湖南长沙及芷江抗战遗存照片整理并编辑成文,以示纪念。</p><p class="ql-block">长沙会战是发生在抗日战争1939年9月到1942年2月期间,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在以长沙为中心的第九战区进行了3次大规模的激烈攻防战,也称为“长沙保卫战”。长沙会战,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国民党正面战场抵抗日本帝国主义军队侵略,所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是抗战爆发以来,中国军队第一次以武力迫使日军回到原战略态势的战役。</p><p class="ql-block">长沙会战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华军队,粉碎了日本消灭中国军队主力、“以战迫降”的战略目标,振奋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有力地支援了世界反法西斯阵营的作战,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阵营的地位 。有力地保卫了湖南广大地区和我国西南大后方的安全,稳定了湖南局势,并使之成为支持全国长期抗战的重要基地 。据统计,三次长沙会战中,中国军队阵亡、受伤和失踪的将士达93944人,歼灭日军共11万余人。 这是建在长沙城内最高处的妙高峰天心阁下的崇烈门牌坊,以纪念在长沙及常德、衡阳、湘西保卫战牺牲的抗日先烈。</p><p class="ql-block">1.岳麓山上的抗日战争遗存。</p><p class="ql-block">岳麓山,与长沙老城区隔湘江相望,其主峰海拔300.8米,在其周围绵延分布着凤凰山、天马山、桃花岭等9个小山头,因其横亘于长沙市区西面,对长沙城具有瞰制的地形地势,使其成为长沙会战极为重要的一个军事制高点。长沙岳麓山因其重要地理位置和历史地位,保存了大批抗日战争遗迹</p><p class="ql-block">的名称和地址如下:</p><p class="ql-block">1.第九战区司令部战时指挥部旧址</p><p class="ql-block">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山清风峡</p><p class="ql-block">2.国民革命军陆军第七十三军抗战阵亡将士公墓及其下属的77师抗日阵亡将士墓,陆军工兵上校杨季稠墓等。</p><p class="ql-block">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山赫石坡</p><p class="ql-block">3.长沙会战碑及长沙会战纪念亭</p><p class="ql-block">岳麓山响鼓岭</p><p class="ql-block">4.湖南省会警察纪念堂</p><p class="ql-block">岳麓山半山处</p><p class="ql-block">5.抗战阵亡将士名录石栏</p><p class="ql-block">岳麓山云麓宫前坪</p><p class="ql-block">6.麓山忠烈祠及7.岳王亭和碑廊</p><p class="ql-block">赫石坡湖南师大校区内</p><p class="ql-block">8.战壕</p><p class="ql-block">岳麓山</p><p class="ql-block">9.齐学启墓</p><p class="ql-block">岳麓山南麓中南大学老校区北。</p><p class="ql-block">10.陆军第四军抗敌阵亡将士之墓</p><p class="ql-block">岳麓山穿石坡湖北侧山林间。</p><p class="ql-block">11.陈明仁墓</p><p class="ql-block">岳麓山湖南师范大学东侧半山上 这是一张岳麓山的地图,图上显示出主要的一些抗日战争遗存的地方。</p><p class="ql-block">1.1第九战区司令部战时指挥部旧址</p><p class="ql-block">1.2国民革命军陆军第七十三军抗战阵亡将士公墓及其77师抗日阵亡将士墓,73军军长王东原公馆。</p><p class="ql-block">碑后山体内的忠义观,是存放将士骨灰的地方。</p><p class="ql-block">工兵上校杨季稠的墓。</p><p class="ql-block">73军77师抗日阵亡将士墓</p><p class="ql-block">77师抗日阵亡将士名录</p><p class="ql-block">73军军长王东原公馆牌。</p><p class="ql-block">73军军长王东原公馆</p><p class="ql-block">1.3.长沙会战碑及纪念亭</p><p class="ql-block">第一次长沙会战结束后,为了纪念殉国烈士,1941年7月7日,第九战区长官司令部在岳麓山修建了长沙会战纪念碑。长沙会战碑高2.25米,宽2米,记述了第一次长沙会战中第九战区全体将士奋勇抗日的英勇事迹。原竖立在云麓宫前坪,后将碑移于响鼓岭亭内。</p><p class="ql-block">该碑正面篆刻“长沙会战碑”五字,另一面的碑文记述民国二十八年(公元1939年)九月,十八万日寇进攻长沙,国民党第九战区全体将士奋起抗日,英勇杀敌,取得歼敌三万的胜利,史称“第一次长沙会战”。</p><p class="ql-block">1.4.湖南省会警察纪念堂</p><p class="ql-block">位于岳麓山南大门至麓山寺主干道的左侧,建于1935年,砖木结构,青砖青瓦,石框门额镌刻“湖南省会警察纪念堂”。建筑面积90多平方米。</p><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时期,曾经作为第九战区的炮兵指挥部,在长沙会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纪念堂周围古木参天,麻石阶级旁这棵挺拔的苦槠树已是130岁了。</p><p class="ql-block">我在湖南省会警察纪念堂前</p><p class="ql-block">1.5.抗战阵亡的五千多名将士的名录石栏。</p><p class="ql-block">位于岳麓山云麓宫前坪的围栏上。</p><p class="ql-block">1.6麓山忠烈祠 </p><p class="ql-block">位于岳麓山西麓的湖南师范大学校园内。</p><p class="ql-block">1.7 岳王亭及碑廊。也位于湖南师范大学校园内,距麓山忠烈祠不远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8.战壕。在岳麓山上有多处遗存的战壕。</p><p class="ql-block">1.9 齐学启墓</p><p class="ql-block">齐学启烈士,宁乡人,中国远征军新38师副师长,是抗日名将新38军师长孙立人的副手。在第一次入缅战争中该师以一团之众将在日军重兵包围下的七千英军解救出来,英军齐呼《中国万岁》!但解救出来的英军在被解救后竟丢下中国军队只顾自已逃跑,造成中国军队的大撤退。齐学启率部殿后完成掩护任务后,在撤退去印途中,因救援其他部队的伤员延缓了行军速度而遭日军偷袭,他在重伤被俘后关押在仰光日军战俘营中,后被叛徒杀害。他的英勇事迹在腾冲的国殇墓园、南岳忠烈祠、长沙烈士塔中均有记载。</p><p class="ql-block">此墓的重建是在被蒋介石软禁在台湾多年、直到蒋介石去世后才被放出来的抗日名将孙立人,向台湾各界募捐所得的款项,将齐学启的墓迁于岳麓山南麓的中南大学校园内,并在老耄之年亲自执笔写下《重修齐学启将军墓园记》镌刻在花岗石碑上。孙立人和齐学启二个人之间这份至死不忘的生死情谊令我十分感动。</p><p class="ql-block">我在齐学启将军的墓前留影作为纪念。</p><p class="ql-block">1.10 陆军第四军抗敌阵亡将士之墓。</p><p class="ql-block">该墓位于穿石坡湖北侧山林间,为中华民国乙酉年(即1945年)由当时的湖南省政府主席吴奇伟所建,目前其墓道、台阶、祭台均已破损,坟头开裂长出杂草,看来久为整修,真有点对不起抗日牺牲的英烈。建议有关民政当局作改进处理。</p><p class="ql-block">1.11 陈明仁墓</p><p class="ql-block">陈明仁(1903—1974),湖南省醴陵市洪源乡洪源村人。1924年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一期。历任国民革命军少将旅长、中将师长、军长、兵团司令官、湖南省政府代主席等职。1949年8月4日率部在长沙起义,后任第二十一兵团司令员、湖南省临时政府主席、湖南省军区副司令员、第五十五军军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军衔。1974年5月21日在北京逝世。后魂归故里,迁葬回湖南长沙的岳麓山上。</p><p class="ql-block">陈明仁,抗日战争期间就是中国的抗日名将,曾参加抗击日军的九江保卫战和桂南会战;1944年,任第71军军长时随中国远征军参加滇西对日军反攻作战,率部渡过怒江,攻克号称坚不可摧的松山要塞。继而督战龙陵,命令各师组织敢死队,采取昼夜轮番进攻的方法,一举歼灭守军。尔后率部南下,在友邻部队久攻回龙山不克、远征军前进受阻的情况下,以“拿不下回龙山,我就死在山头上”的豪言,指挥所部在接防的第二天即夺取回龙山,并乘胜攻克畹町,同在缅北作战的中国驻印军胜利会师后,打通了中印公路。为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的战争的胜利立下汗马功劳。</p><p class="ql-block">2长沙市妙高峰</p><p class="ql-block">长沙老城墙仅存妙高峰天心阁一段,在现在的天心公园内。</p><p class="ql-block">这是修复后的天心阁及长沙老城墙</p><p class="ql-block">在天心阁北侧有抗日战争遗迹,包括:崇烈塔、崇烈门、崇烈亭。</p><p class="ql-block">这是崇烈塔及崇烈亭。</p><p class="ql-block">在天心阁城墙的西侧有文夕大火纪念园,园中有纪念雕塑-警世钟。警世钟左侧的石碑上刻有长沙文夕大火发生的原因及概况说明。1938年11月12日发生的长沙文夕大火,是中国抗日战争期间的三大惨案之一(河南黄河花园口掘堤,以水代兵,灾民无数;重庆防空洞民众窒息死亡事件;焦土抗战的长沙文夕大火)。</p><p class="ql-block">3.湖南芷江抗日战争受降纪念地。 受降旧址:建于1938年,由受降会场、中国陆军总司令部、何应钦办公室三栋鱼鳞板双层木结构平房组成。</p><p class="ql-block">经过艰苦卓绝付出巨大民族牺牲的8年(未计入东北抗日6年)抗战终于迎来了全面胜利。中国战区接受日本投降的典礼于1945年在湖南芷江举行。芷江受降”宣告了侵华日军的彻底失败,写下了我国近代史上抵御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光辉一页。 为纪念这一重大历史史实,1947年2月,国民政府在受降地建“受降纪念坊”。我在2011和2014年先后二次到芷江参观。</p><p class="ql-block">受降纪念坊:建于1946年2月,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标志,是中华民族伟大不朽的历史丰碑,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历史见证,是全球六座凯旋门(罗马、柏林、米兰、巴黎、芷江、平壤)之一。</p><p class="ql-block">日本降书亭</p><p class="ql-block">刻在整块汉白玉上的日本降书。</p><p class="ql-block">中国战区受降典礼会场。1945年8月21日至9月8日,何应钦在这里举行了日本投降典礼,签发了载有投降详细规定命令备忘录24份,部署了全国十六受降区102处缴械点的受降工作;收受处理了与蒋介石、冈村宁茨、冷欣等人来往电函40余份;确定了日本投降各项具体条款,受降签字时间、地点,完成了接收日军投降全部实质性工作。</p><p class="ql-block">中国陆军总司令部</p><p class="ql-block">纪念抗战胜利展览馆:1995年,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而建此馆。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分上下两层,馆内设“八年抗战”、“中国受降”、“毋忘历史”三展厅。展出二战文物214件,照片、图表、电文291幅,中、美、英、苏、德、捷、法、日等八国二战时期的兵器一批。陈列文物这珍贵,资料之齐全,内函之独特,堪称国内“抗日历史博览馆”。</p><p class="ql-block">我在馆前留影纪念。</p><p class="ql-block">我在纪念馆的前厅里留影。</p><p class="ql-block">这是新建但尚未开放的纪念塔。</p><p class="ql-block">河边的受降纪念碑。</p><p class="ql-block">结语: 湖南的抗日战争延续了七年,是中国整个8年抗战(计入东北抗日战争则为14年)的主要战场。除了长沙保卫战外,还有常德保卫战,衡阳保卫战,湘西保卫战等。湖南人民,为中国抗日战争的时胜利,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全面胜利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1945年8月,中国战区接受日本投降的受降典礼在湖南芷江进行。现在,芷江已建成一个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庞大纪念建筑群,告慰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数千万中国民众和数百万军队官兵。 </p> <p class="ql-block">1,访南岳忠烈祠和衡阳抗战纪念城。2020年5月11号,我在长沙汽车南站坐大巴车专程前往南岳忠烈祠,再次仔细看看那里的建筑群,寻找忠烈祠第四进安亭战役纪念亭的两旁以下、我以前从没有见到过的抗日烈士集体和个人的陵墓。 第二天,12号,专访衡阳抗战纪念城。 中国经历了八年(未计入东北6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而湖南,是中国抗日正面战场上的一个主场。有长沙的四次会战,常德保卫战,湘西保卫战,特别是衡阳保卫战,中国军队以劣势的武器装备和气势汹汹一路追杀而来的侵华日军打了七年,打出了中国军队和人民抵抗外侮坚强不屈、不怕牺牲的英勇精神。中国军队及人民和侵华日军这段血战并最终取得胜利的悲壮历史永远不应被遗忘。</p> <p class="ql-block">衡阳抗战纪念堂</p> <p class="ql-block">我在纪功亭前</p> <p class="ql-block">我在警钟前</p> <p class="ql-block">抗战诗碑</p> <p class="ql-block">衡阳抗日战争文化垟</p> <p class="ql-block">后记</p> <p class="ql-block">2,芷江-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旧址。</p> <p class="ql-block">这是芷江“受降纪念坊”。</p> <p class="ql-block">2014年9月19日(1931年9月18日,是1931年日本关东军蓄意制造并发动侵华战争的开端。),9.18事变的83年后,我在芷江“受降纪念坊”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受降纪念坊碑记</p> <p class="ql-block">中国陆军总司令部</p> <p class="ql-block">中国陆军总司令部简介</p> <p class="ql-block">中国战区受降典礼会场入口。</p> <p class="ql-block">中国战区受降典礼会场旧址说明牌</p> <p class="ql-block">中国战区受降典礼会场</p> <p class="ql-block">会场正面垟上挂着蒋介石总司令的戎装像。像的一边是中华民国国旗,另一边是中国国民党党旗。</p> <p class="ql-block">会场的另一头垟上挂中、美、英、苏四大战胜国国旗。</p> <p class="ql-block">会场</p> <p class="ql-block">降书亭</p> <p class="ql-block">刻在一块大理石碑上的日本向中美英苏四大战胜国的降书。</p> <p class="ql-block">我在《中国人民抗战胜利纪念馆》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3,在长沙的抗日战争遗存。 长沙会战,又称湘北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与侵华日军展开的三次重大战役。这三次战役,特别是第三次长沙会战,沉重地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有力地配合了世界反法西斯阵营的作战,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 英国《泰晤士报》评论称:“12月7日以来,同盟国唯一决定性之胜利系华军之长沙大捷。” 第四次长沙会战失败的核心原因在于多重因素叠加,包括日军战略调整、兵力优势、国军指挥体系混乱、战术失效及后勤补给不足等。 长沙会战(1939-1944年)中,中国军队与日军的真实伤亡数据因战役阶段不同而有所差异,综合权威史料记载:中国军队累计伤亡约9.3万至13万人,日军伤亡约10.7万至11万人。 1,天心公园内纪念抗日阵亡将士的崇烈门-气吞胡蝎 勇卫山河</p> <p class="ql-block">崇烈亭</p> <p class="ql-block">1938年11月12日,日军逼近长沙,中国最高军事当局实行焦土抗战。长沙警备司令部奉命,放火烧城,烧死长沙市民八千余人,史称“文夕大火”。这是2005年11月12日长沙市人民政府立的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警钟长鳴</p> <p class="ql-block">1939年9月到1944年8月期间,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在长沙为中心的第九战区进行了4次大规模的激烈攻防战,即三次长沙会战和一次长衡会战。特别是三次长沙会战,中国军队击毙击伤日军约10万余人,给侵略者以沉重打击。在中国抗战史上,长沙会战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重大胜利,不仅沉重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更提升了中国在国际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p><p class="ql-block">岳麓山抗战文抗战时期,横亘于湘江西岸的岳麓山,因“与长沙城隔江相望,对长沙有瞰制之利”的特殊地势,成为长沙会战的核心阵地。而今,这里仍保留着众多抗战遗迹及纪念建筑,无声诉说着那段血与火的历史。</p><p class="ql-block">岳麓山顶,云麓宫旁,一块正面篆刻“长沙会战碑”五字的青石碑,竖立于六角亭内。</p> <p class="ql-block">陈明仁将军墓</p> <p class="ql-block">陈明仁、谢芳如夫妇合葬墓标志碑</p> <p class="ql-block">我在陈明仁将军墓旁留影</p> <p class="ql-block">长沙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齐学启将军墓标志碑</p> <p class="ql-block">齐学启将军墓</p> <p class="ql-block">陆军中将齐学启之墓。</p> <p class="ql-block">齐学启,中国抗日将领。</p><p class="ql-block">齐学启(1900年—1945年5月13日),湖南宁乡人,字敦镛,别号梦赉。1923年在北京清华大学毕业后,赴美国留学,入诺维琪军校学习军事。1929年毕业后回国,任南京宪兵学校上校大队长。1930年改任国民党宪兵第六团团长,负责南京治安。 1932年率部赴上海参加一·二八淞沪抗战,坚守闸北阵地40多天,多次袭击日军,参加夺回上海北站的战斗。后改任上海保安第二团团长,担任上海市中心区的卫戍任务。抗日战争爆发后,率部参加淞沪会战。1938年任财政部税警总团参谋长。1942年税警总团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三十八师后,任少将副师长兼政治部主任,奉命调防贵州匀都。同年4月所部编入中国远征军,入缅甸抗战。4月17日,率部在仁安羌与日军激战时,亲临前线指挥,与日军血战三昼夜,毙伤日军千余人,取得仁安羌大捷。讨论后又在卡萨、温早之间多次击败日军。5月,与参谋、警卫人员护送伤员回后方途中,在霍马林北20英里处与日军遭遇,在掩护伤员的战斗中身受重伤被俘。1945年5月13日,日寇在多次劝降失败后,在仰光战俘集中营被日军收买的叛军汉奸将其在狱中杀害,时年45岁。后被国民政府追赠为陆军中将,誉之为“现代文天祥”。其忠骸空运长沙,公葬于岳麓山。在长沙烈士公园烈士塔大厅里也有齐将军的照片和简介。</p> <p class="ql-block">孙立人将军写的《重修齐学启将军墓园记》碑刻。</p> <p class="ql-block">孙立人将军写的《重修齐学启将军墓园记》碑的碑文。</p> <p class="ql-block">我在齐学启将军墓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在湖南省师范大学校园内的岳王亭。系抗战期间湖南省国民政府为昭示民众投身抗日运动而建。</p> <p class="ql-block">在湖南省师范大学校园内的麓山忠烈祠。</p> <p class="ql-block">长沙岳麓山上的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抗战陣亡将士名录(陣亡五千余人)</p> <p class="ql-block">名录垟</p> <p class="ql-block">长沙市岳麓山上七十三军抗日战争陣亡将士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七十三军抗日战争陣亡将士公墓</p> <p class="ql-block">我在岳麓山上七十三军抗日战争陣亡将士公墓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七十三军军长王东原公馆旧址</p> <p class="ql-block">第七十七㖇陣亡将士墓碑</p> <p class="ql-block">六角碑亭</p> <p class="ql-block">长沙会战碑</p> <p class="ql-block">长沙抗战指挥所(原湖南省会长沙警察纪念堂)</p> <p class="ql-block">第九战区战时指挥所旧址。第九战区司令薛岳将军(1896年12月17日—1998年5月3日),原名仰岳,字伯陵,乳名孝松,绰号“老虎仔”,广东省乐昌县人。中国国民党军高级将领。薛岳早年加入同盟会,并入黄埔陆军小学学习,1918年从保定军校肄业后入粤军。1921年任孙中山总统府警卫团营长。后回粤军,升至副师长。北伐战争中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长。 1927年率部镇压南昌起义、广州起义,旋任第四军副军长。中原大战中任第一方面军师长,战败后任柳州军校校长。1933年任第五军军长,参加第五次“围剿”及对长征红军的围堵。1935年任贵州绥靖公署主任。全面抗战爆发后任第十九集团军总司令,参加淞沪会战。后任第九战区第一兵团总司令、第九战区副司令长官、司令长官,参加武汉会战,指挥南昌会战、三次长沙会战、长衡会战。1944年晋陆军二级上将。1946年任徐州绥靖公署主任,参与内战,但因在莱芜等战役中不断失利,于翌年调任国民政府参军长。1949年任广东省主席,在企图阻止解放军进军广东失败后出任海南防卫总司令,组织“伯陵防线”固守海南岛,次年于所部即将被歼灭之际退往台湾。此后任战略顾问委员会顾问、“光复大陆设计研究委员会”主任等职,并晋为陆军一级上将。1998年去世,享年102岁。</p> <p class="ql-block">第九战区战时指挥所标志碑</p> <p class="ql-block">4.3.5,2020-08-08,游湘西龙山县里耶镇-秦朝洞庭郡迁陵县城。 我得知,湘西龙山县里耶古城遗址中出土了3.74万枚秦简牍日志式的记载,使大秦帝国从井里傖然复活……学界为之沸腾,庙堂为之震惊,江湖为之颚然。经专家勘定,里耶古城遗址是目前中国保存最完好的战国秦汉时代的古城遗址。被国家文物局将该遗址选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并由当时的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亲批增补为第五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2005年9月,里耶经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评定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把“北有西安秦兵马俑的出土,南有湘西龙山里耶秦简的出土 ” 相提并论,对里耶古城遗址中华一号井中3.74万支秦简牍的出土和解读结果评价极高。 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我于2020年8月4日至6日,冒酷暑,专程从长沙前往里耶古城遗址、里耶秦简博物馆和明清时期的里耶古镇进行参访。 这是县城城垟外美丽的酉水河。</p> <p class="ql-block">酉水河</p> <p class="ql-block">酉水河里的渡船</p> <p class="ql-block">我到达里耶车站。</p> <p class="ql-block">我安顿好后,去“里耶”。</p> <p class="ql-block">从路上可经牌坊后的台阶往上爬到城垟垟顶。</p> <p class="ql-block">一个背了背屢的妇人正在城垟外登台阶。</p> <p class="ql-block">城垟垟顶。</p> <p class="ql-block">大秦迁陵前巨大的广场</p> <p class="ql-block">里耶古城遗址入口</p> <p class="ql-block">里耶古城游客服务中心</p> <p class="ql-block">大奉迁陵到了</p> <p class="ql-block">在前院留影</p> <p class="ql-block">大秦迁陵</p> <p class="ql-block">大秦迁陵大厅及前言</p> <p class="ql-block">在大秦迁陵大厅里留影</p> <p class="ql-block">请工作人员给我在县官像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从大厅里出来,</p> <p class="ql-block">秦军的四马战車</p> <p class="ql-block">走出大秦迁陵</p> <p class="ql-block">秦朝使用的货币-《秦半两》的巨大模型。</p> <p class="ql-block">这是考古发掘出来的“秦半两大钱”。</p> <p class="ql-block">走出里耶古城遗址门口</p> <p class="ql-block">來到里耶古城</p> <p class="ql-block">在里耶古城自拍留影</p> <p class="ql-block">后福坊</p> <p class="ql-block">在里耶古城街上留影</p> <p class="ql-block">4.3.6,张家界市区内的天主堂。</p> <p class="ql-block">我在张家界天门山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4.3.7,莽山地质公园。莽山位于湖南郴州,是中国原始生态第一山、国家 5A 级景区-地球同纬度保存最完好的原始森林。</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棵巨大的“国家珍稀濒危一级保护植物”红豆杉树。这样大的红豆沙树我还是第一次见到。</p> <p class="ql-block">五指峰</p> <p class="ql-block">我在五指峰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妙筆生花</p> <p class="ql-block">金鞭神柱</p> <p class="ql-block">4.3.8, 湘西花垣一瞥</p><p class="ql-block">我应湖南省发改委工程项目评审中心的邀请,在事先看了图册的内容后,于2012-9 ,赴湘西自治州的花拟建<b><u>吉辽河水库</u></b>坝址进行查看,再到花垣县城对工程进行花垣是凤珠的家乡,因此在征得省发改委评审中心的同意随我搭评审人员的车同行回家乡看看。这次是她从1955年长沙读书后第三次回家乡。她上一次回花垣是1986年,是府邀请参加花垣的赶秋节。花垣是湖南的西部边城,和重州接壤。我在文革初期的1967年出差去过一次。沿途的公很差,加上湘、资、沅、澧四条大河上没有桥,要三天才。我记得那时的花垣县城有完整的城墙,城门前挂的标语们也有二只手,不在城里 闲饭",动员县城居民下乡,深的印象。县城里有一条2里多长的青石板主街道,两边矮的房屋。这次去花垣,看到高速公路沿途的路桥和县城和1967年时比,真是天翻地覆,完全换个模样。</p> <p class="ql-block">矮寨大桥</p> <p class="ql-block">大桥通车庆典</p> <p class="ql-block">在审<span style="font-size:18px;">查花垣县吉辽河水库的会场上由省</span>水电设计院设计该水库的负责人汇报设计要点。</p> <p class="ql-block">在我下榻的洒店客房望花垣县城。那座高楼是花垣县图书馆。</p> <p class="ql-block">晚上花垣县委设宴款待参会人员。自治州和县里领导听说凤珠是花垣人,随车回故乡看看,对她十分热情。湘西自治州水电局姚局长和我老伴在宴会开始前在歺桌上交谈。</p> <p class="ql-block">凤珠的旧友在宾馆大厅里等着,在晚饭后陪同逛县城看边城广场的夜景和广场上唱苗歌的苗族人群。</p> <p class="ql-block">她和二个旧友在边城广场合影。 次日上午由县水利局派二人和小车陪凤珠探亲访友。我要参加评审会,无法陪同。</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下午评审会结束,县水利局长等陪同评审中心工作人员和部分特邀专家游了茶峒镇--著名作家沈从文的小说“边城”所在地。湘、渝、黔三省的界河-清水河从镇边流过。河中有个翠翠島,以小说里的人物“翠翠”命名。</p> <p class="ql-block">游客在清水河的小船拍照。</p> <p class="ql-block">从翠翠島上看清水河里的橡胶坝。</p> <p class="ql-block">从茶峒镇临河街上看翠翠島。</p> <p class="ql-block">在翠翠島上看茶峒镇。</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著名画家黄永玉题字的翠翠岛名碑前。</p> <p class="ql-block">黄永玉写的诗碑</p> <p class="ql-block">我们身后的清水河和茶峒。</p> <p class="ql-block">翠翠島上的“翠翠”像。</p> <p class="ql-block">我身后对岸是原“三不管”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花垣县水电局两位石局长和我老伴在翠翠島上合影</p> <p class="ql-block">在茶峒镇乘拉拉渡船去对岸重庆秀山县洪安镇。</p> <p class="ql-block">我和老伴在重庆洪安镇拉拉渡口合影</p> <p class="ql-block">洪安镇渡口</p> <p class="ql-block">我和老伴在第二野战军司令部旧址(复兴银行)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洪安镇上的大戲台</p> <p class="ql-block">我老伴在刘邓大军进军大西南陈列馆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我老伴在洪安镇坡顶留影。然后乘车上高速公路回长,结束花垣县之行。</p> <p class="ql-block">结束湖南省的游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