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快乐老家报》(总第387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让平谷的《快乐老家报》</p><p class="ql-block"> 讲好平谷快乐故事。</p><p class="ql-block"> (王春信 题)</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主编:刘建军 副主编:张海荣</p><p class="ql-block">编辑:刘金香 李晓芹</p><p class="ql-block">顾问:平谷区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王春信、平谷区蔡家鼓书艺术班李金萍</p><p class="ql-block">协办:平谷区残疾人联合会、平谷区绿谷胜利艺术团、平谷区峪口镇胡家营村委会、平谷区蔡家鼓书艺术班、 平谷区刘家店镇敬老院、平谷区景满根石艺术馆。</p><p class="ql-block">主编(电话微信同步):13552487547</p><p class="ql-block">副主编(电话微信同步):18601361025</p><p class="ql-block">编辑部地址:北京市平谷区黄松峪乡黑豆峪村佛山北街79号</p><p class="ql-block">★感谢广大读者关注、投稿、提供新闻线索、支持与转发。</p> <p class="ql-block"> —— 老家寄语——</p><p class="ql-block"> 洪水无情,人间有爱</p><p class="ql-block"> 本报主编/刘建军</p><p class="ql-block"> 大雨终歇,洪涛渐退为清澈小河。峰峦间,草木经雨水冲刷愈发青翠;阳光穿透云层,洒向大地,熠熠生辉。风雨过后见彩虹,河道、公路、桥梁、通讯的抢修队伍接踵而至;各级政府、单位与社会爱心人士的慰问也温暖抵达。而在这份融融暖意中,我们更不能忘却那些奋战在抗洪一线、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英雄们,他们总是把鲜活的生命献给他人。让大爱如彩虹般铺展,温暖人间。祝英雄们一路走好。</p><p class="ql-block"> ———老家文学———</p><p class="ql-block"> HFR372车组</p><p class="ql-block"> 每人都是一束光</p><p class="ql-block"> (《美丽平谷》公众号)2025年7月28日凌晨,暴雨如注。北京市平谷区镇罗营急救站HFR372车组冲破雨幕,疾驰而出。车内,医生于鸿庆、见习医生霍芬、护士蔡萌萌、司机陈宇、担架工赵振山,他们带着救人的使命,奔赴急救现场。</p><p class="ql-block"> 凝聚成炬的微光</p><p class="ql-block"> 北京120调度指挥中心接到紧急联动信息:密云区大城子镇南沟村西沟东街30号房屋倒塌,6人被埋!距离最近的平谷区镇罗营急救站HFR372车组临危受命,跨区驰援。途中,大自然的狂暴骤然降临。暴涨的洪水猛烈冲击车身,救护车瞬间熄火失控。生死关头,车组成员职责的本能压倒了恐惧。</p><p class="ql-block"> 在剧烈的颠簸和撞击中,护士蔡萌萌强忍巨大恐惧和身体不适,一边稳住自己,一边大声呼喊、安抚惊慌的同事。她迅速判断车内环境,提醒大家寻找支撑点,保护要害。洪水漫入车厢,她仍竭力护住手边的急救药品和器械——那是后续救援的希望。在车辆最终被洪水推挤倾覆的惊魂瞬间,她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坚持住,活下去,还要去救人!见习医生霍芬第一次直面生死考验。尽管是“见习”,她仍努力回忆培训中的应急知识,配合同伴自救。在晃动和撞击中,她强忍疼痛,保持冷静,观察同事状况,尽力自我保护。她深知,作为医者,唯有保全自己,才能救助他人。</p><p class="ql-block"> (上图:HFR372车组成员:医生于鸿庆)</p> <p class="ql-block"> 车辆失控、命悬一线之际,司机陈宇展现出惊人的沉着与职业本能。他奋力尝试重启车辆或控制方向,寻找相对安全的搁浅点以减缓冲击。紧握方向盘,脚踩刹车,他竭力对抗洪流,为同事争取宝贵的自救时间。每一个动作都凝聚着对战友生命的责任。直到最后时刻,他依然没有放弃努力,履行着一位救护车司机的职责,最大限度地保障车内人员的安全。担架工赵振山凭借强健体魄和日常练就的平衡感,在剧烈摇晃的车厢内稳住自身,同时就近协助身边同事。自救过程中,他始终不忘团队协作,与大家相互提醒、扶持。洪水吞噬了车辆,医生于鸿庆在生命最后一刻,仍想着身边的战友。他让同事先撤离,自己却永远消失在奔涌的洪流之中。</p><p class="ql-block"> 藏在心底的遗憾</p><p class="ql-block"> “遗憾的是,我们没能及时到达救援点。遗憾的是,我们失去了一位好同事……”谈及那惊魂时刻,护士蔡萌萌言语中充满对未能完成任务的深深遗憾和对逝去同事的无限哀思。她表示,将把对战友的怀念深藏心底,把洪水中凝聚起的对生命的敬畏与责任,转化为扎根基层、守护健康的坚定信念。“车没了,可以再配。只要我还能开,就要继续干下去。那天没能把大家安全送到救援点,没能让大家一起回来,心里难受……以后更要加倍小心,开好车,把兄弟们安全送到每一个需要的地方。”司机陈宇朴实的话语,道出了内心的遗憾和愈加坚定的责任感。</p><p class="ql-block"> (上图:HFR372车组成员(左起):见习医生霍芬、护士蔡萌萌)</p> <p class="ql-block"> 经历风雨的成长</p><p class="ql-block"> 脱险后,面对任务未竟的遗憾和失去同事的悲痛,霍芬医生内心百感交集。这场经历不再是简单的“见习”,而是一场关于生命、责任与牺牲的深刻洗礼。这堂用生命代价换来的“实践课”,让她对“急救”二字的分量、对“健康守护者”的使命,有了刻骨铭心的理解。尽管在洪灾中受伤,霍芬医生的意志却更加坚韧。在她的心里多了一份对生命的深沉思考,也让她增添了一份历经风雨后的坚定与成熟。她想尽快回到工作岗位,回到熟悉的山村,继续穿梭于乡间小路,为村民送去健康与安心。HFR372 这辆肩负使命的救护车,虽然未能抵达救援现场,但在生死攸关时刻,于鸿庆医生用生命完成了最后的守护,见习医生霍芬、护士蔡萌萌、司机陈宇、担架工赵振山,所有车组成员在危难中形成了一个强大的英雄集体,展现着守护生命的力量。英雄无畏,洪水无情,人间有爱,山川垂泪。他们是平凡岗位上最不平凡的光,那束光,永不熄灭。</p><p class="ql-block"> (上图:HFR372车组成员(左起):司机陈宇、担架工赵振山)</p> <p class="ql-block"> 执笔为犁写春秋</p><p class="ql-block"> 镜头定格家乡美</p><p class="ql-block"> ——记夏各庄镇宣传记者张海荣</p><p class="ql-block"> (本报编辑部)</p><p class="ql-block"> 张海荣,女,汉族,1967年出生,北京市平谷区夏各庄镇夏各庄村人,共产党员,退休教师。退休不褪色,2017年退休后的她坚持发挥余热,义务担任残疾人平谷榜样刘建军创办的《快乐老家报》编辑,积极宣传家乡文化。2020年4月起从事夏各庄镇做宣传工作,任劳任怨,兢兢业业,2024年所负责的宣传工作在全区排名第三。</p><p class="ql-block"> 她四十年笔耕不辍,热爱朗诵与文学创作,作品《这个秋天很美》获北京市农民艺术节诗词大赛三等奖,《党啊,我亲爱的妈妈》获平谷区建党百年诗歌优秀奖。《怀念我的木匠爸爸》登上学习强国。2019参加央视《绽放夕阳》春节诵读节目。2020年成为华语作家网签约朗诵家。曾获平谷区小学骨干教师(1998年)。平谷区文明家庭(2021——2022年)。平谷区乡村阅读推广人(2023年)。平谷区最美家庭(2023年)等荣誉,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退休不褪色,奉献无止境的精神。</p><p class="ql-block"> 在平谷区夏各庄镇的田间地头,总能看到一个忙碌的身影:她时而弯腰与果农交谈,时而举起相机捕捉丰收的喜悦,时而在笔记本上快速记录。她就是夏各庄镇宣传记者张海荣,一位用脚步丈量土地、用镜头记录变迁、用文字传递温暖的基层宣传工作者。十多年来,她以笔为犁,深耕家乡沃土的正能量;用镜头定格时代风采;以声音为桥,传播文明新风,成为平谷大地上的一位巾帼豪杰。</p> <p class="ql-block"> 田间地头的“追光者”</p><p class="ql-block"> 清晨五点半,当大多数人还在睡梦中时,张海荣已经背着摄相机、拿着笔记本走出家门。“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早到的记者有好新闻。”这是她常挂在嘴边的话。夏各庄镇的大桃远近闻名,每年的春耕、农种、秋收的时候都是她最忙碌的时候。天刚蒙蒙亮,她就赶到田间地头,调试设备、采访果农、拍摄。捕捉最美的画面,为果农们宣传产品。在走访中,她发现纪太务村桃农培育的新品种别具特色,立即深入采访,写出《桃王屈海全的“甜蜜密码”》,被多家媒体转载,帮助屈海全打开了销路。</p><p class="ql-block"> “张记者写的报道真实、生动,就像把我们心里话都说出来了。”夏各庄村的葡萄种植户黑哥感慨道。去年夏天,张海荣为了报道凌晨的葡萄交易市场,连续几天清晨跟随农户前往。她拍摄的组照《凌晨的葡萄香》不仅登上了《北京日报》,还帮助农户对接了电商平台,解决了销售难题。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从“三十年前老味道”的西红柿专题,到绿油油的芹菜丰收特写;从红薯节的欢乐场景,到果农微信直销的创新实践...她总是能在最恰当的时间,出现在新闻发生的第一现场。</p><p class="ql-block"> 2024年夏天,平谷遭遇特大暴雨,把大岭后路段严重损毁。当时张海荣八十多岁的婆婆正住院治疗,但接到采访任务后,她二话不说就冲上一线。在泥泞湿滑的抢险现场,她和电视台记者深一脚浅一脚地行走,鞋子陷进泥里就赤脚继续拍摄,记录下党员干部群众合力抢修道路的感人场景。当晚赶制出的报道《雨夜护路人》引发强烈反响,而她只能在采访间隙,通过视频看看病床上的婆婆。“说不愧疚是假的,但新闻不等人啊。“说这话时,这位坚强的女记者眼里闪着泪光。</p> <p class="ql-block"> 传播阵地的“守夜人”</p><p class="ql-block"> 宣传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张海荣没有固定的作息时间。疫情防控期间,她白天采访核酸检测点的医护人员和志愿者,晚上录制防疫广播到深夜。女儿正值中考关键期,居家上网课需要陪伴,她却常常无暇顾及。“妈妈,我自己能行!”女儿的懂事让她既欣慰又心酸。那段时间,她采写的《白衣战士的十二时辰》《志愿红守护健康绿》等报道,成为鼓舞士气的精神力量。</p><p class="ql-block"> 在夏各庄镇,各村的大街小巷都会听到清脆的声音,“父老乡亲们,大家一定居家不要出门乱走动,注意疫情防控……“海荣播报”已成为许多村民的“精神食粮”。这些用播音的宣传方式,用当地方言播报新闻、讲解政策、分享故事,深受群众的喜爱。为了确保内容准确生动,她经常工作到深夜。同事们都佩服她的拼劲:“张姐就像个转不完的机器,永远充满激情。”</p><p class="ql-block"> 除了本职工作,张海荣还义务担任残疾人刘建军创办的《快乐老家报》编辑。每周雷打不动地利用晚上时间审稿、排版,有时为了一个标题反复推敲到凌晨。这份民间小报现已发行400来期,成为传播正能量的重要平台。刘建军动情地说:“没有张海荣的帮助,我们的《快乐老家报》走不到今天。</p> <p class="ql-block"> 文化根脉的“守护者”</p><p class="ql-block"> 工作之余,张海荣最牵挂的是安固村的百年老会。这种融合了民间音乐、舞蹈、戏曲的传统艺术濒临失传。从2018年开始,她四处走访老艺人,记录曲谱唱词。无论刮风下雨这些老艺人们不计报酬、不记名义,只为传承安固村老会这一传统文化。她白天上班,利用晚上组织人员排练、整理唱词和历史资料,最终成功将其申报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安固老会不仅得以传承,还让非遗走进了校园培养了一批年轻学员,成为乡村文化振兴的亮点。</p><p class="ql-block"> 作为区图书馆“领读者”,张海荣积极推广全民阅读。她创新开展“田间地头读书会”,把阅读活动搬到果园、菜地,让农民在劳作之余感受书香。2023年,她荣获“平谷区乡村阅读推广人”称号。</p><p class="ql-block"> 文明新风的“践行者”</p><p class="ql-block"> 在家人眼中,张海荣不仅是工作上的“拼命三娘”,更是传承美德的表率。她悉心照料年迈的公婆,婆婆住院期间,尽管工作繁忙,仍坚持每天送饭;她重视家风建设,带领全家参与志愿服务,连续两年获评“平谷区文明家庭”和“最美家庭”称号。女儿在她的影响下顺利的考上了大学,学习声乐踏上了文艺道路。 </p><p class="ql-block"> 从小学教师到宣传记者,从文学爱好者到非遗保护者,张海荣的身份在变,不变的是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她的镜头里,装满了家乡的山水田园;她的笔下,流淌着乡亲的喜怒哀乐;她的声音中,传递着时代的强劲脉搏。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有的只是日复一日的坚守;没有豪言壮语的承诺,有的只是默默无闻的奉献。正如她在日记中写道的:“我愿做一株向日葵,永远向着太阳生长;我愿做一座小桥,连接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心。”</p><p class="ql-block"> 在平谷这片热土上,张海荣用执着和热爱诠释了新时代基层宣传工作者的责任担当,用真情和实干谱写了一曲动人的奋斗者之歌。她的故事,就像她笔下那些鲜活的人物一样,朴实无华却熠熠生辉,成为激励更多人建设家乡、奉献社会的精神力量。</p> <p class="ql-block"> ———老家摄影——</p><p class="ql-block">作品名称:草原晴歌</p><p class="ql-block">摄影:张荣倩</p> <p class="ql-block">作品名称:多伦湖之镜</p><p class="ql-block">摄影:张荣倩</p> <p class="ql-block">作品名称:奔向远方</p><p class="ql-block">摄影:张荣倩</p> <p class="ql-block">作品名称:美在其中</p><p class="ql-block">摄影:刘建军</p> <p class="ql-block">作品名称:光</p><p class="ql-block">摄影:刘建军</p> <p class="ql-block"> ———老家文艺——</p><p class="ql-block">平谷剪纸文创艺术品</p><p class="ql-block">剪纸:王培兰</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