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8-20250828-互助济难家风 助力社会和谐

文化传播

<h1> 梁漱溟提出,中国是伦理本位的社会,以家庭为起点,伦理始于家庭而不止于家庭。中国的家族、家庭并非局限于一家一族的狭隘单位,而是通向社会、国家乃至天下的中间单位,它所怀持的价值理念往往也并非汲汲于家族自身利益的狭隘观念。虽然中国传统家训主要是围绕修身齐家思想展开,但也有一些家训涉及个体、家庭与社会、国家的关系。</h1><h1><br></h1><h1> 范仲淹为教育自家子弟不能独享富贵而置族人于不顾,专门作《给诸子书》以训诲,认为自己发达富贵却不体恤饥寒困窘之族人,无颜面对祖宗,并且购置义田、设立义庄救济困窘族人。</h1><h1><br> 《钱氏家训·社会篇》中提出对于社会公益的伦理态度和义务:“救灾周急,排难解纷。修道路以利人行,造河船以济众渡。兴启蒙之义塾,设积谷之社仓。”《钱氏家训·国家篇》告诫为官子孙:“执法如山,守身如玉,爱民如子,去蠹如仇”,“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