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是2025年8月26日刊登在《秦皇岛日报》上的一篇文章,介绍的是一群以退役军人刘兆坤为代表的老年志愿者,学雷锋做善事的平凡事迹。善事虽小,温暖人心。充实自己,助力别人。</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银龄志愿红”余晖映港城</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本报记者李楠 本报通讯员张英</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秦皇岛日报 2025-08-26</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今年夏天的一个夜晚,海港区军安小区独居的退休老人李阿姨家突然陷入一片漆黑。69岁的退役军人、电气工程师刘兆坤知道后,立刻赶过去帮忙。经过仔细检测,他发现是室内线路严重老化。二话不说,刘兆坤动手帮李阿姨重新布线,装上崭新的灯泡和插座,彻底消除了安全隐患。灯光重新亮起的那一刻,不仅照亮了屋子,也照亮了李阿姨的心。这份温暖让她深受触动,后来也加入志愿者的行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清晨,刘兆坤忙着走向另一位特殊的家庭,家庭成员是一位患病多年的老人和他双目失明的儿子。他上门仔细排查电器隐患,修好了损坏的电扇和电水壶。老人感动地说:“谢谢党组织,谢谢志愿者!”这份关怀也激励着老人的儿子,他学会了按摩手艺,如今常在社区为居民提供按摩服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刘兆坤的故事是我市一支名为“银龄志愿红”志愿服务团队日常活动的缩影。这支由市药膳养生行业协会组织的、以老党员和科技工作者为主要成员的志愿者队伍,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坚持退休不退岗,将专业技能和满腔热忱化作奉献的力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队伍里,经验丰富的老教授、退役军人、艺术工作者、工程师、中西医医生和健康管理师各展所长。他们精准聚焦“一老一小、一残一困”特殊群体,特别是以“老帮老”为重点,推动互助养老、老有所为、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的志愿服务成为常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3年来,这支银发队伍汇聚了30多名骨干成员,更带动了上百名青年志愿者加入。他们的身影遍布港城:健康义诊的科普台前,他们耐心讲解医学知识;社区防诈骗课堂上,他们传授识别陷阱的经验……累计开展133场活动,服务惠及上万人次,精准帮扶500多位孤寡老人。在非遗活动现场,在翰墨飘香的迎新春写春联送福字现场,也都留下了他们忙碌的身影,累计撰写赠送的春联超过3000副,为传统节日增添了浓浓温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榜样的力量熠熠生辉。“银龄志愿红”志愿服务团队党支部书记张英身先士卒,足迹遍布昌黎县70多个村庄,先后参与帮扶过“爷爷奶奶陪伴计划”中的457户孤寡老人。年逾七旬的共产党员熊守志,全身心扑在社区教育上,荣获“河北省优秀志愿者”称号。84岁的独居退休教师夏德威,积极参与社区教学和创作,春节时为孤寡老人写春联送福字。耄耋之年的医学专家、老党员刘永生,常常主动请缨,携手同为妇产科专家的老伴,每年在社区服务上千人次,他自费编印17本健康科普材料免费赠予居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银龄志愿红”将持续优化服务模式,继续以需求为导向,以专业能力为支撑,以社区为坚实平台,在日复一日的奉献中闪耀为人民服务的朴素光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025年8月26日,《秦皇岛日报》第二版。</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