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詢《姚辯墓誌》

弓长

<p class="ql-block">《姚辯墓誌》立於隋大業七年(611年),比《九成宮醴泉銘》(632年)早了21年,刻此碑時,歐陽詢54歲,楷法已然成熟。此墓誌的原文是由虞世南之兄虞世基所撰,由歐陽詢親自書寫,碑上共有文字32行,近400字,單字大小僅有2厘米。</p> <p class="ql-block">《姚辯墓誌》以瘦硬剛健著稱,骨力十足、勻稱靈動。但同時還有幾分秀麗,圓筆的運用體現了歐陽詢筆法的豐富,如“所”“總”二字,轉折處圓轉委婉,並不壹味剛猛,同壹個字裏方圓兼備、藏與露、外放與含蓄做到了統壹。正如劉熙載所說:“善學歐者威而不猛”,處處強調棱角分明顯然並未體會到歐楷精髓。</p> <p class="ql-block">此墓誌平正端肅,又有幾分險奇,這體現在筆畫向右上結勢與欹、正相交上。比如“河”字左高右低、左輕右重;“曾”字上重下輕、上放下收,於穩中求險,避免了“狀如算子”的韻味單壹。《姚辯墓誌》結字內緊外松,中宮緊實又通過撇捺向四周放射,給人以挺拔、舒展之感。作為墓誌,在章法布局上,此作端肅嚴整、行列明晰,字距也較為統壹,字跡大小適中,整體中正靜穆。《姚辯墓誌》出土於西安,經專家考證,它是北宋元祐年間的翻刻本,憑借當時的超高技術,保持了原碑風貌,別無二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