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徐明岐</div>【Unveiling a Thousand-Year-Old Mystery】 — Tang Dynasty · Appreciation of the Secret Color Porcelain Three-Legged Recumbent Sheep with Floral-Engraved Lid Knob Incense Burner!<br><div style="text-align: right;">By Xu Mingqi</div> <h5 style="text-align: right;">唐·秘色瓷莲花酒台</h5> 此酒台通高12.6厘米、底径7.6厘米;台盘径13.8厘米、内台座高4.5厘米、径4.8厘米;六瓣莲花式杯高5.4厘米、径8.5厘米。<br> 唐代秘色瓷,是中国陶瓷史上一个充满传奇与诗意的名字。它“夺得千峰翠色来”,是越窑青瓷巅峰之作,专为皇室烧造,其工艺秘而不宣,釉色如冰似玉,代表了唐代最高等级的审美趣味与制瓷技艺。而其中以莲花为纹饰的酒台子,更是将大唐的盛世气象、佛教文化与士大夫的优雅生活完美融合于一体的艺术珍品。 <h5 style="text-align: right;">唐·秘色瓷莲花酒台俯视图</h5> <h1><b>一、 何为“酒台”?——功能与形制</b><br><br></h1><h3> 在赏析之前,我们需先了解“酒台”为何物。它是一种成套使用的酒具中的一部分,类似于今天的杯托或盏托。其用法是:将较小的酒杯(盏)置于酒台子中央的“台子”(凸起的圆环)上,既可防止烫手,又能承接溢出的酒液,避免玷污席面,更显优雅与礼仪。</h3> 酒台子中央的“台子”,采用剔花、刻花与划花,分别剔出“台子”上的俯莲莲瓣、盏盘上的莲叶图案。<div> 唐代酒台的典型形制为:<br> · 浅盘式: 整体像一个浅口的盘子。<br> · 高圈足: 盘下有较高的圈足,增加了器物的挺拔感与稳定性。<br> · 中心有台: 盘心微微凸起一个圆环(即“台子”),正好用以承托酒杯。</div> <h5 style="text-align: right;">“台子”俯视图</h5> <h1><b>二、 艺术赏析:多重美感的交融</b></h1><div><br></div> 一件唐代秘色瓷莲纹酒台,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细细品味:<br> 1. 釉色之美:“无中生有,似玉非玉” 秘色瓷之“秘”,首先在于其釉色。它并非某种单一的颜色,而是一种极致的质感追求。其釉层均匀肥润,光泽内敛,呈现出一种湖绿色或湖青色,仿佛凝聚了江南山水间最清透的一抹春水。在不同光线下,釉色会产生微妙的变化,时而清浅透亮,时而深邃沉静。这种“如冰”、“似玉”的质感,完美契合了中国文人对于温润、含蓄、高雅的美学理想,达到了“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的诗意境界。 <h5 style="text-align: right;">六瓣莲花杯</h5> 2. 造型之美:典雅与实用的平衡 酒台的造型极具唐代风韵。浅盘线条流畅舒展,高圈足则赋予器物一种轻盈挺拔之势,避免了笨重感。整体比例协调,弧线柔和,既满足了实用的需求,又塑造出亭亭玉立的视觉美感,堪称实用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 <h5 style="text-align: right;">六瓣莲花杯</h5> 3. 纹饰之美:莲花的寓意与技艺 莲纹是唐代极其流行的装饰题材,其意义深远:<br> · 佛教象征: 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是圣洁、纯净的象征,与佛教在唐代的鼎盛息息相关。使用莲纹,带有一种神圣与祈福的意味。<br> · 时代审美: 莲花形态饱满、富丽,充满生命力,与大唐盛世的繁荣、开放气象相吻合。 <h5 style="text-align: right;">六瓣莲花杯底部</h5> · 装饰技法: 秘色瓷的纹饰多以划花、刻花为主。匠人以娴熟的刀法,在坯体上刻画出莲瓣的轮廓。由于秘色瓷釉层通透莹润,这些刻划的线条在釉下若隐若现,既不喧宾夺主破坏釉面的整体感,又增添了丰富的细节。当酒台盛满美酒时,光影流动,水波与莲纹交相辉映,意境非凡。 <h5 style="text-align: right;">酒台底部</h5> 4. 整体气韵:大唐神采的微缩 手持这样一件酒台,我们仿佛能穿越时空,看到它曾经出现的场景:在宫廷宴饮中,它承托着琼浆玉液,映照着烛光与欢笑;在文人雅集上,它与诗词歌赋相伴,是风雅生活的见证。它集皇家至尊之气、佛教空灵之韵与士大夫文雅之风于一身,虽是小器,却堪称大唐气象的一个微缩缩影。 <h5 style="text-align: right;">局部细图</h5> <h1><b>三、 历史与价值</b><br><br></h1><h3> 秘色瓷在历史上曾长期失传,仅存在于文献记载(如陆龟蒙的《秘色越器》)中,直到1987年陕西法门寺地宫的考古发掘,因其物账碑上明确记载了“瓷秘色”字样,才让这批珍贵的秘色瓷重见天日,并与实物一一对应,解开了千古之谜。法门寺地宫出土的秘色瓷中,就有类似的金银棱碗和盏托,其等级之高、工艺之精,举世震惊。</h3> <h5 style="text-align: right;">唐·秘色瓷莲花酒台</h5> 结语:<br> 唐代秘色瓷莲纹酒台,是一件“小中见大”的艺术瑰宝。它不着一字,却诉尽了唐代的繁华、信仰的虔诚与生活的美学。它那千峰翠色般的釉面,承载着盛唐的明月清风;它那浅浅刻划的莲纹,绽放着穿越千年的不朽风雅。欣赏它,便是在与一段最辉煌的历史和最高级的审美进行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