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四川彭州连绵险峻的龙门山脉腹地,藏匿着一座清幽古朴的禅林——龙门寺。它不像都市名刹那般香客如织,却以其“七佛圣地”的尊崇地位和口耳相传的古老传说,吸引着无数寻求心灵宁静与文化溯源的人们。这里的一山一水,一砖一瓦,都萦绕着神秘的气息。</p> <p class="ql-block">龙门寺位于龙门山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回龙沟风景旅游区,是蜀中著名的佛教寺院。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自然景观。</p> <p class="ql-block">彭州龙门寺,集自然奇观之神韵、上古传说之灵性、佛教历史之厚重、现代史诗之悲壮于一体。它不只是一座寺庙,更是一个承载着天地对话、人神共情、古今交融的文化符号。</p> <p class="ql-block">踏入其中,你不仅能感受到深山的清幽古意,更能触摸到那跨越千年的传说与生生不息的信仰之力。龙门寺梵音袅袅,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极为深厚。那些世代流传的古老传说,犹如一层朦胧的轻纱,为这座古刹笼罩上玄妙而深邃的色彩。</p> <p class="ql-block">寺庙最著名的传说与印度高僧宝掌禅师有关。相传这位生于公元前4世纪的“千岁和尚”于东晋永和年间(公元345年—356年)云游至此,见此地“山如城廓,宛若仙境”,便在此开山建寺,成为龙门寺的开山祖师。开山祖师传说为寺庙蒙上了一层极其神秘和古老的色彩。</p> <p class="ql-block">佛教典籍记载宝掌禅师寿逾千岁,号称“千岁和尚”。因此,这个传说极大地提升了龙门寺的地位,使其成为四川乃至中国佛教史上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古老道场。</p><p class="ql-block">另据<span style="font-size:18px;">明清时期编修的《彭县志》以及佛教史传《五灯会元》等文献记载,</span>宝掌禅师来到四川龙门山(即今天彭州市龙门山镇一带)弘法,是在东晋穆帝永和年间(公元345年—356年)。</p> <p class="ql-block">寺名由来的最经典传说:相传在远古时期,这里的山脉连绵一体,阻挡了水流,导致山后常患水涝,而山前却干旱缺水。</p> <p class="ql-block">一条心地善良的神龙(也有说是禹王身边的应龙)见此情景,心生怜悯,决定为民造福。它腾空而起,用巨大的龙角和神力,猛地向山脊撞去,硬生生将山脉劈开一个巨大的缺口。水流得以顺利通过,形成了如今两山对峙、一水中流的壮观景象,这个缺口就像一道巨大的“门”,因此得名“龙门”,而建在此地的寺庙理所当然的名曰“龙门寺”。</p> <p class="ql-block">无论是宝掌禅师还是后来的高僧,在寻找建寺地点时,都会观察风水。传说他们发现龙门山所在的位置,是群山环抱中的一块“宝地”。山脉走势如龙,而寺庙所在的位置恰似“龙口”或“龙心”,汇聚天地灵气。在这里修行,可以更快地感悟佛法,得证菩提。清晨或雨后的山间常出现云雾,阳光穿透时形成“佛光”,更被视为祥瑞之兆,印证了此地是佛陀选定的道场。</p> <p class="ql-block">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其震中就位于龙门山脉断裂带,龙门寺也遭到了严重破坏。这场天灾为古老的寺庙增添了一段悲壮且充满神迹色彩的现代“传说”。</p> <p class="ql-block">地震导致龙门寺大部分建筑坍塌,但据说寺内的一尊露天观音圣像却奇迹般地完好无损,屹立不倒。这在当地信众和僧人中传为佳话,被认为是佛法无边、菩萨显灵的象征,给予了人们极大的精神慰藉和重建的信心。</p> <p class="ql-block">震后,龙门寺进行了大规模的重建。这段经历也让“龙门寺”的名字增添了坚韧与重生的现代含义,其传说故事里又加入了“历经劫难,涅槃重生”的新篇章。</p><p class="ql-block">龙门寺礼请宏永法师主持建设,经过三年的努力,恢复建成山门、天门殿、药师殿、圆通殿、大雄宝殿、客堂、齐堂、法物流通处、方丈室等,千年古寺龙门寺重放光芒。</p> <p class="ql-block">彭州龙门寺的传说是一个混合体,它包含了:</p><p class="ql-block">1. 自然神话:解释“龙门”这一奇特地理现象的由来。</p><p class="ql-block">2. 佛教史话:依托宝掌禅师这样的历史(或半历史)人物,建立寺庙的法脉和正统。</p><p class="ql-block">3. 风水文化: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择地观念。</p><p class="ql-block">4. 现代传奇:重大历史事件(如地震)为古老传说注入了新的时代内容和精神内涵。</p> <p class="ql-block">这些传说故事共同构筑了龙门寺超越物质建筑的文化价值,使其不仅仅是一座寺庙,更成为一个承载着人们信仰、想象和历史记忆的文化符号。</p> <p class="ql-block">如果您有机会前往参观,在欣赏山水美景和佛教艺术的同时,回想这些传说,一定会获得更加丰富的体验。</p> <p class="ql-block">全国名为“龙门寺”的寺庙或遗址不在少数,其中五座较为知名且有明确历史记载,分别为:</p><p class="ql-block">1. 山西平顺龙门寺:被誉为“国之瑰宝”,是我国现存唯一一座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代木构建筑于一身的天台庵式建筑群,具有极高的建筑史与艺术史价值,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图源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2. 四川彭州龙门寺:以“宝掌千岁”“七佛圣地”等传说闻名,近代因历经汶川地震而寺毁像存,观音圣像屹立不倒,成为一段感人至深的现代传奇。</p> <p class="ql-block">3. 河南洛阳龙门寺:坐落于龙门石窟景区内,与这一世界文化遗产融为一体,既是千年佛教艺术的见证,也是游客感受伊阙山水与人文交融的重要节点。</p><p class="ql-block">图源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4. 福建厦门龙门寺:位于厦门思明区,为城市中的一座古老禅林,虽处闹市却氛围清幽,是市民日常礼佛、寻求心灵宁静的一方净土。</p><p class="ql-block">图源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5. 台湾台南龙门寺:作为台南地区的民间信仰中心,主祀观音菩萨,其建筑呈现典型的闽南风格,承载着深厚的在地文化与历史记忆。</p> <p class="ql-block">若论历史价值、建筑艺术高度及文物保护层级,则以山西平顺龙门寺为其中最杰出之代表。</p> <p class="ql-block">“调御丈夫”源自梵语,意为具备调伏众生能力的导师。该称号将佛陀比作善巧的驯马师,通过因人施教的法门化解烦恼,使修行者回归涅槃正道。</p> <p class="ql-block">“应世人间”指佛菩萨顺应世运、应化于人类世俗社会的行为或现象,包含宗教与世俗双重含义。“应世人间”强调宗教人物(如佛菩萨)主动进入世俗世界进行教化,或泛指顺应现实社会的行为。</p> <p class="ql-block">“道德辉彰”并非标准成语或固定搭配,但可拆解分析其含义:</p><p class="ql-block">道德</p><p class="ql-block">指社会意识形态之一,以善恶评价的方式调整人与人之间及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总和。 </p><p class="ql-block">辉彰</p><p class="ql-block">“辉”指光辉、照耀,“彰”指显著、表扬。二者结合寓意显著的光辉成就,常用于形容品德高尚、成就显著之人。 </p><p class="ql-block">该词组可理解为“道德的光辉显著彰显”,强调道德品质在个人成就中的核心作用。</p> <p class="ql-block">“正法久住”是佛教核心概念,指佛陀教法长久存续并保持纯净,强调戒律维护和僧团清净对佛法传承的决定性作用。</p> <p class="ql-block">图为位于彭州市城北口的彭州龙兴寺。</p><p class="ql-block">彭州龙兴寺在1600余年历史中,先后有七位高僧在此驻锡传法,包括东晋浮图澄禅师、梁代志公禅师、唐代悟达国师、道因禅师、五代预知禅师、宋代圆悟国师、明代智中一天国师。这些高僧的法号中均带有“佛”字,故龙兴寺被冠以“七佛圣地”之称。 </p> <p class="ql-block">彭州龙门寺被称为“七佛圣地”,其根源并非来自正统的佛教经典记载,而是源于一个极具地方色彩的佛教传说。这个称号直接与龙门寺的开山祖师——宝掌禅师的传说紧密相关。</p> <p class="ql-block">宝掌禅师是一位修行深厚、富有神通的的高僧。他观此地风水地貌,感应到此处并非普通之地,而是有过去“七佛”(即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释迦牟尼佛)曾经在此显圣、修行或驻锡过的殊胜道场。</p> <p class="ql-block">正因为认定此地是七佛曾经驻留的圣地,宝掌禅师才发愿在此开山建寺,创立了龙门寺。他作为开山祖师,其言行和判定具有极高的权威性。自此,“七佛圣地”的说法便通过僧侣和信徒的口耳相传而确立下来,成为龙门寺最尊崇的称号和文化标签。</p> <p class="ql-block">在佛教中,“过去七佛”代表着源远流长的佛法传承。将一个地方认定为“七佛圣地”,极大地提升了它在佛教谱系中的神圣地位和历史纵深,表明此地法缘深厚,是极其殊胜的修行之所。</p> <p class="ql-block">中国许多山川寺庙都有类似的“地方性传说”。这些传说往往将某位历史或传说中的人物(如宝掌禅师)与当地的地理特征相结合,从而创造出一个独一无二的、具有排他性的文化身份。“七佛圣地”就是龙门寺独一无二的身份名片。</p> <p class="ql-block">传说中宝掌禅师因风水气象而认定此地为圣地,这也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地灵人杰”的思想。龙门山本身奇特壮丽的地貌(如“龙门”形峡口),很容易让人产生此处是“灵山圣地”的联想。</p> <p class="ql-block">彭州龙门寺被称为“七佛圣地”,并非因为佛教经典明确记载过去七佛都曾到过此地,而是源于其开山祖师——宝掌禅师的一个传说:这位高僧在云游至此地时,凭借其神通和智慧,认定这里是过去七佛曾经驻留修行过的殊胜道场,因而在此建寺,并确立了“七佛圣地”的名号。</p> <p class="ql-block">这个传说赋予了龙门寺远超一般寺庙的历史厚重感和宗教神圣性,是其最具特色的文化核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