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子赴校记:一路琐碎 满程真情(4)

童年的仙人掌

<p class="ql-block">陪子赴校记:一路琐碎,满程真情</p><p class="ql-block"> 妻子向来行事小心翼翼,这份谨慎,多半源于八年前那次洛阳培训的经历。彼时培训结束,老师们已登上返程大巴,宾馆服务员却气喘吁吁追来拦车,指称有老师抽烟烧破地毯、女老师染发弄脏毛巾,还说床单沾了油污,要求高价赔偿。抽烟的老师直呼冤枉,油污更是无稽之谈,唯有张老师染发属实,可一条毛巾索赔百元也实在离谱。老板娘态度强硬,放言不服便叫民警,教育局领队怕事情闹大丢面子,只得催促老师们赔付,大家虽忍气吞声,却也都记下了这教训。</p><p class="ql-block"> 尤其宾馆墙上那张警示单,电视坏了赔三千、遥控器坏了赔三百,各类物品赔偿价目罗列满满,更是让妻子从此“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p><p class="ql-block"> 这次陪儿子到东北电力大学报到,妻子的谨慎又一次显现。晨起拉窗帘时,我动作稍大带倒水杯,杯子摔得粉碎,幸好是自家物品,我赶紧用自带餐巾纸包好丢弃,可这小插曲还是让我心头一紧。退房时,妻子为五十元押金据理力争,店家辩解称耽误了后续生意,说不过便闭门电话儿子沟通,最后只退了三十元押金,五十元“超时费”干脆没退,因为我们没有超时,而是早晨退房。妻子气的不是钱,而是儿子做事草率,没多思考便应下。我倒也明白,出门在外难免遇“坑”,有时只能当作花钱买经验。</p><p class="ql-block"> 虽有小插曲,但校园里的氛围很快冲淡了不快。通知书上8月27日才正式报名,可校园里已满是拖着行李箱的学生,喧闹声像一曲鲜活的交响乐。儿子提前一天到,已在宿舍住了一晚,适应得很好,这让我们安心不少。我一直想尝尝学校食堂的饭菜,趁还没到中午,我们三人去了食堂吃自助餐。我专挑素菜,一碟称下来竟要十元,服务员还热情地多添了半勺米饭。三人凑在一起吃饭,米饭是地道的东北大米,颗颗精道,菜味也格外可口,儿子吃得满足,我看着也欢喜。</p><p class="ql-block"> 告别儿子时,心情总有些牵挂。见着有些女生家长在校园里落泪,我不禁想起十多年前在武汉,送女儿上学时,雨落下来,我和女儿的眼泪也跟着掉。</p><p class="ql-block"> 之后我和妻子坐在体育场蓝色塑料看台上休息,电子屏回放着过往体育盛会的精彩瞬间,有个男子绕着环形跑道跑了半个多小时,那股活力让人动容,我也想跑一圈体验下,却被妻子催着离开,只好作罢。</p><p class="ql-block"> 校门口有个卖瓜人,手法熟练地将大西瓜切成四分之一,再分成小块装袋,插上竹签,这样的卖法很受欢迎。我们买了半个,用竹签扎着吃,瓜肉沙甜多汁,香甜直沁心底。本想再带半个,又怕路上天热坏了浪费,只好作罢。</p><p class="ql-block"> 之前妻子特意跟儿子学了买票、用地图找景点,下午我们便试着坐公交。一块钱坐8路公交到吉林车站,对比之前来回二十三元的出租车费,真是省下不少。后来去北山公园,又各投一元坐7路公交,站了十三站,发现车上大多是老年人。</p><p class="ql-block"> 北山公园里格外热闹,老人们围着麦克风唱《红梅赞》《少年壮志不言愁》,还有人唱京剧,虽没有熟悉的秦腔,却也满是惬意。人工湖碧波荡漾,垂柳依依,小船轻漂,我们沿着木条小路往上走,两旁树木葱郁,藤蔓缠绕着树干向上攀爬,快到山顶时,从树缝里能望见山下的楼房,城市的忙碌与公园里的闲适形成鲜明对比,心情也跟着舒展。</p><p class="ql-block"> 返程时,我们还是选了8路公交去吉林动车站,妻子已经摸清了乘车路线,像个“本地通”。下午五点二十分的动车,我们当晚宿在长春。回望这一天,有琐碎的糟心,有相聚的温暖,更有对孩子的牵挂与祝福——再见了,东北电力;再见了,我可爱的孩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