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水蜀水三线建设

陈建方

<p class="ql-block">主编:艾新全、陈晓林</p> <p class="ql-block">顾 问:王春才 陈东林 马述林 陈福正</p><p class="ql-block">张再坤 王兆泉 邱 斌</p><p class="ql-block">委 员: ( 以姓氏笔画为序 )</p><p class="ql-block"> 李 强 李治贤 吴学辉 周明长 秦邦佑 诸晓南</p> <p class="ql-block">总结三线建设历史经验 弘扬传承三线文化</p><p class="ql-block">一.习近平总书记 2018 年 2 月考察四川时指出,“三线建设,使一大批当</p><p class="ql-block">时属于顶尖的军工企业、国有企业、科研院所来到西部,这些都是我们发</p><p class="ql-block">展的宝贵财富。”</p><p class="ql-block">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我国面临严峻的国际形势,战争的危险迫在眉睫。</p><p class="ql-block">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以毛泽<font class="meipian-red">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font>,高瞻远瞩,从</p><p class="ql-block">战备需要和国家安全与长远发展相结合,做出了以改变我国工业分布不合</p><p class="ql-block">理状态,推动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科技、能源、交通等国民经济全要素</p><p class="ql-block">大开发为目的的战略性重大决策。1964 年,在“备战备荒为人民”号召下,</p><p class="ql-block">一场史诗般波澜壮阔的“三线建设”在我国中西部全面展开。</p><p class="ql-block">“三线建设”极大地改变了我国生产力布局严重不均衡的状况,在我国</p><p class="ql-block">中西部地区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深刻地</p><p class="ql-block">改变了我国中西部的落后面貌,为我国走向全面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的</p><p class="ql-block">百年梦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p><p class="ql-block">“三线建设”从发端到调整结束,历时 40 年,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国</p><p class="ql-block">防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是中国共产党党史、新中国建设史、改革</p><p class="ql-block">开放史及社会主义发展史的重要事件和宏伟篇章,是我们后继者弘扬三线</p><p class="ql-block">建设精神,学习党史、国史的宝贵资源和素材。</p><p class="ql-block">二.多年以来,重庆地区的“三线建设”研究已经取得较好的成绩。2020</p><p class="ql-block">年 5 月 1 日,重庆市工程师协会三线建设工业文化专业委员会成立后,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