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和提香等人的辛勤耕耘,将意大利文艺复兴绘画艺术推向了极致,16世纪中后期的一些意大利画家仰慕大师们的风采,一面强调要效仿前辈(主要是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的绘画风格(实际上大多只学到形式,未得精髓),一面竭力追求新奇,喜用夸张变形手法,注重细节描绘,强调想象,彰显个性,画题、构图、用色皆不同于常规。西方美术史将这一艺术流派称之为样式主义,又称矫饰主义、风格主义。严格地说样式主义流派并没有相对统一的艺术风格,样式主义画家的作品只是有着某些共同的特点罢了。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西方美术史评论家对某些画家是否属于样式主义流派便有了不同的看法,范围有宽有窄。一些评论家认为萨托、柯勒乔是样式主义的先驱。丁托列托也因为画作“狂放”,被某些评论家说成是样式主义。</p> <p class="ql-block"> 西方美术史公认的前期(通常指1540年以前)样式主义代表画家主要有蓬托尔莫、罗索、朱利奥·罗马诺和帕尔米贾尼诺。</p> <p class="ql-block"> 雅格布·达·蓬托尔莫(Jacopo da Pontormo,1494-1557)原名雅格布·卡鲁奇(Jacopo Carucci),西方美术史称他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绘画由佛罗伦萨画派风格转型到样式主义风格的关键画家。出生于距佛罗伦萨30公里的恩波利附近的小镇蓬托尔莫,年轻时曾在达·芬奇、马里奥托·阿尔贝蒂内利(1474-1515,佛罗伦萨画派画家,科西莫·罗塞利的学生)和皮耶罗·迪·科西莫画室里当过学徒,1512年后,师从安德里亚·德尔·萨托。蓬托尔莫执着于创新,因而在绘画生涯中逐渐对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的古典主义传统产生厌倦,与老师们分道扬镳,走上张扬个性的创作道路。他的画作,尤其是后期画作,变古典主义的和谐均衡为不拘常规的夸张变形,笔下的人物形体扭曲、拉长,与空间位置安排不合常理,似乎处于一种失重的浮游状态。最能体现他独特绘画风格的作品是《约瑟夫与雅各布在埃及相会》和《基督下十字架》。笔者孤陋寡闻,没见到印有这两幅作品的邮票,姑且从网上下载这两幅画作的图谱,以供欣赏:</p> <p class="ql-block"> 《约瑟夫与雅各布在埃及相会》(网络图片)</p> <p class="ql-block"> 《基督下十字架》(网络图片)</p> <p class="ql-block"> 前一幅采用多层次叙事场景叠加方式构图,场面拥挤繁杂,人物造型夸张且呈现螺旋状扭曲;后一幅与先前的文艺复兴其他画家同题材画法截然不同,色彩对比强烈,人物较多,服饰较为亮丽,身体修长,虽然每个人脸上可见焦虑感、紧张感,但整体画面没有那种略带血腥的苦难情景,人似乎飘浮其中,所以有的评论家说这幅画是“美”的“基督下十字架”。</p> <p class="ql-block"> 多米尼克1995年邮票选用了蓬托尔莫的名作《圣母子与幼年圣约翰》的局部:</p> <p class="ql-block"> 原画是一幅木质油画,1527年创作,现藏于意大利佛罗伦萨乌菲齐画廊。</p> <p class="ql-block"> 多哥1976年邮票展示的是他的《圣母子和圣徒》:</p> <p class="ql-block"> 赞比亚1997年选用了《圣母领报》中的“天使”作为邮票图案:</p> <p class="ql-block"> 蓬托尔莫一生还创作了多幅人物肖像画,内中不乏精品,可惜至今未见印有它们的邮票。</p> <p class="ql-block"> 罗索·菲伦蒂诺(Rosso Fiorentino,1494-1540)原名乔凡尼·巴蒂斯诺·迪雅可波,“罗索·菲伦蒂诺”是绰号,意思是“红头发的调皮鬼”。之所以有这么一个绰号,据说是因为他好动,喜欢恶作剧。说他曾养了一只猴子,常常唆使它去修道院作弄修士们。他的这个性格特点或许对他绘画风格的形成也有影响。罗索也是佛罗伦萨人,早年曾拜萨托为师。和蓬托尔莫一样,在创作理念和绘画风格上与老师的意见相左,最终成为标准的样式主义画家。1523年底,罗索从佛罗伦萨来到罗马,现场接触到了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等人的画作,这对他绘画风格的确立有一定的影响。1530年罗索接受法国国王弗朗西斯一世的邀清,到法国为枫丹白露宫绘制壁画,将样式主义画风带到了法国,促使了法国枫丹白露样式主义美术流派的形成。</p> <p class="ql-block"> 罗索的画作具有典型的样式主义风格特点:刻划人物故意不遵循人体的合理比例,竭力夸张其姿态神情,画面布局虚实错乱,充盈着一种神秘的气氛。罗索特别注重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揭示,擅长细节描绘,从而让观众透过不太符合常规的画面看到真实的存在。代表作有《睡梦中的裸女》《下十字架》等,遗憾的是未见印有它们的邮票。</p> <p class="ql-block"> 塞拉利昂2003年为圣诞节发行了4枚罗索绘画作品邮票,受发行目的的制约,选的都是以圣母子为主角的画作。</p> <p class="ql-block"> 《圣母子和圣安娜及四个圣徒》(局部)</p> <p class="ql-block"> 《圣母子和两个圣徒》(局部)</p> <p class="ql-block"> 《圣座上的圣母子和四个圣徒》(局部)</p> <p class="ql-block"> 《坐在两个圣徒之间的圣母子》(局部)</p> <p class="ql-block"> 朱利奥·罗马诺(Giulio Romano,1499-1546)又称朱利奥·皮皮(Giulio Pippi)。拉斐尔的学生,样式主义的创始人之一 。生于罗马,遂以罗马为姓(Romano)。青年时期曾充当拉斐尔壁画创作的助手。拉斐尔去世后,一些尚未完成的画作大多是朱利奥·罗马诺接手完成的,拉斐尔临终前的最后一幅杰作,法国纳博纳教堂的祭坛画《基督显圣》即如此。</p> <p class="ql-block"> 朱利奥·罗马诺画作与老师比起来,布局显得较为拥挤,风格也脱离了老师的古典主义,带有明显的样式主义特点。</p> <p class="ql-block"> 方寸上的朱利奥·罗马诺画作不多,笔者只收集到圣马力诺1986年发行的印有《阿波罗与缪斯共舞》画作的邮票。</p> <p class="ql-block"> 邮票展示的只是原画的一小部分,我们从网上下载了整幅原画的图稿。</p> <p class="ql-block"> 相传是朱利奥·罗马诺学生的莱利奥·奥尔西(Lelio Orsi,1511-1587)也被认为是样式主义画家。他的作品风格类似柯勒乔,但更注重明暗对比和色彩运用,也强调细节描写。巴拉圭1971年发行的邮票选用了他的《骑士》:</p> <p class="ql-block"> 弗兰西斯科·帕尔米贾尼诺(Francesco Parmigianino ,1503-1540),是一位成熟的样式主义代表画家。本名吉罗拉莫·弗兰西斯科·马里亚·马佐拉(Girolamo Francesco Maria Mazzola),因出生于意大利帕尔马且身材矮小而被人称为“帕尔米贾尼诺”,意思是“来自帕尔马的小个子”。他的父亲菲利波·马佐拉(Filippo Mazzola)也是一位画家,不幸的是帕尔米贾尼诺两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叔父米歇尔·马佐拉(Michele Mazzola)和皮埃尔·伊拉里奥·马佐拉(Pier Ilario Mazzola)收养了他,叔父们也都是画家。可能是耳濡目染的关系吧,帕米贾尼诺很早就显露出了惊人的绘画才能,1515年随叔父去帕尔马圣乔凡尼福音教堂作画,至今这座教堂里还保留有他早期的画作。他曾游历罗马、博洛尼亚等地,临摹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的画作,与拉斐尔的学生佩里诺·德尔·瓦加、乔凡尼·贝利尼的学生塞巴斯蒂亚诺·德尔·皮奥姆波和罗索·菲伦蒂诺等交往。在罗马时,其画作深受欢迎,甚至被人称作“拉斐尔重生”。1530年他回到帕尔马,1540年因病去世,年仅37岁。</p> <p class="ql-block"> 帕尔米贾尼诺创作生涯的早期倾向于古典主义,后转向样式主义,作品以拉长的人物比例、夸张扭曲的造型和细腻的线条处理为主要特点。《长颈圣母》是他最著名的绘画作品,也是意大利样式主义绘画最具代表性的旷世杰作。我们在库克群岛1992年邮票上欣赏到了它:</p> <p class="ql-block"> 这幅画创作于1535年,画中圣母颈部被画得格外修长,与肢体比例明显异于常规,呈现出鲜明的个人特色。热衷于艺术的托斯卡纳大公费迪南多一世·德·美第奇非常欣赏这幅画,曾说:“这幅画仿佛是拉斐尔画的,用灵魂完成,但没有困难,而且非常美丽。”</p> <p class="ql-block"> 库克群岛1992年发行的邮票上还印有帕尔米贾尼诺的《拿玫瑰花的圣母》《圣母和圣玛格丽特》,1993年邮票上有《圣扎卡里圣母》,画面上圣母形体比例虽不及《长颈圣母》那么夸张,但也十分明显。令人佩服的是:尽管人物造型奇特,甚至有些扭曲,但让人看起来不仅不讨厌,反而感觉十分愉悦,我想,这其中的原因恐怕要归功于帕尔米贾尼诺将人物神态刻划得非常细腻,形象充满美感,画面色彩明丽,背景山水树木秀丽。</p> <p class="ql-block"> 《拿玫瑰花的圣母》</p> <p class="ql-block"> 《圣母和圣玛格丽特》</p> <p class="ql-block"> 《圣扎卡里圣母》(局部)</p> <p class="ql-block"> 安提瓜和巴布达2012年邮票上的《圣母子》圣母的颈部也很修长,圣母子相互凝视,温情脉脉:</p> <p class="ql-block"> 帕米贾尼诺也画神话题材绘画,其中《狄安娜与阿克特翁》湿壁组画深受人们追捧。这是他1523至1524年在圣维塔莱城堡(Rocca Sanvitale)一间房间的拱形天花板的半月形壁面上创作的。圣维塔莱城堡是距离帕尔马20公里的丰塔内拉托镇(Fontanellato)的一座水中城堡,为圣维塔莱家族所有。当时城堡的主人是吉安·加莱亚佐·圣维塔莱伯爵(Gian Galeazzo Sanvitale),他也是一位艺术的赞助人。据考证,《狄安娜与阿克特翁》是画在伯爵和他的妻子保拉·冈萨加(Paola Gonzaga)的私人浴室里的。画作取材于古罗马诗人奥维德(Ovid)的《变形记》,说阿克泰翁打猎时误入狩猎女神狄安娜沐浴的地方,愤怒的狄安娜将他变成了一头鹿。阿克泰翁的猎犬不认识已经变成鹿的主人,将他咬死了。这一组壁画由四部分组成,前三部分分别描绘阿克泰翁出猎、误入狄安娜沐浴地被变成鹿、变形后被自己的猎犬咬死。最后一部分似乎与故事没有多大关系,画面中心一位挽着发髻的美丽女子,披着简单的衣袍蹲坐着,头微微向右低垂,面带微笑,目光下视,右手托着一个放置着酒杯的托盘。研究者们认为这个女子就是保拉·冈萨加。这个浴室被称为“La Stufetta di Diana e Atteone”(狄安娜和阿克泰翁的小暖房)。意大利2003年将这一部分引入了方寸:</p> <p class="ql-block"> 帕尔米贾尼诺亦擅长人物肖像画,精品纷呈。马尔代夫2000年邮票小型张上的《伯爵夫人卡米拉·贡扎加和她的三个儿子》是其中的一幅:</p> <p class="ql-block"> 帕尔米贾尼诺将人物放置在黑色的背景上,伯爵夫人衣着华美,身体微侧,目光前视,神态庄重又不失温存,给观画者留下深刻印象。三个孩子紧紧围绕在母亲身旁,左右两个孩子身体贴近母亲,又侧身扭头向外张望;画面左前方一个孩子看上去最年幼,一手拉着母亲的衣服,身体、头部都朝着母亲,依赖神情跃然纸上。因为是给真人画像,帕尔米贾尼诺没敢太夸张,人物身体比例基本正常。</p> <p class="ql-block"> 格林纳达2014年发行的邮票小全张的背景是帕尔米贾尼诺另一幅杰出的肖像画《年轻的女子》的上半部:</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幅布面油彩画,创作于1537年。画面上的女子服饰华美,脸色红润,正面朝着观众,目光炯炯有神,浑身散放着青春的活力。优雅中暗含凛然不可侵犯之态。</p> <p class="ql-block"> 由于样式主义一度不被人理解,帕尔米贾尼诺画作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散佚了一部分,很可惜。</p> <p class="ql-block"> 朱利亚诺·布吉阿迪尼(Giuliano Bugiardini,1475-1555)曾协助米开朗基罗绘制西斯廷教堂壁画,他的画作既有对前辈画家风格的继承,也有发展。研究者认为他也属于样式主义流派。巴拉圭1968年邮票上印有他的《年轻女子肖像》:</p> <p class="ql-block"> 费拉拉画家本韦努托·蒂西(Benvenuto Tisi,1481-1559),又称加罗法洛(Garofalo),拉斐尔的学生,画作以宗教和神话题材为主,融合了文艺复兴古典主义和样式主义的风格,被认为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古典主义向样式主义的过渡。1981年为纪念他诞生500周年,圣马力诺发行了3枚邮票,分别展示他的画作《三王朝拜》中的“持高脚杯的国王”、“持罐的国王”和“圣母子”:</p> <p class="ql-block"> 持高脚杯的国王</p> <p class="ql-block"> 持罐的国王</p> <p class="ql-block"> 圣母子</p> <p class="ql-block"> 佩里诺·德尔·瓦加(Perino del Vaga ,1501-1547)原名佩里诺·德·皮萨内洛”(Perino de' Pisanello),“德尔·瓦加”是绰号,意为“来自瓦加的”。瓦加也是拉斐尔的学生,仰慕米开朗基罗,又受到罗索·菲伦蒂诺、帕尔米贾尼诺作品的影响,其画作兼有米开朗基罗的力量、拉斐尔的优雅和样式主义的精细,西方美术史评论家们将他也划入样式主义画家队伍。澳大利亚1978年邮票选印了他的《圣家族》:</p> <p class="ql-block"> 后期样式主义的代表画家主要有布龙齐诺、瓦萨里、巴罗奇、纳尔迪尼等。</p> <p class="ql-block"> 阿尼奥洛·布龙齐诺(Agnolo Bronzino,1503-1572),原名阿尼奥洛·迪·科西莫,因古铜色的皮肤而被人称作“布龙齐诺”,佛罗伦萨画家。早年师从斯卡纳画派的拉法埃利诺·德尔·嘉尔博(Raffaellino del Garbo),14岁时成为蓬托尔莫的学生。此后跟蓬托尔莫联系密切,长期合作创作,圣福临教堂卡博尼小教堂装饰壁画是他们最初的合作项目,教堂穹顶四幅福音传教士画作有两幅即布龙齐诺所绘。30岁以后担任美第奇家族宫廷画家,为美第奇家族成员创作多幅肖像画。1563年参与创建佛罗伦萨绘画学院(Accademia delle Arti del Disegno)。布龙齐诺画作样式主义特征鲜明:构图复杂拥挤,人物造型夸张,利用肢体交叠营造紧密的空间关系。着色喜用冷色调,以彰显人物的冷漠矜持。</p> <p class="ql-block"> 布龙齐诺为美第奇家族成员绘制的肖像画曾多次出现在各国方寸中。萨尔1954年发行的邮票选用了他的《比亚·德·美第奇》,单色印刷:</p> <p class="ql-block"> 也门1967年邮票上是《托莱多的埃莉诺拉和她的儿子乔万尼·德·美第奇》,画中埃莉诺拉的人物造型和上举画作中的比亚·德·美第奇极为相似:</p> <p class="ql-block"> 马尔代夫2000年邮票采用的是《唐·加西亚·德·美第奇》:</p> <p class="ql-block"> 巴拿马1974年发行的邮票和库克群岛1993年发行的邮票选用的是布龙齐诺的两幅构图不同的宗教题材油画《圣家族》,除了圣家庭成员外,还加进了幼年施洗圣约翰。前者创作于1534 - 1540年间,现收藏于奥地利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后者是《潘希亚蒂齐圣家族》,1540年作,现藏于意大利佛罗伦萨乌菲齐画廊。</p> <p class="ql-block"> 罗马尼亚1971年发行的邮票小型张选用的是布龙齐诺的神话题材绘画《维纳斯与小爱神》:</p> <p class="ql-block"> 这幅画人物夸张变形更明显,样式主义色彩也更浓郁。</p> <p class="ql-block"> 乔治·瓦萨里(Giorgio Vasari,1511 -1574)生于意大利托斯卡纳的阿雷佐,年幼时曾跟当地以绘制彩色玻璃画而闻名的古格里奥莫·达·马尔西利亚(Guglielmo da Marsiglia)学习。1524年被红衣主教西尔维奥·帕塞里尼带到佛罗伦萨,结识了米开朗基罗,并跟他学习。这期间瓦萨里还参加了萨托及其学生罗索·菲伦蒂诺、蓬托尔莫等人的艺术活动,深受影响。1529年游学罗马,临摹拉斐尔等名家画作。1547年创作了坎塞勒里亚宫大堂的湿壁画。瓦萨里与美第奇家族联系密切,晚年还担任了科西莫一世·德·美第奇的宫廷建筑师及画师。瓦萨里对意大利文艺复兴美术,乃至西方美术史的最大贡献是撰写了西方第一部正式出版的艺术史著作——《建筑、绘画和雕塑大师传》(Le Vite de’piùecceIIenti pittori,scuItori,e architettori) (亦译《意大利艺苑名人传》),以风趣的语言、故事化的情节介绍了从14世纪契马布埃到16世纪米开朗琪罗等众多艺术家的生平事迹,评价了他们的作品,为后世留下了许多珍贵的资料。1563年,瓦萨里还在科西莫一世的支持下,创办了佛罗伦萨绘画学院,尊米开朗基罗为名誉院长。学院的创立规范了美术教育体系,为后来欧洲各国美术学院的建立提供了范本,瓦萨里因此被后人称为是世界美术教育的奠基人。</p> <p class="ql-block"> 印有瓦萨里画作的邮票不多,笔者仅收集到1枚,是圣马力诺1997年发行的《三博士朝拜》(局部):</p> <p class="ql-block"> 费德里科·菲奥里·巴罗奇(Federico Fiori Barocci, 1526-1612),又译作巴洛西。生于乌尔比诺,父亲是一位雕塑家。早年师从当地画家巴蒂斯塔·佛朗哥,1548年赴罗马进入样式主义画家祖卡里兄弟工作室,深受影响。画作以宗教题材为主,也曾创作人物肖像画。作为一位样式主义画家,他的作品带有明显的样式主义印迹,如人物造型夸张,追求华丽的装饰,采用强制透视的方式表现背景建筑物等。(强制透视指违背通常透视规律,让远处原本很小的事物变大,原本看不清的事物变得更逼真。)但巴罗奇又很注意创新,画面整体色调追求浑厚而明朗,开17世纪巴洛克绘画风格先河。巴罗奇创作非常严谨,每画一画,事先总要先绘制大量草图,他的《圣母领报》就存有45幅为创作做准备的素描。</p> <p class="ql-block"> 笔者收集的邮票中有两枚印有巴罗奇的画作,一是托克劳1969年发行的《耶稣诞生》:</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幅享誉西方画坛的杰作,构图独辟蹊径,让圣母玛利亚虔诚地跪在未来的救世主圣婴的面前,交织着敬畏和母性慈爱的目光注视着圣婴;圣婴也凝视着圣母。浓浓的宗教气氛和脉脉的世间母子温情无缝地糅合在一起,充盈整个画面。</p> <p class="ql-block"> 另一是马里1973年发行的《圣母子》:</p> <p class="ql-block"> 乔瓦尼·巴蒂斯塔·纳尔迪尼(Giovanni Battista Naldini,1937-1591),生于佛罗伦萨附近的菲耶索莱。12岁时到蓬托尔莫工作室学习。曾协助瓦萨里创办佛罗伦萨绘画学院。纳尔迪里画作既有动作夸张、身体扭曲等样式主义绘画的典型特征,又有不同于其他样式主义画家作品之点,即重视色彩运用,而非关注线条。匈牙利1968年将他的经典作品《美惠三女神》搬上了邮票:</p> <p class="ql-block"> 样式主义画家之外,16世纪意大利画坛还活跃着一批坚持文艺复兴传统绘画风格的画家,皮翁博、梅尔兹、洛托、多索·多西等是其中的佼佼者。</p> <p class="ql-block"> 塞巴斯蒂亚诺·德·皮翁博(Sebastiano del Piombo,1485-1547年)出生于威尼斯,原名塞巴斯蒂亚诺·卢恰尼(Sebastiano Luciani),因曾担任过教皇的封印保管人,所以被称为“del Piombo(德·皮翁博)”,意思是“铅的”。年轻时曾在家乡师事乔凡尼·贝利尼和乔尔乔内,1511年前往罗马,与米开朗基罗、拉斐尔交往密切。这样的经历,使得他能够多方汲取营养,画作造型效法罗马画派的磅礴气势,色彩则彰显威尼斯画派的华美艳丽。</p> <p class="ql-block"> 匈牙利1968年邮票选用了他的《男子肖像》:</p> <p class="ql-block"> 弗朗西斯科·梅尔兹(Francesco Melzi,1493-1570年)出生于米兰。1508年15岁时加入达·芬奇的米兰工作室,从此便一直跟随达·芬奇,1513年前往罗马,1517年到法国,1519年达·芬奇逝世时,他也伴随在身边。达·芬奇去世后,梅尔兹将老师的笔记本、绘画作品等带回米兰妥善保存,为世人留下了珍贵的资料。梅尔兹画作深受达·芬奇影响,风格极似老师,还善于运用老师的“晕涂法”塑造形体。</p> <p class="ql-block"> 梅尔兹的代表作是《花神》,遗憾的是未见印入方寸。笔者收集到的梅尔兹画作邮票是苏联1982年发行的小型张,采用的是《少女像》:</p> <p class="ql-block"> 洛伦佐·洛托(Lorenzo Lotto,1480-1556年)生于威尼斯,是16世纪坚持威尼斯画派绘画风格的画家。早年受乔瓦尼·贝利尼和乔尔乔内影响。1508年教皇尤利乌斯二世召集一批艺术家装饰梵蒂冈的寓所,洛托和拉斐尔、佩鲁基诺都在列,一起工作过一段时间,后来尤利乌斯二世只留下拉斐尔最终完成壁画创作。洛托一生游历多地,曾在贝加莫创作过多幅祭坛画。1525年回到威尼斯,生活较为动荡,辗转于几个小镇之间。1556年逝世于洛雷托。洛托作画喜用强烈的光线和鲜明的色彩,还常以冷色调配合渲染画面,描绘人物写实与夸张并举,个性鲜明。巴拉圭1975年邮票选用的《扮演卢科莱奇亚的夫人》即如此:</p> <p class="ql-block"> 画面上的女子绿和橙红相间的华丽衣服和白皙的皮肤对比鲜明,加上浅蓝色的画底,整个画面异常亮丽。女子脸部表情略显冷艳。</p> <p class="ql-block"> 马尔代夫2000年用两枚邮票展示洛托的《米克尔·马西利奥和他的妻子》:</p> <p class="ql-block"> 出于发行目的(如圣诞节)的考虑,各国发行的邮票选用的洛托的画作,宗教绘画占的比例较大。萨摩亚1974年圣诞节邮票选用了他的《圣母子和圣徒》:</p> <p class="ql-block"> 多哥1976年采用的是创作于1523年的《耶稣诞生》:</p> <p class="ql-block"> 瓦利斯和福图纳1980年邮票图案是《圣母子和圣凯瑟琳》:</p> <p class="ql-block"> 圣文森特1996年发行的邮票小型张印的是《圣母子与圣罗克和圣塞巴斯蒂安》:</p> <p class="ql-block"> 这些画作画面鲜明,人物刻划生动,细致入微。</p> <p class="ql-block"> 多索·多西(Dosso Dossi,1490-1542)是16世纪费拉拉画派的领袖画家,创作领域广,宗教画、神话画和寓言画都涉猎。画作注重色彩运用,常笼罩着一种梦幻般的气氛。牙买加1969年邮票选用了他的《三王朝拜》:</p> <p class="ql-block"> 各国方寸上还可以见到16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其他画家的作品。萨摩亚1974年邮票选用了塞巴斯蒂亚·福勒瑞格里奥(Sebastiano Florigerio,1500-1543)的《圣家族》:</p> <p class="ql-block"> 罗马尼亚1969年将威尼斯写实主义肖像画家圣贝纳迪诺·路西尼奥(Bernardino Luccino,1489-1565)的《浪子回头》纳入邮票小型张。</p> <p class="ql-block"> 16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画家还有一些,他们和上述画家一起共同铸就了意大利文艺复兴绘画的最后灿烂。限于篇幅,就不一一列举了。</p> <p class="ql-block"> 16世纪末,意大利文艺复兴绘画落下了帷幕,我们以自己收藏为叙事线索的《邮说意大利文艺复兴绘画》系列美篇也到此结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