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锡康</p><p class="ql-block">2001年,我花了9.8万加元,折合人民币约50万,成了加拿大一栋‘古董房’的监护人。这栋房子建于1860年,比中国近代史还年长。从一个江南水乡的中国人,到北美老房子的守护者,这种奇妙的缘分,一续就是25年。</p><p class="ql-block">二十五年前,2000年的一个春暖花开时节,我们以移民身份来到加拿大,在这片辽阔而充满活力的北美土地上开始了新生活。为了早日安居,摆脱临时住所的局限,我们在多伦多南边的安大略湖边找到了一间令人怦然心动的老房子。那时的多伦多,还留着许多早期英国移民的痕迹——他们从美国威斯康星、密歇根、路易斯安那州北上,越过安大略湖,在这片土地上扎根。而这栋老房子,正是那段沧桑历史的珍贵见证。</p><p class="ql-block">当我第一次推开那扇斑驳的木门,岁月的芬芳扑面而来。1860年建造的房子,至今已有165年历史。我们拥有了这处充满传奇故事的居所。从房子二楼后房的西窗向外望去,多伦多著名的国家电视塔与摩天高楼勾勒出迷人的现代天际线,而对一个从江南小城无锡走出来的人来说,能在北美大都市里拥有这样一个充满诗意的角落,已是心满意足。</p><p class="ql-block">老房子不大,占地宽5米,长25米,上下两层。悠悠岁月在每一处细节上留下动人的痕迹:别致的格子棱角玻璃门透出朦胧的光晕,斑驳的油漆诉说着过往的传奇,屋子里总弥漫着一种淡淡的茉莉清香,不知是来自前园的野茉莉,还是古老木材自带的芬芳。推开大门,便能看见前园围栏边盛放的火红玫瑰,与老房子相映成趣,宛如一幅穿越165年时光的绝美油画。</p><p class="ql-block">最令我惊叹的是房子坚固的结构。165年的枫木地板,踩上去依然纹丝不动;全部采用加拿大原木建造的屋架,历经一个多世纪的风霜雨雪,依然坚不可摧。每当走在这些温暖的地板上,我总会浮想联翩:有多少人曾在这里走过?他们有着怎样动人的故事?</p><p class="ql-block">2006年的一次装修中,我在二楼洗手间浴室的隔墙里有了惊人发现——几张1858年的本地小报纸。报纸已经发黄脆化,但上面的字迹依然可辨,报道着当年的物价、天气和市井新闻,让我了解到19世纪中期的多伦多居民对体育运动的历史偏好。我小心翼翼地用透明档案袋将这些珍贵的史料保存起来,这些报纸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时空的馈赠。那一刻我恍然大悟,我买的不是一栋房子,而是一个家族的记忆库,一座城市的编年史。</p><p class="ql-block">老邻居告诉我,这里的第一位业主威廉的孙子是一位英俊的飞行员。据说在1910年的一次飞行表演中,他驾驶双翼飞机在多伦多上空盘旋,而后将这栋房子作为新婚礼物送给心爱的妻子。想象着百年前,他们也许就在这个温馨的客厅里相拥,在温暖的壁炉前分享飞行见闻,让我感到自己不只是个住户,更是一段浪漫爱情的守护者。</p><p class="ql-block">作为中国人,我在这栋西式老屋里巧妙地融入了一些东方元素:维多利亚式的壁炉架上,摆放着一尊从家乡带来的精美紫砂壶;古老的厨房里,我们经常包饺子、蒸馒头,中餐的诱人香气与老木头的醇厚味道奇妙地融合。这种文化的完美交融,让老房子焕发出新的生机。</p><p class="ql-block">165年,对加拿大而言已算悠久,但对有着五千年文明的故国中国而言,不过是历史长河的一瞬。这种时间的错位感,让我更懂得了什么是传承。我不是这栋房子的主人,只是它漫长岁月中的一个"临时房东",我的责任是保护好这段凝固的时光,然后交给下一个守护者。我想,对于千千万万平凡人家而言,所谓的拥有也不过如此。传承是人类历史向前发展的必然轨迹,无数动人的故事汇聚成河,气势磅礴,可歌可泣。有趣的是,我渐渐发觉,那些历经岁月沉淀的人们,往往对历史怀有一种深深的迷恋与乡愁。这究竟是一个时代赋予的独特骄傲,还是源于对流逝光阴的本能追寻?或许,这本身就是人类对永恒的一种温柔回应。)</p><p class="ql-block">你知道旧上海的有轨电车吧。那时,叮叮当当的铃声里,承载着大上海的繁华与气象。后来随着时代变迁,有轨电车逐渐退出了那座城市的舞台。而在这里,每天望着家旁的501路有轨电车,它仍如百年前一样,日复一日沿湖穿行、循环往复。它不仅仅是一种交通工具,更是一种文化的延续;它既承载着对前人的尊重,也静静展示着东西方对历史与效率的不同态度。</p><p class="ql-block">如果您也有一栋老房子,是否会想知道它过去那些动人的故事?在您的家中,是否也有一件承载着时光的老物件?或许是父辈留下的一张饱经沧桑的写字台,也可能是母亲留下的一个不起眼的针线包。这些物件让我们感受到历史的温度,学会感恩,懂得珍惜,体会传承。每一件老物件都在诉说着一个故事,每一个故事都承载着一份情感,每一份情感都延续着一缕文脉,而每一缕文脉都将我们的过去与未来紧紧相连。</p><p class="ql-block">历史从来不属于任何人,我们只是它的临时保管员。最好的传承,不是死死地攥在手里,而是温柔地接过它,添上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故事,再准备好,交给未来的人。</p><p class="ql-block">2025年8月26日</p><p class="ql-block">写于多伦多</p> <p class="ql-block">前园的花草</p> <p class="ql-block">蓝天白云</p> <p class="ql-block">遮风挡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