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巳伏天游五台》(十)

黒驼山

<p class="ql-block">  从足浴池寺出来,车在蜿蜒的山路上慢慢行走,道路两旁的松柏挺拔,枝叶繁茂,为这伏天夏日带来了一抹不可多得的绿意与清凉。大雾漫漫的,四周一切都变得朦胧。浓雾缭绕,雾海茫茫,胜似画中的景色,好像神仙要下凡了……</p><p class="ql-block"> 一阵凉风吹过,雾淡飘散,眼前的景色愈发壮丽,远处的山峰层峦叠嶂,宛如仙境一般,大雾遮挡了视线, 却难掩山间之美, 令人心醉神迷……</p><p class="ql-block"> 三点十一分,我们来到北台。北台顶又名叶斗峰,据《清凉山志》记载:“北台叶斗峰,其下仰视,巅摩斗杓,故以为名”,这里说的是北台的峰顶与北斗星的把子相接。</p><p class="ql-block"> 五台山北台顶,台高、风狂,一年中近两百天雾锁长空,不见天日。因山势高耸常刮漫天大风,每年大风天气长达一百九十余天。有时候,这里会在一天之内,出现时间骤变的春夏秋冬,若不是遇上那种天气,无疑是五台山朝圣的完美体验。</p><p class="ql-block">  登上北台顶,映入眼帘的便是五台山海拔最高的寺庙——灵应寺。该寺始建于隋代,当时隋文帝下诏在五台山五个台顶各建一寺,门额上悬挂着敕建北台顶灵应寺巨型匾额。殿内正面塑韦驮菩萨像,韦驮菩萨四周塑坐佛八尊。民国年间李相之的游记中对灵应寺有这样的记述:两殿摆设,都很整齐。正殿五间,特别高大,所用木料,都很结实。殿顶的瓦是黄绿色琉璃瓦,砌成棋盘形。</p><p class="ql-block"> 门额巨匾上书:毗卢真境,为康熙八年,公元一六九九年所立。在明代隆庆年间,约一五六七年曾对灵应寺予以重修。二零零一年,灵应寺再度扩建和维修。我们现在看到的文殊殿五间、龙王殿三间及石牌坊,均为汉白玉石砌筑。</p><p class="ql-block">  文殊殿为单檐歇山顶,门窗拱券,前置廊,门前左右各置石狮一尊,整体设施简洁明快,稳重大方。殿内供无垢文殊菩萨。文殊菩萨,身紫金色,形如童子,五髻冠其顶,左手持青莲华,右手双刃剑,常骑狮子出入,既青俊,又威猛,还是无量诸佛之母、一切菩萨之师。因其出生时,家中出现十种瑞相,又名妙吉祥。因北台顶上绿草如茵,空气纯净,加之朝拜无垢文殊菩萨,即会使人变的心地纯净、一尘不染。</p><p class="ql-block">  文殊殿侧为龙王殿,建于两米高的高台上,面阔三间,拱券式门洞,单檐歇山顶。殿前有汉白玉石雕护栏,护栏栏板浮雕各种各样的花卉、草叶纹饰,极为壮观。殿内供五龙王。据说在以前每逢干旱,地方百姓便到此来焚香祝愿,请五龙王下山施风布雨,而他总能顺应民意,洒甘露于福田,给民间带来恩泽。后来人们便把他称为广济龙王,多少年来香火十分旺盛。</p><p class="ql-block">  在龙王殿东是北台顶一大灵迹——隐峰塔,它是为纪念唐代高僧隐峰禅师而建的。隐峰禅师,俗姓邓,今福建省邵武人,唐代著名高僧,经常冬居衡岳,夏处清凉,在禅师圆寂后,后人将其火化,并取舍利,在北台顶建塔藏之,故塔名隐峰。其做工精细,是僧俗临顶必至之处。</p><p class="ql-block">  在北台顶让我们最不可思议的恐怕要属黑龙池了,黑龙池面积三百平方米,池水一片碧绿,千尘不染,长年不枯,山风吹过荡起道道涟漪,荡起人的无限遐想。在这高耸入云的华北屋脊上竟会有这样一潭碧水,长年不涸,着实令人惊叹。因为五龙王爱水,所以文殊菩萨在这华北屋脊之上点化出这么一个高山湖泊,供龙王随时沐浴。五龙王生来面黑,所以起名叫“黑龙池”。</p><p class="ql-block"> 传说在隋朝,一个叫张爱的人,偷了北台顶黑龙池的布施钱,急忙下山往回赶,忽然遇到一股大风,把他卷上了天,像树叶一样悬在空中,过了一会儿感到自己跌倒了什么地方,耳旁也听不到风声了。他睁眼一看,下面是几百丈高的悬崖,上面是插入天际的陡壁,自己立在一个能容一个人的冰窟窿里。张爱已想到是文殊菩萨处罚自己,急忙祷告求饶。为表决心咬破自己中指,那悬崖见到血,便一闪一闪缩了下去。原来,张爱只立在一个八、九尺高的岩坎上。从此,张爱站过的那地方,就叫生陷狱,它位于北台顶的北半麓,是一处几十丈高的悬崖峭壁,崖头零乱交错的石头不规则的叠落在一起,十分狰狞可怕。如今我们还可以看到这个奇妙的峭壁。</p><p class="ql-block">  北台顶是登高望远的好地方,站在这里放眼望去,台怀镇腹地,清水河上下几十里寺庙群体错落有序,在薄雾笼罩之下,仿佛置身于人间仙境,真可谓“此景只应天上有,岂知身在叶斗峰”。</p><p class="ql-block"> 北台海拔是3068米?是3048米?是3058米?我和炳文兄、滋毅兄三人最后也没搞清楚。轻雾飘渺,凉风丝丝,我们三点四十四分,在滚滚浓雾中离开了叶斗峰…</p><p class="ql-block"> 拐来拐去,走了半个小时,四点二十分,我们来到了东台。此时此刻,雾散云开,天气晴朗。</p><p class="ql-block"> 五台山东台,又名望海峰,位于台怀镇以东十公里处,海拔两千七百九十五米。其山形远望如立象,环视似龟甲,台顶面积约一百余亩。夏季气候凉爽,年均气温-4.2℃。‌‌</p><p class="ql-block"> 东台望海寺‌,始建于隋文帝时期,现存建筑为明代嘉靖年间重修格局,主供聪明文殊菩萨,一九九八年新增铜铸圣像及莲花殿。寺内保留元代至明代的建筑艺术特色,是汉传佛教华严宗重要道场。‌‌东台笠子塔,北宋宣和年间所建,藏异僧遗留笠子,为覆钵式喇嘛塔。‌‌</p><p class="ql-block"> 我们一大早,乘专车从南台到西台,西台到中台,中台到北台,北台又到了东台,本次大朝台的行程到此就基本走完了。</p><p class="ql-block"> 说实话,我们这次五台山大朝台之行,仿佛开启了一场与内心、与自然、与信仰深度对话的奇妙旅程。沿途的景色如同一幅徐徐展开的山水画卷,群山环抱间,古刹错落有致,钟声悠悠传来,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故事,让我们瞬间感受到这片土地的神圣与庄严。虽然一路土砂路,路况不好,颠颠簸簸,非常艰辛,但心中那股坚定的信念却支撑着我们。当终于走到东台之巅那一刻,所有的疲惫都烟消云散。眼前的美景让我深刻体会到自然的壮美与伟大,也让我意识到自己在宇宙间的渺小。</p><p class="ql-block"> 山脊上的草甸,宛如一片纯净的世外桃源。野花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杉树林在阳光下闪烁着光芒,仿佛在诉说着自然的永恒。在这里,时间仿佛静止了,每一处风景都像是大自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我们来此地,用心感受着每一处细微的变化,享受着这份远离尘嚣的宁静与纯粹……</p><p class="ql-block"> 在朝台的过程中,我们和三位大哥大姐,一路上互相鼓励、互相帮助,在旅途中又加深了友谊,纯粹而又珍贵,让我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最真挚的情感。五台山的朝台之旅,不仅让我又一次亲近了自然,更让我在精神上得到了一次洗礼。也让我们明白了,无论余生中遇到多么大的困难,只要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就一定能到达心中的彼岸。这次朝台之旅,将成为我人生中一段难忘的回忆,激励着我在余生的道路上继续前行……</p><p class="ql-block"> 五点半,我们开始下山,安师傅把我们送到黛螺顶公交始发站,我们坐八路公交到游客中心,换乘自己的车,回小古计沟。</p><p class="ql-block"> 晚上七点十分,我们回到了富荣家——“清风福缘”。我们简单的洗了一把脸,就下楼入席。兄弟富荣和妹妹云华给准备的晚餐是涮羊肉……</p><p class="ql-block"> 可以说,这是我们乙巳五台一行富荣家的“最后一顿晚餐”。富荣和云华,把最好的酒和最美的佳肴拿出来招待我们,除了我以外,大家举杯畅饮,温馨欢乐,浓浓的情谊都在酒中……</p><p class="ql-block"> 富荣早有要去新疆独库公路体验一把的计划,去新疆就要赶在九月上旬之前去,再晚了怕气候变化路不好走。就是因为我们的到来,打乱了他的计划,拖后了他们的出发。也为此我们准备提前结束五台山的行程,富荣也可以按照计划出发了。</p><p class="ql-block"> 我们下一站去哪里?阎锡山故里?卦山?沿黄公路?大家没有了方向。</p><p class="ql-block">正当大家为下一步去向苦思冥想时,炳文接到一个建议,距此不远处有个景点——“驼梁”。</p><p class="ql-block"> “好!去驼梁转转”,连生老兄一拍,大家相应即合,明天出发河北驼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