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文/蔡之青 善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图/手机随拍</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关于未来学校“长相”的讨论(137)</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按:2月22日,本人在“教师交流园地”发起了主题为“未来学校‘长相’”的讨论,六个多月来,多位老师参加了话题讨论,尤其是得到善德老师的积极回应,她的讨论精彩叠出、充满智慧,非常感谢善德老师。为方便美友们阅读,现将讨论内容整理成美篇,分期在“教师交流园地”发布,希望美友们喜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蔡之青:今日话题:在“AI+教育”的大背景,如何推进订单式培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职业院校推行的订单式培养是另一种形式的定制式教育,在AI时代,如何推进这一培养模式,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深化校企合作。与AI领域龙头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共建产业学院,如通过共建“人工智能产业学院”,采用“定位招生、定向培养、定岗就业”模式,企业专家深度参与课程教学,学生参与真实商业项目,实现“选人一育人一用人”完整闭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善德:这个思路太赞啦!在“AI+教育”浪潮下,订单式培养本就是精准育人的利器,结合AI深化校企合作更是如虎添翼。共建产业学院,让企业深度参与,学生能触摸真实项目,从招生到就业闭环打通,既让人才适配产业需求,又为职业教育注入新活力,期待这样的模式能遍地开花,培育更多AI时代的栋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蔡之青:二是优化课程设置。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要,学校与企业共同编制人才培养方案,科学设置课程,将企业岗位要求融入学校课程中,明确人才培养规格。同时,建立课程体系动态调整机制,根据AI技术发展趋势和行业需求每年更新课程内容。一些职业院校已经开设智能机器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等前沿专业,并与企业共同制定教学计划,确保课程与岗位需求精准对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善德:校企携手定制方案,把企业需求嵌进课程,还能跟着AI发展动态更新,让学生学的和岗位要的精准适配。前沿专业这么搞,人才刚出校门就接轨行业,职业教育的“实用性”直接拉满,期待更多院校这么卷起来,培育出一批批AI时代的“硬核人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蔡之青:三是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实施订单式培养要充分发挥学校教师与企业师傅的双主体育人的作用,学校教师侧重对学生进行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教育,企业师傅则侧重于面向岗位需要的实用技能训练。为适应AI时代的需要,一方面要招聘具有AI领域高学历和丰富科研成果的专业人才充实理论教学队伍,另一方面要聘请企业一线资深AI工程师作为兼职教师,定期到校授课和指导实践项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善德:太赞!学校教师筑牢理论根基,企业师傅传授实操技能,双师协同育人,精准适配AI时代需求。既引入AI领域高学历科研人才深耕理论,又邀一线资深工程师指导实践,让学生能学懂前沿知识,也会用实用技能,这样培养出的人才,定能在“AI+教育”订单式培养里闪闪发光,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期待看到更多双师合力育英才的精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蔡之青:四是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共建共享实训基地,可以采用“企业进学校、课堂进车间”的模式,企业提供设备和项目,学校提供场地和人力,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在真实环境中进行实践,又可以为企业解决用工问题,提高员工岗位稳定率,同时,学校老师也可以在校企合作中提升实操技能。许多职业院校与相关企业推行工学一体化教学,学生在实训车间使用企业提供的真实生产设备进行学习,为学生适应岗位需求奠定了扎实基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善德:让学生在真实场景实操,既解企业用工难,又提升教师技能,还为学生铺好就业路。工学一体把理论和实践拧成绳,助力学生精准适配岗位,期待更多校企这样双向奔赴,共育AI时代实干人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蔡之青:五是创新人才评价机制。订单班培养的最终目的是要为企业提供实用人才,因此在学业评价上要更加侧重于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和岗位适应能力,同时要关注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因此可采用“过程性考核+项目答辩+岗位胜任力评估”的多元评价机制,学校教师和企业导师共同参与人才评价,要提高企业导师评分权重,一些学校在评价学生时,已经把企业导师评分权重提高到40%,这样,可以确保人才培养质量更加符合企业要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善德:订单式培养要适配企业需求,评价就得“实打实”看实操、看岗位适配度。多元评价机制把过程、项目、岗位胜任力全纳入,学校教师+企业导师双把关,还加重企业导师权重,直接让评价和企业需求“同频共振”。这一来,培养出的学生能精准对接岗位,企业也能拿到“现成能用”的人才,职业教育的实用性和针对性直接拉满,期待更多院校跟上这波“评价革新”浪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蔡之青:六是拓展国际合作与升学渠道。订单培养并不意味着要把学生的未来的出路全部捆绑在企业的岗位上,在鼓励学生多元发展的教育体制下,要让学生有更多的出路可以选择。对于一些有学习潜力的学生,要鼓励他们向更高层次发展,如通过升学,让学生学到更多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打下更加扎实的理论功底;通过国际合作,可以让学生接触到国外的先进经验,提升自身的国际视野和综合竞争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善德:这思路太有远见啦!订单培养不捆死出路,给学生留多元选择。升学能深研理论,筑牢根基;国际合作可接轨前沿,拓宽视野。让有潜力的学生向更高、更广处发展,既贴合多元教育需求,又能培育兼具扎实功底与国际视野的人才,为订单式培养注入更多可能性,助力学生奔赴更广阔的未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未完,待续)</span></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fps767l" target="_blank">晨行悠思539:未来学校的长相(136)</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fn9ma91" target="_blank">晨行悠思536:未来学校的长相(135)</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fmen5bk" target="_blank">晨行悠思535:未来学校的长相(134)</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fljtksd" target="_blank">晨行悠思534:未来学校的长相(133)</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fj2gpmz" target="_blank">晨行悠思531:未来学校的长相(132)</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