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源头古村</p><p class="ql-block"> 源头古村位于江西省婺源县赋春镇,据《吴氏宗谱》记载,始建于明代洪武年间,距今逾700年历史。休宁查山吴伏阳因受朱熹诗作启发,择此地山清水秀、植被丰茂之境定居,得名“源头村”。村落面积约1平方千米,完整保留传统水口景观,拥有大片阔叶林、竹林及千年红豆杉群,兼具金黄花田、绕村溪流等婺源特色景致。人文景观以探源书屋、窥月茶楼为核心,龙泉溪谷等自然景观形成天然生态体系,融理学渊源与山水田园于一体。</p> <p class="ql-block"> (1)婺源源头古村</p><p class="ql-block">山村出进必经桥,水口几多故事聊。</p><p class="ql-block">背井商人闯天下,返乡学子让人骄。</p><p class="ql-block"> 二00九年二月</p> <p class="ql-block"> 古村概况</p><p class="ql-block"> 源头古村位于江西省婺源县赋春镇,源头古村有着上千年树龄的红豆杉群,其中一棵红豆杉王更是树龄近两千年,直径超过一米四,需要好几个成年人才能环抱。还有一棵更为罕见,我们都知道红豆杉是单一主干生长的植物,而这棵却是分叉生长的,左右两根主干所生长的叶子各不相同,关于这棵奇树村民们还口口相传着一个传说:相传从前源头村居住着一对非常恩爱的夫妻,但因为家境贫寒,为了让妻子过上富足的生活,婚后不久丈夫就外出独自经商去了,立志不成功便不回家。</p> <p class="ql-block"> (2)行香子.源头吴氏</p><p class="ql-block"> 移住源头,看中山丘。小桥古、水口名留。千年红豆,许愿寻求。最要功名,要豪富,要丰收。</p><p class="ql-block"> 诗月亭平雅,窥月楼幽。枕溪亭、高唱春秋。探原书屋,歌介名流。忆幼调皮,少勤读、廿兼优。</p><p class="ql-block"> 二00九年二月</p> <p class="ql-block">一别经年,两人过着两地相思的生活,数年后,丈夫终于有所小成,托同乡提前带话给妻子,说当年的除夕一定回家团年。一转眼,除夕便到了,一场大雪让村子显得格外的宁静,妻子在村口等着丈夫回来已经一天一夜了,天气寒冷却也不忍离去。此时的丈夫也在雪中艰苦的跋涉,心中念念不忘的是和妻子的约定,终于在天亮之前赶到了,但是迎接他的却是倒在雪地里的妻子,就这样,因为一场早来的大雪,夫妻两人天人永隔。后来丈夫将妻子葬在了村口她倒下的地方,并在上面栽上一棵相思树,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红豆杉。因为这件事的发生,做丈夫的一直怨恨自己,怨自己为什么不早一些启程,为什么不能早一些到家与妻子团聚,不久也郁郁而终,临终前他嘱托家人将自己与妻子葬在一起,希望下辈子再续未了缘。</p> <p class="ql-block"> (3)婺原源头古村</p><p class="ql-block">先经水口到烟村,鸟革翚飞更胜鹍。</p><p class="ql-block">黑白分明徽匠智,碧蓝复盖上天恩。</p><p class="ql-block">莺啼窗外常相伴,溪唱房前向下奔。</p><p class="ql-block">窥月楼中赏新月,探源书屋肓贤孙。</p><p class="ql-block"> 二0一五年五月十一日</p> <p class="ql-block">丈夫下葬不久后,留心的村民就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情,之前栽下的那棵相思树长出了两根枝,并且还是一雄一雌的两根,我们左手边这根枝就是雄枝,是不结果的,右手边的则是会结果的雌枝,如此雌雄同体的情况,连林业部门的专家恐怕都很难去解释它吧。不仅如此,漫山遍野的红豆杉群所散发出的微量元素,沁人心脾,而从其身上提炼出来的紫杉醇更是人类对抗晚期癌症的最好药物。村落中都没有发现过一位癌症患者,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无癌村,更是一处养生休闲的度假胜地。</p> <p class="ql-block"> (4)【越调.天净沙】源头古村</p><p class="ql-block"> 山村水口石桥,古碣亭子人潮,名木云林唱鸟。鸠欢笑,让游你乐陶陶。</p><p class="ql-block"> 二0一五年五月十一日</p> <p class="ql-block">在源头古村,有一道亮丽的风景是不容错过的,那就是古村落我们所处的水口。说到水口,大家可能还比较陌生,大家看,水口有石拱桥横跨于溪水之上,两边各有一座山头拱卫着这里。水口位于整个村落的下游出口处,既是村落的出口又是入口,古时被认为是村落的地之门户,关系着村落人丁财富的兴衰聚散,更是村民命运前程的精神象征,承载着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憧憬、理想和追求。</p> <p class="ql-block"> (5耀禄大夫吴中源</p><p class="ql-block">耕读堂中治顽皮,八年秀才打根基。</p><p class="ql-block">殊荣进士花三载,告老还乡一品披。</p><p class="ql-block"> 二0一九年五月廿二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源头古村,有一道亮丽的风景是不容错过的,那就是古村落我们所处的水口。说到水口,大家可能还比较陌生,大家看,水口有石拱桥横跨于溪水之上,两边各有一座山头拱卫着这里。水口位于整个村落的下游出口处,既是村落的出口又是入口,古时被认为是村落的地之门户,关系着村落人丁财富的兴衰聚散,更是村民命运前程的精神象征,承载着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憧憬、理想和追求。在婺源,几乎所有古老村落的入口处,都拥有集自然风光与人工补缺于一体的这种乡村园林,这种具有独特乡土审美韵味的景观也体现了源头人对人居环境的追求和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源头村水口在选址上极为严谨,讲究既有来龙,又有去脉,风水极佳,古桥、名木、水口林、石碣、茶亭等都是源头水口完美的组成部分,称得上是婺源水口的典范。源头古村的水口,是当地人在恒久的时空里创作的美丽画卷。它将人文色彩与自然山水巧妙地组合在一起,精致地展现在时光长河中,以它亘古未变的内涵,山高水长地散放出历史的静远与幽香。</p> <p class="ql-block"> (6)【仙吕.一半儿】吴中源回头村</p><p class="ql-block"> 《枕溪亭里赏溪滂,诗月亭中吟月狂。窥月楼清回忆往。乐还乡,一半儿修身,一半儿享。</p><p class="ql-block"> 二 00一九年二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光禄大夫吴中源</p><p class="ql-block"> 据《吴式宗谱》记载,这个吴中源生于一个富殷的书香人家,在家人的期盼中,渐渐长大了,长到十来岁时,不曾想成为了一个太顽皮的孩子,经常搞得四邻不安,鸡犬不宁。眼看到自己的儿子将要成为另一个王林号或王跳鬼。于是他的父亲狠下心,在源头村的山里建了这栋“探源书屋”,还请了专门的私塾先生,派了专门的佣人伺候,把自己的儿子“关”在这里读书认字,学本事。这位私塾先生是个朱子理学的崇拜者。从《朱子家训》学起,先生向吴中源灌输的都是朱熹的思想,读的都是朱熹的著作,如《太极图说解》、《通书解》、《四书集注》、《八朝名臣言行录》等等。在这幽静的环境中,吴中源过着远离俗世红尘的隐士生活,潜心钻研学问。8年过去了,他终于不负众望,第一次参加乡试就考取了秀才,进而在三年后的殿试上考取了进士,被委派到江苏某县任县尉,随后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逐步提升为吏部侍郎,告老还乡时又被诰封为一品衔光禄大夫。</p> <p class="ql-block">走进群山环抱,秀水缠腰的源头村,数十座徽派民居错落有致地分布于溪水两岸。在这里不变的是老屋的飞檐翘角,是山民们随太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朴实生活,是先人们一代代为后人照看的镇火池,在历经了七百多年的风雨后,依然徜徉在村头的小巷中。</p> <p class="ql-block">"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此间”。来到窥月茶楼内,四周美景,尽收眼底。远远望去,绵延40里长的山脉有青山、绿树,更有清泉,眼前这条蜿蜒小溪,就是从40里长的山脉中流出的天然好水。这泉水清澈见底,口感甘甜、清冽。是流向婺源河流的水之源头。可以说是源头村的养生河,不知是这河水中含有的哪些微量元素,造成源头村村民生儿子比生女儿的概率要高好几倍。</p> <p class="ql-block">源头古村的另一个特色便是这座‘润福楼’了,它是源头古村风景区重点打造的一幢休闲度假别墅,整个别墅占地一亩多,以徽派建筑为主,砖雕、木雕工艺精湛。楼内有会议室,KTV包房,餐饮包厢,古徽州厅堂、庭院、鱼塘,有客房标间4个,豪华套间2个,每个套间配有木质茶亭,在亭中可煮水品茗,可吟诗作画,润福楼的选址依山傍水,在竹海与森林之中,二条溪水在楼前交汇,像是双龙戏珠。站在二楼茶亭也是副腑视村景的最佳位置,古朴的源头村掩映在群山环抱之中。坐在楼内可观竹影摇曳景、可听潺潺溪水声,鸟语花香,含有紫杉醇的负氧离子空气沁人心脾,是养生、休闲、度假的最佳场所。</p> <p class="ql-block">源头古村的美丽生态,不仅仅体现于保存完好的水口林,更在于依溪而上时映入眼帘的蜿蜒小径和潺潺溪水。走进龙泉溪谷地,一排一排的白花檵木,整片整片的幽幽绿竹,无不讲述着这片山水的婀娜。溪谷不同于峡谷,峡谷呈“W”字型,太陡峭、险峻,游玩太费气力。溪谷却不同了,它是呈“U”字型,平坦、舒缓,一路走来,如行云流水,似公园小径漫步;呼吸着这里每立方厘米超过十万个负氧离子的优质空气,更让人神清气爽。这是大自然的馈赠,天然氧吧富含负氧离子的生态环境将让您的身心得到一次重生。</p> <p class="ql-block">源头古村石碣共有14座,其中13座都在村子上游,只有一座在村外。明代中期,这个村子出了一个名叫吴中源的士大夫级高官,吴中源是个有故事的人,关于他的故事等到了他儿时读书的“探源书屋” 再讲。这位士大夫在这里做了许多好事,建了不少建筑。古代的大夫都是有封地的,许多大夫用封地上收获的财富来挥霍,而这位吴大夫将封地上收获的财富用来为村里乡亲造福。从这一直通往他儿时读书的探源书屋,一路上的5座亭子,14座石碣都是他捐资建造的。吴大夫建的东西还有很多,可惜都淹没在历史的岁月中。一路上的亭、碣、塘等等都是旅游开发商依据史料恢复重建的。</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 王长顺,笔名上川,40后。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会员证号009262),中国国学协会会员(GX2011080027),武昌诗词楹联学会(2017014)会刊《黄鹤之吟》编辑。《领军人物》杂志社副主编(长期)VFF”713196,中国国家诗书画院研究员(终身)G2012060035,中国民族文化研究会诗书画艺委会终身名誉主席(MZ丫S2012181)。</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