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典国家考古博物馆雕塑展之五

老陈

<p class="ql-block">2015年6月10日星期三,晴。<br><b>阿斯克勒庇俄斯神庙</b>。<br>&nbsp; &nbsp; &nbsp; &nbsp;这座大型的多立克式围柱神庙建于公元前390年至公元前375年间。在神庙区域发现的一段铭文提供了关于该神庙及其雕塑装饰的大量信息。据铭文记载,神庙的建筑师是西奥多托斯,而雕塑家提摩太奥斯负责制作山墙和檐角饰雕塑的初步模型。他亲自雕刻了西侧的檐角饰,或许还雕刻了西侧山墙上描绘亚马逊之战的雕塑。东侧山墙上描绘特洛伊陷落的雕塑由雕塑家赫克托里达斯创作,但东侧檐角饰的雕刻者姓名不详。神庙内部矗立着由帕罗斯岛的雕塑家特拉西梅德斯制作的金象牙材质的阿斯克勒庇俄斯雕像。<br></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老陈参观了古埃及文物展之后,继续在雅典国家考古博物馆的一楼雕塑展区闲逛。</p><p class="ql-block">骑在马上的Nereid涅瑞伊得斯(海仙女)或Aura奥拉(微风女神)雕像。材质为彭忒利科斯大理石。约公元前380年,发现于Epidauros埃皮达鲁斯。</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这是阿斯克勒庇俄斯神庙西立面山墙右侧角落的檐角饰。雕像中女神坐于马上,从海洋中升起。由雕塑家提摩太奥斯创作。</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雕塑体现了典型的古典希腊艺术风格,人物造型追求理想化的比例与和谐之美。女神的姿态优雅,身体线条流畅自然,展现出古典时期对于人体美的精准把握。例如,女神的面部表情宁静安详,符合古典时期对神祗形象庄重、肃穆的刻画传统。</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雕塑家对衣物褶皱的处理极为精妙,通过细腻且富有层次感的雕刻,使衣褶仿佛随着身体的动态自然垂落,不仅增强了作品的立体感,还凸显了大理石材质的质感,展现出高超的雕刻技艺。</p> <p class="ql-block">狮头屋檐。</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主体为狮子头造型,以石材精心雕琢。狮子面部细节丰富,鬃毛卷曲、纹理清晰,双眼圆睁、嘴巴大张,似在咆哮,传递出威严与力量感。其两侧饰有对称的涡卷形花叶雕刻,增添装饰性与古典韵味,整体展现古希腊雕刻艺术对动物形态及装饰美学的精湛把握。</p> <p class="ql-block">尼刻Nike小雕像。帕罗斯大理石材质。发现于Epidauros埃皮达鲁斯,公元前4世纪晚期。</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这尊雕像曾是阿尔忒弥斯神庙西立面山墙左侧的檐角饰。尼刻向前飞翔,右腿前伸。她的翅膀是用单独一块大理石制成的, 并安装在雕像肩膀处预留的插槽中。</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 Nike(尼刻)在古希腊神话中是代表胜利的女神,通常被塑造为一位年轻、美丽且身姿矫健的女性,长着一对翅膀,象征着她能够迅速地降临到胜利的一方。她手持棕榈枝、花环或奖杯等象征胜利的物品,有时也会驾驭着战车。比如在一些艺术作品中,她会为获胜的英雄或运动员戴上桂冠,或者在战争胜利后,为凯旋的将领献上象征胜利的标志 。</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尼刻是力量、速度和胜利的化身,虽然她并非奥林匹斯十二主神之一,但在古希腊人的生活和信仰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无论是在体育竞技、战争冲突,还是在其他各种竞争活动中,人们都祈求尼刻的庇佑,渴望获得胜利。在古希腊人眼中,她是胜利的直接象征,能够给人们带来荣耀和辉煌。</p> <p class="ql-block">墓碑(Grave stele)。维奥蒂亚大理石材质,发现于维奥蒂亚地区的塞斯皮艾。约公元前5世纪末。</p><p class="ql-block"> 墓碑上刻画了一位女性,她坐在椅子上,身着长外衣(奇同衫chiton),还披着一块希玛纯(himation),这块布也盖住了她的头部。她右手握着一只鸟,并将其递给面前原本刻画着的一个孩童形象。出于某种未知原因,当这块墓碑被再次使用时,孩童形象遭到损毁并被移除, 就在那时,铭文被刻在了山墙的檐口上。</p> <p class="ql-block">墓碑(Grave stele)。维奥蒂亚石材。发现于维奥蒂亚的塞斯皮艾,公元前4世纪晚期。</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一位年轻女子身着轻薄的奇同衫(chiton),披着希玛纯(himation),坐在凳子上。她戴着一只手镯,左臂优雅地搭在垫子上。她或许是一位女诗人,从她座位下小盒子上的卷轴状书籍可以看出端倪。她用右手向站在面前的裸体男孩递出一只鸟。这位年轻女子的高贵形象,是塞斯皮艾雕塑工坊最杰出的作品之一。</p> <p class="ql-block">墓碑(Grave stele)。彭忒利科斯大理石材质。发现于比雷埃夫斯,公元前375-前350年。</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这位中年女性身着chiton奇同衫和himation希玛纯,右手将希玛纯向上拉起。从用于固定饰品的孔洞可以看出,她曾在头发上佩戴过金属花环。其身体的立体感与衣物的厚重感,或许借鉴了雕塑家凯菲索多托斯创作的《厄瑞涅(和平)》雕像,凸显出她面部庄重的神情。门楣上刻有逝者的名字:梅利特,她是弗吕亚(今雅典查兰德里区)的斯普多克拉特斯之妻。这块墓碑与其他年代较晚的墓碑(如梅利特之子忒勒马科斯的墓碑,藏品编号1016)一同矗立在比雷埃夫斯西北墓地的家族墓园中,该墓园位于卡拉瓦斯地区。</p> <p class="ql-block">墓碑(Grave stele)。彭忒利科斯大理石材质。发现于雅典的凯拉米克斯古墓地,公元前350-前325年。</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一位裸体青年男子,左臂搭着一件短斗篷,斜倚在一根小圆柱上,手托头部,神情悲伤。右下角,一名年轻仆人坐在地上睡着了,头埋在膝盖间。他右手拿着的油瓶和刮身板表明,他的主人是一名运动员。左侧,逝者年迈的父亲正哀伤地凝视着他。</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这件纪念碑的图案与伊利索斯墓碑(藏品编号869)的主题相同,其原本是一座小型神庙式墓碑,带有单独制作的山墙、壁柱和基座。</p> <p class="ql-block">墓碑(Grave stele)。彭忒利科斯大理石材质。发现于雅典的伊利索斯河床中,约公元前340年。</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一位裸体青年交叉着双腿,斜倚在一根柱子上。他左手握着一根捕兔棒(用于投掷击打野兔的棍子),这表明他是一名猎手,而在他身后嗅着地面的狗也印证了这一点。浮雕右侧,逝者年迈的父亲拄着拐杖,哀伤地凝视着他,难掩悲痛。人物头发旁及上方的小孔,是用于固定金属花环的。画面中,台阶上半睡半醒、疲惫不堪的逝者年轻仆人,让这幅表现痛失亲人的场景更为完整。青年躯体的刻画极具纪念碑式的庄严感,占据了画面的主要空间,这一形象很可能受到了独立式英雄雕像的启发。这件杰出的纪念碑原本为小型神庙式结构,被认为是帕罗斯岛雕塑家斯科帕斯的作品,或出自其学派雕塑家之手。</p> <p class="ql-block">丧葬用有流提水罐(loutrophoros-hydria)。彭忒利科斯大理石材质。发现于阿提卡的瓦里。公元前380-前370年。器物及其底座均保存完好。</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在这件细颈有柄长油瓶(lekythos)的器身上,刻画着一位蓄须男子与一位身着奇同衫(chiton)、披着希玛纯(himation)的年轻女子握手的场景。这一场景两侧各有一位女性人物。这两位核心人物的形象也出现在器物所立的方形底座正面;底座侧面分别刻画着:右侧是一位手持戏剧面具的演员,左侧是一位身披希玛纯的男子,仅保存下身体的下半部分。</p> <p class="ql-block">墓碑上的狮子雕像。彭忒利科斯大理石材质。于阿提卡的马尔科 Poulo 被没收。公元前4世纪早期。</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狮子位于一体式基座上,呈现向右侧移动的姿态。作为陵墓的守护者,它头部朝前,嘴巴大张,带有威慑力。火焰状的鬃毛以及抬起的后半身突然收窄的线条,是其鲜明特征。</p> <p class="ql-block">墓碑(Grave stele)。彭忒利科斯大理石材质。发现于萨拉米斯岛,公元前4世纪中期。</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一位身着奇同衫(chiton)、披着希玛纯(himation)的女子,正与一位同样披着希玛纯的男子握手,该男子或许是她的丈夫。从女子左手的姿态可以看出,这对夫妇似乎正在交谈。逝者的名字“姆涅西斯特拉忒”(Mnesistrate)刻在山墙左侧的水平檐口上。</p> <p class="ql-block">丧葬用细颈有柄长油瓶(funerary lekythos)。彭忒利科斯大理石材质。发现于萨拉米斯岛,约公元前410年。</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逝者(女性)坐在凳子上,双脚放在脚凳上,身着奇同衫(chiton)和希玛纯(himation),头发用发网罩住。她膝上放着一个梳妆盒,正从中取出某件物品。在她面前站着一位年轻女子,同样身着奇同衫和希玛纯,右手撑着头,神情悲伤。两位人物上方刻有她们的名字:法诺(Phano)与卡利皮斯(Kallippis)。右侧有一位身披希玛纯的青年站立着,而在法诺身后,有一位女仆--她穿着具有异域特色的带袖“蛮族”奇同衫,头上也罩着发网,怀里抱着一个婴儿。</p> <p class="ql-block">墓碑(Grave stele)。彭忒利科斯大理石材质。发现于雅典奥莫尼亚广场附近。公元前350-前325年。</p><p class="ql-block"> 一位坐在凳子上的女性伸出右手,站在她对面的亲属温柔地握住她的手腕,另一只手抬起,做出说话的手势。左侧站着一个陷入沉思的女孩。一只小鹧鸪在逝者座位下方啄食地面。</p><p class="ql-block"> 这件被称为“告别墓碑”的纪念碑,原本是小型神庙式结构,带有山墙、壁柱和基座。作品中蕴含着动人的即时感,这种特质在其他小型墓葬纪念碑(如藏品编号3486的细颈有柄长油瓶)中也能见到。</p> <p class="ql-block">丧葬用细颈有柄长油瓶(funerary lekythos)。彭忒利科斯大理石材质,公元前350-前325年。</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这件器物的大部分瓶身以浮雕花卉图案装饰,颈部则饰有鳞片状花纹。</p> <p class="ql-block">丧葬用细颈有柄长油瓶(funerary lekythos)。彭忒利科斯大理石材质。发现于雅典东南部的布拉哈米区,约公元前350年。</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器物的颈部和瓶口经过修复。上面刻画着一位身着长款奇同衫的祭司,他伸出的右手中握着一个双耳大酒杯——这种酒器与狄俄尼索斯的崇拜仪式相关。逝者的名字“潘塔莱昂”刻在人物下方突出的基线上。靠近底部的位置可以辨认出一条雕刻的装饰带,其上原本应有彩绘的回纹图案。</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这件作品的纪念性风格、所表现的题材,再加上油瓶本身的尺寸,都表明它是一件独立的丧葬纪念碑,被安放在雅典狄俄尼索斯祭司潘塔莱昂的墓上,用以替代墓碑。</p> <p class="ql-block">墓碑(Grave stele)。彭忒利科斯大理石材质。发现于雅典凯拉米克斯古墓地,约公元前400年。</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浮雕右侧已用石膏修复。墓碑以一件有流提水罐为中心装饰,两侧各有一件细颈有柄长油瓶。左侧保存完好的油瓶上方,有一个用缎带悬挂的雪花石膏瓶。这件油瓶上刻画着一位裸体青年玩圈环的场景。有流提水罐的腹部位置,刻画了一位手持长矛的雅典骑手向他年迈的父亲告别;年轻战士的马位于背景处,右侧边缘还有一位身披希玛纯的青年。画面上方刻有逝者的名字:哈马克桑泰亚德莫(deme)的帕奈提奥斯。</p> <p class="ql-block">Siren塞壬雕像。彭忒利科斯大理石材质。发现于雅典凯拉米克斯古墓地。约公元前330年。</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这尊神话中的带翼女子Siren塞壬雕像--她长着鸟的腿和尾羽--正为她所装饰的墓中逝者哀悼。她的双臂原本抬起,拉扯着蓬乱卷曲的头发,如今仅存左手的手掌。其躯干明显拱起如弧线,头部侧向倾斜,面部五官紧绷,无不凸显出哀悼时的强烈情绪。</p> <p class="ql-block">Grave stele墓碑,是古希腊用于纪念逝者的一种石刻纪念碑。公元前370年,属于古希腊古典时期晚期。材质为Pentelic marble彭忒利科斯大理石,质地优良,常用于古希腊的建筑和雕刻,如帕特农神庙就使用了这种大理石。发现于阿提卡地区的马尔科普洛(古代的哈格诺斯)。</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碑文中楣的铭文记载,善良、贞洁且深受丈夫疼爱的Archestrate阿尔克斯特拉忒坐在一张带脚凳的凳子上,正从一位年轻女子递来的小盒子里取一件物品。在阿尔克斯特拉忒的腿后,可以看到她年幼女儿的身影,女儿右手捧着一只小鸟,正递向她。</p> <p class="ql-block">海妖丧葬雕像。彭忒利科斯大理石质地。发现于雅典凯拉米克斯的古代公墓。公元前370年。</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这只海妖展翅悲鸣,哀悼逝者,正弹奏着一把龟壳制成的里拉琴。原本握着拨片的右手已缺失。乐器共鸣箱上的孔洞表明,琴弦是单独制作的,可能为青铜材质。羽毛及身体的其他细节均曾有彩绘装饰。这只海妖或许与编号775的藏品一同,矗立在雅典骑兵德克西莱奥墓碑的两侧--德克西莱奥于公元前394/93年战死,其墓碑现藏于凯拉米克斯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丧葬小神庙。彭忒利科斯大理石质地。发现于比雷埃夫斯东北的圣约翰·伦迪斯区。约公元前320年。</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left;">&nbsp; &nbsp; &nbsp; 这座宏伟纪念碑的左侧石板上,刻画着一位手持手杖的成年男子,他转向右侧--那里原本应有其他浮雕人物。中楣上刻着他的名字:苏尼翁的斯特拉托克勒斯之子亚历克索斯,以及他亲属的名字:马拉松的塞奥克塞诺斯之女菲卢梅内、法诺斯特拉忒,还有他的儿子斯特拉托克勒斯。</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这座纪念碑以亚历克索斯面部特征的精湛刻画和其独特的顶部装饰而著称。</p> <p class="ql-block">公元前4世纪的墓碑残片。发现于萨拉米斯岛,彭忒利科斯大理石质地。</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逝者的名字刻在碑的顶部、两朵浮雕玫瑰花饰的上方:伊奥尼岱的克菲西奥斯之子埃皮克拉特斯。</p> <p class="ql-block">海妖Siren塞壬丧葬雕像。彭忒利科斯大理石质地。发现于雅典凯拉米克斯的古代公墓,公元前330-前320年。</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海妖Siren塞壬左手握着一把龟壳里拉琴,右手原本握着拨片,用于拨动琴弦(琴弦原为金属材质),以此哀悼逝者。其腿部的浮雕羽毛是标志性特征。双脚和翅膀部分由石膏修复。</p> <p class="ql-block">丧葬小神庙(Funerary naiskos)。彭忒利科斯大理石质地。发现于阿提卡地区的马尔科普洛,公元前350-前325年。</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一位体态丰腴的女子与一位站立的男子握手,男子或许是她的丈夫。两人之间站着一男一女,神情哀伤,其中女子较为年轻,男子已成年。中楣上,在这位坐着的女子上方刻有她的名字:阿忒涅的菲洛克拉特斯之女希罗克莱娅。</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不久之后,又添刻了哈格诺斯(今马尔科普洛)的卡利皮德斯之子蒂莫克拉特斯的名字。</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这座纪念碑的顶部装饰有带檐口饰的檐部。</p> <p class="ql-block">墓碑(Grave stele)。彭忒利科斯大理石质地。发现于雅典,约公元前4世纪中期。</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这座纪念碑呈小神庙形式,带有壁柱、中楣和瓦顶。中楣上刻有所刻画人物的名字:基达泰奈昂德莫的格劳孔之子克菲索克里托斯,以及克菲索克里托斯之女斯特拉提莉斯。</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蓄着胡须的老年Kophisokritos克菲索克里托斯坐在椅子上,身披希玛蒂恩(古希腊男子长袍),手持手杖,正与女儿斯特拉提莉斯握手。年轻的女子身着带袖基同(古希腊女子长袍),腰间系着佩普洛斯(另一种古希腊女装),背部披着希玛蒂恩。</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克菲索克里托斯的形象原型可能是某座著名的宙斯或阿斯克勒庇俄斯雕像。</p> <p class="ql-block">墓葬纪念碑上的狮子雕像。彭忒利科斯大理石质地。发现于雅典凯拉米克斯的古代公墓,公元前325-前300年。编号803.</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这尊狮子与编号804的狮子雕像可能来自科利托斯德莫的狄奥尼西奥斯的墓葬围场,狄奥尼西奥斯是演说家希佩里德斯的表亲。这两尊狮子原本置于围场边缘,呈相对而立的姿态,守护着它们的猎物——在它们的爪下可以看到一个公牛头。狮子与凯拉米克斯围场中央小神庙顶部的公牛雕像一样,都与狄奥尼索斯崇拜有关,因而也与逝者狄奥尼西奥斯的名字相关联。</p> <p class="ql-block">墓葬纪念碑上的狮子雕像。彭忒利科斯大理石质地。发现于雅典凯拉米克斯的古代公墓。公元前325-前300年。编号804。</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这尊狮子与编号803的狮子雕像可能一同来自科利托斯德莫的狄奥尼西奥斯的墓葬围场。</p> <p class="ql-block">丧葬陶瓮(lebes-kalpe)。彭忒利科斯大理石质地。发现于雅典阿查农街尽头。约公元前350年。</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在一个环绕着莨苕叶和棕叶饰的柱基上,立着一个像是大圆球的丧葬陶瓮,其浮雕装饰有回纹和凹槽;肩部上方是 Griffin格里芬(狮鹫)胸像,狮鹫是不朽的象征。这座纪念碑基座上华丽的花卉装饰,曾装点着一个显赫雅典家族的宏伟墓葬围场,让人联想到极乐岛的美景。</p> <p class="ql-block">墓碑(Grave stele)。彭忒利科斯大理石质地。发现于雅典南部的卡利塞亚区,约公元前320年。</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一位身着佩普洛斯长袍的少女,右手举起,握着一只鸟。她身旁有一个浮雕的双耳细颈瓮。中楣上刻着逝者的名字:西奥多托斯之女哈格诺斯特拉忒。她的形象也出现在双耳细颈瓮的浮雕主体上,画面中她正与年轻的亲属西奥多罗斯握手。</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这座墓碑可能来自一个雅典家族的墓葬围场,该围场曾坐落于通往法勒隆港的道路旁。</p> <p class="ql-block">墓碑(Grave stele)。彭忒利科斯大理石质地。发现于雅典,公元前4世纪中期。</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碑上刻画了一位站立的舞女,手中握着响板。她身着一件轻薄透明的基同长袍,斜系于胸前。左侧有一个手持飞鸟的男孩,正向左伸出左手朝向她。</p> <p class="ql-block">墓碑浮雕(Grave relief)。彭忒利科斯大理石质地。发现于雅典的古迪区,约公元前340年。</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一位女子坐在凳子上,面朝右侧,双手握住站在她面前的另一位女子的手。两人之间站着一位成年男子,左侧有一名年轻女仆。</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人物呈斜向雕刻,以四分之三侧面朝向浮雕背景。这使得技艺精湛的工匠能够对坐立女子的头部进行圆雕处理,赋予她神圣的美感与光彩。</p> <p class="ql-block">墓碑浮雕(Grave relief)。彭忒利科斯大理石质地。发现于埃琉西斯,公元前350-前325年。</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该浮雕是一座丧葬小神庙的一部分,神庙的壁柱和山墙由单独的大理石块制成。浮雕刻画了一位蓄着胡须的战士,他身着短款基同、胸甲和斗篷,正面站立。他的年轻仆人手持头盔。可以看到他的盾牌放在身旁的地上。这位战士的形象灵感源自一座圆雕战士雕像。</p> <p class="ql-block">丧葬纪念碑石板(slap)。彭忒利科斯大理石质地。发现于雅典凯拉米克斯的古代公墓,公元前350-前325年。</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这块石板所属的纪念碑原本呈小神庙样式,其壁柱和山墙由单独的大理石块制成。这是构成纪念碑的三块石板中的右侧石板,上面刻着一位身着基同长袍和希玛蒂恩斗篷的女子,她正用右手将斗篷向上拉起。</p> <p class="ql-block">墓碑浮雕(Grave relief)。彭忒利科斯大理石质地。于比雷埃夫斯被没收。公元前4世纪中期。</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一位年轻女子坐在宝座上,椅背装饰有斯芬克斯和公羊头图案,她右手将希玛蒂恩斗篷向上拉起,左手放在膝上的首饰盒上。</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她身边有三位女子相伴:左侧的女子俯身轻柔地握住她的手,后方的一位抱着刚出生的婴儿,右侧则留存着一个身着蛮族带袖基同的女仆的残像。</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这座丧葬纪念碑原配有山墙和壁柱。</p> <p class="ql-block">墓碑浮雕(Grave relief)。大理石质地。于科孚岛被没收,但可能发现于阿提卡地区的武利亚格迈尼。约公元前380年。</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一位身着基同长袍和希玛蒂恩斗篷的女子坐在凳子上,右手将斗篷向上拉起。她面前站着一位手持首饰盒的女子。左侧有一名年轻女仆,抬手捂面,做出悲伤的姿态。逝者的庄严气质让人联想到帕特农神庙浮雕上的赫拉女神。这座纪念碑呈带壁柱的小神庙样式,是同类文物中最为重要的一件。</p> <p class="ql-block">丧葬小神庙(Funerary naiskos)。彭忒利科斯大理石质地,基座为伊米托斯大理石质地。发现于雅典迪皮隆门附近,公元前350-前325年。</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浮雕刻画了一位蓄着胡须的战士--埃伊吉利娅的普罗克莱德斯之子Prokles普罗克勒斯,他站立着,面朝左侧,身着基同长袍、胸甲和希玛蒂恩斗篷。他左手握剑,右手向坐着的老父亲致意。两人之间的背景处站着一位正拉起斗篷的女子,她是埃伊吉利娅的迈克西阿德斯之女阿奇佩,可能是普罗克勒斯的母亲。中楣上刻有这些人物的名字,此外还用较小的字体添刻了潘菲洛斯之子普罗克莱德斯的名字。老者座位上的孔洞是用于安装部分靠背的。</p> <p class="ql-block">丧葬犬雕像。彭忒利科斯大理石质地。发现于比雷埃夫斯,公元前375-前350年。</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雕像中的犬面朝右侧,头部转向观者。这尊犬雕像可能是一个独立的纪念碑,象征着陵墓的忠实守护者。</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头部和颈部突出的雕刻处理,以及外翻的前爪,赋予这只犬典型的自然气息,雕像连同椭圆形基座一同保存下来。</p> <p class="ql-block">墓碑(Grave stele)。彭忒利科斯大理石质地。发现于雅典。约公元前330年。</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逝者是一位年轻女子,她身着基同长袍和希玛蒂恩斗篷(斗篷也遮住了头部),坐在凳子上,凝视着远方。她右侧站着一位面带悲伤的亲属。坐像耳部的孔洞是用于安装金属耳环的。</p> <p class="ql-block">墓碑浮雕(Grave relief)。彭忒利科斯大理石质地。发现于阿提卡地区的拉姆努斯,公元前325-前300年。</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一位成熟蓄须的男子拄着拐杖,与一位年轻女子默默握手,即便死后也相依相伴。这位女子容貌出众,五官精致、身姿窈窕、仪态优雅,让人联想到普拉克西特列斯的雕像作品。&nbsp;&nbsp;</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该浮雕属于希罗克勒斯墓葬围场中的一座小神庙。小神庙的山墙顶部刻有逝者的名字--拉姆努斯的希罗克勒斯之子希伦与利西佩,现藏于拉姆努斯。此外,小神庙的基座上还有一首铭文诗,提及希伦及其四位先他而去的兄弟,该基座同样藏于拉姆努斯。</p> <p class="ql-block">丧葬小神庙(Funerary naiskos)。彭忒利科斯大理石质地。发现于雅典凯拉米克斯的古代公墓。公元前350-前325年。</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浮雕中,一位年轻的雅典战士身着全套军备和斗篷,身处战场,正奋力向右迈步。他左臂持盾,右手原本应握着剑。其额头上的孔洞是用于安装青铜头盔或花环的。战士充满戏剧性的面部表情与肌肉发达的身体,让人联想到帕罗斯岛雕塑家斯科帕斯的作品。</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小神庙的中楣上刻有这位阵亡战士的名字:哈莱德莫的阿尔克瑙特斯之子阿里斯托诺特斯。小神庙中央山墙饰上保存的双耳细颈瓮基座表明,他去世时未婚。</p> <p class="ql-block">墓碑浮雕(Grave relief)。彭忒利科斯大理石质地。发现于雅典凯拉米克斯的古代公墓。公元前320年之后。</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浮雕刻画了一位女子,正面而立,身着基同长袍和希玛蒂恩斗篷,斗篷覆盖了她的身体和手臂,想必也曾遮住头部。这件浮雕曾装点一座大型丧葬小神庙。这位庄重女子的形象原型可能是某座著名的女神雕像,或许是由伟大雕塑家雕刻的得墨忒耳(谷物女神)像。这种被称为“大型赫库兰尼姆女子”的造型,在其他丧葬雕像中也有体现。</p> <p class="ql-block">丧葬女子雕像。彭忒利科斯大理石质地。出土地点不详。公元前4世纪晚期。</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逝者身着基同长袍和希玛蒂恩斗篷。她的左手原本应握着斗篷,使面部露出,这是已婚女性的典型姿态,原型源自赫拉女神的形象。</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雕像连同基座一同保存下来,可能来自一处宏伟的墓葬围场。</p> <p class="ql-block">墓碑浮雕(Grave relief)。彭忒利科斯大理石质地。发现于雅典拉里西斯火车站附近。由两块石板拼接而成。</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右侧边缘处,一位年轻的埃塞俄比亚马夫正试图牵制一匹披着豹皮的大马。他右手高举握着鞭子,左手攥着缰绳。马背上侧有一个马其顿头盔形状的印记。马在浮雕中占据的突出位置表明,这座呈小神庙样式的纪念碑的主人可能是军人。这幅画面原本可能由其他人物(或为浮雕,或为圆雕)补充完整,或许是战士及其携带装备的年轻仆人。</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一般认为这件浮雕属于某座丧葬纪念碑,年代可追溯至公元前4世纪晚期。不过另一种观点认为,它是公元前1世纪的一件古典主义风格作品,为纪念某位统治者而作,可能是本都国王米特拉达梯。</p> <p class="ql-block"><b>公元前4世纪的雕塑艺术</b>。<br>&nbsp; &nbsp; &nbsp; &nbsp;在艺术领域,公元前4世纪至亚历山大大帝时期(公元前336-前323年)属于古典晚期。这一时期希腊世界在政治和社会方面发生的重大变革,对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并为其注入了新的精神。<br>&nbsp; &nbsp; &nbsp; &nbsp;古典晚期,伟大的艺术家们不再聚集在经济已然衰落的雅典,而是迁往周边地区--小亚细亚的富庶城市以及希腊大陆的大型神庙。在那里,他们接受统治者和富裕公民的委托,开启富有开拓性的创作生涯。<br>&nbsp; &nbsp; &nbsp; &nbsp;公元前4世纪的雕塑艺术热衷于描绘神性与人性的存在,这种追求催生了艺术表达中的现实主义风格。艺术家们以新的动态节奏和姿态赋予作品生命力,攻克了三维空间的表现难题,使雕像的姿态更为舒展,并且能够刻画各种情绪与情感。<br>&nbsp; &nbsp; &nbsp; &nbsp;我们知晓许多古典晚期雕塑家的名字,包括提摩太、斯科帕斯、利奥卡雷斯、布莱亚克斯、普拉克西特列斯和利西普斯。他们的作品多以罗马复制品为人所知,仅存少量原作。<br>&nbsp; &nbsp; &nbsp; &nbsp;约公元前360-前350年,提摩太、斯科帕斯、利奥卡雷斯和布莱亚克斯共同参与了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纪念碑--哈利卡纳苏斯的摩索拉斯陵墓(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雕塑装饰工作。他们也参与过希腊大陆著名纪念碑的创作:提摩太负责埃皮达鲁斯的阿斯克勒庇俄斯神庙;斯科帕斯担任阿卡迪亚地区泰格亚的雅典娜·阿莱亚神庙的建筑师兼雕塑家;利奥卡雷斯则为奥林匹亚的腓力皮翁创作了腓力二世家族的雕像。<br>&nbsp; &nbsp; &nbsp; &nbsp;公元前4世纪最著名的雕塑家是普拉克西特列斯,其仅存的原作是奥林匹亚的《赫尔墨斯》。古典晚期随着西库昂的雕塑家利西普斯的出现而落幕,他是亚历山大大帝的御用雕塑家,其创新的艺术表达标志着从古典晚期到希腊化时期的过渡。<br></p><p class="ql-block">身着胸甲的大理石男子雕像。发现于雅典,公元前325-前300年。</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头部是原作的石膏复制品,原作现藏于柏林某博物馆。这位蓄须男子身着短款基同长袍和胸甲,肩上披着一件斗篷。这是丧葬小神庙中最早的圆雕人物范例之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