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年8月24日,一个晴朗而不燥热的周日,上午10点,我和闺蜜从北宫门踏入颐和园,开启了一场湖光山色与历史交织的漫步之旅、<span style="font-size:18px;">一场悠闲的文化与自然之旅。</span></p> <p class="ql-block">我们相约在颐和园北宫门见。北京交通便利,路边的公交站牌上,线路信息清晰可见,远处的地铁站标志隐约可见,仿佛在提醒我们,这里虽是皇家园林,却也与现代生活紧密相连。</p> <p class="ql-block">进门就有一处游船码头,我们停下了脚步。码头边的展板上,详细标注着游船的路线,从苏州街荡漾昆明湖,直抵十七孔桥。但我们决定步行游览,慢慢感受这座园林的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颐和园苏州街,又称“买卖街”,位于北京颐和园的后溪河(后湖)两岸,是一座仿照江南水乡街市而建的宫廷市肆建筑群。它是中国清代皇家园林中唯一一座大型的、仿民间市井风貌的景区,极具特色。</p><p class="ql-block">苏州街全长约300米,以水当街,以岸作市,充分展现了江南“小桥流水人家”的意境。</p><p class="ql-block">可惜这次去又正在整体翻新改造,等以后再来领略北方皇家建筑的恢宏气派与江南水乡的婉约灵秀完美结合的宝地。</p> <p class="ql-block">离开苏州街,沿桥拾级而上,就见“慈福”牌坊,这是一座三间四柱七楼式的木石结构牌坊。“慈福”二字意为“慈光普照,福德众生”。牌坊色彩绚丽<span style="font-size:18px;">坊上的金色汉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雕花繁复而精致,</span>采用了皇家建筑等级很高的琉璃瓦顶和彩画,与背后的松柏和山势相映成趣。很多人站在牌坊下拍照留念,游客身影与高大的树木交织在一起,仿佛一幅静谧的画卷。</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万寿山后山隐藏着一个超级小众的秘境——须弥灵境。</span>这个建筑群是乾隆时期仿照西藏桑耶寺而建,融合了汉、藏两种建筑风格,体现了清朝“兴黄教以安蒙藏”的政治宗教策略。</p> <p class="ql-block">和闺蜜在古建筑前,找了一位超热心的路人美女帮我们拍照。阳光洒落,微风轻拂,我们相视而笑。那一刻,仿佛时间都为我们静止,所有的快乐与美好,都被定格在“颐和园”里。</p> <p class="ql-block">背景中,古建筑与蓝天白云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仿佛我们也成了这幅画中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景区内意外邂逅了9.3阅兵的空中彩排!只见一个由十架战机组成的编队划破长空,从我们头顶正上方呼啸而过,队形整齐划一,巨大的轰鸣声引得景区里的游客纷纷驻足仰望,激动地拍照。</p> <p class="ql-block">远观“佛香阁”。</p> <p class="ql-block">远观“画中游”。</p> <p class="ql-block">颐和园长廊的总长度为728米,这一数据源自《颐和园志》及官方记录,并被《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认证为世界最长画廊。</p> <p class="ql-block">走廊两侧是绿色的柱子与彩绘的天花板,游客们在走廊上行走或停留,有的在拍照,有的在欣赏彩绘。我们也放慢脚步,细细品味这些彩绘的细节,仿佛每一幅画都在讲述着一个古老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颐和园大戏楼即德和园大戏楼,位于中国北京市颐和园内,始建于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戏楼,曾为慈禧太后观戏的主要场所。</p> <p class="ql-block">我们站在建筑前,感受着这份庄重与华丽,仿佛穿越回了那个辉煌的年代。</p> <p class="ql-block">不远处,一台自动售货机的明亮界面吸引了我们,其上的购买指引清晰便捷。我们捧着两杯热气氤氲的卡布奇诺,在一旁的长椅坐下。细呷着咖啡,我们看着周遭的游客往来穿梭,耳畔是现代的便捷,眼前是古典的风景,而口中咖啡的醇香,则仿佛融入了我们几十年絮絮叨叨的生活琐碎,在时光里缓缓沉淀。</p> <p class="ql-block">继续前行,我们遇到了几位穿着传统服饰的游客,她们身着红裙、粉裙,走在石板路上,宛如从画中走出的女子。我们不禁驻足观看,感受着这份古典与现代交织的美。</p> <p class="ql-block">来到了颐和园博物馆门前,已有不少游客在排队。抬头望去,建筑上方“颐和园博物馆”几个大字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庄重。等待进入,心中满是期待。</p> <p class="ql-block">“园说Ⅶ——南迁北返移珍永续”特展正好在北京颐和园博物馆和德和园大戏楼对外开放。</p> <p class="ql-block">两位闺蜜,自拍一下下,留住美好、留住岁月。最好的时光在路上,最好的我们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走进博物馆,我们被一件精美的玉雕吸引。整体造型细腻而生动。站在展柜前,细细欣赏,感叹古人技艺的精湛。</p> <p class="ql-block">我们来到了一个关于“宝树琪花——颐和园藏清宫工艺盆景展”的展区。展板上详细介绍了清代宫廷中工艺盆景的历史与工艺,我们驻足阅读,仿佛走进了那个精致的宫廷世界。</p> <p class="ql-block">展厅中,一件金属雕塑作品吸引了我们的目光。雕塑是一簇盛开的莲花,金属材质打造出古朴典雅的美感。我们站在雕塑前,感受着这份艺术的静谧与灵动。</p> <p class="ql-block">我们又来到一处互动展柜前,一位小朋友正伸手触碰一个发光的兽面纹觥模型,模型在屏幕上呈现出立体效果。我们也忍不住参与其中,感受科技与历史的交融。</p> <p class="ql-block">现代图片修复技术真是让人惊叹!你看那百多年前的老佛爷照片,修复得清晰得像新的一样,真是让人印象深刻。</p> <p class="ql-block">步出博物馆,我们信步于园中,忽然被一位面带羞赧的大男孩拦住。他怯生生地向我们询问是否有“头孢类”消炎药,这突如其来的请求顿时让我们心生警觉。但善意驱使,我们并未简单回绝,而是耐心询问缘由。他焦急地解释,同行的妹妹突发剧烈腹痛,几近晕厥,无法行走。</p><p class="ql-block">幸而,我闺蜜出身军医,她立刻果断地说:“先带我去看看病人。”我们随行百米,见到一位面色苍白的女孩。经她专业问询,判断这只是严重的经痛。闺蜜旋即俯身,一边以专业手法为她按压舒缓的中医穴位,一边耐心地向他们讲解应急处理方法。经过一番操作,女孩紧蹙的眉头渐渐舒展,苍白的脸上也浮现出一丝微笑。</p><p class="ql-block">闺蜜同时温和而郑重地告知他们:这种情况服用头孢完全无效,切不可再随意在路上求药,应第一时间拨打急救电话。临别时,我笑问那男孩:“园子里这么多人,怎么就选中了我们?”是因我们面善,还是因为这副眼镜显得气质不凡?他或许不知道,自己误打误撞,竟“拦截”到一位真正的专家。</p><p class="ql-block">我由衷敬佩我的闺蜜——这位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的高材生,曾任职于北京著名医院的中西医结合医师,后又赴英伦,成为伦敦大学学院(UCL)的硕博连读学者。她的仁心与专业,在任何时候都闪耀着光芒。</p> <p class="ql-block">信步湖边,远处佛香阁映入眼帘。湖边还有一尊牛的雕塑,静静伫立,仿佛在守护这片宁静。我们看着湖面波光粼粼,心中满是宁静与满足。</p> <p class="ql-block">远观“文昌阁”</p> <p class="ql-block">我们沿着湖岸缓步前行,来到了著名的十七孔桥。桥身如虹,湖水碧绿,远处万寿山上的佛香阁静静矗立,仿佛在诉说着百年前的故事。桥上游客不多,我们驻足桥头,拍下合影,留下这静谧的一刻。桥边的垂柳随风轻摆,远处的山峦隐约可见,整个画面宁静而和谐。我们站在桥上,望着远方,心中满是不舍,却也满是收获。这是一次与闺蜜的夏日悠游,也是一次与历史、自然的深情对话。</p> <p class="ql-block">午后,我们登上游船,从南湖岛出发,湖面微波荡漾,两岸垂柳依依,远处西堤各个桥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游船缓缓前行,沿途可见湖心的石桥、岸边的古松与倒映在水中的亭台楼阁,宛如一幅流动的画卷。</p> <p class="ql-block">湖水摇碎日光,而我们定格了最好的模样。</p> <p class="ql-block">漫步西堤后,我们再次登上一叶游船。于藻鉴堂湖上轻轻荡漾,看水色潋滟,仿佛连时光都跟着温柔摇曳。此情此景,令人心花怒放。</p> <p class="ql-block">湖面荷叶点点,偶尔有几朵粉荷探出水面,为这幅画卷添上一抹亮色。</p> <p class="ql-block">时光悄然流逝,5个小 时的旅程在谈笑中悄然结束。下船而出到西门,依依不舍地告别了这座园林瑰宝。</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次不疾不徐的旅行,没有走马观花的疲惫,只有与闺蜜共赏美景的惬意。颐和园的每一砖一瓦,都藏着时光的故事,而我们的脚步,也为这座园林添上了一笔温柔的色彩。</p><p class="ql-block">相约下次再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