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古城的前世今生

靓靓青衣

<p class="ql-block"><b>  云南省大理市,是大理白族自治州的首府,地处大理白族自治州中部。西汉武帝元封二年(前109年),大理自此设县。公元七世纪,蒙舍诏在唐王朝的支持下,征服河蛮,统一六诏,建立南诏国。后晋天福二年(937年),段思平灭大义宁国,建大理国。1983年9月,将大理县、下关市合并,成立大理市。大理市是古代南诏国和大理国的都城,大理古城是云南省有名的国家历史名城。</b></p><p class="ql-block"><b> 大理 崇圣寺,东对洱海,西靠苍山,位于云南省大理古城北约一公里处,历史上有9位大理皇帝在崇圣寺出家,在金庸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中称为“天龙寺”。崇圣寺曾以五大重器(三塔、南诏建极大钟、雨铜观音像、三圣金像、“佛都”匾)闻名于世,但崇圣寺与除三塔外的四大重器均毁于历代的战火及自然灾害。2003年8月8日,崇圣寺重建工程动工。2005年4月22日,总投资1.82亿元人民币的崇圣寺重建工程全部竣工。</b></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b>  三塔由一大二小组成。大塔名千寻塔,始建于南诏劝丰佑时期(公元823年~859年),为16级方形密檐式空心砖塔,属典型的唐代建筑风格,塔高69.13米。南北两座小塔外观轮廓线为锥形,是典型的宋代建筑风格,建造于大理国段正严、段正兴时期(公元1108~1172年),两小塔相距97米,皆高42.19米,是一对10级八角形密檐式砖塔。三座塔鼎足而立,千寻塔居中,二小塔南北拱卫。</b></p><p class="ql-block"><b>崇圣寺三塔集三种功能于一身,建塔艺术登峰造极,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建筑价值。1961年3月4日,崇圣寺三塔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p> <p class="ql-block"><b>  昔日的大理古城由于经历了历史的风霜和战火的摧毁,建筑古迹已流失了十之八九,除了解放后国家重建的古迹遗址外,城市建筑均与现代城市无异,游人只能从重建或仿建的建筑物里一窥昔日建筑风貌。</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