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文字:W.G. 撰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插图:W.G.、“西工大”网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配乐:《田野静悄悄》梦之旅组合。</span></p>  <p class="ql-block">“毕业多年后再回首,最怀念的大学生活不是某一时刻,是当时的状态---<span style="font-size:18px;">明明啥都不懂,却觉得自己能改变世界;</span>书本里夹的不只是笔记,还有那些年 无所畏惧的青春。”</p>  <p class="ql-block">八、“亦师亦友亦知音”</p><p class="ql-block">(一)“绝非净土”的校园</p><p class="ql-block">七十年代初,“西工大”与全国大学一样,处于“工农兵上大学、管大学、用毛泽东思想改造大学”的历史时期。那时,在极端意识形态的笼罩下,大学校园也绝非一片净土。</p><p class="ql-block">记得那年,我们已进入专业基础课学习阶段。暑假结束刚开学,我们又开始了《晶体管电路》课程,主讲老师是孙希任。孙老师是一位五十开外 德高望重的老教授,他是1956年随着华航来西安的。1957年,两校合并院系调整后,曾先后担任过八系、九系教研室主任、研究室主任,与校、系学委会委员等职务。</p>  <p class="ql-block">他学识渊远、资历深厚。曾历任省国家级仪器仪表、传感器等学术领域学会理事 会长等职。在许多科研项目中获得大奖。1991年,被航空航天部评为“有突出贡献老专家”称号。他讲课时,声音清晰而平缓。那段时间《晶体管电路》已讲了几堂课。记得那天课程已讲到 “基级~发射级”关系:基极通过控制发射极电流大小,实现信号放大功率等。那天上课,孙老师把已讲过的内容重复一遍,准备继续接下来的新内容前,他环视了一下课堂,将目光落在学员甲(文革前初一)身上:“请说说你对这一节内容的理解,与不理解的困惑点~”。甲不情愿地站起来,嘴唇嚅动几下 没出声~</p>  <p class="ql-block">孙老师眉头一皱,目光又落在学员乙(文革前高三)身上:“请回答我刚才的问题~”;但那会儿乙正在走神,蓦然被点名站那儿不知所措,不知老师在问什么?只见老师眉头紧锁:“关于基级~发射极的内容,我已讲了N多遍,你们是没听懂,还是根本没听?怎么一个个都一问三不知?!”他生气地:“请坐!我再重复一遍~” 这时,学员甲“呼”地站起身 快步走到门前,“咣当”一声摔门而去!刹那间,课堂气氛霎时凝固,整个教室鸦雀无声。同学们将目光<span style="font-size:18px;">齐刷刷</span>投向孙老师---只见,他拿粉笔的手微微颤抖,稍后 深深叹了口气:“嗨……”  班长上前将他扶住~转脸:“现在大家自习!”</p>  <p class="ql-block">学员甲 极不尊重老师的做法,引起班里绝大多数同学的强烈不满!但也明白,这绝不是我校的孤立事件---邓复出后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1973年</span>,国内各大院校一改过去只凭推荐、免试招收工农兵学员的模式,当年招生时增加了文化课考试这一规定。1973年7月,来自辽宁铁岭的张铁生,因为考的不理想,便在试卷背后洋洋洒洒写下800字左右《给领导的一封信》。信件经辽宁省委书记毛远新删改后,以《一份发人深省的答卷》为题刊登发表,称其提出了“大学招生路线问题”。《人民日报》等随后转载,并定性为 “教育战线两条路线斗争”,而引发了全国范围的 对 “选什么人上大学”的讨论,“白卷先生”也被塑造为“反潮流英雄”。</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因此受到江青等人的公开赞扬,随后他进入铁岭农学院,并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1977年3月,以现行反革命罪 将他依法逮捕。</span></p><p class="ql-block">(二)“亦师亦友亦知音”</p><p class="ql-block">由于“白卷事件” 导致邓复出后推动的高考改革,被批判为“资产阶级复辟”。其后考试制度被“极左思潮”绑架,高校正常教学秩序遭到破坏,大学重回正轨的规划被一再推延。</p><p class="ql-block">进校伊始,我们也曾对具有使命感的“上管改”“教育革命”寄与希望。但随着教育界“极左思潮”泛滥成灾,对“白卷先生”的极力推崇,且不时发生对正常教学秩序的无端冲击,使我们内心的焦虑与日俱增:这种违背科学规律的“教育革命”,已耽误我们学业,还将这样继续?</p>  <p class="ql-block">这<span style="font-size:18px;">沉甸甸的重托 </span>让我们如何交待?</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好在“西工大”</span>那份“敢为人先、上下求索”的精神,不断激励“西工大”的教师和学子,在“极左思潮”冲击的特殊时期,依然以“<span style="font-size:18px;">纯朴的学风,严谨治(求)学”!</span>教师依然默默谨守自己的神圣职责,耐心对学员进行教导。而课堂上 <span style="font-size:18px;">学员们专注的神情;校园里 朗朗的读书声,体现了独特的氛围和校风。</span></p><p class="ql-block">在教学与实践的朝夕相处中,我们师生之间 竟处成了即是师生,又是朋友的和谐关系。遇到问题 <span style="font-size:18px;">本着坦诚相见、认真沟通的原则,做到冷静处理。</span>无论在“传经送道”的课堂上,还是专业与政治学习的过程中:<span style="font-size:18px;">老师没了思想负担,授课时 依然不卑不亢;</span>学员也懂得珍惜,</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老师前排左起:刘盛武、张德昌,</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梅硕基、郭子正、郭富强(2005年)</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学习中 勤奋刻苦自律。这样,老师教的轻松,我们也学的坦然。尽管刚进校时,学员们的文化水平参差不齐,有人小学都没毕业;但最终,大部分学员都达到了教学大纲的要求。当然,<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绝对倚仗着老师们呕心沥血的悉心教导,同时也离不开</span>学员们自身的刻苦努力。</p><p class="ql-block">文革结束,“西工大”又焕发出勃勃生机。秉承着“公诚勇毅”的校训,坚持“五个以<span style="font-size:18px;">”的办学理念;以</span>立德树人、<span style="font-size:18px;">铸国之重器,不断地</span>书写着我国历史上的多个“第一”!</p><p class="ql-block">还是那句话“历史,永远是一笔财富,不管是令人心酸的还是带来荣耀的,而要得到这笔财富,前提之一就是正视它。劫难需要记住,而生活则需要感恩。对于一个时代来说是这样,对具体个人同样如此。”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8521班毕业三十年后再聚首(2005年)</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三)“无奋斗 不青春”</p><p class="ql-block">文革导致我国高等教育青黄不接,此时“工农兵学员”作为承上启下的一代,为国家急需各类知识人才,承担了拾遗补缺的作用。客观说,我班确有几位天赋异禀、智力超群,有自己闪光点的同学,他们都很值得我敬重!其中较熟悉的:</p><p class="ql-block">1、值得敬重的好友</p><p class="ql-block">三年多的紧张学习,毫无疑问CHL对我帮助最大,也是我最敬重的好友之一。她父母年轻时因工作繁忙,从小她跟着舅公舅婆长大。她自小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加上南方较好的基础教育;所以,从小各门功课都遥遥领先,令人称赞!</p><p class="ql-block">文革期间,她回到爸爸妈妈身边,转学到西安八十五中。不久,插队落户到宝鸡;然后招工进212厂。因为表现突出,被推荐上大学。</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与我班学霸好友陈红林,在6号楼后</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她是我班唯一回校读研,毕业后留校,后担任大学教授,值得我敬重的好友同学。后来发现:她不止学业好,还有敏锐的洞察力,清晰的分析能力,和快速解决问题的决断力,这些都让我很钦佩!</p><p class="ql-block">说明她的学业,只是冰山露出水面的小部分;真正支撑她的,是水下扎实的认知系统!她<span style="font-size:18px;">对事业的追求,</span>对人生的思考、与对事物的客观分析等,对我都是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使我受益匪浅。</p><p class="ql-block">一天晚自习,我们信步来到球场;<span style="font-size:18px;">躺</span>在柔软的草坪上,听她讲述世界名著。慢慢被故事的波折起伏 与哲思冥想吸引,陷入沉思……<span style="font-size:18px;">迷人的夜晚,绿草茵茵;</span>深邃的繁星 眨着眼睛,似乎也在聆听?那晚的斯情斯景,令我怀念至今。</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好友于12号楼前,齐爱荣(二排右一)</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2、优秀的人更努力</p><p class="ql-block">我们班的高材生,当 QAR 莫属。她是文革前的老高三,又有过当兵、进厂的阅历。因此,从起跑线上,比我这文革前老初二“菜鸟”,强了不止一星半点。按理说,对我们的“大学课程”,只须按部就班的跟着,就绝对是我们班的尖子生!可是她对待学习,却是从不懈怠,依然非常刻苦努力。因此,不但是我们,连老师都对她刮目相看!</p><p class="ql-block">莫言曾说过:“<span style="font-size:18px;">“比你优秀的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比你优秀的人,比你更努力!” </span>导演郑小龙曾评价孙俪:跟孙俪在一起,从来没吃过一顿囫囵饭。拍摄时只一会儿就退场,因要回家背台词。所以,没有谁的成功能凭空而降,只是付出了比别人更多的艰辛与汗水。</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后排左:齐爱荣、杨莉华、冯淑蔷;</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前排左:杨艳丽、我、王雅兰、陈红林</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3、“学海无涯苦作舟”</p><p class="ql-block">要论我们班最刻苦勤奋的,当属来自六一八所的上海美女YYL。为了上大学,她把已定的婚期推掉。我班每天走的最晚的,基本都是她。那时学校流行读名著,可按规定到点熄灯!于是,挑灯夜读世界名著,就成了我们的家常便饭。但一般只到 11~12点就熄灯。她每天回来的晚,躺下再看都到后半夜了。</p><p class="ql-block">有天晨跑。我们正“一二一、一二一!”围着大操场跑圈儿~忽听“咕咚”一声,扭脸一看:她已栽倒在地!吓得我们 赶紧送她到医务室。检查完大夫:“你昨晚几点睡的?血压、血糖都那么低,不要命啦!”</p><p class="ql-block">这才知道,一直以来她都这么玩儿命!天道酬勤的她:最终,成为班里的后起之秀<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p>  <p class="ql-block">4、搁在心底的好友</p><p class="ql-block">LYN 是4242补习班同学,是我们八系八三专业的,教室在我班对门。在日常接触中了解到,她父亲是三机部生产技术司的领导干部。上山下乡时到三机部五七干校,后来进了贵州011基地222厂。因表现优秀被工厂推荐她上大学。</p><p class="ql-block">她进校时的基础 也是相对较薄弱,但是她却以异常刻苦的坚韧 默默加劲,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她以优异的成绩 博得我内心的敬佩!她的性格文静,与我爱好一样:文学与诗歌。拉练路上的打油诗,我都让她过目首肯 才发出。大学结交的朋友,平日并不过分热络;毕业还断了联系,<span style="font-size:18px;">但多年来一直搁在心底。</span>2017年北京小聚,依然是那么自然、那么欢喜。</p>  <p class="ql-block">5、默默追赶的新秀:</p><p class="ql-block">在此,突然想起那位来自8721班的CX 同学。他是我们4242补习班,也是当时全校男生中最小的一位,在那些青葱的面颊中,他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勤奋刻苦。</p><p class="ql-block">他是69届初中毕业生。由于受到文革的影响,文化基础较薄弱。刚开始学习,经常遇到巨大的挑战,但是他并未退缩,而是在学习伊始便暗下决心:一定要牢记“工农兵学员”的使命担当,拼命赶上学习进度,绝不能拖后腿。于是,他晚睡早起拼命下势,花费比别人多几倍的功夫。在老师的关心和同学们的帮助下,他咬紧牙关攻艰克难,不断解析学习中的疑难问题,使成绩迅速提升,最终成为班里的新秀!</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   </p>  <p class="ql-block">“毕业多年后再回首,最怀念的大学生活不是某一时刻,是当时的状态---明明啥都不懂,却觉得自己能改变世界;书本里夹的不只是笔记,还有那些年 无所畏惧的青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2025.09.02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于古城西安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