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距离我上一次讲这篇课文已经过去六年了。六年是一个轮回,之前总是喊着六年,什么时候才能到头啊,这不,真正到来的那一刻又在感慨,时间怎么这么快!</p> <p class="ql-block"> 我已经记不得自己六年前是怎么讲这一课的了,说到作者,我对她深刻的印象就在那紫藤萝瀑布,宗璞笔下的紫藤萝瀑布是我曾经幻想过无数次的地方。说来惭愧,我却从未去了解过,写出这么美的紫藤萝瀑布的她到底是一位什么样的人。</p><p class="ql-block"> 感谢都靓,带我去了解了宗璞。那又是一个无眠的夜晚,可能是因为儿子上网课的时候刚好是《丁香结》,被手机监听到了,当晚就让我看到了“都靓读书”的视频号,我认认真真连续看了三遍。</p> <p class="ql-block"> 宗璞,本名冯钟璞,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永远的“西南联大的女儿”,擅以细腻笔触写知识分子生活,代表作《红豆》《紫藤萝瀑布》《三生石》等,1950年代凭《红豆》崭露头角,却因作品题材在特殊年代遭遇非议,创作陷入停滞。晚年眼疾恶化,视线模糊到难以看清稿纸,她仍不愿放弃,靠口述让助手记录,在病榻上坚持完成《野葫芦引》,用文字扛过岁月磨难,也让知识分子的坚韧在笔下流转。</p> <p class="ql-block"> 《丁香结》创作于1985年。当时中国刚走出“文革”阴影,处于改革开放初期,社会发生巨大变革,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都在发生变化,宗璞也对人生、对社会有了更深入的思考。</p><p class="ql-block"> 同时,距宗璞最疼爱的小弟去世已近三年,每到清明前后,她都会触景生情,思念不已。而她自己自幼体弱,当时已历经三次视网膜脱落手术,视力只剩“一条缝”。在这样的个人经历与时代背景下,宗璞借丁香花的形象与“丁香结”的寓意,表达了对人生中的愁怨和不顺的豁达态度,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追求。</p> <p class="ql-block"> 我从未在生活中见过丁香,但是,在我的故乡,有一种被我们叫做“米兰”的花朵,跟白色的丁香有点相似,但米兰的花朵总是一朵朵,单独开放,并不像丁香那样一簇簇的,但也是极香,极美。</p> <p class="ql-block"> 我没有见过月光下的白色丁香是如何美得惊心动魄,却在咀嚼课文的时候能想象到的,所以我愿意一遍一遍地拒绝,要求孩子们可以背诵这篇课文。他们或许也还没有见到这丁香的美,但我想现在她们的心中埋下一颗种子——对丁香花美的向往。我忘不了当初在“乡野侣行”中见到紫藤萝花的时候,眼角眉梢就不由自主噙着笑……</p> <p class="ql-block"> 最近心情一直不是很好,很容易就钻了牛角尖了,曾经也有很多个晚上因为莫名的焦虑无法入睡。所以,不顺心应该是生活的常态吧,当我们焦虑的时候,可能是我们把自己置身于未来了吧,我开始担心自己的未来,不知该何去何从……</p> <p class="ql-block"> 我真的很感谢《丁香结》,我知道冯先生对逆境的态度,你看她的文字,是充满生命力的,你读着,读着,会发现原本离家出走的生命力又重新回到你的身体里,让你慢慢恢复元气,让你可以更有勇气走向未知的道路。</p> <p class="ql-block"> 我明白,生活总是会有风风雨雨,不如意才是生活的常态。而我们,只能一直往前走,往前走,人生哪有回头路呢?所以,往前走吧,只要一直走下去,天总是会亮的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