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离城市奔赴茶山

冬天

<p class="ql-block">逃离城市,奔赴茶山</p><p class="ql-block"> 2025年8月25日,我终于开启了期待已久的蔚县茶山自驾游。</p><p class="ql-block"> 从北京出发,一路向北,城市的喧嚣逐渐被抛在身后。越靠近茶山,路况越具挑战性,180度的大转弯接连不断,对车技和耐心都是考验,会车时得小心翼翼。途中还遇到溪水横穿马路,坑洼遍布,我的小轿车一路颠簸。真心建议自驾的朋友选择四驱车或硬派越野。</p><p class="ql-block"> 历经波折,终于抵达茶山村。这里海拔1940米,是河北海拔最高的村庄 ,保留着原始生态,大部分区域没信号,有种与世隔绝之感。</p><p class="ql-block"> 茶山的美,是那种不加雕琢的自然之美。大片的高山草甸,像绿色的绒毯铺展开来,成群的牛羊悠闲地吃草,远处山峦连绵起伏,与蓝天白云构成一幅绝美的画卷。站在山顶,山风拂面,俯瞰山谷,心旷神怡。</p><p class="ql-block">这次蔚县茶山自驾游,虽然路途艰辛,但看到如此美景,一切都值得。茶山就像一个世外桃源,让我暂时逃离城市的喧嚣,回归自然,享受这份宁静与美好。</p> <p class="ql-block">2025.8.25玉皇阁</p> <p class="ql-block">踏入蔚县古城,玉皇阁如一位庄重的历史老者,屹立于北城垣之上,静静诉说着岁月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这座始建于明洪武十年的古建筑,原名靖边楼,最初肩负着军事防御的重任,与古城的东、西、南三门遥相对峙。清乾隆年间重修后,它转变为供奉玉皇大帝的神庙,也有了如今的名字。</p><p class="ql-block"> 穿过龙虎殿,沿十八级石阶拾级而上,便来到了玉皇阁的正殿。大殿为三重檐歇山琉璃瓦顶,正脊两端的盘龙大吻气势恢宏,脊上的琉璃八仙人仿佛在讲述着古老的传说 。殿内,玉皇大帝的塑像庄严肃穆,4米多的高度让人不禁心生敬畏。而东、西、北三壁上的明代壁画《封神图》,更是令人惊叹。画面中,帝王威严,雷公狰狞,侍者秀目,色彩艳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仿佛将那段神话故事鲜活地展现在眼前。</p><p class="ql-block"> 登上阁顶,微风拂面,远处的壶流河迤逦如带,翠屏山云雾缭绕,蔚县古城的风貌尽收眼底 。此时,仿佛能感受到古人登高望远时的心境,岁月流转,而这里的美景却依旧动人。</p><p class="ql-block"> 玉皇阁,这座融合了军事防御与宗教文化的古建筑,不仅是蔚县的标志性建筑,更是历史的瑰宝,它承载着古人的智慧与信仰,等待着每一位游客去探寻、去品味。</p> <p class="ql-block">蔚县禾河旗舰店用晚餐</p> <p class="ql-block">2025.8.26蔚县南城门</p> <p class="ql-block">2025.8.26蔚县署衙</p> <p class="ql-block">踏入蔚县古城西南隅,蔚州署那威严的气势便扑面而来。</p><p class="ql-block"> 这座始建于明代的衙署,曾是明清时期蔚州的最高行政机构。虽历经战乱与岁月侵蚀,2010年又按明清规制原址复建,如今已重现昔日风貌。</p><p class="ql-block"> 衙署坐北朝南,占地46亩,共分东、西、中三路,呈轴对称分布,严格遵循封建礼制左文右武、前朝后寝的形制。正门高大威严,门额上“蔚州署”三个大字庄重醒目,门前朱漆大柱上的楹联“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自己也是百姓,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地方全靠一官”,含义深远,发人深省。</p><p class="ql-block"> 沿中轴线依次穿过仪门,便可见戒谕坊,木牌坊顶有“圣谕”二字,“尔俸尔禄,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的石刻,警示着为官者要戒贪倡廉。再往前是大堂,又名“观民堂”,是知州发布命令、举行大典、公开审理案件的主要场所,站在堂前,仿佛能听到“升堂!威武!”的喊声和惊堂木的拍击声。</p><p class="ql-block"> 绕过大堂,后面是后堂、内宅、蔚园以及两侧的皂吏房、赞政厅、监狱等。蔚园是衙署的后花园,园内偏东部建有一座魁星楼,它是道教中主宰文运的“神明”,体现了对“学优入仕”的推崇 。</p><p class="ql-block"> 走出蔚州署,回望这座古老的建筑,它不仅是一组精美的古建筑群,更是中国古代衙署文化的缩影,那一副副楹联、一处处建筑,都在诉说着历史的沧桑与为官的责任,让人在领略古建筑之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p> <p class="ql-block">2025.8.26下午游览蔚县南安寺塔</p> <p class="ql-block">丫,张淑芳两口和我在此吃的饸络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