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凡提的故乡——布哈拉盛装歌舞秀

阳光

<div>  说到阿凡提,估计没有哪位中国人不知晓,这位智慧与幽默并存的形象70~80 年代在我国盛行。一直以为源自新疆喀什地区。殊不知寻到了乌兹别克斯坦千年古城——布哈拉。</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纳迪尔·迪旺·伯克神学院</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Nadir Divan-Begi Madrasah)</div><div> 始建于17世纪,建筑外观精美、色彩丰富,尤其是门头的图案:太阳笑脸、飞翔的孔雀和吃草的羔羊等彩色镶嵌画,在严肃的伊斯兰经学界较为少见。这里最初用途是供给丝路商队休息的旅馆,传说,建筑落成后,汗国统治者前来视察,误以为这是一座神学院。大臣便将错就错,将其献给了汗王,从此这座建筑就真的作为神学院使用。</div><div> 到如今,此神学院和布哈拉许多其他历史建筑一样,其内部功能已不再是传授宗教知识的学堂,而是变成了一个热闹的旅游市场。原本学生居住的小房间现已是一家家售卖地毯、丝绸、手工艺品和纪念品的小店铺。所以,进入参观时,看到的是市井商贸烟火气,而非曾经的学术氛围。</div> 一楼庭院是招待世界各地游客欣赏民族歌舞的露天餐厅。演出在晚上 7:00 开始,且餐厅座位需要提前预订 。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阿凡提骑驴雕像</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这座雕像就静静地伫立在神学院的大门口左侧,阿凡提的表情被最后一缕夕阳照亮,嘴角挂着一丝看透世情的、狡黠而智慧的微笑,似乎又在与下一个前来讨教或辩论的人打着招呼……斑驳的铜锈诉说着岁月的痕迹,似乎在提醒着所有进出学院的人们,智慧不仅存在于经卷典籍之中,也同样蕴藏在这烟火人间的平凡与诙谐里。</div> 阿凡提并非真实历史人物,而是流传于中亚、西亚及中国新疆地区的民间传说形象,阿凡提的原型人物霍加·纳斯尔丁一般被认为是土耳其人,但他的活动范围主要在波斯文化圈。布哈拉当时是重要的学术中心,阿凡提作为跨文化的民间智慧符号,被视为布哈拉城市文化的一部分,这使得布哈拉是阿凡提故乡的说法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认同。<br>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千年古城里的文化舞台</h3> 宴至中途,忽闻“木卡姆” 乐队开场,热瓦普琴的旋律与手鼓声同时响起,瞬间把我带回了祖国新疆……。 舞女们翩然旋至场中,裙摆如伞般飞扬开来,长辫甩起来,似艳丽的花朵盛开……<br>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模特时装秀登场</p> <p class="ql-block">  应该说这些服饰全部源自在乌兹别克斯坦所见的非遗传统工艺花纹,它绝非随意绘制,是充满寓意的智慧符号,美女们让T台不再是简单的秀场,变成一个讲述千年智慧的视觉盛宴。真是大爱了。</p><p class="ql-block"> 晚宴一散场,我将旅途仅带的应急美元现钱,在此地毫不犹豫地基本花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表演秀结束!</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阿凡提广场周边的建筑</h3> <p class="ql-block">  布哈拉这座城市,把阿凡提故事变成了 “活的文化”,它不是书本里的文字,而是穿在身上的袍、<span style="font-size:18px;">跳在步履间的舞;唱在嘴里的歌、</span>弹在手中的热瓦甫。让 “智慧故乡” 在千年丝路的交融与革新中焕发出新的光芒。</p>